卷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痫掣。
以虎睛細研,水調灌之良,大小加減服之。
梅師方:治犬咬人,發狂如犬,刮虎牙、虎頭骨末,酒服方寸匕,服之瘥。
勝金方:治大腸痔漏并脫肛。
以虎胫骨兩節,蜜二兩,炙令赤搗末,蒸餅,丸如桐子大。
每服淩晨溫酒下二十丸,隔夜先和大腸後,方:服此藥。
集驗方:療月蝕瘡。
虎頭骨二兩,搗碎,同豬脂一升熬,以骨黃取塗瘡上。
張文仲治痢久下,經時不愈者,此名休息。
取大蟲骨,炙令黃焦,搗末。
飲服方寸匕,日三,即愈。
又方:療卒魇,以虎頭骨為枕。
《葛稚川方》同。
子母秘錄:小兒辟惡氣。
以水煮虎骨湯浴兒,數數作。
楊氏産乳療小兒驚痫。
以虎睛一豆許,火炙為末,水和服之。
又方:療秃瘡,取虎膏塗之。
姚和衆治小兒夜啼。
取大蟲眼睛一隻為散,以竹瀝調少許與吃。
又方:小兒頭瘡不瘥。
大蟲脂消令凝,每日三、四度塗之。
抱樸子虎壽千歲,五百歲毛色變白。
衍義曰:虎骨,頭、胫與脊骨入藥,肉微鹹。
陳藏器所注乙骨之事,及射之目光堕地如白石之說,必得之于人,終不免其所誣也。
人或問曰:風從虎何也?風,木也;虎,金也。
木受金制,焉得不從?故呼嘯則風生,自然之道也。
所以治風攣急,屈伸不得,走疰,癫疾,驚痫,骨節風毒等,乃此義爾。
兔頭骨 兔頭骨 平,無毒。
主頭眩痛,癫疾。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頭骨和毛、髓燒為丸,催生落胎并産後餘血不下。
骨 主熱中消渴。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兔骨,味甘。
日華子雲:兔骨,治瘡疥刺風,鬼疰。
腦 主凍瘡。
肝 主目暗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肝,主明目,和決明子作丸服之。
又,主丹石人上沖,眼暗不見物,可生食之,一如服羊子肝法。
日華子雲:肝,明目,補勞,治頭旋眼疼。
肉 味辛,平,無毒。
主補中益氣。
陶隐居雲:兔肉為羹,亦益人。
妊娠不可食,令子唇缺。
其肉不可合白雞肉食之,面發黃。
合獺肉食之,令人病遁屍。
唐本注雲:兔皮、毛,合燒為灰酒服,主産難後衣不出,及餘血搶心,脹欲死者,極驗。
頭皮,主鬼疰,毒瓦斯在皮中針刺者。
又雲:主鼠。
膏,主耳聾。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兔,寒、平。
主熱氣濕痹。
毛,燒灰,主炙瘡不瘥。
骨,主久疥,醋摩敷之。
肉,久食弱陽,令人色痿。
與姜同食,令人心痛。
頭,主難産,燒灰末酒下。
兔竅有五、六穴,子從口出,今懷妊忌食其肉者,非為缺唇,亦緣口出。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臘月肉作醬食,去小兒豌豆瘡。
臘毛煎湯洗豌豆瘡及毛敷,良。
孟诜雲:八月至十一月可食,服甘石人相宜,大都損陽事,絕血脈。
日華子雲:肉治渴,健脾。
生吃壓丹毒。
圖經曰:兔,舊不着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為食品之上味。
兔竅乃有六、七穴,子從口出,故妊娠者禁食之。
頭骨,主頭眩痛,癫疾。
腦,主凍瘡。
肝,主目暗。
肉,補中益氣。
然性冷,多食損元氣,不可合雞肉食之。
髓及膏并主耳聾。
毛煎湯洗豌豆瘡,毛燒灰,主炙瘡久不瘥。
皮、毛及頭并燒灰,酒服,主難産衣不出。
《必效方》療天行,嘔吐不下食。
取臘月兔頭并皮、毛,燒令煙盡,擘破作黑灰搗羅之。
以飲汁服方寸匕,則下食,不瘥更服。
燒之勿令火耗,頻用皆效無比。
崔元亮《海上方》療消渴羸瘦,小便不禁。
兔骨和大麥苗,煮汁服極效。
又一方,用兔一隻,剝去皮,爪、五髒等,以水一鬥半煎使爛,骨肉相離,漉出骨肉,斟酌五升汁,便澄濾令冷,渴即服之。
極重者不過三兔。
又下有筆頭灰,主小便不通及數而難,淋瀝,陰腫,中惡,脫肛。
筆并取年久者,燒灰水服之。
食療兔頭骨并同肉,味酸。
謹按八月至十月,其肉酒炙吃,與丹石人甚相宜。
注:以性冷可治也。
又,兔死而眼合者,食之殺人。
二月食之傷神。
又,兔與生姜同食,成霍亂。
聖惠方:手足皲裂成瘡,兔腦髓生塗之。
外台秘要必效:療婦人帶下。
取兔皮燒令煙絕,搗為末,酒服方寸匕,以瘥為度。
肘後方:療大人、小兒卒得月蝕瘡。
于月望夕,取兔屎及内蝦蟆腹中,合燒為灰末,以敷瘡上,瘥。
百一方:火燒已破方:取兔腹下白毛燒膠,以塗毛上,貼瘡立瘥,待毛落即瘥。
經驗方:催生丹:兔頭二個,臘月内取頭中髓塗于淨紙上,令風吹幹,通明乳同一處排定,須是潔淨齋戒焚香,望北帝拜告雲:大道弟子某,修合救世上難生婦人藥,願降威靈,佑助此藥,速令生産。
禱告再拜,用紙貼同露之,更燒香至來日,日未出時,以豬肉和,丸如雞頭大,用紙袋盛貯透風懸。
每服一丸,醋湯下,良久未産,更用冷酒下一丸,即産。
此神仙方:絕驗。
梅師方:兔肉合幹姜拌食之,令人霍亂。
食醫心鏡消渴飲水不知足。
兔頭骨一具,以水煮,取汁飲之。
博濟方:治産前滑胎。
臘月兔頭腦髓一個,攤于紙上令勻,候幹丁香酒調下,勝金方:治發腦、發背及癰疽,熱疖,惡瘡等。
臘月兔頭,細锉,入瓶内密封,唯久愈佳。
塗帛上濃封之,熱痛敷之如冰,頻換瘥。
集驗方:治痔疾,下血痛疼不止。
以玩月砂不限多少,熳火熬令黃色為末。
每二錢入乳香半錢,空心溫酒調下,日三、四服,瘥。
砂,即兔子糞是也。
子母秘錄:療産後陰下脫,燒兔頭末敷之。
抱樸子兔壽千歲,五百歲毛色變白。
又雲:兔血和女丹服之,有神女二人來侍,可役使之。
禮記食兔去尻。
沈存中契丹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但前足寸餘,後足幾尺,行即用後足跳,一躍數尺,止則蹶然仆地。
生于契丹慶州之地,予使虜日,捕得數兔持歸。
《爾雅》所謂蹶兔,亦曰蛩蛩巨驢也。
衍義曰:兔有白毛者,全得金之氣也,入藥尤功。
餘兔至秋深時則可食,金氣全也。
才至春夏,其味變,取四腳肘後毛為逐食,飼雕鷹。
至次日卻吐出,其意欲腹中逐盡脂肥,使饑急捕逐速爾。
然作醬必使五味。
既患豌豆瘡,又食此,則發毒太甚,恐斑爛損人。
狸骨 狸骨 味甘,溫,無毒。
主風疰、屍疰、鬼疰,毒瓦斯在皮中淫躍如針刺者,心腹痛,走無常處,及鼠惡瘡。
頭骨尤良。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狸骨,臣。
亦可單用。
頭骨炒末,治噎病,不通食飲。
孟诜雲:骨,主痔病,作羹食之,不與酒同食。
其頭燒作灰,和酒服二錢匕,主痔。
又食野鳥肉中毒,燒骨灰服之瘥。
炙骨和麝香、雄黃為丸服,治痔及瘡。
糞燒灰,主鬼瘧。
日華子雲:骨,治遊風惡瘡,頭骨最妙。
糞燒灰,主寒熱瘧疾。
肉 療諸疰。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肉,療鼠。
日華子雲:狸肉,治遊風等病。
又狸頭,燒灰酒服,治一切風。
陰莖 主月水不通,男子陰頹,燒之,以東流水服之。
陶隐居雲:狸類甚多,今此用虎狸,無用貓者,貓狸亦好。
其骨至難别,自取乃可信。
又有狸,色黃而臭,肉亦主鼠,及狸肉作羹如常食法并佳。
唐本注雲:狸屎灰,主寒熱鬼瘧,發無期度者,極驗。
家狸亦好,一名貓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風狸溺,主諸色風,人取養之,食果子以籠之。
溺如乳,甚難得,似兔而短,在高樹候風而吹至彼樹,出邕州以南。
圖經曰:狸骨及肉,《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
其類甚多,以虎斑紋者堪用,貓斑者不佳。
皆當用頭骨。
華佗方:有狸骨散,治屍疰。
肉主痔,可作羹食之。
南方有一種香狸,人以作脍,生若北地狐,生法其氣甚香,微有麝氣。
邕州以南又有一種風狸,似兔而短,多栖息高木,候風而吹過他木。
其溺主風,然甚難取,人久養之始可得。
食療屍疰,腹痛,痔。
炙之令香,末,酒服二錢,十服後見驗。
頭骨最妙。
治屍疰邪氣,燒為灰,酒服二錢,亦主食野鳥肉物中毒腫也。
再服之即瘥。
五月收者糞,極神妙。
正月勿食,傷神。
聖惠方:治瘰腫硬痛疼,痛疼時久不瘥。
用狸頭、蹄骨等,并塗酥炙令黃,搗羅為散。
每日空心粥飲調下一錢匕。
外台秘要治痔發疼痛。
狸肉作羹食之良,作脯食之,不過三頓瘥,此肉甚妙。
肘後方:治鼠腫核痛,若已有瘡口膿血出者。
取貓一物,理作羹如食法,空心進之,食醫心鏡治蠍螫人痛不止。
以貓兒屎塗螫處,日三易即差。
子母秘錄:療小兒鬼舐方:狸屎燒灰,和臘月豬脂塗上。
《千金方》同。
淮南方:狸頭治鼠,鼠齧人瘡。
狸愈之。
禮記食狸去正脊。
衍義曰:狸骨形類貓,其紋有二:一如連錢者,一如虎紋者,此二色狸皆可入藥。
其肉味與狐不相遠。
江西一種牛尾狸,其尾如牛。
人多糟食,未聞入藥。
孟诜雲:骨理痔病,作羹食之,然則骨如何作羹?(,音郝,肉羹也)。
炙骨和麝香、雄黃為丸服,治痔及瘡,甚效。
獐骨 獐骨 微溫,主虛損洩精。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獐骨,味甘,無毒。
肉 溫。
補益五髒。
臣禹錫等謹蜀本雲:獐肉,味甘。
孟诜雲:肉亦同麋,釀酒,道家名為白脯,唯獐鹿是也。
餘者不入。
又其中往往得香,栗子大,不能全香。
亦治惡病。
其肉八月至十一月食之,勝羊肉;自十二月至七月食,動氣也。
又若瘦惡者食,發痼疾也。
日華子雲:獐肉,無毒。
髓 益氣力,悅澤人面。
陶隐居雲:俗雲白肉是獐。
言白膽易驚怖也。
又呼為麋(居筠切)。
麋肉不可合鹄肉食,成症痼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麋,主人心粗豪,取心、肝曝幹為末,酒下一具,便即小膽;若小心食之,則轉祛不知所為。
道家名白脯者,麋鹿是也。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骨,補虛損,益精髓,悅顔色。
臍下有香,治一切虛損。
圖經曰:獐骨及肉,《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陂澤淺草中多有之。
亦呼為麋。
獐之甚多,麋其總名也。
有有牙者,有無牙者,用之皆同。
然其牙不能噬齧。
崔豹《古今注》曰:獐有牙而不能噬,鹿有角而不能觸是也。
其肉自八月以後至十一月以前,食之勝羊肉;十二月至七月食之動氣。
道家以獐鹿肉羞為白脯,言其無禁忌也。
唐方:有獐骨酒及獐髓煎并補下,其腦亦入面膏。
食療道家用供養星辰者,蓋為不管十二屬,不是腥膩也。
外台秘要主瘤病。
獐、鹿二種肉,剖如濃脯,炙令熱,拓淹,可四炙四易,痛攪出膿便愈。
不除更炙,新肉用之良。
子母秘錄:主乳無汁。
獐肉食,勿食婦人知。
豹肉 豹肉 味酸,平,無毒。
主安五髒,補絕傷,輕身益氣。
久服利人。
陶隐居雲:豹至稀有,為用亦鮮,唯尾可貴。
唐本注雲:陰陽神豹尾及車駕鹵薄豹尾,名可尊重。
真豹尾有何可貴,未審陶據奚理。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豹,主鬼魅神邪,取鼻和狐鼻煮服之,亦主狐魅也。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肉,食之令人志性粗,多時消即定。
久食令人耐寒暑。
脂,可合生發膏,朝塗暮生。
頭骨,燒灰淋汁,去白屑。
日華子雲:肉,微毒。
壯筋骨,強志氣,令人猛健。
圖經曰:豹肉,《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河、洛、唐、郢間或有之。
頭骨,燒灰沐頭,去風屑。
脂,可合生發藥,朝塗而暮生。
謹按豹有數種,有赤豹,《詩》雲:赤豹,黃罴。
陸機疏雲:尾赤而紋黑,謂之赤豹。
有玄豹,《山海經》雲:幽都之山,有玄虎、玄豹。
有白豹,《爾雅》雲:貘(音與貊同),白豹。
郭璞注雲:似熊,小頭痹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
骨節強直,中實少髓。
皮辟濕,人寝其皮,可以驅溫疠,或曰:豹,白色者,别名貘。
唐世多畫貘作屏,白居易有贊序之。
不知入藥果用何類?古今醫方:鮮有用者。
今黔、蜀中時有貘,象鼻犀目,牛尾虎足。
土人鼎釜,多為所食,頗為山居之患,亦捕以為藥。
其齒、骨極堅,以刀斧椎鐵皆碎,落火亦不能燒。
人得之詐為佛牙、佛骨,以诳俚俗。
食療補益人。
食之令人強筋骨,志性粗疏。
食之即覺也,少時消即定。
久食之,終令人意氣衍義曰:豹肉,毛赤黃,其紋黑如錢而中空,比比相次。
此獸猛捷過虎,故能安五髒,補絕,輕身。
又有土豹,毛更無紋,色亦不赤,其形亦小。
此各自有種,非能變為虎也;聖人假喻而已。
恐醫家未喻,故書之。
筆頭灰 年久者,主小便不通,小便數難,陰腫,中惡,脫肛,淋瀝。
燒灰水服之。
(唐本先附)自草部今移。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筆頭灰,微寒。
亦可單用,燒灰治男子交婚之夕莖痿。
取灰酒服之良,其筆是使乏者。
圖經文具兔頭骨條下。
外台秘要若小便不通,數而微腫方:取陳久筆頭一枚,燒為灰,和水服之。
勝金方:催産,治難産。
聖妙寸金散方:敗筆頭一枚,燒為灰,細研為末,研生藕汁一盞調下,立産。
若産母虛弱及素有冷疾者,恐藕冷動氣,即于銀器内重湯暖過後服。
範汪方:治喉中腫痛不得飲食。
燒筆頭灰,漿飲下方寸匕。
四種陳藏器餘 犢子臍屎 主卒九竅中出血。
燒末服之方寸匕。
新生未食草者預取之,黃犢為上。
姚氏方:人有九竅,四肢指歧間血出,乃暴驚所為。
取新生犢子未食草者臍屎,曬幹燒末。
靈貓 陰,味辛,溫,無毒。
主中惡鬼氣,飛屍,蠱毒,心腹卒痛,狂邪鬼神,如麝用之。
功似麝,生南海山谷。
如狸,自為牝牡,亦雲蛉狸。
《異物志》雲:靈狸一體自為陰陽,刳其水道,連囊以酒灑,陰幹。
其氣如麝,若雜真香。
罕有别者,用之亦如麝焉。
震肉 無毒。
主小兒夜驚,大人因驚失心。
亦作脯與食之。
此畜為天雷所霹靂者是。
狒狒 亦作KT(同扶沸反),無毒。
飲其血,令人見鬼也。
亦堪染绯,發可為頭。
出西南夷。
如猴。
宋孝建中,獠子以西波屍地,高城郡安西縣主簿韋文禮進雌雄二頭。
宋帝曰:吾聞狒狒,能負千鈞,若既力如此,何能緻之?彼土人丁銮進曰:狒狒見人喜笑,則上唇掩其目,人以釘釘着額任其奔馳,候死而取之。
發極長,可為頭,血堪染靴,其毛一似猕猴,人面紅赤色,作人言馬聲(或作鳥字),善知生死。
飲其血,使人見鬼。
帝聞而欣然命工圖之。
亦出《山海經》。
《爾雅》雲:狒狒如人,被發迅走,食人。
亦曰枭羊,彼俗亦謂之山都。
郭景純有贊(文繁不載),脯帶脂者,薄割火上炙熱,于人肉敷癬上,蟲當入脯中,候其少頃揭卻,須臾更三、五度,瘥。
以虎睛細研,水調灌之良,大小加減服之。
梅師方:治犬咬人,發狂如犬,刮虎牙、虎頭骨末,酒服方寸匕,服之瘥。
勝金方:治大腸痔漏并脫肛。
以虎胫骨兩節,蜜二兩,炙令赤搗末,蒸餅,丸如桐子大。
每服淩晨溫酒下二十丸,隔夜先和大腸後,方:服此藥。
集驗方:療月蝕瘡。
虎頭骨二兩,搗碎,同豬脂一升熬,以骨黃取塗瘡上。
張文仲治痢久下,經時不愈者,此名休息。
取大蟲骨,炙令黃焦,搗末。
飲服方寸匕,日三,即愈。
又方:療卒魇,以虎頭骨為枕。
《葛稚川方》同。
子母秘錄:小兒辟惡氣。
以水煮虎骨湯浴兒,數數作。
楊氏産乳療小兒驚痫。
以虎睛一豆許,火炙為末,水和服之。
又方:療秃瘡,取虎膏塗之。
姚和衆治小兒夜啼。
取大蟲眼睛一隻為散,以竹瀝調少許與吃。
又方:小兒頭瘡不瘥。
大蟲脂消令凝,每日三、四度塗之。
抱樸子虎壽千歲,五百歲毛色變白。
衍義曰:虎骨,頭、胫與脊骨入藥,肉微鹹。
陳藏器所注乙骨之事,及射之目光堕地如白石之說,必得之于人,終不免其所誣也。
人或問曰:風從虎何也?風,木也;虎,金也。
木受金制,焉得不從?故呼嘯則風生,自然之道也。
所以治風攣急,屈伸不得,走疰,癫疾,驚痫,骨節風毒等,乃此義爾。
兔頭骨 兔頭骨 平,無毒。
主頭眩痛,癫疾。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頭骨和毛、髓燒為丸,催生落胎并産後餘血不下。
骨 主熱中消渴。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兔骨,味甘。
日華子雲:兔骨,治瘡疥刺風,鬼疰。
腦 主凍瘡。
肝 主目暗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肝,主明目,和決明子作丸服之。
又,主丹石人上沖,眼暗不見物,可生食之,一如服羊子肝法。
日華子雲:肝,明目,補勞,治頭旋眼疼。
肉 味辛,平,無毒。
主補中益氣。
陶隐居雲:兔肉為羹,亦益人。
妊娠不可食,令子唇缺。
其肉不可合白雞肉食之,面發黃。
合獺肉食之,令人病遁屍。
唐本注雲:兔皮、毛,合燒為灰酒服,主産難後衣不出,及餘血搶心,脹欲死者,極驗。
頭皮,主鬼疰,毒瓦斯在皮中針刺者。
又雲:主鼠。
膏,主耳聾。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兔,寒、平。
主熱氣濕痹。
毛,燒灰,主炙瘡不瘥。
骨,主久疥,醋摩敷之。
肉,久食弱陽,令人色痿。
與姜同食,令人心痛。
頭,主難産,燒灰末酒下。
兔竅有五、六穴,子從口出,今懷妊忌食其肉者,非為缺唇,亦緣口出。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臘月肉作醬食,去小兒豌豆瘡。
臘毛煎湯洗豌豆瘡及毛敷,良。
孟诜雲:八月至十一月可食,服甘石人相宜,大都損陽事,絕血脈。
日華子雲:肉治渴,健脾。
生吃壓丹毒。
圖經曰:兔,舊不着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為食品之上味。
兔竅乃有六、七穴,子從口出,故妊娠者禁食之。
頭骨,主頭眩痛,癫疾。
腦,主凍瘡。
肝,主目暗。
肉,補中益氣。
然性冷,多食損元氣,不可合雞肉食之。
髓及膏并主耳聾。
毛煎湯洗豌豆瘡,毛燒灰,主炙瘡久不瘥。
皮、毛及頭并燒灰,酒服,主難産衣不出。
《必效方》療天行,嘔吐不下食。
取臘月兔頭并皮、毛,燒令煙盡,擘破作黑灰搗羅之。
以飲汁服方寸匕,則下食,不瘥更服。
燒之勿令火耗,頻用皆效無比。
崔元亮《海上方》療消渴羸瘦,小便不禁。
兔骨和大麥苗,煮汁服極效。
又一方,用兔一隻,剝去皮,爪、五髒等,以水一鬥半煎使爛,骨肉相離,漉出骨肉,斟酌五升汁,便澄濾令冷,渴即服之。
極重者不過三兔。
又下有筆頭灰,主小便不通及數而難,淋瀝,陰腫,中惡,脫肛。
筆并取年久者,燒灰水服之。
食療兔頭骨并同肉,味酸。
謹按八月至十月,其肉酒炙吃,與丹石人甚相宜。
注:以性冷可治也。
又,兔死而眼合者,食之殺人。
二月食之傷神。
又,兔與生姜同食,成霍亂。
聖惠方:手足皲裂成瘡,兔腦髓生塗之。
外台秘要必效:療婦人帶下。
取兔皮燒令煙絕,搗為末,酒服方寸匕,以瘥為度。
肘後方:療大人、小兒卒得月蝕瘡。
于月望夕,取兔屎及内蝦蟆腹中,合燒為灰末,以敷瘡上,瘥。
百一方:火燒已破方:取兔腹下白毛燒膠,以塗毛上,貼瘡立瘥,待毛落即瘥。
經驗方:催生丹:兔頭二個,臘月内取頭中髓塗于淨紙上,令風吹幹,通明乳同一處排定,須是潔淨齋戒焚香,望北帝拜告雲:大道弟子某,修合救世上難生婦人藥,願降威靈,佑助此藥,速令生産。
禱告再拜,用紙貼同露之,更燒香至來日,日未出時,以豬肉和,丸如雞頭大,用紙袋盛貯透風懸。
每服一丸,醋湯下,良久未産,更用冷酒下一丸,即産。
此神仙方:絕驗。
梅師方:兔肉合幹姜拌食之,令人霍亂。
食醫心鏡消渴飲水不知足。
兔頭骨一具,以水煮,取汁飲之。
博濟方:治産前滑胎。
臘月兔頭腦髓一個,攤于紙上令勻,候幹丁香酒調下,勝金方:治發腦、發背及癰疽,熱疖,惡瘡等。
臘月兔頭,細锉,入瓶内密封,唯久愈佳。
塗帛上濃封之,熱痛敷之如冰,頻換瘥。
集驗方:治痔疾,下血痛疼不止。
以玩月砂不限多少,熳火熬令黃色為末。
每二錢入乳香半錢,空心溫酒調下,日三、四服,瘥。
砂,即兔子糞是也。
子母秘錄:療産後陰下脫,燒兔頭末敷之。
抱樸子兔壽千歲,五百歲毛色變白。
又雲:兔血和女丹服之,有神女二人來侍,可役使之。
禮記食兔去尻。
沈存中契丹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但前足寸餘,後足幾尺,行即用後足跳,一躍數尺,止則蹶然仆地。
生于契丹慶州之地,予使虜日,捕得數兔持歸。
《爾雅》所謂蹶兔,亦曰蛩蛩巨驢也。
衍義曰:兔有白毛者,全得金之氣也,入藥尤功。
餘兔至秋深時則可食,金氣全也。
才至春夏,其味變,取四腳肘後毛為逐食,飼雕鷹。
至次日卻吐出,其意欲腹中逐盡脂肥,使饑急捕逐速爾。
然作醬必使五味。
既患豌豆瘡,又食此,則發毒太甚,恐斑爛損人。
狸骨 狸骨 味甘,溫,無毒。
主風疰、屍疰、鬼疰,毒瓦斯在皮中淫躍如針刺者,心腹痛,走無常處,及鼠惡瘡。
頭骨尤良。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狸骨,臣。
亦可單用。
頭骨炒末,治噎病,不通食飲。
孟诜雲:骨,主痔病,作羹食之,不與酒同食。
其頭燒作灰,和酒服二錢匕,主痔。
又食野鳥肉中毒,燒骨灰服之瘥。
炙骨和麝香、雄黃為丸服,治痔及瘡。
糞燒灰,主鬼瘧。
日華子雲:骨,治遊風惡瘡,頭骨最妙。
糞燒灰,主寒熱瘧疾。
肉 療諸疰。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肉,療鼠。
日華子雲:狸肉,治遊風等病。
又狸頭,燒灰酒服,治一切風。
陰莖 主月水不通,男子陰頹,燒之,以東流水服之。
陶隐居雲:狸類甚多,今此用虎狸,無用貓者,貓狸亦好。
其骨至難别,自取乃可信。
又有狸,色黃而臭,肉亦主鼠,及狸肉作羹如常食法并佳。
唐本注雲:狸屎灰,主寒熱鬼瘧,發無期度者,極驗。
家狸亦好,一名貓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風狸溺,主諸色風,人取養之,食果子以籠之。
溺如乳,甚難得,似兔而短,在高樹候風而吹至彼樹,出邕州以南。
圖經曰:狸骨及肉,《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
其類甚多,以虎斑紋者堪用,貓斑者不佳。
皆當用頭骨。
華佗方:有狸骨散,治屍疰。
肉主痔,可作羹食之。
南方有一種香狸,人以作脍,生若北地狐,生法其氣甚香,微有麝氣。
邕州以南又有一種風狸,似兔而短,多栖息高木,候風而吹過他木。
其溺主風,然甚難取,人久養之始可得。
食療屍疰,腹痛,痔。
炙之令香,末,酒服二錢,十服後見驗。
頭骨最妙。
治屍疰邪氣,燒為灰,酒服二錢,亦主食野鳥肉物中毒腫也。
再服之即瘥。
五月收者糞,極神妙。
正月勿食,傷神。
聖惠方:治瘰腫硬痛疼,痛疼時久不瘥。
用狸頭、蹄骨等,并塗酥炙令黃,搗羅為散。
每日空心粥飲調下一錢匕。
外台秘要治痔發疼痛。
狸肉作羹食之良,作脯食之,不過三頓瘥,此肉甚妙。
肘後方:治鼠腫核痛,若已有瘡口膿血出者。
取貓一物,理作羹如食法,空心進之,食醫心鏡治蠍螫人痛不止。
以貓兒屎塗螫處,日三易即差。
子母秘錄:療小兒鬼舐方:狸屎燒灰,和臘月豬脂塗上。
《千金方》同。
淮南方:狸頭治鼠,鼠齧人瘡。
狸愈之。
禮記食狸去正脊。
衍義曰:狸骨形類貓,其紋有二:一如連錢者,一如虎紋者,此二色狸皆可入藥。
其肉味與狐不相遠。
江西一種牛尾狸,其尾如牛。
人多糟食,未聞入藥。
孟诜雲:骨理痔病,作羹食之,然則骨如何作羹?(,音郝,肉羹也)。
炙骨和麝香、雄黃為丸服,治痔及瘡,甚效。
獐骨 獐骨 微溫,主虛損洩精。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獐骨,味甘,無毒。
肉 溫。
補益五髒。
臣禹錫等謹蜀本雲:獐肉,味甘。
孟诜雲:肉亦同麋,釀酒,道家名為白脯,唯獐鹿是也。
餘者不入。
又其中往往得香,栗子大,不能全香。
亦治惡病。
其肉八月至十一月食之,勝羊肉;自十二月至七月食,動氣也。
又若瘦惡者食,發痼疾也。
日華子雲:獐肉,無毒。
髓 益氣力,悅澤人面。
陶隐居雲:俗雲白肉是獐。
言白膽易驚怖也。
又呼為麋(居筠切)。
麋肉不可合鹄肉食,成症痼也。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麋,主人心粗豪,取心、肝曝幹為末,酒下一具,便即小膽;若小心食之,則轉祛不知所為。
道家名白脯者,麋鹿是也。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骨,補虛損,益精髓,悅顔色。
臍下有香,治一切虛損。
圖經曰:獐骨及肉,《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陂澤淺草中多有之。
亦呼為麋。
獐之甚多,麋其總名也。
有有牙者,有無牙者,用之皆同。
然其牙不能噬齧。
崔豹《古今注》曰:獐有牙而不能噬,鹿有角而不能觸是也。
其肉自八月以後至十一月以前,食之勝羊肉;十二月至七月食之動氣。
道家以獐鹿肉羞為白脯,言其無禁忌也。
唐方:有獐骨酒及獐髓煎并補下,其腦亦入面膏。
食療道家用供養星辰者,蓋為不管十二屬,不是腥膩也。
外台秘要主瘤病。
獐、鹿二種肉,剖如濃脯,炙令熱,拓淹,可四炙四易,痛攪出膿便愈。
不除更炙,新肉用之良。
子母秘錄:主乳無汁。
獐肉食,勿食婦人知。
豹肉 豹肉 味酸,平,無毒。
主安五髒,補絕傷,輕身益氣。
久服利人。
陶隐居雲:豹至稀有,為用亦鮮,唯尾可貴。
唐本注雲:陰陽神豹尾及車駕鹵薄豹尾,名可尊重。
真豹尾有何可貴,未審陶據奚理。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豹,主鬼魅神邪,取鼻和狐鼻煮服之,亦主狐魅也。
臣禹錫等謹按孟诜雲:肉,食之令人志性粗,多時消即定。
久食令人耐寒暑。
脂,可合生發膏,朝塗暮生。
頭骨,燒灰淋汁,去白屑。
日華子雲:肉,微毒。
壯筋骨,強志氣,令人猛健。
圖經曰:豹肉,《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河、洛、唐、郢間或有之。
頭骨,燒灰沐頭,去風屑。
脂,可合生發藥,朝塗而暮生。
謹按豹有數種,有赤豹,《詩》雲:赤豹,黃罴。
陸機疏雲:尾赤而紋黑,謂之赤豹。
有玄豹,《山海經》雲:幽都之山,有玄虎、玄豹。
有白豹,《爾雅》雲:貘(音與貊同),白豹。
郭璞注雲:似熊,小頭痹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
骨節強直,中實少髓。
皮辟濕,人寝其皮,可以驅溫疠,或曰:豹,白色者,别名貘。
唐世多畫貘作屏,白居易有贊序之。
不知入藥果用何類?古今醫方:鮮有用者。
今黔、蜀中時有貘,象鼻犀目,牛尾虎足。
土人鼎釜,多為所食,頗為山居之患,亦捕以為藥。
其齒、骨極堅,以刀斧椎鐵皆碎,落火亦不能燒。
人得之詐為佛牙、佛骨,以诳俚俗。
食療補益人。
食之令人強筋骨,志性粗疏。
食之即覺也,少時消即定。
久食之,終令人意氣衍義曰:豹肉,毛赤黃,其紋黑如錢而中空,比比相次。
此獸猛捷過虎,故能安五髒,補絕,輕身。
又有土豹,毛更無紋,色亦不赤,其形亦小。
此各自有種,非能變為虎也;聖人假喻而已。
恐醫家未喻,故書之。
筆頭灰 年久者,主小便不通,小便數難,陰腫,中惡,脫肛,淋瀝。
燒灰水服之。
(唐本先附)自草部今移。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筆頭灰,微寒。
亦可單用,燒灰治男子交婚之夕莖痿。
取灰酒服之良,其筆是使乏者。
圖經文具兔頭骨條下。
外台秘要若小便不通,數而微腫方:取陳久筆頭一枚,燒為灰,和水服之。
勝金方:催産,治難産。
聖妙寸金散方:敗筆頭一枚,燒為灰,細研為末,研生藕汁一盞調下,立産。
若産母虛弱及素有冷疾者,恐藕冷動氣,即于銀器内重湯暖過後服。
範汪方:治喉中腫痛不得飲食。
燒筆頭灰,漿飲下方寸匕。
四種陳藏器餘 犢子臍屎 主卒九竅中出血。
燒末服之方寸匕。
新生未食草者預取之,黃犢為上。
姚氏方:人有九竅,四肢指歧間血出,乃暴驚所為。
取新生犢子未食草者臍屎,曬幹燒末。
靈貓 陰,味辛,溫,無毒。
主中惡鬼氣,飛屍,蠱毒,心腹卒痛,狂邪鬼神,如麝用之。
功似麝,生南海山谷。
如狸,自為牝牡,亦雲蛉狸。
《異物志》雲:靈狸一體自為陰陽,刳其水道,連囊以酒灑,陰幹。
其氣如麝,若雜真香。
罕有别者,用之亦如麝焉。
震肉 無毒。
主小兒夜驚,大人因驚失心。
亦作脯與食之。
此畜為天雷所霹靂者是。
狒狒 亦作KT(同扶沸反),無毒。
飲其血,令人見鬼也。
亦堪染绯,發可為頭。
出西南夷。
如猴。
宋孝建中,獠子以西波屍地,高城郡安西縣主簿韋文禮進雌雄二頭。
宋帝曰:吾聞狒狒,能負千鈞,若既力如此,何能緻之?彼土人丁銮進曰:狒狒見人喜笑,則上唇掩其目,人以釘釘着額任其奔馳,候死而取之。
發極長,可為頭,血堪染靴,其毛一似猕猴,人面紅赤色,作人言馬聲(或作鳥字),善知生死。
飲其血,使人見鬼。
帝聞而欣然命工圖之。
亦出《山海經》。
《爾雅》雲:狒狒如人,被發迅走,食人。
亦曰枭羊,彼俗亦謂之山都。
郭景純有贊(文繁不載),脯帶脂者,薄割火上炙熱,于人肉敷癬上,蟲當入脯中,候其少頃揭卻,須臾更三、五度,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