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棗許,觸着即散如面,黃白色,土人号為握雪石,雲服之長生。

    與李整相會。

    今附下品條中。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今注:下品握雪石,主療與此不同。

    蘇妄引握雪石注為之。

     圖經文具石鐘乳條下。

     理石 味辛、甘,寒、大寒,無毒。

    主身熱,利胃,解煩,益精,明目,破積聚,去三蟲,除榮衛中去來大熱,結熱,解煩毒,止消渴及中風痿痹。

    一名立制石,一名肌石,如石膏,順理而細。

    生漢中山谷及盧山。

    采無時。

    (滑石為之使,惡麻黃。

    ) 陶隐居雲:漢中屬梁州,盧山屬青州,今出甯州。

    俗用亦稀,《仙經》時須,亦呼為長理石。

    石膽一名立制,今此又名立制,疑必相亂類。

    唐本注雲:此石夾兩石間如石脈,打用之。

     或在土中重疊而生。

    皮黃赤,肉白,作針理紋,全不似石膏。

    漢中人取酒漬服之,療癖,令人肥悅。

    市人或刮削去皮,以代寒水石,并以當石,并是假僞。

    今盧山亦無此物,見出襄州西汛水側也。

     圖經文具長石條下。

     丹房鏡源:長理石,可食。

     衍義曰:理石如長石,但理石如石膏,順理而細,其非順理而細者為長石,治療亦不相遼。

     珊瑚 珊瑚 味甘,平,無毒。

    主宿血,去目中翳,鼻衄。

    末吹鼻中。

    生南海。

     唐本注雲:似玉紅潤,中多有孔,亦有無孔者。

    又從波斯國及師子國來。

    (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鎮心止驚,明目。

     圖經曰:珊瑚,生南海,注雲:又從波斯國及師子國來。

    今廣州亦有,雲生海底,作枝柯狀,明潤如紅玉,中多有孔,亦有無孔者,枝柯多者更難得。

    采無時。

    謹按《海中經》曰:取珊瑚,先作鐵網沉水底,珊瑚貫中而生,歲高三、二尺,有枝無葉,因絞網出之,皆摧折在網中,故難得完好者。

    不知今之取者果爾否?漢·積翠池中有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四百六十三條,雲是南越王趙佗所獻,夜有光景。

    晉·石崇家有珊瑚,高六、七尺,今并不聞有此高碩者。

     陳藏器雲:珊瑚,生石岩下,剌刻之汁流如血。

    以金投之為丸,名金漿;以玉投之,為玉髓。

    久服長生。

    海藥按《晉列傳》雲:石崇金谷園,珊瑚樹皮如花生蕊,味甘,平,無毒。

     主宿血,風痫等疾,按:其主治與金相似也。

    錢相公箧中方:治七、八歲小兒眼有膚翳,未堅,不可妄敷藥。

    宜點珊瑚散,細研如粉,每日少少點之,三日立愈。

    異物志雲:出波斯國,為人間至貴之寶也。

     衍義曰:珊瑚,治翳目,今人用為點眼箸。

    有一等紅油色,有細縱紋可愛;又一種如鉛丹色無縱紋為下。

    入藥用紅油色者。

    嘗一見一本高尺許,兩枝直上,分十餘歧,将至其颠,則交合連理,仍紅潤有縱紋,亦一異也。

    波斯國海中,有珊瑚洲。

    海人乘大舶,堕鐵網水底,珊瑚初生盤石上,白如菌,一歲而黃,三歲赤,枝幹交錯,高三、四尺。

    鐵發其根,系網舶上,絞而出之,失時不取即腐。

     石蟹 石蟹 味鹹,寒,無毒。

    主青盲、目淫、膚翳及丁翳,漆瘡。

    生南海。

    又雲:是尋常蟹爾,年月深久,水沫相着,因化成石,每遇海潮即飄出。

    又一般入洞穴,年深者亦然。

    皆細研水飛過,入諸藥相佐用之,點目良。

    (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石蟹,涼。

    解一切藥毒并蠱毒,催生,落胎,療血暈,消癰,治天行熱疾等。

    并熟水磨服也。

    又雲浮石,平,無毒。

    止渴,治淋,殺野獸毒。

     圖經曰:石蟹,出南海,今嶺南近海州郡皆有之。

    體質石也,而都與蟹相似。

    或雲:是海蟹多年水沫相着,化而為石,每海潮風飄出,為人所得。

    又一種入洞穴,年深者亦然。

    醋磨敷癰腫,亦解金石毒。

    采無時。

     衍義曰:石蟹,直是今之生蟹,更無異處,但有泥與粗石相着。

    凡用,須去其泥并粗石,隻用蟹,磨合他藥,點目中,須水飛。

    又雲:浮石水飛,治目中翳。

    今皮作家用之,磨皮上垢,無出此石。

    石蟹條中雲:浮石,平,無毒。

    止渴,治淋,殺野獸毒,合于此條收入。

     長石 長石 味辛、苦,寒,無毒。

    主身熱,胃中結氣,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脈,明目,去翳眇,下三蟲,殺蠱毒,止消渴,下氣,除脅肋肺間邪氣。

    久服不饑。

    一名方石,一名土石,一名直石,理如馬齒,方而潤澤,玉色。

    生長子山谷及太山、臨淄。

    采無時。

     陶隐居雲:長子縣屬上黨郡,臨淄縣屬青州。

    俗方及《仙經》并無用此者。

    唐本注雲:此石同石膏而濃大,縱理而長,紋似馬齒,今均州遼山有之,土人以為理石者,是長石也。

     圖經曰:長石,生長子山谷及泰山、臨淄,今唯潞州有之。

    紋如馬齒,方而潤澤,玉色。

     此頗似石膏,但濃大,縱理而長,為别耳。

    采無時。

    謹按《本經》理石、長石,二物二條,其味與攻效亦别。

    又雲理石如石膏,順理而細。

    陶隐居雲:理石亦呼為長理石。

    蘇恭雲:理石皮黃赤,肉白,作斜理,不似石膏,市人刮去皮,以代寒水石,并當石。

    今靈寶丹用長、理石為一物。

    醫家相承用者,乃似石膏,與今潞州所出長石無異,而諸郡無複出理石,醫方亦不見單用,往往呼長石為長理石。

    又市中所貨寒水石,亦有帶黃赤皮者,不知果是理石否? 馬銜 無毒。

    主難産,小兒痫。

    産婦臨産時手持之,亦煮汁服一盞,此馬勒口鐵也。

    《本經》馬條注中,已略言之。

    (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本經難産通用藥雲:馬銜,平。

    日華子雲:古舊铤者好,或作醫士針也。

     今據《本經》馬條注中都無說馬銜之事,不知此《經》所言何謂?今姑存雲。

     圖經文具鐵條下。

     聖惠方:治馬喉痹,喉中深腫連頰,壯熱吐氣數者。

    用馬銜一具,水三大盞,煎取一盞半, 砺石 無毒。

    主破宿血,下石淋,除症結,伏鬼物惡氣。

    一名磨石。

    燒赤熱投酒中,飲之。

     即今磨刀石,取,敷蠼溺瘡,有效。

    又不欲人蹋之,令人患帶下,未知所由。

    又有越砥石,極細,磨汁滴目,除障暗,燒赤投酒中,破血瘕痛。

    功狀極同,名又相近,應是砺矣。

     《禹貢》注雲:砥細于砺,皆磨石也。

    (新補見陳藏器。

    ) 石花 味甘,溫,無毒。

    酒漬服。

    主腰腳風冷,與殷孽同。

    一名乳花。

     唐本注雲:三月、九月采之。

    乳水滴水上,散如霜雪者,出乳穴堂中。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石花,治腰膝及壯筋骨,助陽。

    此即洞中石乳滴下凝結者。

     圖經文具石鐘乳條下。

     衍義曰:石花,白色,圓如覆大馬杓,上有百十枝,每枝各槎牙,分歧如鹿角。

    上有細紋起,以指撩之,铮铮然有聲。

    此石花也,多生海中石上,世亦難得,家中有一本,後又于大相國宮中見一本,其體甚脆,不禁觸擊。

    本條所注皆非。

     桃花石 桃花石 味甘,溫,無毒。

    主大腸中冷,膿血痢。

    久服令人肌熱,能食。

     唐本注雲:出申州鐘山縣,似赤石脂,但舐之不着舌者為真。

    (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令人肥悅能食。

    南海藥譜雲:其狀亦似紫石英,若桃花,其潤且光而重,目之可愛是也。

     圖經曰:桃花石,《本經》不載所出州土。

    注雲:出申州鐘山縣。

    今信州亦有之。

    形塊似赤石脂、紫石英輩。

    其色似桃花,光潤而體重,以舐之不着舌者為佳。

    采無時。

    陶隐居解赤石脂雲:用義陽者,狀如豚腦,色鮮紅可愛。

    蘇恭以為非是,即桃花石也。

    久服肥人,土人亦以療痢,然則功用亦不相遠矣。

     衍義曰:桃花石,有赤、白兩等。

    有赤地淡白點,如桃花片者,有淡白地、有淡赤點,如桃花片者。

    人往往镌磨為器用,今人亦罕服食。

     光明鹽 味鹹,甘,平,無毒。

    主頭面諸風,目赤痛,多眵淚。

    生鹽州五原鹽池下,鑿取之,大者如升,皆正方光徹。

    一名石鹽。

    (唐本先附)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雲:亦呼為聖石。

     圖經文具食鹽條下。

     石床 味甘,溫,無毒。

    酒漬服,與殷孽同一名乳床,一名逆石。

    唐本注雲:陶謂孔公孽即乳床,非也。

    二孽在上,床、花在下,性體雖同,上下有别。

    鐘乳水下凝積,生如筍狀,漸長,久與上乳相接為柱也。

    出鐘乳堂中。

    采無時。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石筍即是石乳下凝滴長者,與石花功同,一名石床。

     圖經文具石鐘乳條下。

     膚青 味辛、鹹,平,無毒。

    主蠱毒及蛇、菜、肉諸毒,惡瘡。

    不可久服,令人瘦。

    一名推青,一名推石。

    生益州川谷。

     陶隐居雲:俗方及《仙經》并無用此者,亦相與不複識。

     瑪瑙 味辛,寒,無毒。

    主辟惡,熨目赤爛,紅色似瑪瑙,亦美石之類,重寶也。

    生西國玉石間,來中國者皆以為器,亦雲瑪瑙珠。

    是馬口中吐出,多是胡人謬言,以貴之耳。

    (新補見陳藏器。

    ) 陳藏器:瑪瑙出日本國,用砑木不熱為上,砑木熱非真也。

     衍義曰:瑪瑙,非石、非玉,自是一類。

    有紅、白、黑色三種,亦有其紋如纏絲者,出西裔佳。

    彼土人小者碾為好玩之物,大者碾為器。

    今古方入藥,絕可用。

    此物,西方甚重,故佛經多言之。

    其馬口吐出,既知謬言,不合編入。

     太陰玄精 太陰玄精 味鹹,溫,無毒。

    主除風冷,邪氣濕痹,益精氣,婦人痼冷、漏下,心腹積聚冷氣,止頭疼,解肌。

    其色青白、龜背者良,出解縣。

    (今附) 圖經曰:太陰玄精,出解縣,今解池及通、泰州積鹽倉中亦有之。

    其色青白、龜背者佳。

     采無時。

    解池又有鹽精,味更鹹苦,青黑色,大者三、二寸,形似鐵铧嘴,三月、四月采。

    亦主除風冷,無毒。

    又名泥精,蓋玄精之類也。

    古方不見用者,近世補藥及治傷寒多用之。

    其着者,治傷寒三日,頭痛,壯熱,四肢不利。

    正陽丹:太陰玄精、硝石、硫黃各二兩,砂一兩,四物都細研,入瓷瓶子中,固濟以火半斤,于瓶子周一寸,之,約近半日,候藥青紫色,住火。

    待冷取出,用臘月雪水拌令勻濕,入瓷罐子中,屋後北陰下陰幹。

    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細研,以面糊和為丸,如雞頭實大。

    先用熱水浴後,以艾湯研下一丸。

    以衣蓋,汗出為瘥。

     唐本餘:近地亦有,色赤、青白,片大不佳。

    沈存中雲:大鹵之地,即生陰精石。

     衍義曰:太陰玄精石,合他藥,塗大風疾,别有法。

    陰證傷寒,指甲、面色青黑,六脈沉細而疾,心下脹滿、結硬、燥渴,虛汗不止,或時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腹疼,亦須佐他藥兼之。

    《圖經本草》已有法,唯出解州者良。

     車轄 無毒。

    主喉痹及喉中熱塞。

    燒令赤投酒中,及熱飲之。

    (今附) 圖經文具鐵條下。

     聖惠方:治妊娠咳嗽。

    以車一枚,燒令赤,投酒中,候冷凍飲料之。

    外台秘要,治小兒大便失血。

    車一枚,燒令赤,納水中,服之。

     南恩洲石蛇 南恩洲石蛇 圖經曰:石蛇,出南海水旁山石間,其形盤屈如蛇也,無首尾,内空,紅紫色,又似車螺,不知何物所化?大抵與石蟹同類,功用亦相近。

    尤能解金石毒,以左盤者良。

    采無時。

    味鹹,性平,無毒。

     衍義曰:石蛇,《本經》不收,始自《開寶本草》添附。

    其色如古牆上土,盤結如楂梨大,中空,兩頭巨細一等,無蓋,不與石蟹同類。

    蟹則真蟹也,蛇非真蛇也。

    今人用之絕少。

     兖州黑羊石 兖州黑羊石 圖經曰:黑羊石,生兖州宮山之西。

    味淡,性熱,解藥毒。

    春中掘地采之,以黑色有牆壁光瑩者為上。

     兖州白羊石 圖經曰:白羊石,生兖州白羊山。

    味淡,其性:熟用即大熱,生用即涼。

    解衆藥毒。

    春中掘一種唐本餘 銀膏 味辛,大寒,主熱風,心虛驚痫,恍惚,狂走,膈上熱,頭面熱風沖心上下,安神定,鎮心明目,利水道,治人心風、健忘。

    其法以白錫和銀箔及水銀合成之。

    亦堪補牙齒缺落,又當凝硬如銀,合煉有法。

     四十種陳藏器餘 天子田三推犁下土 無毒。

    主驚悸癫邪,安神定魄,強志。

    入官不懼,利見大官,宜婚市。

    王者所封五色土亦其次焉。

    以前主病正爾,水服,餘皆藏寶。

     社壇四角土 牧宰臨官,自取以塗門戶,主盜不入境,今郡縣皆有社壇也。

     土地 主斂萬物毒。

    人患發背者,掘地為孔,一頭旁通取風,以穴大小可腫處,仰卧穴上,令癰入穴孔中吸之,作三、五個,覺熱即易,仍以物藉他處。

    又人卒患急黃,熱盛欲死者,于沙土中掘坎,斜埋患人,令頭出土上,灌之,久乃出,曾試有效,當是土能收攝熱也。

     又人患丹石發腫,以腫處于濕地上卧熨之,地熱易之。

     市門土 無毒。

    主婦人易産,取土臨月帶之。

    又臨月産時,取一錢匕末,酒服之。

    又撚為丸,小兒于苦瓠中作白龍乞兒。

    此法,崔知悌方,文多不錄。

     自然灰 主白癜風、瘍,重淋取汁,和醋。

    先以布揩白癜風破敷之,當為創勿怪。

    能軟琉璃玉石如泥,至易雕刻,及浣衣令白。

    洗惡瘡疥癬驗于諸灰。

    生海中,如黃土。

    《南中異物志》雲:自然灰生南海畔,可浣衣,石得此灰即爛,可為器。

    今瑪瑙等形質異者,先以此灰埋之令軟,然後雕刻之也。

     鑄鐘黃土 無毒。

    主卒心痛,疰忤惡氣。

    置酒中溫服之,彌佳也。

     戶垠下土 無毒。

    主産後腹痛,末一錢匕,酒中熱服之。

    戶者,門之别名也。

    新注雲:和雄雀糞,暖酒服方寸匕。

    治吹奶效。

     鑄铧鋤孔中黃土 主丈夫陰囊濕癢,細末摸之,亦去陰汗最佳。

     瓷中裡白灰 主遊腫,醋磨敷之。

    瓷器物初燒時,相隔皆以灰為泥,然後燒之。

    ,瓷也,但看裡有,即收之。

     彈丸土 無毒。

    主難産。

    末一錢匕,熱酒調服之,大有功效也。

     執日取天星上土 和柏葉、薰草,以塗門戶,方一尺,盜賊不來。

    《抱樸子》亦雲有之。

     大甑中蒸土 一兩,碩熱坐卧其上,取病處熱徹汗遍身,仍随疾服藥。

    和鼠壤用亦得。

     鼢鼠壤堆上土 苦酒和為泥,敷腫極效。

    又雲:鬼疰氣痛,取土以秫米甘汁搜作餅,燒令熱,以物裹熨痛處。

    凡鼢鼠,是野田中尖嘴鼠也。

     冢上土及磚石 主溫疫。

    五月一日取之,瓦器中盛。

    埋之着門外階下,合家不患時氣。

    又正月朝早将物去冢頭,取古磚一口,将咒要斷,一年無時疫,懸安大門也。

     桑根下土 搜成泥餅,敷風腫上,仍灸三、二十壯,取熱通瘡中。

    又,人中惡風水,肉腫一個瘥,以土碗灸二百壯,當下黃水,即瘥也。

     春牛角上土 收置戶上,令人宜田。

     土蜂窠上細土 主腫毒,醋和為泥敷之。

    亦主蜘蛛咬。

    土蜂者,在地土中作窠者是。

     載鹽車牛角上土 主惡瘡,黃汁出不瘥,漸胤者。

    取土封之即止。

    牛角,謂是車邊脂角也,好用。

     驢溺泥土 主蜘蛛咬。

    先用醋泔汁洗瘡,然後泥敷之。

    黑驢彌佳,浮汁洗之更好。

     故鞋底下土 主人适佗方,不伏水土,刮取末和水服之。

    不伏水土與諸病有異,即其狀也。

     鼠壤土 主中風筋骨不遂,冷痹骨節疼,手足拘急,風掣痛,偏枯死肌。

    多收取曝幹用之。

     屋内墉下蟲塵土 治惡瘡久不瘥,幹敷之,亦油調塗之。

     鬼屎 主人馬反花瘡,刮取和油塗之。

    生陰濕地,如屎,亦如地錢,黃白色。

     寡婦床頭塵土 主人耳上月割瘡,和油塗之效也。

     床四腳下土 主犬咬人,和成泥敷瘡上,灸之一七壯。

    瘡中得大毛者愈。

    犬,狂犬也。

     瓦甑 主魇寐不寤,覆人面疾打破之,覺。

    好魇及無夢,取火燒死者,灰着枕中、履中即止 甘土 無毒。

    主去油垢。

    水和塗之,洗膩服,如灰。

    及主草葉諸菌毒,熱湯末和之。

    出安西及東京龍門,土底澄取之。

     二月上壬日取土 泥屋四角大宜蠶也。

     柱下土 無毒。

    主腹痛暴卒者,末服方寸匕。

     胡燕窠内土 無毒。

    主風瘙瘾疹,末,以水和敷之。

    又巢中草,主卒溺血,燒為灰,飲服。

     又主惡刺瘡,及浸淫瘡繞身至心者死,亦用之。

     道中熱塵土 主夏中熱死,取土積死人心。

    其死非為遇熱,亦可以蓼汁灌之。

     正月十五日燈盞 令人有子。

    夫婦共于富家局會所盜之,勿令人知之,安卧床下,當月有娠 仰天皮 無毒。

    主卒心痛、中惡,取人膏和作丸,服之一七丸。

    人膏者,人垢汗也,揩取。

    仰天皮者,是中庭内停污水後,幹地皮也,取卷起者。

    一名掬天皮,亦主人、馬反花瘡,和油塗之佳。

     蟻穴中出土 取七枚如粒,和醋搽狐刺瘡。

     古磚 熱燒之,主下部久患白痢膿洩下,以物裹上坐之。

    入秋小腹多冷者。

    亦用此古磚煮汁服之,主哕氣。

    又令患處熨之三、五度,瘥。

    又主婦人帶下五色,俱治之。

    取黃磚石燒令微赤熱,以面、五味和作煎餅七個,安磚上,以黃瓜蒌敷面上,又以布兩重,患冷病患坐上,令藥氣入腹,如熏之有蟲出如蠶子,不過三、五度瘥。

     富家中庭土 七月醜日,取之泥竈,令人富,勿令人知。

     百舌鳥窠中土 末和酽醋,敷蚯蚓及諸惡蟲咬瘡。

     豬槽上垢及土 主難産,取一合和面半升,烏豆二十顆,煮取汁服之。

     故茅屋上塵 無毒。

    主老嗽。

    取多年煙火者,拂取上塵,和石黃、款冬花、婦人月經衣帶為末,以水和塗于茅上,待幹,納竹筒子中,燒一頭,以口吸之入咽喉,數數咽之,無不瘥也。

     諸土有毒 怪曰羊掘土見之,不可觸,已出上土部。

    土有氣,觸之令人面黃色,上氣身腫。

    掘土處慎之,多斷地脈,古人所忌。

    地有仰穴,令人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