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燈心,浮水上,亦指南,然常偏丙位。

    蓋丙為大火,庚辛金受金其制,故如是,物理相感爾。

     玄石 玄石 味鹹,溫,無毒。

    主大人、小兒驚痫,女子絕孕,小腹冷痛,少精身重,服之令人有子。

    一名玄水石,一名處石。

    生泰山之陽。

    山陰有銅,銅者雌,黑者雄。

    (惡松脂、柏實、菌桂。

    ) 陶隐居雲:《本經》磁石,一名玄石。

    《别錄》各一種。

    今按其一名處石既同,療體又相似,而寒溫銅鐵及畏惡有異。

    俗方既不複用之,亦無識其形者,不知與磁石相類否?唐本注雲:此物鐵液也,但不能拾針,療體如《經》,劣于磁石。

    磁石中有細孔,孔中黃赤色,初破好者,能連十針,一斤鐵刀亦被回轉。

    其無孔,光澤純黑者,玄石也,不能吸針。

     圖經文具磁石條下。

     綠鹽 味鹹、苦、辛,平,無毒。

    主目赤淚出,膚翳眵暗。

     唐本注雲:以光明鹽、砂、赤銅屑,釀之為塊,綠色。

    真者出焉耆國,水中石下取之,狀若扁青、空青,為眼藥之要。

    (唐本先附) 圖經文具食鹽條下。

     海藥:謹按《古今錄》雲:波斯國在石上生,味鹹、澀。

    主明目消翳,點眼及小兒無辜疳藥,亦不久。

    後魏李孝伯雲:赤鹽、臭鹽、馬齒鹽、駁鹽,并非食鹽。

    胡鹽治目痛。

    以上自《唐本》注比,并是綠鹽說。

     凝水石 凝水石 味辛、甘,寒、大寒,無毒。

    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水飲之。

    除時氣熱盛,五髒伏熱,胃中熱,煩滿,止渴,水腫,小腹痹。

    久服不饑。

    一名白水石,一名寒水石,一名淩水石。

    色如雲母可析者良,鹽之精也。

    生常山山谷,又中水縣及邯鄲。

     (解巴豆毒,畏地榆。

    ) 陶隐居雲:常山屬并州,中水縣屬河間郡,邯鄲即趙郡,并屬冀州域。

    此處地皆鹹鹵,故雲鹽精,而碎之亦似樸硝。

    此石末置水中,夏月能為冰者佳。

    唐本注:此石有兩種,有縱理、橫理,色清明者為佳。

    或雲縱理為寒水石,橫理為凝水石。

    今出同州韓城,色青黃,理如雲母為良;出澄城者,斜理紋,色白,為劣也。

    臣禹錫等謹按吳氏雲:神農:辛。

    岐伯、醫和、扁鵲:甘,無毒。

    季氏:大寒。

    或生邯鄲。

    采無時,如雲母色。

    藥性論雲:寒水石,能壓丹石毒風,去心煩渴悶,解傷寒勞複。

     圖經曰:凝水石,即寒水石也,生常山山谷,又出中水縣及邯鄲,今河東汾、隰州及德順軍有之。

    此有兩種,有縱理者,有橫理者,色清明如雲母可析,投置水中,與水同色,其水凝動者為佳。

    或曰縱理者為寒水石,橫理者為凝水石。

    三月采。

    又有一種冷油石,全與此相類,但投沸油铛中,油即冷者是也。

    此石有毒,若誤用之,令腰以下不能舉。

     雷公雲:凡使,先須用生姜自然汁,煮汁盡為度,細研成粉用。

    每修十兩,用姜汁一镒。

     經驗方:治小兒丹毒,皮膚熱赤。

    用寒水石半兩,白土一分,搗羅為末,用米醋調敷之愈。

     集日,淨地坑内盆合,四面濕土擁起,候經宿取出,入甘草末、天竺黃各二兩,龍腦二分,糯米膏丸彈子大,蜜水磨下。

     傷寒類要:治肉瘅,其人小便白。

    以凝水石主之也。

    丹房鏡源:凝水石可作油衣,可食,制丹砂為匮伏玄精。

     衍義曰:凝水石,又謂之寒水石,紋理通澈,人或磨刻為枕,以備暑月之用。

    入藥須燒過,或市人燒入膩粉中以亂真,不可不察也。

    陶隐居言:夏月能為冰者佳。

    如此,則舉世不能得,似乎失言。

     陽起石 陽起石 味鹹,微溫,無毒。

    主崩中漏下,破子髒中血,症瘕結氣,寒熱,腹痛,無子,陰陽痿不起,補不足,療男子莖頭寒,陰下濕癢,去臭汗,消水腫。

    久服不饑,令人有子。

     一名白石,一名石生,一名羊起石,雲母根也。

    生齊山山谷及琅邪或雲山、陽起山。

    采無時。

    (桑螵蛸為之使,惡澤瀉、菌桂、雷丸、蛇蛻皮,畏菟絲。

    ) 陶隐居雲:此所出即與雲母同,而甚似雲母但濃實爾。

    今用乃出益州與礬石同處,色小黃黑即礬石。

    雲母根未知何者是?俗用乃稀。

    《仙經》亦服之。

    唐本注雲:此石以白色、肌理似殷孽,仍夾帶雲母綠潤者為良,故《本經》一名白石。

    今有用純黑如炭者,誤矣。

    雲母條中既雲黑者名雲膽,又名地涿,服之損人,黑陽起石必為惡矣。

    《經》言生齊山,齊山在齊州曆城西北五、六裡,采訪無陽起石,陽起石乃齊山西北六、七裡盧山出之。

    《本經》雲:或雲山,雲、盧字訛矣。

    今泰山、沂州唯有黑者,其白者獨出齊州也。

    臣禹錫等謹按吳氏雲:陽起石,神農、扁鵲:酸,無毒。

    桐君、雷公、歧伯:鹹,無毒。

    季氏:小寒。

    或生泰山。

    楊損之雲:不入湯。

    藥性論雲:陽起石,惡石葵,忌羊血。

    味甘,平。

    主補腎氣,精乏腰疼,膝冷濕痹,能暖女子子宮久冷,冷症寒瘕,止月水不定。

    蕭炳雲:陽起石,臣。

    南海藥譜雲:陽起石唯泰山所出黃者絕佳,邢州鵲山白者亦好。

    日華子雲:治帶下,溫疫,冷氣,補五勞七傷。

    合藥時燒後水淬用,凝白者為上。

     圖經曰:陽起石,生齊山山谷及琅邪或雲山、陽起山。

    今唯出齊州,他處不複有,或雲邢州鵲山亦有之,然不甚好。

    今齊州城西唯一土山,石出其中,彼人謂之陽起山,其山常有溫暖氣,雖盛冬大雪遍境,獨此山無積雪,蓋石氣熏蒸使然也。

    山唯一穴,官中常禁閉。

    至初冬,則州發丁夫,遣人監視以之。

    歲月積久,其穴益深,才鑿他石,得之甚艱。

    以色白、肌理瑩明若野狼牙者為上。

    亦有夾他石作塊者不堪。

    每歲采擇上供之,餘州中貨之,不爾,市賈無由得也。

    貨者雖多,而精好者亦難得。

    舊說是雲母根,其中猶夾帶雲母,今不複見此色。

    古服食方不見用者,今補下藥多使之。

    采無時。

     丹房鏡源:陽起石,可為外匮。

    青霞子:陽起,治腎之疾。

     衍義曰:陽起石,如野狼牙者佳。

    其外色不白,如姜石。

    其大塊者,亦内白。

    治男子、婦人下 孔公孽 味辛,溫,無毒。

    主傷食不化,邪結氣惡,瘡疽痔,利九竅,下乳汁,男子陰瘡女子陰蝕,及傷食病,常欲眠睡。

    一名通石,殷孽根也。

    青黃色。

    生梁山山谷。

    (木蘭為之使,惡細辛。

    ) 陶隐居雲:梁山屬馮翊郡,此即今鐘乳床也,亦出始興,皆大塊打破之。

    凡鐘乳之類,三種同一體,從石室上汁溜積久盤結者,為鐘乳床,即此孔公孽也。

    其以小者,為殷孽,今人呼為孔公孽。

    殷孽複溜輕好者為鐘乳。

    雖同一類,而療體為異,貴賤懸殊。

    此二孽不堪丸散,人皆搗末酒漬飲之,甚療腳弱。

    其前諸療,恐宜水煮為湯也。

    按今三種同根,而所生各處,當是随其土地為勝爾。

    唐本注雲:此孽次于鐘乳,如牛、羊角者,中尚孔通,故名通石。

    《本經》誤以為殷孽之根,陶根據《本經》以為今人之誤,其實是也。

    臣禹錫等謹按蜀本雲:凡鐘乳之類有五種:一鐘乳、二殷孽、三孔公孽、四石床、五石花,雖同一體而主療有異。

    此二孽隻可酒浸,不堪入丸散藥用,然甚療腳弱,腳氣。

    石花、石床顯在後條。

    吳氏雲:孔公孽,神農:辛。

    歧伯:鹹。

    扁鵲:酸,無毒。

    色青黃。

    藥性論雲:孔公孽,忌羊血,味甘,有小毒。

    主治腰冷,膝痹,毒風,男女陰蝕瘡。

    治人常欲多睡,能使喉聲圓亮。

    日華子雲:孔公孽,味甘,暖。

    治症結。

    此即殷孽床也。

     圖經文具石鐘乳條下。

     青霞子:孽,輕身充肌。

     殷孽 味辛,溫,無毒。

    主爛傷瘀血,洩痢,寒熱,鼠,症瘕結氣,腳冷疼弱。

    一名姜石,鐘乳根也。

    生趙國山谷,又梁山及南海。

    采無時。

    (惡防己,畏術。

    ) 陶隐居雲:趙國屬冀州,此即今人所呼孔公孽,大如牛、羊角,長一、二尺左右,亦出始興。

    唐本注雲:此即石堂下孔公孽根也。

    盤結如姜,故名姜石。

    俗人乃以孔公孽,為之誤爾。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殷孽,治筋骨弱,并痔等疾及下乳汁。

     圖經文具石鐘乳條下。

     密陀僧 密陀僧 味鹹、辛,平,有小毒。

    主久痢,五痔,金瘡,面上瘢,面膏藥用之。

     唐本注雲:形似黃龍齒而堅重,亦有白色者,作理石紋,出波斯國。

    一名沒多僧。

    并胡言也。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蜀本注雲:五痔:謂牡痔、酒痔、腸痔、血痔、氣痔。

    日華子雲:味甘,平,無毒。

    鎮心,補五髒,治驚痫,嗽嘔及吐痰等。

     圖經曰:密陀僧,《本經》不載所出州土。

    注雲出波斯國。

    今嶺南、閩中銀銅冶處亦有之,銀鉛腳。

    其初采礦時,銀、銅相雜,先以鉛同煎煉,銀随鉛出。

    又采山木葉燒灰,開地作爐,填灰其中,謂之灰池。

    置銀、鉛于灰上,更加火大,鉛滲灰下,銀住灰上,罷火候冷出銀。

    其灰池感鉛、銀氣,置之積久成此物。

    今之用者,往往是此,未必胡中來也。

    形似黃龍齒而堅重者佳。

     雷公雲:時呼密陀僧,凡使,搗令細,于瓷埚中安置了,用重紙袋盛柳末,焙密陀僧埚中次下東流水浸令滿,着火煮一伏時足,去柳末、紙袋,取密陀僧用。

    聖惠方治斑點方:用密陀僧二兩,細研,以人乳調塗面,每夜用之。

    又方,赤白痢,所下不多,遍數不減。

    用密陀僧三兩,燒令黃色,研如粉。

    每服醋、茶調下一錢匕,日三服。

    外台秘要:令面生光方:以密陀僧用乳煎,塗面佳,兼治鼻譚氏小兒方:療豆瘡瘢,面。

    以密陀僧細研,水調,夜塗之,明旦洗去,平複矣。

    别說雲今考市中所貨,乃是用小瓷瓶實鉛丹成者,塊大者,尚有小瓶形狀。

    銀冶所出最良,而罕有貨者,外國者未嘗見之。

    通治口瘡最驗。

     衍義曰:密陀僧堅重,椎破如金色者佳。

     鐵精 平,微溫。

    主明目,化銅。

    療驚悸,定心氣,小兒風痫,陰脫肛。

     陶隐居雲:鐵落是染皂鐵漿。

    生鐵是不被、釜之類,鋼鐵是雜煉生作刀鐮者。

    鐵精出竈中,如塵,紫色輕者為佳,亦以摩瑩銅器用之。

    唐本注雲:單言鐵者,鐵也。

    鐵落是家燒鐵赤沸,砧上之,皮甲落者。

    夫諸鐵療病,并不入丸散,皆煮取漿用之。

    若以漿為鐵落,鋼生之汁,複謂何等?落是鐵皮滋液,黑于餘鐵。

    陶謂可以染皂,雲是鐵漿,誤矣。

     又鐵屑炒使極熱,用投酒中飲酒,療賊風痙。

    又裹以熨腋,療胡臭有險。

    今按陳藏器本草雲:凡言鐵療病,不入丸散,皆煮漿用之。

    按今針砂、鐵精,俱堪染皂,鐵并入丸散。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雲:鐵漿,取諸鐵于器中,以水浸之,經久色青沫出。

    即堪染帛成皂,兼解諸物毒入腹,服之亦鎮心,明目。

    主癫痫發熱,急黃狂走,六畜癫狂。

    人為蛇、犬、虎、野狼、毒惡蟲等齧,服之毒不入内也。

    又雲鐵,主惡瘡蝕,金瘡,毒物傷皮肉,止風水不入,入水不爛,手足皲坼,瘡根結筋,瘰,毒腫。

    染髭發令永黑。

    并及熱末凝塗之,少當幹硬,以竹木火于刀斧刃上,燒之津出,如漆者是也。

    一名刀煙,江東人多用之防水。

    項邊子,以桃核燒熏。

    又雲:殺蟲立效。

    又雲:淬鐵水,味辛,無毒。

    主小兒丹毒,飲一合。

    此打鐵器時,堅鐵槽中水。

    又雲:針砂,性平,無毒。

    堪染白為皂,及和沒食子染須至黑。

    飛為粉,功用如鐵粉。

    煉鐵粉中亦别須之。

    針是其真鋼砂堪用,人多以雜和之,謬也。

    又雲:下鐵屑,味辛,平,無毒。

    主鬼打,鬼注,邪氣。

    水漬攪令沫出,澄清去滓,及暖飲一、二盞。

    又雲:刀刃,味辛,平,無毒。

    主蛇咬毒入腹者,取兩刀于水中相磨,飲其汁。

    又:兩刀于耳門上相磨敲作聲,主百蟲入耳,聞刀聲即自出也。

    日華子雲:鐵屑,治驚邪癫痫,小兒客忤,消食及冷氣,并煎汁服之也。

    又雲得犁尖浸水,名為鐵精,可制朱砂、石亭脂、水銀毒。

     圖經文具鐵條下。

     聖惠方:陰脫。

    鐵精、羊脂二味,攪令稠,布裹炙熱,熨推納之,瘥。

    又方食中有蠱毒,令人腹内堅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病變無常。

    用鐵精細研,搗雞肝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食前後酒下五丸。

    百一方:産後陰下脫,鐵精粉推納之。

    又方:地骨刺人毒痛。

    以鐵精粉如大豆,以管吹瘡内。

    子母秘錄療陰腫,鐵精粉敷上。

    姚和衆:治小兒因痢肛門脫,以鐵精粉敷之。

    太清服煉靈砂法雲:鐵,性堅,服之傷肺。

     鐵漿 鐵注中,陶為鐵落是鐵漿,蘇雲非也。

    按:鐵漿,取諸鐵于器中,以水浸之,經久色青沫出,即堪染皂,兼解諸毒入腹,服之亦鎮心。

    主癫痫發熱,急黃狂走,六畜癫狂。

    人為蛇、犬、虎、野狼、毒刺、惡蟲等齧,服之毒不入内。

    (見陳藏器。

    ) 圖經文具鐵條下。

     外台秘要:療膝瘡。

    以鐵漿洗之,随手瘥,頻為之妙。

    梅師方:治時氣病,骨中熱,生瘡、豌豆瘡,飲鐵漿瘥。

     秤錘 主賊風,止産後血瘕腹痛及喉痹熱塞。

    并燒令赤,投酒中,及熱飲之。

    時人呼血瘕為兒枕,産後即起,痛不可忍,無錘用斧。

    (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陳藏器雲:秤錘,味辛,溫,無毒。

    日華子雲:銅秤錘,平。

    治難産并橫逆産。

    酒淬服。

    陳藏器雲:鐵杵,無毒。

    主婦人橫産。

    無杵用斧,并燒令赤,投酒中飲之,自然順生。

    杵,搗藥者是也。

    又雲:故鋸,無毒。

    主誤吞竹木入喉咽,出入不得者。

    燒令赤,漬酒中,及熱飲并得。

    日華子雲:鑰匙,治婦人血噤失音沖惡。

    以生姜、醋、小便煎服。

    弱房人煎湯服亦得。

     圖經文具鐵條下。

     聖惠方:治婦人血瘕痛。

    用古秤錘或大斧,或鐵杵,以炭火燒赤,内酒中五升以來,稍稍飲之。

    外台秘要:療妊娠卒下血。

    燒秤錘令赤納酒中,沸定出,飲之。

    千金方:妊娠腹脹及産後下血。

    燒令赤,投酒中,服。

    産寶:治胎衣不出。

    燒鐵杵、鐵錢令赤投酒,飲之。

     鐵華粉 味鹹,平,無毒。

    主安心神,堅骨髓,強志力,除風邪,養血氣,延年變白,去百病,随體所冷熱,合和諸藥,用棗膏為丸。

    作鐵華粉法:取鋼作葉,如笏、或團,平面磨錯令光淨,以鹽水灑之,于醋甕中,陰處埋之一百日,鐵上衣生鐵華,成矣。

    刮取,更細搗篩,入乳缽研如面,和合諸藥為丸散。

    此鐵之精華,功用強于鐵粉也。

    (今附)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鐵胤粉,止驚悸,虛痫,鎮五髒,去邪氣,強志,壯筋骨,治健忘,冷氣,心痛,癖症結,脫肛痔,宿食等,及敷竹木刺。

    其所造之法,與華粉同,唯懸于醬瓿上,就潤地及刮取霜時研,淘去粗汁鹹味,烘幹。

     圖經文具鐵條下。

     經驗後方:治心虛風邪,精神恍惚,健忘。

    以經使铧鐵四斤,于炭火内燒令通赤,投于醋中,如此七遍,即堪打碎如棋子大,以水二鬥浸,經二七日,每于食後服小盞。

     生鐵 生鐵 微寒。

    主療下部及脫肛。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生鐵鏽後,飛,淘去粗赤汁,烘幹用。

    治痫疾,鎮心,安五髒,能黑鬓發。

    治癬及惡瘡疥,蜘蛛咬,蒜摩,生油敷并得。

    今據:解在鐵精條。

     圖經文具鐵條下。

     千金方:治耳聾。

    燒鐵令赤,投酒中飲之,仍以磁石塞耳。

    肘後方:治熊、虎所傷毒痛。

     煮生鐵令有味,以洗之。

    又方:若被打,瘀血在骨節及脅外不去,以鐵一斤,酒三升,煮取一升,服之。

    集驗方:治脫肛,曆年不愈。

    以生鐵三斤,水一鬥,煮取五升,出鐵,以汁洗,日再。

     子母秘錄:治小兒得瘡,一名爛瘡。

    燒鐵淬水中二七遍,以浴兒三、二遍,起作瘡漿。

     鐵粉 味鹹,平,無毒。

    主安心神,堅骨髓,除百病,變白,潤肌膚,令人不老體健能食,久服令人身重肥黑,合諸藥各有所主。

    其造作粉,飛煉有法,文多不載。

    人多取雜鐵作屑飛之,令體重,真鋼則不爾。

    其針砂,市人錯鐵為屑,和砂飛為粉賣之,飛煉家亦莫辨也。

    (取鋼鐵為粉勝之。

    今附) 圖經文具鐵條下。

     鐵落 味辛、甘,平,無毒。

    主風熱,惡瘡瘍疽,瘡痂疥,氣在皮膚中,除胸膈中熱氣,食不下,止煩,去黑子。

    一名鐵液。

    可以染皂。

    生牧羊平澤及城或析城。

    采無時。

     臣禹錫等謹按日華子雲:鐵液,治心驚邪,一切毒蛇蟲及蠶、漆咬瘡,腸風痔,脫肛,時疾熱狂,并染鬓發。

    今注:解在鐵精條。

     圖經文具鐵條下。

     鋼鐵 鋼鐵 味甘,無毒。

    主金瘡,煩滿熱中,胸膈氣塞,食不化。

    一名跳鐵。

    今注:解在錢精條。

     圖經文具鐵條。

     鐵 主堅肌耐痛。

     臣禹錫等謹按詳定本草雲:作熟鐵。

    日華子雲:鐵,味辛,平,有毒。

    畏磁石、灰、炭等,能制石亭脂毒。

    今注解在鐵精條。

     圖經曰:鐵,《本經》雲:鐵落出牧羊平澤及城或析城,諸鐵不着所出州郡,亦當同處耳。

    今江南、西蜀有爐冶處皆有之。

    鐵落者,家燒鐵赤沸,砧上打落細皮屑,俗呼為鐵花是也。

    初煉去礦,用以鑄器物者,為生鐵。

    再三銷拍,可以作者,為鐵,亦謂之熟鐵。

    以生柔相雜和,用以作刀劍鋒刃者,為鋼鐵。

    竈中飛出如塵,紫色而輕虛,可以瑩磨銅者,為鐵精。

    作針家磨細末,謂之針砂。

    取諸鐵于器中,水浸之,經久色青沫出,可以染皂者為鐵漿。

    以鐵拍作段片,置醋糟中,積久衣生刮取之,為鐵華粉。

    入火飛煉者,為鐵粉。

    作鐵華粉自有法,文多不載。

    諸鐵無正入丸散者,唯煮汁用之,華粉則研治極細,合和諸藥。

    又馬銜、秤錘、車轄及杵、鋸等,皆燒以淬酒用之,刀斧刃磨水作藥使,并俗用有效,故載之。

     别說雲:謹按鐵漿即是以生鐵漬水服餌者。

    日取飲,旋添新水。

    日久鐵上生黃膏,則力愈勝,令人肌體輕健。

    唐太妃所服者,乃此也。

    若以染皂者為漿,其酸苦臭澀安可近,況為服食也。

     石腦 味甘,溫,無毒。

    主風寒虛損,腰腳疼痹,安五髒,益氣。

    一名石饴餅。

    生名山土石中。

    采無時。

     陶隐居雲:此石亦鐘乳之類,形如曾青而白色黑斑,軟易破。

    今茅山東及西平山并有,鑿土龛取之。

    俗方不見用,《仙經》有劉君導仙散用之。

    又《真诰》曰:李整采服,療風痹虛損而得長生。

    唐本注雲:隋時有化公者,所服亦名石腦,出徐州宋裡山,初在爛石中,入土一丈以下得之,大如雞卵,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