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已酉添加衍義
雄黃
雄黃 味苦、甘,平、寒、大溫,有毒。
主寒熱,鼠,惡瘡,疽痔,死肌,療疥蟲,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勝五兵,殺諸蛇虺毒,解藜蘆毒,悅澤人面。
煉食之,輕身神仙。
餌服之,皆飛人人腦中,勝鬼神,延年益壽,保中不饑。
得銅可作金。
一名黃食石。
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陽。
采無時。
陶隐居雲:煉服之法,皆在《仙經》中。
以銅為金,亦出《黃白術》中。
晉末以來,氐羌中紛擾,此物絕不複通,人間時有三、五兩,其價如金。
合丸皆用石門、始興石黃之好者爾。
始以齊初涼州互市,微有所得,将至都下,餘最先見于使人陳典簽處,撿獲見十餘片,伊芳輩不識此是何等,見有夾雌黃或謂是丹砂,示吾,吾乃示語,并又屬覓,于是漸漸而來,好者作雞冠色,不臭而堅實。
若黯黑及虛軟者,不好也。
武都、氐羌是為仇池。
宕昌亦有,與仇池正同而小劣。
敦煌在涼州西數千裡,所出者,未嘗得來江東,不知當複雲何?此藥最要,無所不入。
唐本注雲:出石門名石黃者,亦是雄黃,而通名黃食石。
而石門者最為劣爾,宕昌、武都者為佳,塊方數寸,明澈如雞冠,或以為枕,服之辟惡。
其青黑堅者,不入藥用。
若火飛之而療瘡亦無嫌。
又雲:惡者名熏黃,用熏瘡疥,故名之,無别熏黃也。
貞觀年中,以宕州新出有得方數尺者,但重脆不可全緻之爾。
臣禹錫等謹按吳氏雲:雄黃,神農:苦。
山陰有丹雄黃,生山之陽,故曰雄,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黃也。
水經雲:黃水出零陽縣西北連巫山溪,出雄黃,頗有神異。
采常以冬月,祭祀鑿石深數丈方得,故溪水取名焉。
抱樸子雲:雄黃當得武都山所出者,純而無雜,其赤如雞冠,光明晔晔者,乃可用耳,其但純黃似雌黃色無光者,不任作仙藥,可以合理病藥耳。
藥性論雲:雄黃,金苗也。
殺百毒。
又名黃石。
味辛,有大毒。
能治屍疰,辟百邪鬼魅,殺蠱毒。
人佩之,鬼神不能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濟,毒物不敢傷。
蕭炳雲:雄黃,君。
陳藏器雲:按石黃,今人敲取中精明者為雄黃,外黑者為熏黃。
主惡瘡,殺蟲,重瘡疥虮虱,及和諸藥熏嗽。
其武都雄黃,燒不臭,熏黃中者,燒則臭,以此分别之。
蘇雲通名,未之是也。
日華子雲:雄黃,微毒。
治疥癬,風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蟲犬獸傷咬。
久服不饑。
通赤亮者為上,驗之,可以蟲死者為真,臭氣少,細嚼口中含湯不激辣者,通用。
圖經曰:雄黃,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陽,今階州山中有之。
形塊如丹砂,明澈不夾石,其色如雞冠者為真。
有青黑色而堅者名熏黃,有形色似真而氣臭者名臭黃,并不入服食藥,隻可療瘡疥耳。
其臭以醋洗之便可斷氣,足以亂真,用之尤宜細辯。
又階州接西戎界,出一種水窟雄黃,生于山岩中有水泉流處。
其石名青煙石、白鮮石。
雄黃出其中,其塊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竅,其色深紅而微紫,體極輕虛,而功用勝于常雄黃,丹竈家尤所貴重。
或雲雄黃,金之苗也,故南方近金坑冶處時或有之,但不及西來者真好耳。
謹按雄黃治瘡瘍尚矣。
《周禮·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
鄭康成注雲: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置石膽、丹砂、雄黃、石、磁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着,以雞羽掃取之,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故翰林學士楊億常筆記:直史館楊年少時有瘍生于頰,連齒輔車外腫若覆瓯,内潰出膿血不辍,吐之痛楚難忍,療之百方,彌年不瘥,人語之,根據鄭法合燒藥成,注之創中,少頃,朽骨連兩牙潰出,遂愈,後便安甯。
信古方攻病之速也。
黃若今市中所貨有蓋瓦合也,近世合丹藥猶用黃瓦鬲,亦名黃,事出于古也。
雷公雲:凡使,勿用黑雞黃、自死黃、夾膩黃。
其臭黃真似雄黃,隻是臭不堪用,時人以醋洗之三、兩度,便無臭氣,勿誤用也。
次夾膩黃,亦似雄黃,其内一重黃一重石,不堪用。
次有黑雞黃,亦似雄黃,如烏雞頭上冠也。
凡使,要似鹧鸪鳥肝色為上。
凡修事,無以甘草、紫背天葵、地膽、碧棱花四件并細锉,每件各五兩,雄黃三兩,下東流水入埚中,煮三伏時,漉出,搗如粉,水飛,澄去黑者,曬幹再研,方入藥用。
其内有劫鐵石,是雄黃中有,又号赴矢黃,能劫于鐵,并不入藥用。
聖惠方:治傷寒、狐惑毒,蝕下部肛外如,痛癢不止。
以雄黃半兩,先用瓶子一個口大者,内入灰上,如裝香火将雄黃燒之,候煙出當病處熏之。
以炭燒之三食頃,極熱,灌雄黃汁于石上。
恐大熱不可近,宜着一片薄毯置石上,令患人脫衣坐石上,冷停,以衣被圍繞身,勿令藥氣洩出,經三、五度瘥。
又方:治箭毒。
搗為末敷之,沸汁出愈。
亦療蛇咬毒。
千金方治婦人始覺有妊,養胎,轉女為男。
以一兩囊盛帶之。
又方:治耳聾。
以雄黃、硫黃等分為末,綿裹塞耳中。
又方:卒中鬼擊及刀兵所傷,血漏腹中不出,煩滿欲絕。
雄黃粉酒服一刀圭,日三服,化血為水。
又方:治症瘕積聚,去三屍,益氣延年卻老。
以雄黃二兩,細研為末,九度水飛過,卻入新淨竹筒内盛,以蒸餅一塊塞筒口,蒸七度,用好粉脂一兩為丸如綠豆大。
日三服,酒下七丸、十丸。
三年後道成,益力不饑,玉女來侍。
肘後方:若血内漏者。
以雄黃末如大豆,納瘡中,又服五錢匕,血皆化為水,卒以小便服之。
經驗方:治馬汗入肉。
雄黃、白礬等分,更用烏梅三個,槌碎,巴豆一個,合研為細末。
以半錢匕,油調敷患處。
鬥門方:辟魔,以一塊帶頭上,妙。
博濟方:治偏頭痛至靈散:雄黃、細辛等分研令細,每用一字以下,左邊疼吹入右鼻,右邊疼吹入左鼻,立效。
續十全方:治纏喉風。
雄黃一塊,新汲水磨,急灌,吐下,瘥。
集驗方:治卒魇。
雄黃搗為末細篩,以管吹入鼻孔中。
傷寒類要治小腹痛滿,不得小便及療天行病。
雄黃細研蜜丸如棗核,納溺孔中。
又方:齒殺蟲,以末如棗塞牙間。
抱樸子:餌之法:或以蒸煮,或以酒服,或以硝石化為水乃凝之,或以豬脂裹蒸之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煉之,引之如布,白如冰。
服之皆令人長生,百病除,三屍下,瘢痕滅,白發黑,堕齒生,千日玉女來侍,可使鬼神。
又雲:玉女常以黃玉為志,大如黍米,在鼻上,是真玉女;無此志者,鬼試人也。
帶雄黃入山林,即不畏蛇。
若蛇中人,以少許末敷之,登時愈。
蛇雖多品,唯蝮蛇、青、金蛇中人為至急,不治,一日即死,人不曉治之。
方術者,為二蛇中人,即以刀急割瘡肉投地,其肉沸如火炙,須臾盡焦,而人得活也。
此蛇七月、八月毒盛之時不得齧人,其毒不洩,乃以牙刺大竹木,即亦焦枯。
太平廣記:劉無名,成都人也。
志希延生,謂古方草木之藥,但愈疾得效,見火辄為灰燼,自不能固,豈有延生之力哉。
乃入霧中山,嘗遇人教服雄黃,凡三十餘年。
一旦,有二人赤巾朱服,徑詣其室。
劉問何人?對曰:我泰山直事,追攝子耳,不知子以何術,我已三日冥期,迫促而無計近子,将欲陰符譴責,以稽延獲罪,故見形相問。
劉曰:餘無他術,但冥心至道不視聲利,靜處幽山,志希度世而已。
二使曰:子之黃光照灼于頂,迨高數尺,得非雄黃之功乎?今子三屍已去,而積功未着,大限既盡,将及死期,豈可苟免。
劉聞其語,心魂憂迫,不知所為。
二使謂之曰:岷峨青城神仙之府,可以求真師,訪尋要道,我聞鉛汞朱髓,可緻沖天,此非高真上仙,須得修煉之旨。
複入青城北崖之下,見一洞,行數裡忽覺平博,殆非人世,遇神仙居其間,雲青城劉真人。
劉祈叩再三,具述所值鬼使追攝之由,願示要道,以拔沉淪,賜度生死之苦。
真人指一岩室,使栖止其中,複令齋心七日乃視其陽爐陰鼎,柔金煉化水玉之方,伏汞煉鉛成朱髓之訣。
狐剛子、陰長生皆得此道,亦名金夜九丹之經。
丹分三品,以鉛為君,以汞為臣,八石為使,黃牙為田,君臣相得,運火功全,七日為輕水,二七日變紫鋒,三七日五彩具,内赤上黃,狀如窗塵。
複運火二年,日周六百,再經四時,重履長至,初則十月離胞胎,已成初品,即能幹汞成銀丸而服之。
可以祛疫。
二年之外,服者延年益算,白發返黑。
三年之後服之刀圭,散居名山周遊四海,為初品地仙,服之半劑,變化萬端,坐在立亡,駕馭飛龍,白日升天。
大都此藥經十六節已為中品,便能使人長生。
藥成之日,五金、八石、黃牙諸物,與君臣二藥,不相雜亂。
千日功畢名上品還丹,謹而藏之,勿示非人,世有其人,視形氣功行合道,根據而傳之。
劉受丹訣,還霧中山,築室修煉,三年乃成。
開成二年,猶駐于蜀,自述無名,傳以示後人。
入青城山去,不知所終矣。
太上八帝玄變經:小丹法:用雄黃、柏子。
拘魂制魄方:柏子細篩去滓,松脂十斤,以和柏子、雄黃各二斤,色如赤李,合藥臼中複搗如蒸藥一日。
如餌,正坐北向,平旦頓服五丸,百日之後,與神人交見。
明皇雜錄:有黃門奉使交廣回,周顧謂曰:此人腹中有蛟龍。
上驚問黃門曰:卿有疾否?曰:臣馳馬大庾嶺,時當大熱,困且渴,遂飲水,覺腹中堅痞如石。
周遂以硝石及雄黃煮服之,立吐一物,長數寸,大如指,視之鱗甲具,投之水中,俄頃長數尺,複以苦酒沃之如故,以器覆之,明日已生一龍矣,上甚訝之。
唐書:甄立言究習方書,仕唐為太常丞。
有道人心腹滿煩,彌二歲,立言診曰:腹有蠱,誤食發而然。
令餌雄黃一劑,少選吐一蛇,如人小指,唯無目,燒之有發氣,乃愈。
寶藏論:雄黃,若以草藥伏住者,熟煉成汁,胎色不移;若将制諸藥成汁并添得者,上可服食,中可點銅成金,下可變銀成金。
丹房鏡源:雄黃千年化為黃金。
衍義曰:雄黃非金苗。
今有金窟處無雄黃。
金條中言,金之所生,處處皆有雄黃,豈處處皆得也。
别法,治蛇咬,焚之熏蛇遠去。
又武都者,镌磨成物形,終不免其臭。
唐·甄立言仕為太常丞,有道人病心腹滿煩,彌二歲。
診曰:腹有蠱,誤食發而然,令餌雄黃一劑,少選吐一蛇如拇指,無目,燒之有發氣,乃愈。
此殺毒蟲之驗也。
石硫黃 石硫黃 味酸,溫、大熱,有毒。
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秃,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瘡,止血,殺疥蟲。
能化金、銀、銅、鐵奇物。
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陶隐居雲:東海郡屬北徐州,而箕山亦有。
今第一出扶南林邑。
色如鵝子初出殼,名昆侖黃。
次出外國,從蜀中來,色深而煌煌。
然方用之療腳弱及痼冷,甚良。
《仙經》頗用之。
所化奇物并是《黃白術》及合丹法。
此雲礬石液,今南方則無礬石,恐不必爾。
臣禹錫等謹案:吳氏雲:硫黃一名石留黃。
神農、黃帝、雷公:鹹,有毒。
醫和、扁鵲:苦,無毒。
或生易陽,或河西,或五色。
黃是潘水石液也,燒令有紫焰者。
八月、九月采。
治婦人血結。
藥性論雲:石硫黃,君,有大毒。
以黑錫煎湯解之,及食宿冷豬肉。
味甘,太陽之精,鬼焰居焉,伏煉數般皆傳于作者。
能下氣,治腳弱,腰腎久冷,除冷風頑痹。
又雲:生用治疥癬,及療寒熱咳逆。
煉服主虛損,洩精。
箫炳雲:硫黃,臣。
日華子雲:石亭脂、曾青為使,畏細辛、飛廉、鐵。
壯陽道,治癖冷氣,補筋骨勞損,風勞氣,止嗽上氣,及下部痔,惡瘡疥癬,殺腹藏蟲,邪魅等。
煎餘甘子汁,以禦其毒也。
圖經曰:石硫黃,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泰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今唯出南海諸蕃。
嶺外州郡或有,而不甚佳。
以色如鵝子初出殼者為真,謂之昆侖黃。
其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号冬結石,半白半黑名神驚石,并不堪入藥。
又有一種土硫黃,出廣南及榮州,溪澗水中流出。
其味辛,性熱腥臭。
主治疥瘡,殺蟲毒。
又可煎煉成汁,以摸作器,亦如鵝子黃色。
謹按古方書未有服餌硫黃者。
《本經》所說功用,止于治瘡蝕,攻積聚冷氣,腳弱等。
而近世遂火煉治為常服丸散,觀其制煉服食之法,殊無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論議節度,故服之,其效雖緊,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
海藥謹案:《廣州記》雲:生昆侖日腳下,顆塊瑩淨,無夾石者良。
主風冷虛憊,腎冷,上氣,腿膝虛羸,長肌膚,益氣力,遺精,痔漏,老人風秘等。
并宜燒煉服。
仙方謂之黃砂,能壞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伏歸本色,服而能除萬病。
如有發動,宜以豬肉、鴨羹、餘甘子湯并解之。
蜀中雅州亦出,光膩甚好,功力不及舶上來者。
雷公雲: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
自有黃色,内瑩淨似物命者,貴也。
凡用四兩,先以龍尾蒿自然汁一镒,東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遂子莖汁一镒,四件合之攪令勻,一埚用六一泥固濟底下,将硫黃碎之入于埚中,以前件藥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盡為度,了。
再以百部末十兩,柳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細锉之,以東流水并藥等同煮硫黃二伏時,日滿去諸藥,取出用熟甘草湯洗了,入缽中研二萬币方用。
聖惠方:治諸瘡肉如蛇出數寸。
用硫黃一兩細研,于肉上薄塗之,即便縮。
外台秘要:千金療小兒耳。
硫黃末以粉耳中,日一夜一,瘥止。
肘後方:女子陰瘡,末硫黃敷之。
經驗方:大治元髒,氣發久冷,腹痛虛瀉,應急大效。
玉粉丹:生硫黃五兩,青鹽一兩,以上衮細研,以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五丸,熱酒空心服,以食壓之。
梅師方:治陰生濕瘡。
取石硫黃研如粉,敷瘡上,日三度。
博濟方:治陰陽二毒傷寒。
一口,先安硫黃鋪铛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黃蓋之,酽醋半升以來澆之,盞子蓋合令緊密,更以濕紙周回固濟縫,勿令透氣縫,紙幹更以醋濕之。
文武火熬,常着人守之,候裡面巴豆作聲,數已半為度,即将铛子離火,便入臼中急搗令細。
再以米醋些子,并蒸餅些小,再搗,令冷,可丸如雞頭大。
若是陰毒,用椒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煎至六分,服一丸;陽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同煎,吞一丸,不得嚼破。
孫尚藥:治氣虛傷冷,暴作水瀉,日夜三、二十行,腹痛不止,夏月路行備急。
朝真丹:硫黃二兩,牛角研令極細,枯白礬半兩,同細研勻水浸,蒸餅去水脈了,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米飲、鹽湯下。
玉亟方:王方平通靈王粉散:洽腰膝,暖水髒,益顔色,其功不可具載。
以大火之。
如未伏更煮,以伏為度,了,研為散,穿地坑一尺二寸,投水于中,待水清,取水和硫黃水,不得多,于埚中,煎熬令如膏。
及用鐵錢一面,不着火上,以細砂隔紙,慢抄出硫黃于紙上滴之,自然如玉色,光彩射人,此号為玉粉散,細研,要丸以飯丸如麻子大。
空心每日鹽湯下十丸,散服亦鹽湯調兩字,極有效驗。
餘鄉人王昭遂合服之,年九十,顔貌如童,夜視細字,力倍常人。
太清服煉靈砂法:石硫黃本出波斯國,南明之境,禀純陽火石之精氣而結成,質性通流,含其猛毒。
藥品之中,号為将軍。
功能破邪歸正,返滞還清,挺立陽精,消陰化魄。
丹房鏡源:石硫黃,可幹汞,訣曰:此硫黃見五金而黑,得水銀而赤。
又曰黃牙。
青霞子:硫黃散癖。
衍義曰:石硫黃,今人用治下元虛冷,元氣将絕,久患寒洩,脾胃虛弱,垂命欲盡,服之無不效。
中病當便已,不可盡劑。
世人蓋知用而為福,不知用久為禍。
此物損益兼行,若俱棄而不用,當倉猝之間,又可缺乎?或更以法制,拒火而又常服者,是亦弗思也。
在《本經》則不言如此服食,但專治婦人。
不知者,往往更以酒服,其可得乎?或髒中久冷,服之先利。
如病熱危急,可加丸數服,少則不效,仍如附子、幹姜、桂。
雌黃 雌黃 味辛、甘,平、大寒,有毒。
主惡瘡,頭秃,痂疥,殺毒蟲、虱,身癢,邪氣,諸毒,蝕鼻中息肉,下部瘡,身面白駁,散皮膚死肌,及恍惚邪氣,殺蜂蛇毒。
煉之,久服輕、增年、不老,令人腦滿。
生武都山谷,與雄黃同山生。
其陰山有金,金精熏則生雌黃。
采無時。
陶隐居雲:今雌黃出武都仇池者,謂為武都仇池黃,色小赤。
扶南林邑者,謂昆侖黃,色如金而似雲母甲錯,畫家所重。
根據此言,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陰陽,于合藥盒飯以武都為勝,用之既稀,又賤于昆侖者。
《仙經》無單有法,唯以合丹砂、雄黃共飛煉為丹爾。
金精是雌黃,銅精是空青,而服空青反勝于雌黃,其義難了。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雌黃,君,不入湯服。
圖經曰:雌黃,生武都山谷,與雄黃同山,其陰山有金,金精熏則生雌黃。
今出階州,以其色如金,又似雲母甲錯可析者為佳。
其夾石及黑如鐵色者不可用。
或雲;一塊重四兩者,析之可得千重,此尤奇好也。
采無時。
雷公雲:凡使,勿誤用夾石黃、黑黃、珀熟等。
雌黃一塊,重四兩。
按《幹甯記》雲:指開拆得千層,軟如爛金者上。
凡修事,勿令婦人、雞、犬、新犯淫人、有患人、不男人、非形人、曾是刑獄地臭穢,以上并忌。
若犯觸者,雌黃黑如鐵,不堪用也,及損人壽。
凡修事四兩,用天碧枝、和陽草、粟遂子草各五兩,三件幹,濕加一倍,用瓷埚子中煮三伏時了,其色如金汁,一垛在埚底下,用東流水猛投于中,如此淘三度了,去水取出試幹,卻于臼中搗篩過,研如塵,可用之。
聖惠方:治烏癞瘡,殺蟲。
用雌黃研如粉,以醋并雞子黃打令勻,塗于瘡上,幹即更塗。
又方:治婦人久冷,血氣攻心,疼痛不止。
以葉子黃二兩,細研,醋一升,煎似稠糊,丸如小豆大。
每服無時,醋湯下五丸。
又方:治久心痛,時發不定,多吐清水,不下飲食。
以雌黃二兩,好醋二升,慢火煎成膏,用幹蒸餅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丸,姜湯下。
百一方:治小腹滿,不得小便。
細末雌黃蜜丸,如棗核大,納一丸溺孔中,令人半寸許,以竹管注陰令
主寒熱,鼠,惡瘡,疽痔,死肌,療疥蟲,瘡,目痛,鼻中息肉及絕筋破骨,百節中大風,積聚,癖氣中惡,腹痛,鬼疰,殺精物惡鬼,邪氣,百蟲毒,勝五兵,殺諸蛇虺毒,解藜蘆毒,悅澤人面。
煉食之,輕身神仙。
餌服之,皆飛人人腦中,勝鬼神,延年益壽,保中不饑。
得銅可作金。
一名黃食石。
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陽。
采無時。
陶隐居雲:煉服之法,皆在《仙經》中。
以銅為金,亦出《黃白術》中。
晉末以來,氐羌中紛擾,此物絕不複通,人間時有三、五兩,其價如金。
合丸皆用石門、始興石黃之好者爾。
始以齊初涼州互市,微有所得,将至都下,餘最先見于使人陳典簽處,撿獲見十餘片,伊芳輩不識此是何等,見有夾雌黃或謂是丹砂,示吾,吾乃示語,并又屬覓,于是漸漸而來,好者作雞冠色,不臭而堅實。
若黯黑及虛軟者,不好也。
武都、氐羌是為仇池。
宕昌亦有,與仇池正同而小劣。
敦煌在涼州西數千裡,所出者,未嘗得來江東,不知當複雲何?此藥最要,無所不入。
唐本注雲:出石門名石黃者,亦是雄黃,而通名黃食石。
而石門者最為劣爾,宕昌、武都者為佳,塊方數寸,明澈如雞冠,或以為枕,服之辟惡。
其青黑堅者,不入藥用。
若火飛之而療瘡亦無嫌。
又雲:惡者名熏黃,用熏瘡疥,故名之,無别熏黃也。
貞觀年中,以宕州新出有得方數尺者,但重脆不可全緻之爾。
臣禹錫等謹按吳氏雲:雄黃,神農:苦。
山陰有丹雄黃,生山之陽,故曰雄,是丹之雄,所以名雄黃也。
水經雲:黃水出零陽縣西北連巫山溪,出雄黃,頗有神異。
采常以冬月,祭祀鑿石深數丈方得,故溪水取名焉。
抱樸子雲:雄黃當得武都山所出者,純而無雜,其赤如雞冠,光明晔晔者,乃可用耳,其但純黃似雌黃色無光者,不任作仙藥,可以合理病藥耳。
藥性論雲:雄黃,金苗也。
殺百毒。
又名黃石。
味辛,有大毒。
能治屍疰,辟百邪鬼魅,殺蠱毒。
人佩之,鬼神不能近;入山林,虎野狼伏;涉川濟,毒物不敢傷。
蕭炳雲:雄黃,君。
陳藏器雲:按石黃,今人敲取中精明者為雄黃,外黑者為熏黃。
主惡瘡,殺蟲,重瘡疥虮虱,及和諸藥熏嗽。
其武都雄黃,燒不臭,熏黃中者,燒則臭,以此分别之。
蘇雲通名,未之是也。
日華子雲:雄黃,微毒。
治疥癬,風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蟲犬獸傷咬。
久服不饑。
通赤亮者為上,驗之,可以蟲死者為真,臭氣少,細嚼口中含湯不激辣者,通用。
圖經曰:雄黃,生武都山谷敦煌山之陽,今階州山中有之。
形塊如丹砂,明澈不夾石,其色如雞冠者為真。
有青黑色而堅者名熏黃,有形色似真而氣臭者名臭黃,并不入服食藥,隻可療瘡疥耳。
其臭以醋洗之便可斷氣,足以亂真,用之尤宜細辯。
又階州接西戎界,出一種水窟雄黃,生于山岩中有水泉流處。
其石名青煙石、白鮮石。
雄黃出其中,其塊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竅,其色深紅而微紫,體極輕虛,而功用勝于常雄黃,丹竈家尤所貴重。
或雲雄黃,金之苗也,故南方近金坑冶處時或有之,但不及西來者真好耳。
謹按雄黃治瘡瘍尚矣。
《周禮·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
鄭康成注雲: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置石膽、丹砂、雄黃、石、磁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着,以雞羽掃取之,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故翰林學士楊億常筆記:直史館楊年少時有瘍生于頰,連齒輔車外腫若覆瓯,内潰出膿血不辍,吐之痛楚難忍,療之百方,彌年不瘥,人語之,根據鄭法合燒藥成,注之創中,少頃,朽骨連兩牙潰出,遂愈,後便安甯。
信古方攻病之速也。
黃若今市中所貨有蓋瓦合也,近世合丹藥猶用黃瓦鬲,亦名黃,事出于古也。
雷公雲:凡使,勿用黑雞黃、自死黃、夾膩黃。
其臭黃真似雄黃,隻是臭不堪用,時人以醋洗之三、兩度,便無臭氣,勿誤用也。
次夾膩黃,亦似雄黃,其内一重黃一重石,不堪用。
次有黑雞黃,亦似雄黃,如烏雞頭上冠也。
凡使,要似鹧鸪鳥肝色為上。
凡修事,無以甘草、紫背天葵、地膽、碧棱花四件并細锉,每件各五兩,雄黃三兩,下東流水入埚中,煮三伏時,漉出,搗如粉,水飛,澄去黑者,曬幹再研,方入藥用。
其内有劫鐵石,是雄黃中有,又号赴矢黃,能劫于鐵,并不入藥用。
聖惠方:治傷寒、狐惑毒,蝕下部肛外如,痛癢不止。
以雄黃半兩,先用瓶子一個口大者,内入灰上,如裝香火将雄黃燒之,候煙出當病處熏之。
以炭燒之三食頃,極熱,灌雄黃汁于石上。
恐大熱不可近,宜着一片薄毯置石上,令患人脫衣坐石上,冷停,以衣被圍繞身,勿令藥氣洩出,經三、五度瘥。
又方:治箭毒。
搗為末敷之,沸汁出愈。
亦療蛇咬毒。
千金方治婦人始覺有妊,養胎,轉女為男。
以一兩囊盛帶之。
又方:治耳聾。
以雄黃、硫黃等分為末,綿裹塞耳中。
又方:卒中鬼擊及刀兵所傷,血漏腹中不出,煩滿欲絕。
雄黃粉酒服一刀圭,日三服,化血為水。
又方:治症瘕積聚,去三屍,益氣延年卻老。
以雄黃二兩,細研為末,九度水飛過,卻入新淨竹筒内盛,以蒸餅一塊塞筒口,蒸七度,用好粉脂一兩為丸如綠豆大。
日三服,酒下七丸、十丸。
三年後道成,益力不饑,玉女來侍。
肘後方:若血内漏者。
以雄黃末如大豆,納瘡中,又服五錢匕,血皆化為水,卒以小便服之。
經驗方:治馬汗入肉。
雄黃、白礬等分,更用烏梅三個,槌碎,巴豆一個,合研為細末。
以半錢匕,油調敷患處。
鬥門方:辟魔,以一塊帶頭上,妙。
博濟方:治偏頭痛至靈散:雄黃、細辛等分研令細,每用一字以下,左邊疼吹入右鼻,右邊疼吹入左鼻,立效。
續十全方:治纏喉風。
雄黃一塊,新汲水磨,急灌,吐下,瘥。
集驗方:治卒魇。
雄黃搗為末細篩,以管吹入鼻孔中。
傷寒類要治小腹痛滿,不得小便及療天行病。
雄黃細研蜜丸如棗核,納溺孔中。
又方:齒殺蟲,以末如棗塞牙間。
抱樸子:餌之法:或以蒸煮,或以酒服,或以硝石化為水乃凝之,或以豬脂裹蒸之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煉之,引之如布,白如冰。
服之皆令人長生,百病除,三屍下,瘢痕滅,白發黑,堕齒生,千日玉女來侍,可使鬼神。
又雲:玉女常以黃玉為志,大如黍米,在鼻上,是真玉女;無此志者,鬼試人也。
帶雄黃入山林,即不畏蛇。
若蛇中人,以少許末敷之,登時愈。
蛇雖多品,唯蝮蛇、青、金蛇中人為至急,不治,一日即死,人不曉治之。
方術者,為二蛇中人,即以刀急割瘡肉投地,其肉沸如火炙,須臾盡焦,而人得活也。
此蛇七月、八月毒盛之時不得齧人,其毒不洩,乃以牙刺大竹木,即亦焦枯。
太平廣記:劉無名,成都人也。
志希延生,謂古方草木之藥,但愈疾得效,見火辄為灰燼,自不能固,豈有延生之力哉。
乃入霧中山,嘗遇人教服雄黃,凡三十餘年。
一旦,有二人赤巾朱服,徑詣其室。
劉問何人?對曰:我泰山直事,追攝子耳,不知子以何術,我已三日冥期,迫促而無計近子,将欲陰符譴責,以稽延獲罪,故見形相問。
劉曰:餘無他術,但冥心至道不視聲利,靜處幽山,志希度世而已。
二使曰:子之黃光照灼于頂,迨高數尺,得非雄黃之功乎?今子三屍已去,而積功未着,大限既盡,将及死期,豈可苟免。
劉聞其語,心魂憂迫,不知所為。
二使謂之曰:岷峨青城神仙之府,可以求真師,訪尋要道,我聞鉛汞朱髓,可緻沖天,此非高真上仙,須得修煉之旨。
複入青城北崖之下,見一洞,行數裡忽覺平博,殆非人世,遇神仙居其間,雲青城劉真人。
劉祈叩再三,具述所值鬼使追攝之由,願示要道,以拔沉淪,賜度生死之苦。
真人指一岩室,使栖止其中,複令齋心七日乃視其陽爐陰鼎,柔金煉化水玉之方,伏汞煉鉛成朱髓之訣。
狐剛子、陰長生皆得此道,亦名金夜九丹之經。
丹分三品,以鉛為君,以汞為臣,八石為使,黃牙為田,君臣相得,運火功全,七日為輕水,二七日變紫鋒,三七日五彩具,内赤上黃,狀如窗塵。
複運火二年,日周六百,再經四時,重履長至,初則十月離胞胎,已成初品,即能幹汞成銀丸而服之。
可以祛疫。
二年之外,服者延年益算,白發返黑。
三年之後服之刀圭,散居名山周遊四海,為初品地仙,服之半劑,變化萬端,坐在立亡,駕馭飛龍,白日升天。
大都此藥經十六節已為中品,便能使人長生。
藥成之日,五金、八石、黃牙諸物,與君臣二藥,不相雜亂。
千日功畢名上品還丹,謹而藏之,勿示非人,世有其人,視形氣功行合道,根據而傳之。
劉受丹訣,還霧中山,築室修煉,三年乃成。
開成二年,猶駐于蜀,自述無名,傳以示後人。
入青城山去,不知所終矣。
太上八帝玄變經:小丹法:用雄黃、柏子。
拘魂制魄方:柏子細篩去滓,松脂十斤,以和柏子、雄黃各二斤,色如赤李,合藥臼中複搗如蒸藥一日。
如餌,正坐北向,平旦頓服五丸,百日之後,與神人交見。
明皇雜錄:有黃門奉使交廣回,周顧謂曰:此人腹中有蛟龍。
上驚問黃門曰:卿有疾否?曰:臣馳馬大庾嶺,時當大熱,困且渴,遂飲水,覺腹中堅痞如石。
周遂以硝石及雄黃煮服之,立吐一物,長數寸,大如指,視之鱗甲具,投之水中,俄頃長數尺,複以苦酒沃之如故,以器覆之,明日已生一龍矣,上甚訝之。
唐書:甄立言究習方書,仕唐為太常丞。
有道人心腹滿煩,彌二歲,立言診曰:腹有蠱,誤食發而然。
令餌雄黃一劑,少選吐一蛇,如人小指,唯無目,燒之有發氣,乃愈。
寶藏論:雄黃,若以草藥伏住者,熟煉成汁,胎色不移;若将制諸藥成汁并添得者,上可服食,中可點銅成金,下可變銀成金。
丹房鏡源:雄黃千年化為黃金。
衍義曰:雄黃非金苗。
今有金窟處無雄黃。
金條中言,金之所生,處處皆有雄黃,豈處處皆得也。
别法,治蛇咬,焚之熏蛇遠去。
又武都者,镌磨成物形,終不免其臭。
唐·甄立言仕為太常丞,有道人病心腹滿煩,彌二歲。
診曰:腹有蠱,誤食發而然,令餌雄黃一劑,少選吐一蛇如拇指,無目,燒之有發氣,乃愈。
此殺毒蟲之驗也。
石硫黃 石硫黃 味酸,溫、大熱,有毒。
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秃,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衄,惡瘡,下部瘡,止血,殺疥蟲。
能化金、銀、銅、鐵奇物。
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太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陶隐居雲:東海郡屬北徐州,而箕山亦有。
今第一出扶南林邑。
色如鵝子初出殼,名昆侖黃。
次出外國,從蜀中來,色深而煌煌。
然方用之療腳弱及痼冷,甚良。
《仙經》頗用之。
所化奇物并是《黃白術》及合丹法。
此雲礬石液,今南方則無礬石,恐不必爾。
臣禹錫等謹案:吳氏雲:硫黃一名石留黃。
神農、黃帝、雷公:鹹,有毒。
醫和、扁鵲:苦,無毒。
或生易陽,或河西,或五色。
黃是潘水石液也,燒令有紫焰者。
八月、九月采。
治婦人血結。
藥性論雲:石硫黃,君,有大毒。
以黑錫煎湯解之,及食宿冷豬肉。
味甘,太陽之精,鬼焰居焉,伏煉數般皆傳于作者。
能下氣,治腳弱,腰腎久冷,除冷風頑痹。
又雲:生用治疥癬,及療寒熱咳逆。
煉服主虛損,洩精。
箫炳雲:硫黃,臣。
日華子雲:石亭脂、曾青為使,畏細辛、飛廉、鐵。
壯陽道,治癖冷氣,補筋骨勞損,風勞氣,止嗽上氣,及下部痔,惡瘡疥癬,殺腹藏蟲,邪魅等。
煎餘甘子汁,以禦其毒也。
圖經曰:石硫黃,生東海牧羊山谷中,及泰山、河西山,礬石液也。
今唯出南海諸蕃。
嶺外州郡或有,而不甚佳。
以色如鵝子初出殼者為真,謂之昆侖黃。
其赤色者,名石亭脂,青色者号冬結石,半白半黑名神驚石,并不堪入藥。
又有一種土硫黃,出廣南及榮州,溪澗水中流出。
其味辛,性熱腥臭。
主治疥瘡,殺蟲毒。
又可煎煉成汁,以摸作器,亦如鵝子黃色。
謹按古方書未有服餌硫黃者。
《本經》所說功用,止于治瘡蝕,攻積聚冷氣,腳弱等。
而近世遂火煉治為常服丸散,觀其制煉服食之法,殊無本源,非若乳石之有論議節度,故服之,其效雖緊,而其患更速,可不戒之。
海藥謹案:《廣州記》雲:生昆侖日腳下,顆塊瑩淨,無夾石者良。
主風冷虛憊,腎冷,上氣,腿膝虛羸,長肌膚,益氣力,遺精,痔漏,老人風秘等。
并宜燒煉服。
仙方謂之黃砂,能壞五金,亦能造作金色,人能制伏歸本色,服而能除萬病。
如有發動,宜以豬肉、鴨羹、餘甘子湯并解之。
蜀中雅州亦出,光膩甚好,功力不及舶上來者。
雷公雲:凡使,勿用青赤色及半白半青、半赤半黑者。
自有黃色,内瑩淨似物命者,貴也。
凡用四兩,先以龍尾蒿自然汁一镒,東流水三镒,紫背天葵汁一镒,粟遂子莖汁一镒,四件合之攪令勻,一埚用六一泥固濟底下,将硫黃碎之入于埚中,以前件藥汁旋旋添入,火煮之汁盡為度,了。
再以百部末十兩,柳末二斤,一簇草二斤,細锉之,以東流水并藥等同煮硫黃二伏時,日滿去諸藥,取出用熟甘草湯洗了,入缽中研二萬币方用。
聖惠方:治諸瘡肉如蛇出數寸。
用硫黃一兩細研,于肉上薄塗之,即便縮。
外台秘要:千金療小兒耳。
硫黃末以粉耳中,日一夜一,瘥止。
肘後方:女子陰瘡,末硫黃敷之。
經驗方:大治元髒,氣發久冷,腹痛虛瀉,應急大效。
玉粉丹:生硫黃五兩,青鹽一兩,以上衮細研,以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五丸,熱酒空心服,以食壓之。
梅師方:治陰生濕瘡。
取石硫黃研如粉,敷瘡上,日三度。
博濟方:治陰陽二毒傷寒。
一口,先安硫黃鋪铛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黃蓋之,酽醋半升以來澆之,盞子蓋合令緊密,更以濕紙周回固濟縫,勿令透氣縫,紙幹更以醋濕之。
文武火熬,常着人守之,候裡面巴豆作聲,數已半為度,即将铛子離火,便入臼中急搗令細。
再以米醋些子,并蒸餅些小,再搗,令冷,可丸如雞頭大。
若是陰毒,用椒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煎至六分,服一丸;陽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同煎,吞一丸,不得嚼破。
孫尚藥:治氣虛傷冷,暴作水瀉,日夜三、二十行,腹痛不止,夏月路行備急。
朝真丹:硫黃二兩,牛角研令極細,枯白礬半兩,同細研勻水浸,蒸餅去水脈了,和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米飲、鹽湯下。
玉亟方:王方平通靈王粉散:洽腰膝,暖水髒,益顔色,其功不可具載。
以大火之。
如未伏更煮,以伏為度,了,研為散,穿地坑一尺二寸,投水于中,待水清,取水和硫黃水,不得多,于埚中,煎熬令如膏。
及用鐵錢一面,不着火上,以細砂隔紙,慢抄出硫黃于紙上滴之,自然如玉色,光彩射人,此号為玉粉散,細研,要丸以飯丸如麻子大。
空心每日鹽湯下十丸,散服亦鹽湯調兩字,極有效驗。
餘鄉人王昭遂合服之,年九十,顔貌如童,夜視細字,力倍常人。
太清服煉靈砂法:石硫黃本出波斯國,南明之境,禀純陽火石之精氣而結成,質性通流,含其猛毒。
藥品之中,号為将軍。
功能破邪歸正,返滞還清,挺立陽精,消陰化魄。
丹房鏡源:石硫黃,可幹汞,訣曰:此硫黃見五金而黑,得水銀而赤。
又曰黃牙。
青霞子:硫黃散癖。
衍義曰:石硫黃,今人用治下元虛冷,元氣将絕,久患寒洩,脾胃虛弱,垂命欲盡,服之無不效。
中病當便已,不可盡劑。
世人蓋知用而為福,不知用久為禍。
此物損益兼行,若俱棄而不用,當倉猝之間,又可缺乎?或更以法制,拒火而又常服者,是亦弗思也。
在《本經》則不言如此服食,但專治婦人。
不知者,往往更以酒服,其可得乎?或髒中久冷,服之先利。
如病熱危急,可加丸數服,少則不效,仍如附子、幹姜、桂。
雌黃 雌黃 味辛、甘,平、大寒,有毒。
主惡瘡,頭秃,痂疥,殺毒蟲、虱,身癢,邪氣,諸毒,蝕鼻中息肉,下部瘡,身面白駁,散皮膚死肌,及恍惚邪氣,殺蜂蛇毒。
煉之,久服輕、增年、不老,令人腦滿。
生武都山谷,與雄黃同山生。
其陰山有金,金精熏則生雌黃。
采無時。
陶隐居雲:今雌黃出武都仇池者,謂為武都仇池黃,色小赤。
扶南林邑者,謂昆侖黃,色如金而似雲母甲錯,畫家所重。
根據此言,既有雌雄之名,又同山之陰陽,于合藥盒飯以武都為勝,用之既稀,又賤于昆侖者。
《仙經》無單有法,唯以合丹砂、雄黃共飛煉為丹爾。
金精是雌黃,銅精是空青,而服空青反勝于雌黃,其義難了。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雌黃,君,不入湯服。
圖經曰:雌黃,生武都山谷,與雄黃同山,其陰山有金,金精熏則生雌黃。
今出階州,以其色如金,又似雲母甲錯可析者為佳。
其夾石及黑如鐵色者不可用。
或雲;一塊重四兩者,析之可得千重,此尤奇好也。
采無時。
雷公雲:凡使,勿誤用夾石黃、黑黃、珀熟等。
雌黃一塊,重四兩。
按《幹甯記》雲:指開拆得千層,軟如爛金者上。
凡修事,勿令婦人、雞、犬、新犯淫人、有患人、不男人、非形人、曾是刑獄地臭穢,以上并忌。
若犯觸者,雌黃黑如鐵,不堪用也,及損人壽。
凡修事四兩,用天碧枝、和陽草、粟遂子草各五兩,三件幹,濕加一倍,用瓷埚子中煮三伏時了,其色如金汁,一垛在埚底下,用東流水猛投于中,如此淘三度了,去水取出試幹,卻于臼中搗篩過,研如塵,可用之。
聖惠方:治烏癞瘡,殺蟲。
用雌黃研如粉,以醋并雞子黃打令勻,塗于瘡上,幹即更塗。
又方:治婦人久冷,血氣攻心,疼痛不止。
以葉子黃二兩,細研,醋一升,煎似稠糊,丸如小豆大。
每服無時,醋湯下五丸。
又方:治久心痛,時發不定,多吐清水,不下飲食。
以雌黃二兩,好醋二升,慢火煎成膏,用幹蒸餅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丸,姜湯下。
百一方:治小腹滿,不得小便。
細末雌黃蜜丸,如棗核大,納一丸溺孔中,令人半寸許,以竹管注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