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己酉添加衍義
丹砂
丹砂 味甘,微寒,無毒。
主身體五髒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滿,消渴,益精神,悅澤人面,殺精魅邪惡鬼,除中惡、腹痛、毒瓦斯、疥、諸瘡。
久服通神明不老,輕身神仙,能化為汞。
作末名真朱,光色如雲母,可析者良。
生符陵山谷。
采無時。
(惡磁石,畏鹹水。
) 陶隐居雲:按:此化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朱砂也。
俗醫皆别取武都、仇池雄黃夾雌黃者,名為丹砂。
方家亦往往俱用,此為謬矣。
符陵是涪州,接巴郡南,今無複采者。
乃出武陵、西川諸蠻夷中,皆通屬巴地,故謂之巴砂。
《仙經》亦用。
越砂,即出廣州、臨漳者,此二處并好,唯須光明瑩澈為佳。
如雲母片者,謂雲母砂。
如樗蒲子,紫石英形者,謂馬齒砂,亦好。
如大小豆及大塊圓滑者,謂豆砂。
細末碎者,謂末砂。
此二種粗,不入藥用,但可畫用爾。
采砂,皆鑿坎入數丈許。
雖同出一郡縣,亦有好惡。
地有水井勝火井也。
煉餌之法,備載《仙方》,最為長生之寶。
唐本注雲:丹砂,大略二種,有土砂、石砂。
其土砂,複有塊砂、末砂,體并重而色黃黑,不任畫用。
療瘡疥亦好,但不入心腹之藥爾,然可燒之,出水銀乃多。
其石砂便有十數種,最上者光明砂,雲一顆别生一石龛内,大者如雞卵,小者如棗栗,形似芙蓉,破之如雲母,光明照澈,在龛中石台上生,得此者,帶之辟惡為上。
其次,或出石中或出水内,形塊大者如拇指,小者如杏仁,光明無雜,名馬牙砂,一名無重砂。
入藥及畫俱善,俗間亦少有之。
其有磨嵯、新井、别井、水井、火井、芙蓉、石末、石堆、豆末等砂,形類頗相似。
入藥及畫,當擇去其雜土石,便可用矣。
南有越砂,大者如拳,小者如雞鵝卵,形雖大,其雜土石,不如細明淨者。
《經》言末之名真朱,謬矣,豈有一物而以全末為殊名者也。
今注今出辰州、錦州者,藥用最良,餘皆次焉。
陶雲出西川,非也。
蠻夷中或當有之。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丹砂,君,有大毒。
鎮心,主屍疰,抽風。
日華子雲:涼,微毒。
潤心肺,治瘡疥痂,息肉。
服并塗用。
圖經曰:丹砂,生符陵山谷,今出辰州、宜州、階州,而辰州者最勝,謂之辰砂。
生深山石間,土人采之,穴地數十尺,始見其苗乃白石耳,謂之朱砂床。
砂生石上,其塊大者如雞子,小者如石榴子,狀若芙蓉頭,箭镞。
連床者紫黯若鐵色,而光明瑩澈,碎之嶄岩作牆壁,又似雲母片可析者,真辰砂也。
無石者彌佳。
過此,皆淘土石中得之,非生于石床者。
陶隐居注:謂出武陵西川諸蠻中。
今辰州乃武陵故地,雖号辰砂,而本州境所出殊少,往往在蠻界中溪溆、錦州得之,此地蓋陶所謂武陵西川者是也。
而後注謂出西川為非,是不曉武陵之西川耳。
宜砂絕有大塊者,碎之亦作牆壁,但罕有類物狀,而色亦深赤,為不及辰砂,蓋出土石間,非白石床所生也。
然宜州近地春州、融州皆有砂,故其水盡赤,每煙霧郁蒸之氣,亦赤黃色,土人謂之朱砂氣,尤能作瘴疠,深為人患也。
階砂又次,都不堪入藥,唯可畫色耳。
凡砂之絕好者,為光明砂,其次謂之顆塊,其次謂之鹿蔌,其下,謂之末砂,而醫方家唯用光明砂,餘并不用。
采無時。
謹按鄭康成注《周禮》,以丹砂、石膽、雄黃、、磁石為五毒,古人唯以攻創瘍。
而《本經》以丹砂為無毒,故人多煉治服食,鮮有不為藥患者。
豈五毒之說勝乎?服餌者,當以為戒。
雷公雲:凡使,宜須細認,取諸般尚有百等,不可一一論之,有妙硫砂,如拳許大,或重一,有十四面,面如鏡,若遇陰沉天雨,即鏡面上有紅漿汁出。
有梅柏砂,如梅子許大,夜有光生,照見一室。
有白庭砂,如帝珠子許大,面上有小星現。
有神座砂,又有金座砂、玉座砂,不經丹竈,服之而自延壽命。
次有白金砂、澄水砂、陰成砂、辰錦砂、芙蓉砂、鏡面砂、箭镞砂、曹末砂、土砂、金星砂、平面砂、神末砂,以上不可一一細述也。
夫修事朱砂,先于一靜室内,焚香齋沐,然後取砂,以香水浴過了,拭幹,即碎搗之,後向缽中更研三伏時竟,取一瓷鍋子着研了砂于内,用甘草、紫背天葵、五方草各锉之,着砂上下,以東流水煮亦三伏時,勿令水火缺失時候滿,去三件草,又以東流水淘令淨,幹曬又研如粉,用小瓷瓶子盛,又入青芝草,山須草半兩蓋之,下十斤,火鍛,從巳至子時方歇。
候冷再研似粉,如要服,則入熬蜜,丸如細麻子許大,空腹服一丸。
如要入藥中用,則根據此法。
凡,自然住火,五兩朱砂,用甘草二兩,紫背天葵一镒,五方草自然汁一镒,若東流水取足。
外台秘要:傷寒、時氣、溫疫、頭痛、壯熱脈盛,始得一、二日者。
取真砂一兩,以水一鬥,煮取一升,頓服,覆衣被取汗。
又方:辟瘟疫。
取上等朱砂一兩細研,以白蜜和丸如麻子大,常以太歲日平旦,一家大小勿食諸物,面向東立,各吞三、七丸,永無疫疾。
又方:療心腹宿症及卒得症。
取朱砂細研,搜飯令朱勻,以雄雞一隻,先餓二日,後以朱飯飼之,着雞于闆上。
收取糞,曝燥為末,溫清酒服方寸匕至五錢,日三服。
若病困者,晝夜可六服。
一雞少更飼,一雞取足服之,俟愈即止。
鬥門方:治小兒未盈月驚着,似中風欲死者。
用朱砂以新汲水濃磨汁,塗五心上,立瘥。
最有神驗。
十全博救:療子死腹中不出。
用朱砂一兩,以水煮數沸,末之,然後取酒服之,立出。
姚和衆:小兒初生六日,溫腸胃,壯血氣方:煉成朱砂如大豆許,細研,以蜜一棗大熟調,以綿取,令小兒吮之。
一日令盡。
太上八帝玄變經三皇真人煉丹方:丹砂一斤,色發明者,研末,重絹篩之,令靡靡,以醇酒不見水者沃丹,撓之令如葑泥狀,盛以銅盤中,置高閣上,勿令婦人見,曝之,身自起居數撓燥,複沃之,當令如泥,若陰雨三百日,當紫色,握之不污手,如着手,未幹可丸。
欲服時,沐浴蘭香,齋戒七日,勿令婦人近藥過旁,丸如麻子大常以平旦向日吞三丸,服之一月,三蟲出。
服之五、六月,腹内諸病皆瘥。
服之一年,眉發神人至。
張潞雲烏髭鬓大效方:以小雌雞一對,别處各養喂,不得令食蟲并雜物,隻與烏油麻一件,并與水吃,使雞長大放卵時專觑取出,先放者卵收取,及别處,更放卵絕卻收。
先放者卵,細研好朱砂一兩,擊破卵巅,些些作竅,入砂于卵内安置,用紙粘損處數重,候幹用。
後放者卵,一齊令雞抱,候雞子出為度。
其藥在卵内,自爛研如粉,用蒸餅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酒下五、七丸,不惟變白,亦愈疾矣。
青霞子:丹砂,自然不死,若以氣衰,血散,體竭,骨枯,人石之功,稍能添益,若欲長生久視,保命安神,須餌丹砂,且八石見火,悉成灰燼,丹砂伏火,化為黃銀,能重能輕,能神能靈,能黑能白,能暗能明,一斛人擎,力難升舉,萬斤遇火,輕速上騰,鬼神尋求,莫知所在。
太清服煉靈砂法:丹砂,外包八石,内含金精,先禀氣于甲,受氣于丙,出胎見壬,結魄成庚,增光歸戊,陰陽升降,各本且如礦石五金,俱受五陰神之氣結,亦分為五類之形,形質頑惡,志性沉滞。
寶藏論:朱砂若草伏住火,胎包在橐,成汁可點銀為金,次點銅為銀。
别說雲:謹按金、商州亦見出一種,作土氣色,微黃。
陝西、河東、河北、京東、京西等路并入藥,及畫家亦用。
長安、蜀中研以代水銀朱作漆器。
又信州近年出一種,極有大者,光芒牆壁,略類宜州所産,然生砒色,入藥用,見火恐殺人。
今浙中市肆所貨往往多是,用者宜審谛之。
晟近得武林,陳承編次《本草圖經》本參對,陳于圖經外,又以“别說”附着于後,其言皆可稽據,不妄,因增入之。
衍義曰:丹砂,今人謂之朱砂。
辰州朱砂,多出蠻峒。
錦州界獠峒老鴉井,其井深廣數十丈,先聚薪于井,滿則縱火焚之。
其青石壁迸裂處,即有小龛,龛中自有白石床,其石如玉。
床上乃生丹砂,小者如箭镞,大者如芙蓉,其光明可鑒,研之鮮紅。
砂泊床,大者重七、八兩至十兩者。
晃州亦有形如箭镞帶石者,得自土中,非此之比也。
此物鎮養心神,但宜生使。
煉服,少有不作疾者,亦不減硫黃輩。
又一醫流服伏火者數粒,一旦大熱,數夕而斃。
李善勝嘗煉朱砂為丹,經歲餘,沐浴再入鼎,誤遺下一塊,其徒丸服之,遂發懵冒,一夕而斃。
生朱砂,初生兒便可服。
因火力所變,遂能殺人,可不謹也。
雲母 雲母 味甘,平,無毒。
主身皮死肌、中風寒熱,如在車、船上,除邪氣,安五髒,益子精,明目,下氣,堅肌,續絕,補中,療五勞七傷,虛損少氣,止痢。
久服輕身延年,悅澤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
一名雲珠,色多赤;一名雲華,五色具;一名雲英,色多青;一名雲液,色多白;一名雲砂,色青黃;一名磷石,色正白。
生泰山山谷、齊、廬山及琅邪北定山石間。
二月采。
(澤瀉為之使,畏甲及流水。
) 陶隐居雲:按《仙經》雲母乃有八種:向日視之,色青白多黑者,名雲母;色黃白多青,名雲英;色青黃多赤,名雲珠;如冰露,乍黃、乍白,名雲砂;黃白,名雲液;皎然純白明澈,名磷石。
此六種并好服,而各有時月。
其黯黯純黑、有紋斑斑如鐵者,名雲膽:色雜黑而強肥者,名地涿。
此二種并不可服。
煉之有法,唯宜精細;不爾,入腹大害人。
今虛勞家丸散用之,并隻搗篩,殊為未允。
琅邪在彭城東北,青州亦有。
今江東唯用廬山者為勝,以砂土養之,歲月生長。
今煉之用礬石則柔爛,亦便是相畏之效。
百草上露,乃勝東流水,亦用五月茅屋溜水。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雲母粉,君,惡徐長卿,忌羊血。
粉有六等,白色者上,有小毒,主下痢腸癖,補腎冷。
楊損之雲:青、赤、白、黃、紫者,并堪服餌,唯黑者不任用,害人。
日華子雲:凡有數種,通透輕薄者,為上也。
圖經曰:雲母,生泰山山谷、齊廬山及琅邪北定山石間,今兖州雲夢山及江州、濠州、杭越作片成層可折,明滑光白者為上。
江南生者多青黑色,不堪入藥。
二潔者,今人或以飾燈籠,亦古屏扇之遺事也。
謹按方書用雲母,皆以白澤者為貴;唯中山衛叔卿單服法,雲母五色具者,蓋《本經》所謂一名雲華者是,一物中而種類有别耳,葛洪《抱樸子·内篇》雲:雲母有五種,而人不能别也,當舉以向日看其色,詳占視之,乃可知正爾,于陰地視之,不見其雜色也。
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雲英,宜以春服之;五色并具而多赤者,名雲珠,宜以夏服之;五色并具而多白者,名雲液,宜以秋服之;五色并具而多黑者,名雲母,宜以冬服之;但有青黃二色者,名雲砂,宜以季夏服之;純白者,名磷石,四時可服也。
然則,醫方所用正白者,乃磷石一種耳。
古之服五雲之法甚多,陶隐居所撰《太清諸石藥變化方》言之備矣。
今道書中有之,然修煉節度,恐非文本可詳,誠不可輕餌也。
又西南天竺等國出一種石,謂之火齊,亦雲母之類也,色如紫金,離析之,如蟬翼,積之乃如紗谷重沓。
又雲琉璃類也,亦堪入藥。
雷公雲:凡使,色黃黑者,濃而頑,赤色者,經婦人手把者,并不中用。
須要光瑩如冰色者為上。
凡修事一斤,先用小地膽草、紫背天葵、生甘草、地黃汁各一镒,幹者細锉,濕者取汁了,于瓷鍋中安雲母并諸藥了,下天池水三镒,着火煮七日夜,水火勿令失度,其雲母自然成碧玉漿在鍋底,卻以天池水猛投其中,将物攪之,浮如蝸涎者即去之。
如此三度淘淨了,取沉香一兩,搗作末,以天池水煎沉香湯三升以來,分為三度,再淘雲母漿了,日中曬,任用之。
聖惠方:治火瘡敗壞。
用雲母粉同生羊髓,和如泥塗之。
千金方:治風疹遍身,百計治不瘥者,雲母粉以清水調服之,看人大小,以意酌量,與之多少服。
千金翼:治熱風汗出,心悶。
水和雲母服之,不過再服,立瘥。
又方:治帶下。
溫水和服三方寸匕,立見神效,瘥。
又方:治赤白痢積年不瘥。
飲調服方寸匕,兩服立見神效。
又方:治金瘡并一切惡瘡。
用雲母粉敷之,絕妙。
又方治淋疾,溫水和服三錢匕。
經效方:青城山丈人觀主康豐傳,治百病,制雲母粉法:雲母一斤,折開揉碎,入一大瓶内,築實,上澆水銀一兩,封固,以十斤頂火通赤,取出,卻拌香蔥、紫引翹草二件,合搗如泥,後以夾絹袋盛,于大水盆内搖取粉,餘滓未盡,再添草藥重搗如前法取粉。
沉水幹,以小木盤一面,于灰上印一淺坑,鋪紙傾粉在内,直候幹,移入火焙焙之,取出細研,以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遇有病者,服醫心鏡:治小兒赤白痢及水痢。
雲母粉半大兩,研作粉,煮白粥調,空腹食之。
抱樸子:服五雲玉化之以為水,或以露于鐵器中,以元水熬之為水,或以硝石合于筒中埋之為水,或以蜜搜為酪,或以秋露漬之百日,KT囊以為粉,或以無巅草血合餌之。
服之一年,百病除。
三年久服返老成童,五年不缺服,可役使鬼神。
入火不燒,入水不濡,踐棘而不傷膚,與仙人相見。
他物埋地,物朽着火即焦,而五雲内猛火中,經時終不焦,埋之永不腐,故能令人長生也。
服經十年,雲氣常覆其上,夫服其母,以緻其子,其理之自然。
明皇雜錄:開元中,有名醫紀朋者,觀人顔色,談笑,知病深淺,不待診脈。
帝聞之,召于掖庭中看一宮人每日昃則笑歌啼号,若狂疾,而足不能履地。
朋視之,曰:此必因食飽而大促力,頓仆于地而然。
乃飲以雲母湯,令熟寐,覺而失所苦。
問之,乃言因太華公主載誕,宮中大陳歌吹,某乃主讴,懼其聲不能清且長,吃豚蹄羹飽而當筵歌大曲,曲罷,覺胸中甚熱,戲于砌台上,高而墜下,久而方蘇,病狂,足不能及地。
丹房鏡源:雲母粉制汞伏丹砂,亦可食之。
神仙傳:宮嵩服雲母,數百歲有童子顔色。
青霞子:雲母久服,寒暑難侵。
衍義曰:雲母,古雖有服煉法,今人服者至少,謹之至也。
市廛多折作花朵以售之,今唯合雲母膏,治一切癰毒瘡等,惠民局别有法。
玉屑 玉屑 味甘,平,無毒。
主除胃中熱、喘息、煩懑,止渴。
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輕身,長年。
生藍田。
采無時。
(惡鹿角。
) 陶隐居雲:此雲玉屑,亦是以玉為屑,非應别一種物也。
《仙經》:服玉,有搗如米粒,乃以苦酒輩,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
凡服玉,皆不得用已成器物,及冢中玉璞也。
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中,日南、盧容水中,外國于阗、疏勒諸處皆善,《仙方》名玉為玄真,潔白如豬膏,叩之鳴者,是真也。
其比類甚多相似,宜精别之。
所以燕石入笥,卞氏長号也。
唐本注雲:餌玉,當以消作水者為佳。
屑如麻豆服之,取其精潤髒腑,滓穢當完出也。
又為粉服之者,使人淋壅。
屑如麻豆,其義殊深。
臣禹錫等謹按抱樸子雲:玉屑,服之與水餌之,懼令人不死。
所以不及金者,令人數數發熱,似寒食散狀也。
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辄一服,雄黃、丹砂各一刀圭,散發洗沐寒水,迎風而行,則不發熱也。
日華子雲:玉,潤心肺、明目,滋毛發,助聲喉。
圖經曰玉,按《本經》玉泉生藍田山谷,玉屑生藍田。
陶隐居注雲: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容水中,外國于阗、疏勒諸處皆善;今藍田、南陽、日南不聞有玉,禮器及乘輿服禦多是于阗國玉。
晉·金州防禦判官平居誨,天福中為鴻胪卿張邺(本二名上一字犯太祖廟諱上字)使于阗,判官回作《行程記》,載其國采玉之地雲:玉河,在于阗城在城東三十裡;二曰綠玉河,在城西二十裡;三曰烏玉河,在綠玉河西七裡。
其源雖一,而其玉随地而變,故其色不同。
每歲五、六月大水暴漲,則玉随流而至。
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
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之謂之撈玉。
其國之法,官未采玉,禁人辄至河濱者,故其國中器用服飾,往往用玉。
今中國所有,多自彼來耳。
陶隐居雲:玉泉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澈,可消之為水,故名玉泉。
世人無複的識者,唯通呼為玉爾。
玉屑是以玉為屑,非應别是一物。
《仙經》服玉,有搗如米粒,乃以苦酒輩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
蘇恭雲:玉泉者,玉之泉液也,以仙室池中者為上。
其以法化為玉漿者,功劣于自然泉液也。
餌玉當以消作水者為佳。
又屑如麻豆服之,取其精潤髒腑,滓穢當完出。
若為粉服之,即使人淋壅。
《周禮》玉府王齊,則供食玉。
鄭康成注雲:玉是陽精之純者,食之以禦水氣,王齊當食玉屑。
《正義》雲:玉屑研之乃可食,然則玉泉今固無有。
玉屑,醫方亦稀用。
祥符中先帝嘗令工人碎玉如米豆粒,制作皆如陶、蘇之說,然亦不聞以供膳餌。
其雲研之乃食,如此恐非益人,誠不可輕服也。
方書中面膏,有用玉屑者,此恐是研粉之乃可用,既非服餌用之,亦不害也。
書傳載玉之色曰: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截肪,黑如純漆,謂之玉符,而青玉獨無說焉。
又其質溫潤而澤,其聲清越以長,所以為貴也。
今五色玉,清白者常有,黑者時有,黃、赤者絕無,雖禮之六器,亦不能得其真。
今儀州出一種石,如蒸栗色,彼人謂之栗玉,或雲亦黃玉之類,但少潤澤,又聲不清越,為不及耳。
然服玉、食玉,唯貴純白,它色亦不取焉。
海藥雲:按《異物志》雲:出昆侖。
又《淮南子》雲:出鐘山。
又雲:藍田出美玉,燕口出壁玉,味鹹,寒,無毒。
主消渴,滋養五髒,止煩躁。
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之,甚有所益。
《仙經》雲:服玉如玉化水法,在淮南三十六水法中載。
又《别寶經》雲:凡石韫玉,但夜将石映燈看之,内有紅光,明如初出日,便知有玉。
楚記卞和三獻玉,不鑒所以遭刖足,後有辯者,映燈驗之,方知玉在石内,乃為玉玺,價可重連城也。
李預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訪藍田,躬往掘得若環壁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稍粗黑,皆光潤可玩,預乃捶七十枚成屑,日食之,經年,雲有效驗,而世事寝息,并不禁節。
又加之以好酒損志,及疾笃,謂妻子曰:服玉當屏居山林,排棄嗜欲,或當有大神力,而吾酒色不絕,自緻于死,非藥中旬,長安毒熱,預停屍四宿,而體色不變,其妻常氏,以玉珠二枚,含之,口閉因囑,其口都無穢氣。
寶藏論:玉玄,真者餌之,其命無極,令人舉身輕飛,不但地仙而已。
然其道遲成,服一、二百斤乃可知也。
玉,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亦可以蔥漿水消之為粘,亦可餌以為丸,可燒為粉服,一年以上,入水中不濡。
王莽遺孔休玉,休不受,莽曰:君面有疵,美玉可以滅瘢,休猶不受。
莽曰:君嫌其價逐捶碎進休,休方受之。
青霞子:玉屑一升,地榆草一升,稻米一二升,置銅器中煮米熟,絞取汁。
玉屑化為水,名曰玉液。
以藥納杯中美醴,所謂神仙玉漿也。
天寶遺事:唐貴妃含玉咽津,以解肺渴。
葉天師枕中記:玉屑,味甘,和,無毒。
屑如麻豆,久服輕身長壽。
惡鹿角。
馬鳴先生金丹訣:玉屑常服,令人精神不亂。
玉泉 玉泉 味甘,平,無毒。
主五髒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利血脈,療婦人帶下十二病,除氣癃,明耳目。
久服耐寒暑,不饑渴,不老神仙,輕身長年。
人臨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變。
一名玉劄。
生藍田山谷。
采無時。
(畏款冬花。
) 陶隐居雲:藍田在長安東南,舊出美玉,此當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澈,可消之為水,故者,唯通呼為玉爾。
張華又雲:服玉用藍田(音角)玉白色者;此物平常服之,
主身體五髒百病,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通血脈,止煩滿,消渴,益精神,悅澤人面,殺精魅邪惡鬼,除中惡、腹痛、毒瓦斯、疥、諸瘡。
久服通神明不老,輕身神仙,能化為汞。
作末名真朱,光色如雲母,可析者良。
生符陵山谷。
采無時。
(惡磁石,畏鹹水。
) 陶隐居雲:按:此化為汞及名真朱者,即是今朱砂也。
俗醫皆别取武都、仇池雄黃夾雌黃者,名為丹砂。
方家亦往往俱用,此為謬矣。
符陵是涪州,接巴郡南,今無複采者。
乃出武陵、西川諸蠻夷中,皆通屬巴地,故謂之巴砂。
《仙經》亦用。
越砂,即出廣州、臨漳者,此二處并好,唯須光明瑩澈為佳。
如雲母片者,謂雲母砂。
如樗蒲子,紫石英形者,謂馬齒砂,亦好。
如大小豆及大塊圓滑者,謂豆砂。
細末碎者,謂末砂。
此二種粗,不入藥用,但可畫用爾。
采砂,皆鑿坎入數丈許。
雖同出一郡縣,亦有好惡。
地有水井勝火井也。
煉餌之法,備載《仙方》,最為長生之寶。
唐本注雲:丹砂,大略二種,有土砂、石砂。
其土砂,複有塊砂、末砂,體并重而色黃黑,不任畫用。
療瘡疥亦好,但不入心腹之藥爾,然可燒之,出水銀乃多。
其石砂便有十數種,最上者光明砂,雲一顆别生一石龛内,大者如雞卵,小者如棗栗,形似芙蓉,破之如雲母,光明照澈,在龛中石台上生,得此者,帶之辟惡為上。
其次,或出石中或出水内,形塊大者如拇指,小者如杏仁,光明無雜,名馬牙砂,一名無重砂。
入藥及畫俱善,俗間亦少有之。
其有磨嵯、新井、别井、水井、火井、芙蓉、石末、石堆、豆末等砂,形類頗相似。
入藥及畫,當擇去其雜土石,便可用矣。
南有越砂,大者如拳,小者如雞鵝卵,形雖大,其雜土石,不如細明淨者。
《經》言末之名真朱,謬矣,豈有一物而以全末為殊名者也。
今注今出辰州、錦州者,藥用最良,餘皆次焉。
陶雲出西川,非也。
蠻夷中或當有之。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丹砂,君,有大毒。
鎮心,主屍疰,抽風。
日華子雲:涼,微毒。
潤心肺,治瘡疥痂,息肉。
服并塗用。
圖經曰:丹砂,生符陵山谷,今出辰州、宜州、階州,而辰州者最勝,謂之辰砂。
生深山石間,土人采之,穴地數十尺,始見其苗乃白石耳,謂之朱砂床。
砂生石上,其塊大者如雞子,小者如石榴子,狀若芙蓉頭,箭镞。
連床者紫黯若鐵色,而光明瑩澈,碎之嶄岩作牆壁,又似雲母片可析者,真辰砂也。
無石者彌佳。
過此,皆淘土石中得之,非生于石床者。
陶隐居注:謂出武陵西川諸蠻中。
今辰州乃武陵故地,雖号辰砂,而本州境所出殊少,往往在蠻界中溪溆、錦州得之,此地蓋陶所謂武陵西川者是也。
而後注謂出西川為非,是不曉武陵之西川耳。
宜砂絕有大塊者,碎之亦作牆壁,但罕有類物狀,而色亦深赤,為不及辰砂,蓋出土石間,非白石床所生也。
然宜州近地春州、融州皆有砂,故其水盡赤,每煙霧郁蒸之氣,亦赤黃色,土人謂之朱砂氣,尤能作瘴疠,深為人患也。
階砂又次,都不堪入藥,唯可畫色耳。
凡砂之絕好者,為光明砂,其次謂之顆塊,其次謂之鹿蔌,其下,謂之末砂,而醫方家唯用光明砂,餘并不用。
采無時。
謹按鄭康成注《周禮》,以丹砂、石膽、雄黃、、磁石為五毒,古人唯以攻創瘍。
而《本經》以丹砂為無毒,故人多煉治服食,鮮有不為藥患者。
豈五毒之說勝乎?服餌者,當以為戒。
雷公雲:凡使,宜須細認,取諸般尚有百等,不可一一論之,有妙硫砂,如拳許大,或重一,有十四面,面如鏡,若遇陰沉天雨,即鏡面上有紅漿汁出。
有梅柏砂,如梅子許大,夜有光生,照見一室。
有白庭砂,如帝珠子許大,面上有小星現。
有神座砂,又有金座砂、玉座砂,不經丹竈,服之而自延壽命。
次有白金砂、澄水砂、陰成砂、辰錦砂、芙蓉砂、鏡面砂、箭镞砂、曹末砂、土砂、金星砂、平面砂、神末砂,以上不可一一細述也。
夫修事朱砂,先于一靜室内,焚香齋沐,然後取砂,以香水浴過了,拭幹,即碎搗之,後向缽中更研三伏時竟,取一瓷鍋子着研了砂于内,用甘草、紫背天葵、五方草各锉之,着砂上下,以東流水煮亦三伏時,勿令水火缺失時候滿,去三件草,又以東流水淘令淨,幹曬又研如粉,用小瓷瓶子盛,又入青芝草,山須草半兩蓋之,下十斤,火鍛,從巳至子時方歇。
候冷再研似粉,如要服,則入熬蜜,丸如細麻子許大,空腹服一丸。
如要入藥中用,則根據此法。
凡,自然住火,五兩朱砂,用甘草二兩,紫背天葵一镒,五方草自然汁一镒,若東流水取足。
外台秘要:傷寒、時氣、溫疫、頭痛、壯熱脈盛,始得一、二日者。
取真砂一兩,以水一鬥,煮取一升,頓服,覆衣被取汗。
又方:辟瘟疫。
取上等朱砂一兩細研,以白蜜和丸如麻子大,常以太歲日平旦,一家大小勿食諸物,面向東立,各吞三、七丸,永無疫疾。
又方:療心腹宿症及卒得症。
取朱砂細研,搜飯令朱勻,以雄雞一隻,先餓二日,後以朱飯飼之,着雞于闆上。
收取糞,曝燥為末,溫清酒服方寸匕至五錢,日三服。
若病困者,晝夜可六服。
一雞少更飼,一雞取足服之,俟愈即止。
鬥門方:治小兒未盈月驚着,似中風欲死者。
用朱砂以新汲水濃磨汁,塗五心上,立瘥。
最有神驗。
十全博救:療子死腹中不出。
用朱砂一兩,以水煮數沸,末之,然後取酒服之,立出。
姚和衆:小兒初生六日,溫腸胃,壯血氣方:煉成朱砂如大豆許,細研,以蜜一棗大熟調,以綿取,令小兒吮之。
一日令盡。
太上八帝玄變經三皇真人煉丹方:丹砂一斤,色發明者,研末,重絹篩之,令靡靡,以醇酒不見水者沃丹,撓之令如葑泥狀,盛以銅盤中,置高閣上,勿令婦人見,曝之,身自起居數撓燥,複沃之,當令如泥,若陰雨三百日,當紫色,握之不污手,如着手,未幹可丸。
欲服時,沐浴蘭香,齋戒七日,勿令婦人近藥過旁,丸如麻子大常以平旦向日吞三丸,服之一月,三蟲出。
服之五、六月,腹内諸病皆瘥。
服之一年,眉發神人至。
張潞雲烏髭鬓大效方:以小雌雞一對,别處各養喂,不得令食蟲并雜物,隻與烏油麻一件,并與水吃,使雞長大放卵時專觑取出,先放者卵收取,及别處,更放卵絕卻收。
先放者卵,細研好朱砂一兩,擊破卵巅,些些作竅,入砂于卵内安置,用紙粘損處數重,候幹用。
後放者卵,一齊令雞抱,候雞子出為度。
其藥在卵内,自爛研如粉,用蒸餅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酒下五、七丸,不惟變白,亦愈疾矣。
青霞子:丹砂,自然不死,若以氣衰,血散,體竭,骨枯,人石之功,稍能添益,若欲長生久視,保命安神,須餌丹砂,且八石見火,悉成灰燼,丹砂伏火,化為黃銀,能重能輕,能神能靈,能黑能白,能暗能明,一斛人擎,力難升舉,萬斤遇火,輕速上騰,鬼神尋求,莫知所在。
太清服煉靈砂法:丹砂,外包八石,内含金精,先禀氣于甲,受氣于丙,出胎見壬,結魄成庚,增光歸戊,陰陽升降,各本且如礦石五金,俱受五陰神之氣結,亦分為五類之形,形質頑惡,志性沉滞。
寶藏論:朱砂若草伏住火,胎包在橐,成汁可點銀為金,次點銅為銀。
别說雲:謹按金、商州亦見出一種,作土氣色,微黃。
陝西、河東、河北、京東、京西等路并入藥,及畫家亦用。
長安、蜀中研以代水銀朱作漆器。
又信州近年出一種,極有大者,光芒牆壁,略類宜州所産,然生砒色,入藥用,見火恐殺人。
今浙中市肆所貨往往多是,用者宜審谛之。
晟近得武林,陳承編次《本草圖經》本參對,陳于圖經外,又以“别說”附着于後,其言皆可稽據,不妄,因增入之。
衍義曰:丹砂,今人謂之朱砂。
辰州朱砂,多出蠻峒。
錦州界獠峒老鴉井,其井深廣數十丈,先聚薪于井,滿則縱火焚之。
其青石壁迸裂處,即有小龛,龛中自有白石床,其石如玉。
床上乃生丹砂,小者如箭镞,大者如芙蓉,其光明可鑒,研之鮮紅。
砂泊床,大者重七、八兩至十兩者。
晃州亦有形如箭镞帶石者,得自土中,非此之比也。
此物鎮養心神,但宜生使。
煉服,少有不作疾者,亦不減硫黃輩。
又一醫流服伏火者數粒,一旦大熱,數夕而斃。
李善勝嘗煉朱砂為丹,經歲餘,沐浴再入鼎,誤遺下一塊,其徒丸服之,遂發懵冒,一夕而斃。
生朱砂,初生兒便可服。
因火力所變,遂能殺人,可不謹也。
雲母 雲母 味甘,平,無毒。
主身皮死肌、中風寒熱,如在車、船上,除邪氣,安五髒,益子精,明目,下氣,堅肌,續絕,補中,療五勞七傷,虛損少氣,止痢。
久服輕身延年,悅澤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
一名雲珠,色多赤;一名雲華,五色具;一名雲英,色多青;一名雲液,色多白;一名雲砂,色青黃;一名磷石,色正白。
生泰山山谷、齊、廬山及琅邪北定山石間。
二月采。
(澤瀉為之使,畏甲及流水。
) 陶隐居雲:按《仙經》雲母乃有八種:向日視之,色青白多黑者,名雲母;色黃白多青,名雲英;色青黃多赤,名雲珠;如冰露,乍黃、乍白,名雲砂;黃白,名雲液;皎然純白明澈,名磷石。
此六種并好服,而各有時月。
其黯黯純黑、有紋斑斑如鐵者,名雲膽:色雜黑而強肥者,名地涿。
此二種并不可服。
煉之有法,唯宜精細;不爾,入腹大害人。
今虛勞家丸散用之,并隻搗篩,殊為未允。
琅邪在彭城東北,青州亦有。
今江東唯用廬山者為勝,以砂土養之,歲月生長。
今煉之用礬石則柔爛,亦便是相畏之效。
百草上露,乃勝東流水,亦用五月茅屋溜水。
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雲母粉,君,惡徐長卿,忌羊血。
粉有六等,白色者上,有小毒,主下痢腸癖,補腎冷。
楊損之雲:青、赤、白、黃、紫者,并堪服餌,唯黑者不任用,害人。
日華子雲:凡有數種,通透輕薄者,為上也。
圖經曰:雲母,生泰山山谷、齊廬山及琅邪北定山石間,今兖州雲夢山及江州、濠州、杭越作片成層可折,明滑光白者為上。
江南生者多青黑色,不堪入藥。
二潔者,今人或以飾燈籠,亦古屏扇之遺事也。
謹按方書用雲母,皆以白澤者為貴;唯中山衛叔卿單服法,雲母五色具者,蓋《本經》所謂一名雲華者是,一物中而種類有别耳,葛洪《抱樸子·内篇》雲:雲母有五種,而人不能别也,當舉以向日看其色,詳占視之,乃可知正爾,于陰地視之,不見其雜色也。
五色并具而多青者,名雲英,宜以春服之;五色并具而多赤者,名雲珠,宜以夏服之;五色并具而多白者,名雲液,宜以秋服之;五色并具而多黑者,名雲母,宜以冬服之;但有青黃二色者,名雲砂,宜以季夏服之;純白者,名磷石,四時可服也。
然則,醫方所用正白者,乃磷石一種耳。
古之服五雲之法甚多,陶隐居所撰《太清諸石藥變化方》言之備矣。
今道書中有之,然修煉節度,恐非文本可詳,誠不可輕餌也。
又西南天竺等國出一種石,謂之火齊,亦雲母之類也,色如紫金,離析之,如蟬翼,積之乃如紗谷重沓。
又雲琉璃類也,亦堪入藥。
雷公雲:凡使,色黃黑者,濃而頑,赤色者,經婦人手把者,并不中用。
須要光瑩如冰色者為上。
凡修事一斤,先用小地膽草、紫背天葵、生甘草、地黃汁各一镒,幹者細锉,濕者取汁了,于瓷鍋中安雲母并諸藥了,下天池水三镒,着火煮七日夜,水火勿令失度,其雲母自然成碧玉漿在鍋底,卻以天池水猛投其中,将物攪之,浮如蝸涎者即去之。
如此三度淘淨了,取沉香一兩,搗作末,以天池水煎沉香湯三升以來,分為三度,再淘雲母漿了,日中曬,任用之。
聖惠方:治火瘡敗壞。
用雲母粉同生羊髓,和如泥塗之。
千金方:治風疹遍身,百計治不瘥者,雲母粉以清水調服之,看人大小,以意酌量,與之多少服。
千金翼:治熱風汗出,心悶。
水和雲母服之,不過再服,立瘥。
又方:治帶下。
溫水和服三方寸匕,立見神效,瘥。
又方:治赤白痢積年不瘥。
飲調服方寸匕,兩服立見神效。
又方:治金瘡并一切惡瘡。
用雲母粉敷之,絕妙。
又方治淋疾,溫水和服三錢匕。
經效方:青城山丈人觀主康豐傳,治百病,制雲母粉法:雲母一斤,折開揉碎,入一大瓶内,築實,上澆水銀一兩,封固,以十斤頂火通赤,取出,卻拌香蔥、紫引翹草二件,合搗如泥,後以夾絹袋盛,于大水盆内搖取粉,餘滓未盡,再添草藥重搗如前法取粉。
沉水幹,以小木盤一面,于灰上印一淺坑,鋪紙傾粉在内,直候幹,移入火焙焙之,取出細研,以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遇有病者,服醫心鏡:治小兒赤白痢及水痢。
雲母粉半大兩,研作粉,煮白粥調,空腹食之。
抱樸子:服五雲玉化之以為水,或以露于鐵器中,以元水熬之為水,或以硝石合于筒中埋之為水,或以蜜搜為酪,或以秋露漬之百日,KT囊以為粉,或以無巅草血合餌之。
服之一年,百病除。
三年久服返老成童,五年不缺服,可役使鬼神。
入火不燒,入水不濡,踐棘而不傷膚,與仙人相見。
他物埋地,物朽着火即焦,而五雲内猛火中,經時終不焦,埋之永不腐,故能令人長生也。
服經十年,雲氣常覆其上,夫服其母,以緻其子,其理之自然。
明皇雜錄:開元中,有名醫紀朋者,觀人顔色,談笑,知病深淺,不待診脈。
帝聞之,召于掖庭中看一宮人每日昃則笑歌啼号,若狂疾,而足不能履地。
朋視之,曰:此必因食飽而大促力,頓仆于地而然。
乃飲以雲母湯,令熟寐,覺而失所苦。
問之,乃言因太華公主載誕,宮中大陳歌吹,某乃主讴,懼其聲不能清且長,吃豚蹄羹飽而當筵歌大曲,曲罷,覺胸中甚熱,戲于砌台上,高而墜下,久而方蘇,病狂,足不能及地。
丹房鏡源:雲母粉制汞伏丹砂,亦可食之。
神仙傳:宮嵩服雲母,數百歲有童子顔色。
青霞子:雲母久服,寒暑難侵。
衍義曰:雲母,古雖有服煉法,今人服者至少,謹之至也。
市廛多折作花朵以售之,今唯合雲母膏,治一切癰毒瘡等,惠民局别有法。
玉屑 玉屑 味甘,平,無毒。
主除胃中熱、喘息、煩懑,止渴。
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輕身,長年。
生藍田。
采無時。
(惡鹿角。
) 陶隐居雲:此雲玉屑,亦是以玉為屑,非應别一種物也。
《仙經》:服玉,有搗如米粒,乃以苦酒輩,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
凡服玉,皆不得用已成器物,及冢中玉璞也。
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善亭部界中,日南、盧容水中,外國于阗、疏勒諸處皆善,《仙方》名玉為玄真,潔白如豬膏,叩之鳴者,是真也。
其比類甚多相似,宜精别之。
所以燕石入笥,卞氏長号也。
唐本注雲:餌玉,當以消作水者為佳。
屑如麻豆服之,取其精潤髒腑,滓穢當完出也。
又為粉服之者,使人淋壅。
屑如麻豆,其義殊深。
臣禹錫等謹按抱樸子雲:玉屑,服之與水餌之,懼令人不死。
所以不及金者,令人數數發熱,似寒食散狀也。
若服玉屑者,宜十日辄一服,雄黃、丹砂各一刀圭,散發洗沐寒水,迎風而行,則不發熱也。
日華子雲:玉,潤心肺、明目,滋毛發,助聲喉。
圖經曰玉,按《本經》玉泉生藍田山谷,玉屑生藍田。
陶隐居注雲:好玉出藍田及南陽徐容水中,外國于阗、疏勒諸處皆善;今藍田、南陽、日南不聞有玉,禮器及乘輿服禦多是于阗國玉。
晉·金州防禦判官平居誨,天福中為鴻胪卿張邺(本二名上一字犯太祖廟諱上字)使于阗,判官回作《行程記》,載其國采玉之地雲:玉河,在于阗城在城東三十裡;二曰綠玉河,在城西二十裡;三曰烏玉河,在綠玉河西七裡。
其源雖一,而其玉随地而變,故其色不同。
每歲五、六月大水暴漲,則玉随流而至。
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
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之謂之撈玉。
其國之法,官未采玉,禁人辄至河濱者,故其國中器用服飾,往往用玉。
今中國所有,多自彼來耳。
陶隐居雲:玉泉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澈,可消之為水,故名玉泉。
世人無複的識者,唯通呼為玉爾。
玉屑是以玉為屑,非應别是一物。
《仙經》服玉,有搗如米粒,乃以苦酒輩消令如泥,亦有合為漿者。
蘇恭雲:玉泉者,玉之泉液也,以仙室池中者為上。
其以法化為玉漿者,功劣于自然泉液也。
餌玉當以消作水者為佳。
又屑如麻豆服之,取其精潤髒腑,滓穢當完出。
若為粉服之,即使人淋壅。
《周禮》玉府王齊,則供食玉。
鄭康成注雲:玉是陽精之純者,食之以禦水氣,王齊當食玉屑。
《正義》雲:玉屑研之乃可食,然則玉泉今固無有。
玉屑,醫方亦稀用。
祥符中先帝嘗令工人碎玉如米豆粒,制作皆如陶、蘇之說,然亦不聞以供膳餌。
其雲研之乃食,如此恐非益人,誠不可輕服也。
方書中面膏,有用玉屑者,此恐是研粉之乃可用,既非服餌用之,亦不害也。
書傳載玉之色曰: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截肪,黑如純漆,謂之玉符,而青玉獨無說焉。
又其質溫潤而澤,其聲清越以長,所以為貴也。
今五色玉,清白者常有,黑者時有,黃、赤者絕無,雖禮之六器,亦不能得其真。
今儀州出一種石,如蒸栗色,彼人謂之栗玉,或雲亦黃玉之類,但少潤澤,又聲不清越,為不及耳。
然服玉、食玉,唯貴純白,它色亦不取焉。
海藥雲:按《異物志》雲:出昆侖。
又《淮南子》雲:出鐘山。
又雲:藍田出美玉,燕口出壁玉,味鹹,寒,無毒。
主消渴,滋養五髒,止煩躁。
宜共金、銀、麥門冬等,同煎服之,甚有所益。
《仙經》雲:服玉如玉化水法,在淮南三十六水法中載。
又《别寶經》雲:凡石韫玉,但夜将石映燈看之,内有紅光,明如初出日,便知有玉。
楚記卞和三獻玉,不鑒所以遭刖足,後有辯者,映燈驗之,方知玉在石内,乃為玉玺,價可重連城也。
李預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訪藍田,躬往掘得若環壁雜器形者,大小百餘枚,稍粗黑,皆光潤可玩,預乃捶七十枚成屑,日食之,經年,雲有效驗,而世事寝息,并不禁節。
又加之以好酒損志,及疾笃,謂妻子曰:服玉當屏居山林,排棄嗜欲,或當有大神力,而吾酒色不絕,自緻于死,非藥中旬,長安毒熱,預停屍四宿,而體色不變,其妻常氏,以玉珠二枚,含之,口閉因囑,其口都無穢氣。
寶藏論:玉玄,真者餌之,其命無極,令人舉身輕飛,不但地仙而已。
然其道遲成,服一、二百斤乃可知也。
玉,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亦可以蔥漿水消之為粘,亦可餌以為丸,可燒為粉服,一年以上,入水中不濡。
王莽遺孔休玉,休不受,莽曰:君面有疵,美玉可以滅瘢,休猶不受。
莽曰:君嫌其價逐捶碎進休,休方受之。
青霞子:玉屑一升,地榆草一升,稻米一二升,置銅器中煮米熟,絞取汁。
玉屑化為水,名曰玉液。
以藥納杯中美醴,所謂神仙玉漿也。
天寶遺事:唐貴妃含玉咽津,以解肺渴。
葉天師枕中記:玉屑,味甘,和,無毒。
屑如麻豆,久服輕身長壽。
惡鹿角。
馬鳴先生金丹訣:玉屑常服,令人精神不亂。
玉泉 玉泉 味甘,平,無毒。
主五髒百病,柔筋強骨,安魂魄,長肌肉,益氣,利血脈,療婦人帶下十二病,除氣癃,明耳目。
久服耐寒暑,不饑渴,不老神仙,輕身長年。
人臨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變。
一名玉劄。
生藍田山谷。
采無時。
(畏款冬花。
) 陶隐居雲:藍田在長安東南,舊出美玉,此當是玉之精華,白者質色明澈,可消之為水,故者,唯通呼為玉爾。
張華又雲:服玉用藍田(音角)玉白色者;此物平常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