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
關燈
小
中
大
附子
味辛溫。
主風寒咳逆邪氣,寒邪逆在上焦。
溫中,除中焦之寒。
金瘡,血肉得暖而合。
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氣凝結,血滞于中,得熱乃行也。
寒濕,拘攣,膝痛不能行步。
此寒邪之在下焦筋骨間者。
凡有毒之藥,性寒者少,性熱者多。
寒性和緩,熱性峻速,入于血氣之中,暴烈性發,體益不支,髒腑嬌柔之物,豈能無害,故須審慎用之。
但熱之有毒者,速而易見;而寒之有毒者,緩而難察,尤所當慎也。
半夏 味辛平。
主傷寒寒熱,寒熱之在肺胃間者。
心下堅,下氣,辛能開肺降逆。
咽喉腫痛,頭眩,開降上焦之火。
胸脹,咳逆,腸鳴,氣降則通和,故能愈諸疾。
止汗。
澀斂肺氣。
半夏色白而味辛,故能為肺經燥濕之藥。
肺屬金,喜斂而不喜散,蓋斂則肺葉垂而氣順,散則肺葉張而氣逆。
半夏之辛,與姜桂之辛迥别,入喉則閉不能言,塗金瘡則血不複出,辛中帶澀,故能疏而又能斂也。
又辛之斂,與酸之斂不同,酸則一主于斂,辛則斂之中有發散之意,尤與肺投合也。
大黃 味苦寒。
主下瘀血,血閉除血中熱結之滞。
寒熱,血中積滞之寒熱。
破症瘕積聚,凡腹中邪氣之積,無不除之。
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緻新,凡腹中飲食之積,無不除之。
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助腸胃運化之力。
安和五髒。
邪積既去,則正氣自和。
大黃色正黃而氣香,得土之正氣正色,故專主脾胃之疾。
凡香者,無不燥而上升。
大黃極滋潤達下,故能入腸胃之中,攻滌其凝結之邪,而使之下降,乃驅逐停滞之良藥也。
葶苈 味辛寒。
主症瘕,積聚結氣,水飲所結之疾。
飲食寒熱,破堅逐邪,亦皆水氣之疾。
通利水道。
肺氣降則水道自通。
葶苈滑潤而香,專瀉肺氣,肺為水源,故能瀉肺,即能瀉水。
凡積聚寒熱從水氣來者,此藥主之。
大黃之瀉從中焦始,葶苈之瀉從上焦始。
故《傷寒論》中承氣湯用大黃,而陷胸湯用葶苈也。
旋複花 味鹹溫。
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中上二焦結閉之疾。
除水,鹹能潤下。
去五髒間寒熱,五髒留結不通所生之寒熱。
補中下氣,開氣下達,皆鹹降之功。
此以味為治,凡草木之味,鹹者絕少。
鹹皆治下,鹹而能治上焦者尤少。
惟此味鹹而治上,為上中二焦之藥。
鹹能軟堅,故凡上中二焦凝滞堅結之疾,皆能除之。
凡體輕氣芳之藥,往往能消之,疾無不因郁遏而成。
《内經》雲:火郁則發之。
輕芬之體能發散,故寒熱除也。
藜蘆 味辛寒。
主蠱毒,味烈殺蟲。
咳逆,洩痢腸,除濕熱之疾。
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
皆殺蟲之功。
凡有毒之藥,皆得五行剛暴偏雜之
主風寒咳逆邪氣,寒邪逆在上焦。
溫中,除中焦之寒。
金瘡,血肉得暖而合。
破症堅積聚,血瘕,寒氣凝結,血滞于中,得熱乃行也。
寒濕,拘攣,膝痛不能行步。
此寒邪之在下焦筋骨間者。
凡有毒之藥,性寒者少,性熱者多。
寒性和緩,熱性峻速,入于血氣之中,暴烈性發,體益不支,髒腑嬌柔之物,豈能無害,故須審慎用之。
但熱之有毒者,速而易見;而寒之有毒者,緩而難察,尤所當慎也。
半夏 味辛平。
主傷寒寒熱,寒熱之在肺胃間者。
心下堅,下氣,辛能開肺降逆。
咽喉腫痛,頭眩,開降上焦之火。
胸脹,咳逆,腸鳴,氣降則通和,故能愈諸疾。
止汗。
澀斂肺氣。
半夏色白而味辛,故能為肺經燥濕之藥。
肺屬金,喜斂而不喜散,蓋斂則肺葉垂而氣順,散則肺葉張而氣逆。
半夏之辛,與姜桂之辛迥别,入喉則閉不能言,塗金瘡則血不複出,辛中帶澀,故能疏而又能斂也。
又辛之斂,與酸之斂不同,酸則一主于斂,辛則斂之中有發散之意,尤與肺投合也。
大黃 味苦寒。
主下瘀血,血閉除血中熱結之滞。
寒熱,血中積滞之寒熱。
破症瘕積聚,凡腹中邪氣之積,無不除之。
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緻新,凡腹中飲食之積,無不除之。
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助腸胃運化之力。
安和五髒。
邪積既去,則正氣自和。
大黃色正黃而氣香,得土之正氣正色,故專主脾胃之疾。
凡香者,無不燥而上升。
大黃極滋潤達下,故能入腸胃之中,攻滌其凝結之邪,而使之下降,乃驅逐停滞之良藥也。
葶苈 味辛寒。
主症瘕,積聚結氣,水飲所結之疾。
飲食寒熱,破堅逐邪,亦皆水氣之疾。
通利水道。
肺氣降則水道自通。
葶苈滑潤而香,專瀉肺氣,肺為水源,故能瀉肺,即能瀉水。
凡積聚寒熱從水氣來者,此藥主之。
大黃之瀉從中焦始,葶苈之瀉從上焦始。
故《傷寒論》中承氣湯用大黃,而陷胸湯用葶苈也。
旋複花 味鹹溫。
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中上二焦結閉之疾。
除水,鹹能潤下。
去五髒間寒熱,五髒留結不通所生之寒熱。
補中下氣,開氣下達,皆鹹降之功。
此以味為治,凡草木之味,鹹者絕少。
鹹皆治下,鹹而能治上焦者尤少。
惟此味鹹而治上,為上中二焦之藥。
鹹能軟堅,故凡上中二焦凝滞堅結之疾,皆能除之。
凡體輕氣芳之藥,往往能消之,疾無不因郁遏而成。
《内經》雲:火郁則發之。
輕芬之體能發散,故寒熱除也。
藜蘆 味辛寒。
主蠱毒,味烈殺蟲。
咳逆,洩痢腸,除濕熱之疾。
頭瘍,疥瘙,惡瘡,殺諸蟲毒,去死肌。
皆殺蟲之功。
凡有毒之藥,皆得五行剛暴偏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