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

關燈
石硫黃 味酸溫。

    主婦人陰蝕,陰濕所生之疾,惟陽燥之物能已之。

    疽痔惡血,亦下焦陰分之濕所生病也。

    堅筋骨,壯筋骨之陽氣。

    除頭秃,殺發根濕氣所生之蟲。

    能化金、銀、銅、鐵奇物。

    火克金也。

     硫黃乃石中得火之精者也。

    石屬陰,而火屬陽,寓至陽于至陰,故能治陰分中寒濕之疾。

     其 水銀 味辛寒。

    主疥,痂瘍白秃,殺皮膚中虱,解皮毛中濕熱之毒,虱亦濕熱所生也。

    堕胎,至重能堕胎,又胎氣始生肝氣養之,金克木則傷肝而胎墜也。

    除熱,殺金、銀、銅、錫毒,得五金之精氣,故能除其毒也。

    化還複為丹。

    水銀出于丹砂中者為多,故亦可煉成丹石,金精得火變化不測,鉛汞皆如此。

    久服,神仙不死。

    以其不朽而能變化也。

     水銀,五金之精也,得五金之精氣,而未成質煉之,亦能為金銀等物。

    其所治,皆皮膚熱毒之疾。

    蓋肺屬金,而主皮毛,亦以氣相感也。

    丹家爐鼎之術,以水銀與鉛為龍虎,合煉成丹,服之則能長生,久服飛升羽化。

    自《參同契》以後,其說紛紛,高明之士,為所誤者不一而足。

    夫水銀乃五金之精,而未成金體者也。

    凡金無不畏火,想水銀則百煉如故,以其未成金質,中含水精,故火不得而傷之。

    其能點化為黃白者,亦因藥物所煉,變其外貌,非能真作金銀也。

    今乃以其質之不朽,欲借其氣以固形體,真屬支離。

    蓋人與萬物,本為異體。

    借物之氣,以攻六邪,理之所有,借物之質,以永性命,理之所無。

    術士好作聰明,談天談易,似屬可聽,實則伏羲畫卦,列聖系辭,何嘗有長生二字,此乃假托大言以愚小智,其人已死,詭雲尚在。

    試其術者,破家喪身,未死則不悟,既死則又不知。

    曆世以來,昧者接踵,總由畏死貪生之念,迫于中而反以自速其死耳。

    悲夫! 磁石 味辛寒。

    主周痹,風濕,肢節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味辛則散風,石性燥則除濕,其治酸痛等疾者,以其能堅筋骨中之正氣,則邪氣自不能侵也。

    除大熱,寒除熱。

    煩滿,重降逆。

    及耳聾。

    腎火炎上則耳聾,此能降火歸腎。

     凡五行之中,各有五行,所謂物物一太極也。

    如金一行也,銀色白屬肺,金色赤屬心,銅色黃屬脾,鉛色青屬肝,鐵色黑屬腎。

    石也者,金土之雜氣,而得金之體為多。

    何以驗之?天文家言星者金之散氣,而星隕即化為石,則石之屬金無疑。

    而石之中亦分五金焉,磁石乃石中之鐵精也,故與鐵同氣,而能相吸,鐵屬腎,故磁石亦補腎。

    腎主骨,故磁石堅筋壯骨;腎屬冬令,主收藏,故磁石能收斂正氣,以拒邪氣。

    知此理,則凡藥皆可類推矣。

     陽起石 味鹹微溫。

    主崩中漏下,寒滑之病。

    破子髒中血,症瘕結氣,寒熱腹痛,無子,凡寒凝血滞之病,皆能除之。

    陰痿不起,補不足。

    強腎補陽益氣。

     陽起石得火不燃,得日而飛;硫黃得日無焰,得火而發。

    皆為火之精,而各不同。

    蓋陽起石禀日之陽氣以成,天上陽火之精也;硫黃禀石之陽氣以成,地上陰火之精也。

    所以硫黃能益人身陰火之陽,陽起石能益人身陽火之陽也。

    五行各有陰陽,亦可類推。

     幹姜 味辛溫。

    主胸滿,寒邪之在胸者則散之。

    咳逆上氣,辛能潤肺降逆。

    溫中止血,血得緩而歸經。

    出汗,辛能散逐寒氣,使從汗出。

    逐風濕痹,治寒邪之在筋骨者。

    腸下痢,治寒邪之在腸胃者。

    生者尤良。

    辛散之品,尤取其氣性之清烈也。

    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辛甚氣烈,故能辟穢通陽。

     凡味濃之藥主守,氣濃之藥主散。

    幹姜氣味俱濃,故散而能守。

    夫散不全散,守不全守,則旋轉于經絡髒腑之間,驅寒除濕,和血通氣,所必然矣。

    故性雖猛峻,而不妨服食也。

     苦參 味苦寒。

    主心腹結氣,苦入心,以散熱結之氣。

    症瘕積聚,苦極則能洩。

    黃膽,寒能除郁熱。

    溺有餘瀝,心通于小腸,心火除則小腸郁塞之氣通矣。

    逐水,小腸通則水去。

    除癰腫諸瘡皆屬心火,心火清則癰腫自去也。

    補中,《内經》雲: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即此義也。

    明目止淚。

    寒清肝火,苦除肝濕。

     此以味為治也,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參專治心經之火,與黃連功用相近。

    但黃連似去心髒之火為多,苦參似去心腑小腸之火為多。

    則以黃連之氣味清,而苦參之氣味濁也。

     當歸 味甘溫。

    主咳逆上氣,潤肺氣。

    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皆風寒在血中之病。

    婦人漏下絕子,榮血不足之病。

    諸惡瘡瘍,金瘡,榮血火郁及受傷之病。

    煮飲之。

    煮飲則能四達以行諸經。

     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