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
關燈
小
中
大
在經絡之中行不流息。
故凡用行血補血之藥,入湯劑者為多,入丸散者絕少。
故古人治病,不但方不可苟,即法亦不可易也。
當歸辛香而潤,香則走脾,潤則補血,故能透入中焦榮氣之分,而為補榮之聖藥。
當歸為血家必用之藥,而《本經》無一字及于補血養血者,何也?蓋氣無形可驟生,血有形難速長。
凡通閉順氣,和陰清火,降逆生津,去風利竅,一切滋潤通和之品,皆能令陰氣流通,不使亢陽緻害,即所以生血也。
當歸辛芳溫潤,兼此數長,實為養血之要品,惟着其血充之效,則血之得所養,不待言而可知。
此等當參全經而悟其理。
麻黃 味甘溫。
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凡風寒之在表者,無所不治,以能驅其邪,使皆從汗出也。
止咳逆上氣,輕揚能散肺邪。
除寒熱,散榮衛之外邪。
破症堅積聚。
散髒腑之内結。
麻黃,輕揚上達,無氣無味,乃氣味之最清者,故能透出皮膚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積痰凝血之中。
凡藥力所不到之處,此能無微不至,較之氣雄力濃者,其力更大。
蓋出入于空虛之地,則有形之氣血,不得而禦之也。
芍藥 味苦。
主邪氣腹痛,肝氣乘脾則痛,斂肝氣則痛除。
除血痹,肝邪凝滞之病。
破堅積,寒熱疝瘕,肝邪結聚之氣。
止痛,血和則痛止。
利小便,肝氣下達于宗筋,故小便亦利。
益氣。
肝氣斂則受益。
芍藥花大而榮,得春氣為盛,而居百花之殿,故能收拾肝氣,使歸根反本,不至以有餘肆暴,犯肺傷脾,乃養肝之聖藥也。
玄參 味苦微寒。
主腹中寒熱,積聚,皆火氣凝結之疾。
女子産乳餘疾,産後血虧,沖脈之火易動。
清血中之火,則諸疾平矣。
補腎氣,令人目明。
除陰分之火,則頭目清明矣。
玄參色黑屬腎而性寒,故能除腎家浮遊上升之火。
但腎火有陽有陰,陽火發于氣分,火盛則傷氣。
《内經》所謂壯火食氣是也。
陰火發于血分,火盛則傷血。
《内經》所謂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是也。
産後血脫則陰衰,而火無所制,又不可以寒涼折之;氣血未甯,又不能納峻補之劑。
惟玄參甯火而帶微補,用之最為的當也。
百合 味甘平。
主邪氣,腹脹心痛,肺氣不舒之疾。
利大小便,肺為水源。
補中,甘能補脾。
益氣。
肺主氣,補肺則氣益矣。
此以形為治也,百合色白而多瓣,其形似肺,始秋而花,又得金氣之全者,故為清補肺金之 白芷 味辛溫。
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風在下焦而兼濕熱之證。
寒熱。
風在榮衛。
風頭侵目淚出,風在上竅。
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
風氣幹燥,風去則肌肉生而潤澤矣。
凡驅風之藥,未有不枯耗精液者。
白芷極香,能驅風燥濕,其質又極滑潤,能和利血脈而不枯耗,用之則有利無害者也。
蓋古人用藥,既知藥性之所長,又度藥性之所短,而後相人之氣血,病之标本,參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顯效而無隐害。
此學人之所當殚心也。
黃芩 味苦平。
主諸熱,黃膽,大腸經中之郁熱。
腸洩痢,大腸府中之郁結。
逐水,水在腸中者。
下血閉,血之在陽明者使從大便出。
惡瘡疽蝕,火瘍。
陽明主肌肉,凡肌肉熱毒等病,此皆除之。
此以形色為治,黃芩中空而色黃,為大腸之藥,故能除腸胃諸熱病。
黃色屬土屬脾,大腸屬陽明燥金,而黃芩之黃屬大腸,何也?蓋胃與大腸為出納水谷之道,皆統于脾。
又金多借土之色以為色。
義詳決明條下,相參益顯也。
狗脊 味苦平。
主腰背,強關機,緩急周痹,寒濕膝痛,凡邪氣之在骨節間者皆能治之。
頗利老人。
老人精血衰,則筋骨空隙中尤不能舒展,故于此藥為尤宜也。
此以形為治,狗脊遍體生毛而多節,頗似狗之脊。
諸獸之中,惟狗狡捷,而此藥似之。
故能入筋骨機關之際,去其凝滞寒濕之氣,而使之利健強捷也。
形同而性亦近,物理蓋可推矣。
紫草 味苦寒。
主心腹邪氣,去心腹熱邪。
五疸,濕熱在血中。
補中益氣,榮家之熱清,則中焦和利。
利九竅,諸竅不為邪熱所閉。
通水道。
心氣通于小腸。
紫草色紫而走心,心主血,又其性寒,故能治血家之熱。
水萍 味辛寒。
主暴熱,得水之氣,故能除熱。
身癢,濕熱在皮膚。
下水氣,萍入水不濡,故能滌水。
勝酒,水氣盛則酒氣散矣。
長須發,益皮毛之血氣。
主消渴。
得水氣之助。
久服輕身。
亦如萍之輕也。
水萍生于水中,而能出水生,且其葉入水不濡,是其
故凡用行血補血之藥,入湯劑者為多,入丸散者絕少。
故古人治病,不但方不可苟,即法亦不可易也。
當歸辛香而潤,香則走脾,潤則補血,故能透入中焦榮氣之分,而為補榮之聖藥。
當歸為血家必用之藥,而《本經》無一字及于補血養血者,何也?蓋氣無形可驟生,血有形難速長。
凡通閉順氣,和陰清火,降逆生津,去風利竅,一切滋潤通和之品,皆能令陰氣流通,不使亢陽緻害,即所以生血也。
當歸辛芳溫潤,兼此數長,實為養血之要品,惟着其血充之效,則血之得所養,不待言而可知。
此等當參全經而悟其理。
麻黃 味甘溫。
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凡風寒之在表者,無所不治,以能驅其邪,使皆從汗出也。
止咳逆上氣,輕揚能散肺邪。
除寒熱,散榮衛之外邪。
破症堅積聚。
散髒腑之内結。
麻黃,輕揚上達,無氣無味,乃氣味之最清者,故能透出皮膚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積痰凝血之中。
凡藥力所不到之處,此能無微不至,較之氣雄力濃者,其力更大。
蓋出入于空虛之地,則有形之氣血,不得而禦之也。
芍藥 味苦。
主邪氣腹痛,肝氣乘脾則痛,斂肝氣則痛除。
除血痹,肝邪凝滞之病。
破堅積,寒熱疝瘕,肝邪結聚之氣。
止痛,血和則痛止。
利小便,肝氣下達于宗筋,故小便亦利。
益氣。
肝氣斂則受益。
芍藥花大而榮,得春氣為盛,而居百花之殿,故能收拾肝氣,使歸根反本,不至以有餘肆暴,犯肺傷脾,乃養肝之聖藥也。
玄參 味苦微寒。
主腹中寒熱,積聚,皆火氣凝結之疾。
女子産乳餘疾,産後血虧,沖脈之火易動。
清血中之火,則諸疾平矣。
補腎氣,令人目明。
除陰分之火,則頭目清明矣。
玄參色黑屬腎而性寒,故能除腎家浮遊上升之火。
但腎火有陽有陰,陽火發于氣分,火盛則傷氣。
《内經》所謂壯火食氣是也。
陰火發于血分,火盛則傷血。
《内經》所謂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是也。
産後血脫則陰衰,而火無所制,又不可以寒涼折之;氣血未甯,又不能納峻補之劑。
惟玄參甯火而帶微補,用之最為的當也。
百合 味甘平。
主邪氣,腹脹心痛,肺氣不舒之疾。
利大小便,肺為水源。
補中,甘能補脾。
益氣。
肺主氣,補肺則氣益矣。
此以形為治也,百合色白而多瓣,其形似肺,始秋而花,又得金氣之全者,故為清補肺金之 白芷 味辛溫。
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閉陰腫,風在下焦而兼濕熱之證。
寒熱。
風在榮衛。
風頭侵目淚出,風在上竅。
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
風氣幹燥,風去則肌肉生而潤澤矣。
凡驅風之藥,未有不枯耗精液者。
白芷極香,能驅風燥濕,其質又極滑潤,能和利血脈而不枯耗,用之則有利無害者也。
蓋古人用藥,既知藥性之所長,又度藥性之所短,而後相人之氣血,病之标本,參合研求,以定取舍,故能有顯效而無隐害。
此學人之所當殚心也。
黃芩 味苦平。
主諸熱,黃膽,大腸經中之郁熱。
腸洩痢,大腸府中之郁結。
逐水,水在腸中者。
下血閉,血之在陽明者使從大便出。
惡瘡疽蝕,火瘍。
陽明主肌肉,凡肌肉熱毒等病,此皆除之。
此以形色為治,黃芩中空而色黃,為大腸之藥,故能除腸胃諸熱病。
黃色屬土屬脾,大腸屬陽明燥金,而黃芩之黃屬大腸,何也?蓋胃與大腸為出納水谷之道,皆統于脾。
又金多借土之色以為色。
義詳決明條下,相參益顯也。
狗脊 味苦平。
主腰背,強關機,緩急周痹,寒濕膝痛,凡邪氣之在骨節間者皆能治之。
頗利老人。
老人精血衰,則筋骨空隙中尤不能舒展,故于此藥為尤宜也。
此以形為治,狗脊遍體生毛而多節,頗似狗之脊。
諸獸之中,惟狗狡捷,而此藥似之。
故能入筋骨機關之際,去其凝滞寒濕之氣,而使之利健強捷也。
形同而性亦近,物理蓋可推矣。
紫草 味苦寒。
主心腹邪氣,去心腹熱邪。
五疸,濕熱在血中。
補中益氣,榮家之熱清,則中焦和利。
利九竅,諸竅不為邪熱所閉。
通水道。
心氣通于小腸。
紫草色紫而走心,心主血,又其性寒,故能治血家之熱。
水萍 味辛寒。
主暴熱,得水之氣,故能除熱。
身癢,濕熱在皮膚。
下水氣,萍入水不濡,故能滌水。
勝酒,水氣盛則酒氣散矣。
長須發,益皮毛之血氣。
主消渴。
得水氣之助。
久服輕身。
亦如萍之輕也。
水萍生于水中,而能出水生,且其葉入水不濡,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