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

關燈
性能敵水者也。

    故凡水濕之病,皆能治之。

    其根不着土,而上浮水面,故又能益皮毛之疾。

     澤蘭 味苦微溫。

    主乳婦内衄,清陽明經絡濕熱之邪。

    中風餘疾,氣溫體輕,故能散餘風。

     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中水,統治内外一切水病。

    金瘡,癰腫瘡膿。

    亦皆濕毒之病。

     澤蘭生于水中,而芳香透達,節實莖虛,能于人經絡受濕之處分疏通利,無所隔礙。

    蓋其質陰而氣陽,故能行乎人身之陰,而發之于陽也。

     牡丹 味辛寒。

    主寒熱,中風、痙,驚痫邪氣,皆肝氣所發之疾。

    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色赤走血,氣香能消散也。

    安五髒,五髒皆血氣所留止,血氣和則無不利矣。

    療癰瘡。

     清血家之毒火。

     牡丹為花中之王,乃木氣之最榮澤者,故能舒養肝氣,和通經脈,與芍藥功頗近。

    但芍藥微主斂,而牡丹微主散,則以芍藥味勝,牡丹氣勝。

    味屬陰,而氣屬陽也。

     吳茱萸 味辛溫。

    主溫中下氣,風寒上逆。

    止痛,散寒濕之痛。

    咳逆寒熱,寒邪入肺。

    除濕血痹,辛能燥濕,溫能行血也。

    逐風邪,開腠理,辛香散風通竅。

     吳茱萸味極辛,辛屬金,金平木,故為驅逐肝風之要藥。

    但肝風有二,一為挾寒之風,一為挾火之風。

    吳茱萸性溫,于挾寒之風為宜,此又不可不審也。

     栀子 味苦寒。

    主五内邪氣,熱邪之氣。

    胃中熱氣,黃色入陽明,性寒能清熱。

    面赤,酒鼻,白癞、赤癞,瘡瘍。

    此皆肉肌之病,乃陽明之表證也。

     栀子正黃,亦得金色,故為陽明之藥。

    但其氣體清虛,走上而不走下,故不入大腸而入胃,胃在上焦故也。

    胃家之蘊熱,惟此為能除之。

    又胃主肌肉,肌肉有近筋骨者,有近皮毛者,栀子形開似肺,肺主皮毛,故專治肌肉熱毒之見于皮毛者也。

     鹿茸 味甘溫。

    主漏下惡血,血中之陽不能固攝。

    寒熱,陽虛。

    驚痫,心火虧少。

    益氣強志,補血之功。

    生齒不老。

    補腎之效。

    角:主惡瘡癰腫,拓血中之毒。

    逐邪惡氣,拓陰邪之氣。

    留血在陰中。

    陰絡之凝滞,得熱而營運也。

     鹿茸之中,唯一點胚血,不數日而即成角,此血中有真陽一點,通督脈,貫腎水,乃至靈至旺之物也,故入于人身為峻補陽血之要藥。

    又其物流動生發,故又能逐瘀通血也。

    餘義見白膠條下。

    鹿茸氣體全而未發洩,故補陽益血之功多。

    鹿角則透發已盡,故拓毒消散之功勝。

     先後遲速之間,功效辄異,非明乎造化之機者,不能測也。

     犀角 犀有山犀、水犀二種,而水犀為妙。

    味苦寒。

    主百毒蟲疰,殺邪氣之蟲。

    邪鬼靈氣辟邪瘴氣。

    郁熱之毒。

    殺鈎吻、鸩羽、蛇毒,除邪,一切草木蟲鳥之毒皆除之。

    不迷惑,魇寐。

    解心經熱邪,通心竅。

     牛屬土,而犀則居水,水無獸,惟犀能伏其中,則其得水土之精可知。

    凡物之毒者,投水土則毒自化。

    犀得水土之精,故化毒之功為多。

    而其角中虛有通靈之象,故又能養心除邪也。

     伏翼 味鹹平。

    主目瞑,明目,夜視有精光。

    存養肝經陰氣之精。

    久服,令人喜樂媚好無憂。

    肝氣和則樂。

     凡有翼能飛之物,夜則目盲。

    伏翼又名天鼠,即鼠類也,故日出則目瞑而藏,日入則目明而出,乃得陰氣之精者也。

    肝屬厥陰,而開竅于目,故資其氣以養肝血,而濟目力,感應之理也。

    物有殊能,必有殊氣,皆可類推。

     蚱蟬 古人用蟬,今人用蛻,氣性亦相近。

    味鹹寒。

    主小兒驚痫夜啼,癫病寒熱。

    皆小兒風熱之疾。

     蚱蟬感涼風清露之氣以生,身輕而聲嘹亮,得金氣之發揚者也。

    又脫落皮殼,亦屬人身肺經之位,故其性能清火驅風,而散肺經之郁氣。

    若其質輕虛,尤與小兒柔弱之體為宜也。

     蚱蟬日出有聲,日入無聲,止夜啼,取其意也。

     白僵蠶 味鹹。

    主小兒驚痫夜啼,風痰之病。

    去三蟲,風氣所生之蟲。

    滅黑,令人面色好,能去皮膚之風斑,令潤澤。

    男子陰瘍病。

    下體風濕。

     蠶,食桑之蟲也。

    桑能治風養血,故其性亦相近。

    僵蠶感風而僵,凡風氣之疾,皆能治之,蓋借其氣以相感也。

    僵蠶因風以僵,而反能治風者,何也?蓋邪之中人也,有氣而無形,穿經透絡,愈久愈深,以氣類相反之藥投之,則拒而不入,必得與之同類者,和入諸藥,使為鄉道,則藥力至于病所,而邪與藥相從,藥性漸發,邪或從毛空出,或從二便出,不能複留矣,此即從治之法也。

    風寒暑濕,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之道,不專恃正治奏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