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
關燈
小
中
大
生,藏時多,見時少。
其性至動而能靜,故其骨最粘澀,能收斂正氣。
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已之。
陽之純者,乃天地之正氣,故在人身亦但斂正氣,而不斂邪氣。
所以仲景于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
後之醫者于斯義,蓋未之審也。
人身之神屬陽,然神非若氣血之有形質可補瀉也,故治神為最難。
龍者乘天地之元陽出入,而變化不測,乃天地之神也。
以神治神,則氣類相感,更佐以寒熱溫涼補瀉之法,雖無形之病,不難治矣。
天地之陽氣有二:一為元陽之陽,一為陰陽之陽。
陰陽之陽,分于太極既判之時,以日月為升降,而水火則其用也,與陰為對待,而不并于陰,此天地并立之義也。
元陽之陽,存于太極未判之時,以寒暑為起伏,而雷雨則其用也,與陰為附麗而不雜于陰,此天包地之義也。
龍者,正天地元陽之氣所生,藏于水,而不離乎水者也。
故春分陽氣上,井泉冷,龍用事而能飛;秋分陽氣下,井泉溫,龍退蟄而能潛。
人身五髒屬陰,而腎尤為陰中之至陰,凡周身之水皆歸之,故人之元陽藏焉。
是腎為藏水之腎,而亦為藏火之髒也,所以陰分之火動而不藏者,亦用龍骨,蓋借其氣以藏之,必能自反其宅也。
非格物窮理之極者,其孰能與于斯。
麝香 味辛溫。
主辟惡氣,香氣盛,則穢氣除。
殺鬼精物,香能勝邪。
溫瘧,香散邪風。
蠱毒,香能殺蟲。
痫,香通經絡。
去三蟲。
蟲皆濕穢之所生,故亦能除之。
久服,除邪,不夢寤魇寐。
魇寐由心氣閉塞而成,香氣通達則無此患。
此以氣為治,麝喜食香草,其香氣之精,結于臍内,為諸香之冠。
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自能除邪辟穢也。
牛黃 味苦平。
主驚痫,通心化痰。
寒熱,熱盛狂,清心家之熱痰。
除邪逐鬼。
心氣旺,則邪氣自不能容也。
牛之精氣不能運于周身,則成牛黃,屬土,故其色黃也。
凡治痰涎,皆以補脾為主,牛肉本能健脾化痰,而黃之功尤速。
又黃必結于心下,故又能入手少陰、厥陰之分,以驅邪滌飲,而益其精氣也。
白膠 味甘平。
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皆骨節虛寒之證。
補中益氣,補血則中氣自足也。
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
補沖脈血海之功。
久服,輕身延年。
精足血滿,故有此效。
鹿之精氣全在于角,角本下連督脈。
鹿之角,于諸獸為最大,則鹿之督脈最盛可知,故能補人身之督脈。
督脈為周身骨節之主,腎主骨,故又能補腎。
角之中皆實以血,沖為血海,故又能補沖脈,沖脈盛而腎氣強,則諸效自臻矣。
阿膠 味甘平。
主心腹内崩,血脫之疾。
勞極灑灑如瘧狀,勞倦則脾傷而血虧,此肝脾之寒熱,故如瘧也。
腰腹痛,四肢酸疼,血枯之疾。
女子下血,安胎。
養血則血自止而胎安。
久服,輕身益氣。
補血則氣亦充。
阿井為濟水之伏流,濟之源為水,自水以至于阿井,伏見不常。
若《夏書》所謂溢為榮,出于陶邱北者,皆伏流從下泛上者也。
阿井在陶邱北三百裡,泉雖流而不上泛,尤為伏脈中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
人之血脈,宜伏而不宜見,宜沉而不宜浮。
以之成膠,真止血調經之上藥也。
其必以驢皮煎者,驢肉能動風,肝為風髒而藏血,乃借風藥以引入肝經也。
又凡皮皆能補脾,脾為後天生血之本,而統血,故又為補血藥中之聖品。
丹雄雞 味甘微溫。
主女崩中漏下,赤白沃,補脾疏肝。
補虛溫中,止血。
滋養血脈。
頭:主殺鬼,雞得清肅之氣而頭為之會,故能除鬼邪。
東門上者尤良。
東門上者,東門上所磔雞頭,取陽方之生氣也。
裹黃皮:微寒,主洩利。
雞食沙石亦能消化,故治食積不化之洩利。
屎白:主消渴,雞善食而不善飲,其腸胃不能容水,故主消渴。
傷寒寒熱。
治傷寒有食邪之寒熱。
凡血肉之物,鮮屬金者,惟雞于十二支屬酉,而身輕能飛,其聲嘹亮,于五音屬商,乃得金氣之清虛者也。
五髒之氣,木能疏土,金能疏木,雞屬金,故能疏達肝氣。
本血肉之物,故又能不克伐而調養肝血也。
石蜜 石蜜,野蜂于崖間石隙中采花所作也,疑古時未有養蜂之法,則以崖蜜為上,而土木中之蜜不用。
今人養蜂收蜜其法最良,功同石蜜也。
味甘平。
主心腹邪氣,養胃和中。
諸驚痫,定心平肝。
安五髒諸不足,益氣補中,百花之精,髒腑經絡皆受益也。
止痛,甘能緩痛。
解毒,香能辟穢惡之毒。
除衆病,諸花之性俱全。
和百藥。
諸花之性俱全。
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
精神充足故也。
蜜者,采百花之精華而成者也。
天地春和之氣,皆發于草木,草木之和氣,皆發于花。
花之精英,釀而為蜜,和合衆性則不偏,要去糟粕則不滞。
甘以養中,香以理氣,真養生之也。
但其性極和平,于治疾則無速效耳。
凡天地之生氣,皆正氣也。
天地之死氣,皆邪氣也。
正則和平,邪則有毒。
毒者,敗正傷生之謂。
蜜本百花之蕊,乃生氣之所聚,生氣旺,則死氣不能犯,此解毒之義也。
桑螵蛸 味鹹平。
主傷中疝瘕,瘀血凝結中焦。
陰痿,益精生子,補益腎氣。
女子血閉,和通血脈。
腰痛,強腎之經。
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通腎之府。
桑螵蛸,桑上螳螂所生之子也。
螳螂于諸蟲中最有力,而其子最繁,則其腎之強可知。
人之有子,皆本于腎,以子補腎,氣相從也。
桑性最能續傷和血,螵蛸在桑者,得桑之性,故有養血逐瘀之功。
藕實莖 一氣相通,莖與實無異,非若他藥之根實各殊也。
味甘平。
主補中,味甘淡得中土之性。
養神,氣香而中虛。
益氣力,脾腎旺則氣血強。
除百疾。
中和之性無偏雜之害也。
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
和平之效。
藕者水土之精也,故能養脾胃之陰。
生水底污泥之中,而無處不香,無節不通,故又能疏達脾胃之氣,而滋其血脈。
濕而不滞,香而不燥,果中之聖品也。
橘柚 味辛溫。
主胸中瘕熱逆氣,開達上焦之氣。
利水谷。
通利中焦之滞。
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芳香辛烈,自能辟穢邪而通正氣也。
橘柚通體皆香,而皮辛肉酸,乃肝脾通氣之藥也。
故凡肝氣不舒,克賊脾土之疾,皆能已之凡辛香之藥皆上升,橘柚實酸,酸主斂,故又能降氣,不專于散氣也。
大棗 味甘平。
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建立中氣,則邪氣自除。
助十二經,平胃氣,十二經皆受津液于脾胃,脾胃盛則十二經皆充也。
通九竅,補而不滞。
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周身血氣無不補也。
大驚,甘能緩急。
四肢重,脾虛則重,旺則輕也。
和百藥。
百藥氣味不齊而甘能調之。
久服,輕身長年。
皆補益後天之功。
棗味甘,而肉濃色赤,得火之色,土之味,故能建立中焦,溫養脾胃,為後天之本。
萬物生于土,土氣充盈,諸經自皆受益矣。
葡萄 味甘平。
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筋燥濕。
強志,肝藏魂。
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
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皆培補肝脾之效。
可作酒。
此以形為治,葡萄屈曲蔓延,冬卷春舒,與筋相似,故能補益筋骨。
其實甘美,得土之正味,故又能滋養肌肉。
肝主筋,脾主肉,乃肝脾交補之藥也。
雞頭實 味甘平。
主濕痹,腰脊膝痛,下焦濕痰之疾。
補中,除暴疾,暴疾皆生于中氣不足,中氣足則無此疾矣。
益精氣,強志,肝腎足則心氣亦甯也。
令耳目聰明。
充溢諸竅。
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脾腎兼旺則諸效自臻矣。
雞頭生于水中,而其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
脾惡濕而腎惡燥,雞頭雖生水中,而淡滲甘香,則不傷于濕。
質粘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于燥。
凡脾腎之藥,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
其性至動而能靜,故其骨最粘澀,能收斂正氣。
凡心神耗散,腸胃滑脫之疾,皆能已之。
陽之純者,乃天地之正氣,故在人身亦但斂正氣,而不斂邪氣。
所以仲景于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
後之醫者于斯義,蓋未之審也。
人身之神屬陽,然神非若氣血之有形質可補瀉也,故治神為最難。
龍者乘天地之元陽出入,而變化不測,乃天地之神也。
以神治神,則氣類相感,更佐以寒熱溫涼補瀉之法,雖無形之病,不難治矣。
天地之陽氣有二:一為元陽之陽,一為陰陽之陽。
陰陽之陽,分于太極既判之時,以日月為升降,而水火則其用也,與陰為對待,而不并于陰,此天地并立之義也。
元陽之陽,存于太極未判之時,以寒暑為起伏,而雷雨則其用也,與陰為附麗而不雜于陰,此天包地之義也。
龍者,正天地元陽之氣所生,藏于水,而不離乎水者也。
故春分陽氣上,井泉冷,龍用事而能飛;秋分陽氣下,井泉溫,龍退蟄而能潛。
人身五髒屬陰,而腎尤為陰中之至陰,凡周身之水皆歸之,故人之元陽藏焉。
是腎為藏水之腎,而亦為藏火之髒也,所以陰分之火動而不藏者,亦用龍骨,蓋借其氣以藏之,必能自反其宅也。
非格物窮理之極者,其孰能與于斯。
麝香 味辛溫。
主辟惡氣,香氣盛,則穢氣除。
殺鬼精物,香能勝邪。
溫瘧,香散邪風。
蠱毒,香能殺蟲。
痫,香通經絡。
去三蟲。
蟲皆濕穢之所生,故亦能除之。
久服,除邪,不夢寤魇寐。
魇寐由心氣閉塞而成,香氣通達則無此患。
此以氣為治,麝喜食香草,其香氣之精,結于臍内,為諸香之冠。
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自能除邪辟穢也。
牛黃 味苦平。
主驚痫,通心化痰。
寒熱,熱盛狂,清心家之熱痰。
除邪逐鬼。
心氣旺,則邪氣自不能容也。
牛之精氣不能運于周身,則成牛黃,屬土,故其色黃也。
凡治痰涎,皆以補脾為主,牛肉本能健脾化痰,而黃之功尤速。
又黃必結于心下,故又能入手少陰、厥陰之分,以驅邪滌飲,而益其精氣也。
白膠 味甘平。
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皆骨節虛寒之證。
補中益氣,補血則中氣自足也。
婦人血閉無子,止痛,安胎。
補沖脈血海之功。
久服,輕身延年。
精足血滿,故有此效。
鹿之精氣全在于角,角本下連督脈。
鹿之角,于諸獸為最大,則鹿之督脈最盛可知,故能補人身之督脈。
督脈為周身骨節之主,腎主骨,故又能補腎。
角之中皆實以血,沖為血海,故又能補沖脈,沖脈盛而腎氣強,則諸效自臻矣。
阿膠 味甘平。
主心腹内崩,血脫之疾。
勞極灑灑如瘧狀,勞倦則脾傷而血虧,此肝脾之寒熱,故如瘧也。
腰腹痛,四肢酸疼,血枯之疾。
女子下血,安胎。
養血則血自止而胎安。
久服,輕身益氣。
補血則氣亦充。
阿井為濟水之伏流,濟之源為水,自水以至于阿井,伏見不常。
若《夏書》所謂溢為榮,出于陶邱北者,皆伏流從下泛上者也。
阿井在陶邱北三百裡,泉雖流而不上泛,尤為伏脈中諸水重十之一二不等。
人之血脈,宜伏而不宜見,宜沉而不宜浮。
以之成膠,真止血調經之上藥也。
其必以驢皮煎者,驢肉能動風,肝為風髒而藏血,乃借風藥以引入肝經也。
又凡皮皆能補脾,脾為後天生血之本,而統血,故又為補血藥中之聖品。
丹雄雞 味甘微溫。
主女崩中漏下,赤白沃,補脾疏肝。
補虛溫中,止血。
滋養血脈。
頭:主殺鬼,雞得清肅之氣而頭為之會,故能除鬼邪。
東門上者尤良。
東門上者,東門上所磔雞頭,取陽方之生氣也。
裹黃皮:微寒,主洩利。
雞食沙石亦能消化,故治食積不化之洩利。
屎白:主消渴,雞善食而不善飲,其腸胃不能容水,故主消渴。
傷寒寒熱。
治傷寒有食邪之寒熱。
凡血肉之物,鮮屬金者,惟雞于十二支屬酉,而身輕能飛,其聲嘹亮,于五音屬商,乃得金氣之清虛者也。
五髒之氣,木能疏土,金能疏木,雞屬金,故能疏達肝氣。
本血肉之物,故又能不克伐而調養肝血也。
石蜜 石蜜,野蜂于崖間石隙中采花所作也,疑古時未有養蜂之法,則以崖蜜為上,而土木中之蜜不用。
今人養蜂收蜜其法最良,功同石蜜也。
味甘平。
主心腹邪氣,養胃和中。
諸驚痫,定心平肝。
安五髒諸不足,益氣補中,百花之精,髒腑經絡皆受益也。
止痛,甘能緩痛。
解毒,香能辟穢惡之毒。
除衆病,諸花之性俱全。
和百藥。
諸花之性俱全。
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
精神充足故也。
蜜者,采百花之精華而成者也。
天地春和之氣,皆發于草木,草木之和氣,皆發于花。
花之精英,釀而為蜜,和合衆性則不偏,要去糟粕則不滞。
甘以養中,香以理氣,真養生之也。
但其性極和平,于治疾則無速效耳。
凡天地之生氣,皆正氣也。
天地之死氣,皆邪氣也。
正則和平,邪則有毒。
毒者,敗正傷生之謂。
蜜本百花之蕊,乃生氣之所聚,生氣旺,則死氣不能犯,此解毒之義也。
桑螵蛸 味鹹平。
主傷中疝瘕,瘀血凝結中焦。
陰痿,益精生子,補益腎氣。
女子血閉,和通血脈。
腰痛,強腎之經。
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通腎之府。
桑螵蛸,桑上螳螂所生之子也。
螳螂于諸蟲中最有力,而其子最繁,則其腎之強可知。
人之有子,皆本于腎,以子補腎,氣相從也。
桑性最能續傷和血,螵蛸在桑者,得桑之性,故有養血逐瘀之功。
藕實莖 一氣相通,莖與實無異,非若他藥之根實各殊也。
味甘平。
主補中,味甘淡得中土之性。
養神,氣香而中虛。
益氣力,脾腎旺則氣血強。
除百疾。
中和之性無偏雜之害也。
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
和平之效。
藕者水土之精也,故能養脾胃之陰。
生水底污泥之中,而無處不香,無節不通,故又能疏達脾胃之氣,而滋其血脈。
濕而不滞,香而不燥,果中之聖品也。
橘柚 味辛溫。
主胸中瘕熱逆氣,開達上焦之氣。
利水谷。
通利中焦之滞。
久服,去臭,下氣,通神。
芳香辛烈,自能辟穢邪而通正氣也。
橘柚通體皆香,而皮辛肉酸,乃肝脾通氣之藥也。
故凡肝氣不舒,克賊脾土之疾,皆能已之凡辛香之藥皆上升,橘柚實酸,酸主斂,故又能降氣,不專于散氣也。
大棗 味甘平。
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建立中氣,則邪氣自除。
助十二經,平胃氣,十二經皆受津液于脾胃,脾胃盛則十二經皆充也。
通九竅,補而不滞。
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周身血氣無不補也。
大驚,甘能緩急。
四肢重,脾虛則重,旺則輕也。
和百藥。
百藥氣味不齊而甘能調之。
久服,輕身長年。
皆補益後天之功。
棗味甘,而肉濃色赤,得火之色,土之味,故能建立中焦,溫養脾胃,為後天之本。
萬物生于土,土氣充盈,諸經自皆受益矣。
葡萄 味甘平。
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筋燥濕。
強志,肝藏魂。
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
久服輕身,不老延年。
皆培補肝脾之效。
可作酒。
此以形為治,葡萄屈曲蔓延,冬卷春舒,與筋相似,故能補益筋骨。
其實甘美,得土之正味,故又能滋養肌肉。
肝主筋,脾主肉,乃肝脾交補之藥也。
雞頭實 味甘平。
主濕痹,腰脊膝痛,下焦濕痰之疾。
補中,除暴疾,暴疾皆生于中氣不足,中氣足則無此疾矣。
益精氣,強志,肝腎足則心氣亦甯也。
令耳目聰明。
充溢諸竅。
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脾腎兼旺則諸效自臻矣。
雞頭生于水中,而其實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腎之藥也。
脾惡濕而腎惡燥,雞頭雖生水中,而淡滲甘香,則不傷于濕。
質粘味澀,而又滑澤肥潤,則不傷于燥。
凡脾腎之藥,往往相反,而此則相成,故尤足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