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木部
關燈
小
中
大
俱濃,陽中陰也。
辛溫大熱。
有小毒。
入足太陰經、少《象》雲:食則令人口開目瞪,寒邪所隔,氣不得上下。
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滿膨脹,下利寒氣,諸藥不可代也。
洗去苦味,日幹,杵碎用。
《心》雲:去胸中逆氣。
不宜多用,辛熱恐損元氣。
《珍》雲:溫中下氣,溫胃。
《本草》雲: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去痰冷,腹内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髒。
入足太陰、少陰、厥陰,震坤合見,其色綠。
仲景雲: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大溫脾湯,及脾胃藥,皆用此也。
《衍義》雲:此物下氣最速,腸虛人服之愈甚。
蓼實為之使。
惡丹參、硝石、白垩。
畏紫石英。
卷之五 木部 山茱萸 氣平微溫,味酸。
無毒。
入足厥陰經、少陰經。
《本草》雲:主溫中,逐寒濕痹,強陰益精,通九竅,止小便。
入足少陰、厥陰。
《聖濟經》雲: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之澀以收其滑。
仲景八味丸用為君主,如何澀劑以通九竅。
《雷公》雲:用之去核,一斤取肉四兩,緩火熬用,能壯元氣,秘精。
核,能滑精,故去之。
《珍》雲:溫肝。
《本經》雲:止小便利,以其味酸也。
觀八味丸用為君主,其性味可知矣。
《藥性論》亦雲:補腎添精。
《日華子》亦雲:暖腰膝,助水髒也。
卷之五 木部 益智 氣熱,味大辛。
辛溫。
無毒。
主君相二火。
手足太陰經,足少陰經,本是脾經藥《象》雲: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氣,治多唾,當于補中藥内兼用之,勿多服。
去皮用。
《本草》雲:主遺精虛漏,小便遺瀝,益氣安神。
補不足,安三焦,調諸氣。
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鹽同煎服,有神效。
《液》雲: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陰,足少陰,本是脾藥。
在集香丸,則入肺;在四君子湯,則入脾;在大鳳髓丹,則入腎。
脾、肺、腎,互有子母相關。
卷之五 木部 濃樸 氣溫,味辛,陽中之陰。
苦而辛,無毒。
《象》雲:能治腹脹,若虛弱,雖腹脹宜斟酌用之。
寒脹,是大熱藥中兼用。
結者散之,神藥。
誤用脫人元氣,切禁之。
紫色者佳。
去皮,姜汁制,微炒。
《珍》雲:去腹脹,濃腸胃。
《心》雲:味濃,陰也。
專去腹脹滿,去邪氣。
《本草》雲: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
去三蟲,溫中益氣,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不止,洩痢,淋露;除驚,去留熱,心煩滿,濃腸胃。
《本經》雲:治中風傷寒頭痛,溫中益氣,消痰下氣,濃腸胃,去腹脹滿。
果洩氣乎?果益氣乎?若與枳實、大黃同用則能洩實滿,《本經》謂消痰下氣者是也;若與橘皮、蒼術同用,則能除濕滿,《本經》謂溫中益氣者是也;與解利藥同用,則治傷寒頭痛;與痢藥同用,則濃腸胃。
大抵苦溫,用苦則洩,用溫則補。
《衍義》雲:平胃散中用之,最調中,至今盛行。
既能溫脾胃,又能走冷氣。
海藏雲:加減随證,如五積散治療同。
《本草》又雲:幹姜為使。
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卷之五 木部 丁香 氣溫,味辛,純陽。
無毒。
入手太陰經、足陽明經、少陰經《象》雲:溫脾胃,止霍亂,消癖,氣脹反胃,腹内冷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
《珍》雲:去胃中之寒。
《本草》雲:主溫脾胃,止霍亂,壅脹,風毒諸腫,牙齒疳。
能發諸香。
能療反胃,腎氣奔豚氣,陰痛。
壯陽,暖腰膝,消癖,除冷勞。
《液》雲:與五味子、廣術同用,亦治奔豚之氣,能洩肺,能補胃,大能療腎。
卷之五 木部 沉香 氣微溫,陽也。
《本草》雲:治風水毒腫,去惡氣;能調中壯陽,暖腰膝;破症癖,冷風麻痹,骨節不任,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止轉筋吐瀉。
東垣雲:能養諸氣,上而至天,下而至泉。
用為使,最相宜。
《珍》雲:補右命門。
卷之五 木部 乳香 苦,陽。
《珍》雲:定諸經之痛。
卷之五 木部 藿香 氣微溫,味甘、辛,陽也。
甘苦,純陽。
無毒。
入手足太陰經。
《象》雲:治風水,去惡氣,治脾胃,吐逆,霍亂,心痛。
去枝、梗,用葉。
《心》雲:芳馨之氣,助脾開胃,止嘔。
《珍》雲:補衛氣,益胃進食。
《本草》雲:主脾胃嘔逆,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溫中快氣;治口臭,上焦壅,煎湯漱口。
入手足太陰。
入順氣烏藥湯則補肺;入黃四君子湯,則補脾。
卷之五 木部 檀香 氣溫,味辛、熱。
無毒。
入手太陰經,足少陰經,通行陽明經藥。
《本草》雲: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蟲。
又雲:治腎氣諸痛,腹痛,消熱腫。
《東垣》雲:能調氣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極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屬,佐以姜、棗,将以葛根、豆蔻、縮砂、益智,通行陽明之經。
在胸膈之上,處咽嗌之中,同為理氣之藥。
《珍》雲:主心腹,霍亂中惡;引胃氣上升,進食。
卷之五 木部 蘇合香 味甘,溫。
無毒。
《本草》雲:主辟惡,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痫,去三蟲,除邪,令人無夢魇。
久服,通神明、輕身、長年。
生中台川谷。
《禹錫》雲:按《梁書》雲:中天竺國出蘇合香,是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卷之五 木部 槟榔 氣溫,味辛、苦,味濃氣輕,陰中陽也。
純陽,無毒。
《象》雲:治後重如神。
性如鐵石之沉重,能墜諸藥至于下極。
杵細用。
《心》雲:苦以破滞,辛以散邪,專破滞氣下行。
《珍》雲:破滞氣,洩胸中至高之氣。
《本草》雲:主消谷逐水,除痰癖,下三蟲,去伏屍,療寸白蟲。
卷之五 木部 栀子 氣寒,味微苦。
味苦,性大寒,味薄,陰中陽也。
無毒。
入手太陰經。
《象》雲:治心煩,懊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絕,血滞,小便不利。
杵細用。
《心》雲:去心中客熱,除煩躁,與豉同用。
《珍》雲:止渴,去心懊煩躁。
《本草》雲:主五内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渣鼻,白癞、赤癞,瘡瘍。
療目熱赤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
仲景用栀子治煩,胸為至高之分也。
故易老雲:輕浮而象肺也,色赤而象火,故能瀉肺中之火。
《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為吐藥。
栀子本非吐藥,為邪氣在上,拒而不納,故令上吐,邪因得以出。
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謂也。
或用栀子利小便,實非利小便,清肺也。
肺氣清而化,膀胱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氣化而出也。
《本經》謂治大小腸熱,辛與庚合,又與丙合,又能洩戊,其先入中州故也
辛溫大熱。
有小毒。
入足太陰經、少《象》雲:食則令人口開目瞪,寒邪所隔,氣不得上下。
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滿膨脹,下利寒氣,諸藥不可代也。
洗去苦味,日幹,杵碎用。
《心》雲:去胸中逆氣。
不宜多用,辛熱恐損元氣。
《珍》雲:溫中下氣,溫胃。
《本草》雲: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去痰冷,腹内絞痛,諸冷實不消,中惡,心腹痛,逆氣;利五髒。
入足太陰、少陰、厥陰,震坤合見,其色綠。
仲景雲:吳茱萸湯,當歸四逆湯,大溫脾湯,及脾胃藥,皆用此也。
《衍義》雲:此物下氣最速,腸虛人服之愈甚。
蓼實為之使。
惡丹參、硝石、白垩。
畏紫石英。
卷之五 木部 山茱萸 氣平微溫,味酸。
無毒。
入足厥陰經、少陰經。
《本草》雲:主溫中,逐寒濕痹,強陰益精,通九竅,止小便。
入足少陰、厥陰。
《聖濟經》雲: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之澀以收其滑。
仲景八味丸用為君主,如何澀劑以通九竅。
《雷公》雲:用之去核,一斤取肉四兩,緩火熬用,能壯元氣,秘精。
核,能滑精,故去之。
《珍》雲:溫肝。
《本經》雲:止小便利,以其味酸也。
觀八味丸用為君主,其性味可知矣。
《藥性論》亦雲:補腎添精。
《日華子》亦雲:暖腰膝,助水髒也。
卷之五 木部 益智 氣熱,味大辛。
辛溫。
無毒。
主君相二火。
手足太陰經,足少陰經,本是脾經藥《象》雲:治脾胃中受寒邪,和中益氣,治多唾,當于補中藥内兼用之,勿多服。
去皮用。
《本草》雲:主遺精虛漏,小便遺瀝,益氣安神。
補不足,安三焦,調諸氣。
夜多小便者,取二十四枚,碎之,入鹽同煎服,有神效。
《液》雲:主君相二火,手、足太陰,足少陰,本是脾藥。
在集香丸,則入肺;在四君子湯,則入脾;在大鳳髓丹,則入腎。
脾、肺、腎,互有子母相關。
卷之五 木部 濃樸 氣溫,味辛,陽中之陰。
苦而辛,無毒。
《象》雲:能治腹脹,若虛弱,雖腹脹宜斟酌用之。
寒脹,是大熱藥中兼用。
結者散之,神藥。
誤用脫人元氣,切禁之。
紫色者佳。
去皮,姜汁制,微炒。
《珍》雲:去腹脹,濃腸胃。
《心》雲:味濃,陰也。
專去腹脹滿,去邪氣。
《本草》雲: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
去三蟲,溫中益氣,消痰下氣,療霍亂及腹痛脹滿,胃中冷逆,胸中嘔不止,洩痢,淋露;除驚,去留熱,心煩滿,濃腸胃。
《本經》雲:治中風傷寒頭痛,溫中益氣,消痰下氣,濃腸胃,去腹脹滿。
果洩氣乎?果益氣乎?若與枳實、大黃同用則能洩實滿,《本經》謂消痰下氣者是也;若與橘皮、蒼術同用,則能除濕滿,《本經》謂溫中益氣者是也;與解利藥同用,則治傷寒頭痛;與痢藥同用,則濃腸胃。
大抵苦溫,用苦則洩,用溫則補。
《衍義》雲:平胃散中用之,最調中,至今盛行。
既能溫脾胃,又能走冷氣。
海藏雲:加減随證,如五積散治療同。
《本草》又雲:幹姜為使。
惡澤瀉、寒水石、硝石。
卷之五 木部 丁香 氣溫,味辛,純陽。
無毒。
入手太陰經、足陽明經、少陰經《象》雲:溫脾胃,止霍亂,消癖,氣脹反胃,腹内冷痛,壯陽,暖腰膝,殺酒毒。
《珍》雲:去胃中之寒。
《本草》雲:主溫脾胃,止霍亂,壅脹,風毒諸腫,牙齒疳。
能發諸香。
能療反胃,腎氣奔豚氣,陰痛。
壯陽,暖腰膝,消癖,除冷勞。
《液》雲:與五味子、廣術同用,亦治奔豚之氣,能洩肺,能補胃,大能療腎。
卷之五 木部 沉香 氣微溫,陽也。
《本草》雲:治風水毒腫,去惡氣;能調中壯陽,暖腰膝;破症癖,冷風麻痹,骨節不任,濕風,皮膚癢,心腹痛,氣痢;止轉筋吐瀉。
東垣雲:能養諸氣,上而至天,下而至泉。
用為使,最相宜。
《珍》雲:補右命門。
卷之五 木部 乳香 苦,陽。
《珍》雲:定諸經之痛。
卷之五 木部 藿香 氣微溫,味甘、辛,陽也。
甘苦,純陽。
無毒。
入手足太陰經。
《象》雲:治風水,去惡氣,治脾胃,吐逆,霍亂,心痛。
去枝、梗,用葉。
《心》雲:芳馨之氣,助脾開胃,止嘔。
《珍》雲:補衛氣,益胃進食。
《本草》雲:主脾胃嘔逆,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霍亂心痛,溫中快氣;治口臭,上焦壅,煎湯漱口。
入手足太陰。
入順氣烏藥湯則補肺;入黃四君子湯,則補脾。
卷之五 木部 檀香 氣溫,味辛、熱。
無毒。
入手太陰經,足少陰經,通行陽明經藥。
《本草》雲:主心腹痛,霍亂,中惡,鬼氣,殺蟲。
又雲:治腎氣諸痛,腹痛,消熱腫。
《東垣》雲:能調氣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極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屬,佐以姜、棗,将以葛根、豆蔻、縮砂、益智,通行陽明之經。
在胸膈之上,處咽嗌之中,同為理氣之藥。
《珍》雲:主心腹,霍亂中惡;引胃氣上升,進食。
卷之五 木部 蘇合香 味甘,溫。
無毒。
《本草》雲:主辟惡,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痫,去三蟲,除邪,令人無夢魇。
久服,通神明、輕身、長年。
生中台川谷。
《禹錫》雲:按《梁書》雲:中天竺國出蘇合香,是諸香汁煎之,非自然一物也。
卷之五 木部 槟榔 氣溫,味辛、苦,味濃氣輕,陰中陽也。
純陽,無毒。
《象》雲:治後重如神。
性如鐵石之沉重,能墜諸藥至于下極。
杵細用。
《心》雲:苦以破滞,辛以散邪,專破滞氣下行。
《珍》雲:破滞氣,洩胸中至高之氣。
《本草》雲:主消谷逐水,除痰癖,下三蟲,去伏屍,療寸白蟲。
卷之五 木部 栀子 氣寒,味微苦。
味苦,性大寒,味薄,陰中陽也。
無毒。
入手太陰經。
《象》雲:治心煩,懊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絕,血滞,小便不利。
杵細用。
《心》雲:去心中客熱,除煩躁,與豉同用。
《珍》雲:止渴,去心懊煩躁。
《本草》雲:主五内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渣鼻,白癞、赤癞,瘡瘍。
療目熱赤痛,胸心大小腸大熱,心中煩悶,胃中熱氣。
仲景用栀子治煩,胸為至高之分也。
故易老雲:輕浮而象肺也,色赤而象火,故能瀉肺中之火。
《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為吐藥。
栀子本非吐藥,為邪氣在上,拒而不納,故令上吐,邪因得以出。
經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謂也。
或用栀子利小便,實非利小便,清肺也。
肺氣清而化,膀胱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氣化而出也。
《本經》謂治大小腸熱,辛與庚合,又與丙合,又能洩戊,其先入中州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