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蟲魚鱗介部

關燈
腳。

    去痔疾。

    殺蟲。

    伏砂。

    肝及子。

    尤毒。

     帶魚 補髒。

     甘溫。

    補五髒。

    去風殺蟲。

    作鲞尤良。

     鲨魚翅 補肺。

     甘平。

    補五髒。

    尤有益于肺髒。

    清金滋陰。

    補而不滞。

    味甚美。

    食品珍之。

    肉亦肥美。

     補五髒。

    甚益人。

    一名鲛魚。

     鲟魚 補虛益氣。

     甘平、有小毒。

    (食療本草雲:味雖美而發諸藥毒、動風氣、發一切瘡疥、久食令人心痛腰痛、服丹石人忌之、勿與幹筍同食、發癱瘓風、小兒食之、發咳嗽及症瘕。

    )補虛益氣。

    令人肥健。

    煮汁飲。

    治血淋。

    一名王鲔。

    (月令雲:季春薦鲔于寝廟、故有此名。

    ) 鲟魚 利五髒。

     甘平。

    有小毒。

    (诜曰:發氣動風、發瘡疥、和荞麥食、令人失音、甯原食鑒本草曰:多食生熱痰、時珍曰:服荊芥藥、忌之。

    )利五髒。

    肥美人。

    一名魚。

    (亦鲟屬也。

    ) 海參 補腎。

     甘鹹溫。

    補腎益精。

    壯陽療痿。

    遼海産者良。

    (周栎園閩小記雲:閩中海參、色獨白、類撐以竹簽、大如掌、與膠州遼海所出異、味亦淡劣、海上人複有以生革僞為之以愚人、不足尚也、膠州所出、生北海鹹水中、色又黑、以滋腎水、從其類也。

    )有刺者名刺參。

    無刺者名光參。

    以上無鱗類。

     龍骨 澀精回陽、鎮驚。

     甘澀平。

    入手足少陰(心、腎。

    )手陽明、(大腸。

    )足厥陰。

    (肝。

    )能收斂浮越之正氣。

     澀腸益腎。

    安魂鎮驚。

    辟邪解毒。

    治多夢紛纭。

    驚痫瘧痢。

    吐衄崩帶。

    滑精脫肛。

    大小腸利。

    固精止汗。

    定喘(氣不歸元則喘。

    )斂瘡。

    皆澀以止脫之義。

    (十劑曰:澀可去脫、牡蛎龍骨之屬是也。

    )白地錦紋。

    舐之粘舌者良。

    (出晉地川谷、及梁益巴中、今河東州郡多有之、剡州滄龍形、無雲雨之助、不得升天而自謝者、人或以古礦灰僞之。

    )酒浸一宿。

    水飛三度。

    或酒煮。

    酥炙。

    火。

    (亦有生用者。

    )忌魚及鐵。

    畏石膏、川椒。

    得人參、牛黃良。

    (許洪本草指南雲: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反良、有以制伏也。

    )龍角、辟邪。

    治心病。

     龍齒 澀、鎮驚。

     澀平、鎮心安魂。

    治大人驚痫癫疾。

    小兒五驚十二痫。

    (許叔微雲:肝藏魂、能變化、魂飛不定者、治之以龍齒、衛生寶鑒曰:龍齒安魂、虎精定魄、龍屬木主肝、肝藏魂、虎屬金主肺、肺藏魄也。

    )修治同龍骨。

     鲮鯉 一名穿山甲。

    宣、通經絡。

     鹹寒。

    有毒善竄。

    (喜穿山。

    )颛能行散。

    通經絡。

    達病所。

    (某處病、即用某處之甲。

    )入厥陰、陽明。

    (肝、胃。

    )治風濕冷痹。

    通經下乳。

    消腫潰癰。

    止痛排膿。

    和傷發痘。

    風瘧瘡科。

    須為要藥。

    (以其穴山入水、故能出入陰陽、貫穿經絡、達于營分、以破結邪、故用為使。

    )以其食蟻。

    又治蟻。

    (有婦人項下忽腫一塊、漸延至頸、偶刺破、出水一碗、瘡久不合、有道人曰:此蟻漏也、緣飯中偶食蟻得之、用穿山甲燒存性、為末敷之、立愈、多能鄙事雲、油籠滲漏、剝甲裡肉投入、自至漏處補住、永州記雲:不可于堤岸殺之、恐血入土則堤岸滲漏、觀此二說、其性之走竄可知矣。

    )性猛。

    用宜斟酌。

    癰疽已潰。

    痘瘡挾虛。

    大忌。

     如鼍而小。

    似鯉有足。

    尾甲力更勝。

    或生或燒。

    酥炙、醋炙、童便炙、油煎、土炒。

    (蟻漏不止、穿山甲二七枚、燒灰、豬脂調敷、蟻入耳中、燒研、水調灌入。

    ) 蛤蚧 補肺潤腎、定喘止嗽。

     鹹溫。

    補肺潤胃。

    益精助陽。

    治渴通淋。

    定喘止嗽。

    肺痿咯血。

    氣虛血竭者宜之。

    (能補肺、益水上源、時珍曰:補肺上渴、功同人參、益氣扶羸、功同羊肉。

    )咳嗽由風寒外邪者勿用。

    出廣南。

    首如蟾蜍。

    背綠色。

    斑點如錦紋。

    雄為蛤。

    (鳴聲亦然、因聲而名。

    )皮粗口大。

    身小尾粗。

    雌為蚧。

    皮細口尖。

    身大尾小。

    雌雄相呼屢日乃交。

    兩兩相抱。

    捕者擘之。

    雖死不開。

    房術用之甚效。

    不論牝牡者。

    隻可入雜藥。

    口含少許。

    奔走不喘者真。

    藥力在尾。

     (見人捕之、辄自咬斷其尾、尾不全者不效。

    )凡使。

    去頭足。

    (雷曰:其毒在眼、須去之。

    )洗去鱗内砂土及肉毛。

    酥炙或蜜炙。

    或酒浸焙。

    (喘嗽面浮、法制一對、三五錢、化蠟四兩、和作六餅、每用一、化糯米薄粥内、熱呷。

    )以上龍類。

     蛇蛻 輕宣、去風毒。

     甘鹹。

    性靈而能辟惡。

    故治鬼魅蠱毒。

    性竄而善去風。

    故治驚痫風瘧。

    重舌(聖惠方、燒末敷。

    )喉風。

    性毒而能殺蟲。

    故治疥癬惡瘡。

    疔腫痔漏。

    屬皮而性善蛻。

    故治皮膚瘡瘍。

    産難目翳。

    用白色如銀者。

    皂莢水洗淨。

    或酒、或醋、或蜜浸。

    炙黃。

    或燒存性。

    或鹽泥固。

    (小兒口緊、不能開合飲食、不語即死、燒灰敷、良。

    ) 蚺蛇膽 瀉熱、明目護心。

     蚺、禀己土之氣。

    膽、屬甲乙風木。

    氣寒有小毒。

    其味苦而帶甘。

    涼血明目。

    療疳殺蟲。

     主厥陰、太陰病。

    (肝木、脾土。

    )肉極腴美。

    主治略同。

    取膽粟許。

    置水上。

    旋行極速者真。

     (能護心止痛、受杖時噙之、杖多不死。

    ) 白花蛇 宣、祛風濕。

     甘鹹溫。

    有毒。

    蛇善行數蛻。

    如風之善行數變。

    花蛇又食石楠。

    (石楠辛苦、治風。

    )故能内走髒腑。

    外徹皮膚。

    透骨搜風。

    截驚定搐。

    治風濕癱瘓。

    大風疥癞。

    (馬志開寶本草雲:治中風、口眼斜、半身不遂。

    )走竄有毒。

    唯真有風者宜之。

    若類中風屬虛者大忌。

    (經疏雲、前證多緣陰虛血少、内熱而發、與得之風濕者殊科、白花蛇非所宜也、宜辨。

    )凡服蛇酒藥。

    切忌見風。

    出蕲州。

    龍頭虎口。

    黑質白花。

    脅有二十方勝紋。

    腹有念珠斑。

    尾有佛指甲。

    雖死而眼光不枯。

    他産則否。

    頭尾尤毒。

    各去三寸。

    亦有單用頭尾者。

    酒浸三日。

    去盡皮骨。

    (有大毒。

    )大蛇一條。

    隻得淨肉四兩。

    得火良。

    頭、治癜風毒癞。

     烏梢蛇 宣、祛風濕。

     功用同白花蛇、無毒而力淺、性善。

    不噬物。

    眼光至死不枯。

    以尾細、能穿百錢者佳。

     重七錢至一兩者上。

    十兩至一镒者中。

    大者力減。

    去頭與皮骨。

    酒煮。

    或酥炙。

    以上蛇類。

     龜闆 補腎陰。

     鹹寒至陰。

    屬金與水。

    補心資智。

    益腎滋陰。

    (性靈故資智、通心入腎以滋陰。

    )治陰血不足。

    勞熱骨蒸。

    腰腳酸痛。

    久瀉久痢。

    (能益大腸。

    )久嗽瘧。

    (老瘧也、或經數年、中結痞塊、名曰瘧母。

    )症瘕崩漏。

    五痔産難。

    (為末、酒服、或加芎歸發。

    )陰虛血弱之證。

    (益陰清熱、故治之、時珍曰:龜鹿皆靈而壽、龜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脈、故取其甲以補心、補腎、補血、以養陰也、鹿首常返向尾、能通督脈、故取其角以補命、補精、補氣、以養陽也。

    )雖腎虛而無熱者勿用。

    大者力勝。

    (自死敗龜良、得陰氣更全也。

    )酥炙。

    或酒炙、醋炙、豬脂炙。

    灰用。

    (若入丸散、須研極細、否則恐着人腸胃、變為瘕也。

    )洗淨捶碎。

    水浸三日。

    用桑柴熬膠。

    補陰之力更勝。

    (合鹿膠、一陰一陽、名龜鹿二仙膏。

    )惡沙參。

    龜尿、走竅透骨。

    染須發。

    治啞聾。

    (以鏡照之、龜見其影、則淫發而尿出、今人或以豬鬃松毛刺其鼻、溺亦出。

    )龜胸龜背。

    (以尿摩之。

    ) 鼈甲 補陰退熱。

     鹹寒屬陰。

    色青入肝。

    治勞瘦骨蒸。

    往來寒熱。

    溫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