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蟲魚鱗介部
關燈
小
中
大
目疾。
苦寒瀉熱。
治目疾。
點眼。
消赤腫障翳。
含咽。
吐喉痹痰涎。
塗火熱瘡。
療魚骨哽。
臘月收。
陰幹。
肉、甘平。
益氣力。
治腳氣。
腳弱煩悶。
(同韭白煮。
) 勒魚 開胃暖中。
甘平。
開胃暖中。
作鲞尤良。
魚腹有硬刺勒人。
故名。
鲈魚 補、利水。
甘平。
有小毒。
(孟诜食療本草曰:中其毒者、蘆根汁解之、掌禹錫嘉補注本草曰:多食發癖瘡腫、不可同乳酪食、李廷飛雲:肝不可食、剝人面皮。
)補五髒。
益筋骨。
和腸胃。
治水氣。
作尤良。
曝幹。
甚香美。
(南郡記雲:吳人獻松江鲈于隋炀帝、帝曰:金齑玉、東南佳味也。
)出吳中。
一名四鰓魚。
白魚 補、利水。
甘平。
開胃下氣。
去水氣。
(金匮有滑石白魚散。
)令人肥健。
或腌或糟藏。
皆可食。
(孟诜曰:炙食少動氣、鮮者多食亦泥人、經宿者勿食、令人腹冷、吳瑞日用本草曰:多食生痰、與棗同食、患腰痛。
)一名魚。
鳜魚 補勞殺蟲。
甘平。
補虛勞。
益脾胃。
去瘀殺蟲。
(時珍曰:接醫說雲: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勞瘵累年、偶食鳜魚羹、遂愈、觀此、正與補勞益胃殺蟲之說相符、則仙人劉憑隐士張志和之嗜此魚、非無謂也。
) 魚 溫中止嘔。
甘平。
食之已嘔。
暖中益胃。
一名鳏魚。
(其性獨行、故曰鳏、詩雲:其魚鲂鳏是也。
)一名魚。
(健而難取、吞啖同類、池中有此、不能畜魚、東山經雲:姑兒之水多魚、是也。
) 嘉魚 補腎治勞。
甘溫。
治腎虛消渴。
勞瘦虛損。
一名魚。
(音未)一名丙穴魚。
(嘉魚乃乳穴中小魚、常食乳水、所以益人、任益州記雲:嘉魚、二三月随水出丙穴、八九月逆水入丙穴、範成大虞衡志雲:嘉魚狀如鲥而多脂、味極美、杜甫詩雲:魚知丙穴由來美、是也。
) 鲻魚 開胃。
甘平。
開胃、利五髒、肥健人。
與百藥無忌。
石首魚 補、調胃。
甘平。
開胃益氣。
(合菜作羹良。
)白鲞、主中惡。
消宿食。
炙食。
能消瓜成水。
治暴下痢。
及卒腹脹不消。
(陸文量菽園雜記雲:痢疾最忌油膩生冷、惟白鲞宜食、此說與本草主下痢相合、蓋鲞飲鹹水、而性不熱、且無脂不膩、故無熱中之患、而消食理腸胃也、時珍曰:鲞能養人、人恒想之、故字從養、羅願雲:諸魚幹皆為鲞、其美不及石首、故獨得專稱白鲞、若露風則變紅色、失味也。
)魚鳔、暖精種子。
首中有石。
故名。
又名江魚、黃花魚。
(甜瓜生者、用石首鲞骨插蒂上、一夜便熟、勒鲞骨亦然。
) 鲥魚 補虛勞。
甘平。
補虛勞。
(甯源食鑒本草雲:蒸下油、以瓶埋地中、取塗湯火傷、甚效、初夏時有、餘月則無、故名、袁達禽蟲述雲:鲥魚綱而不動、護其鱗也、不宜烹煮、唯以筍苋芹荻之屬、連鱗蒸食乃佳、其鱗與他魚不同、鍛石水浸過、曬幹、層層起之、以作女人花钿、甚良。
) 鲳魚 補益氣方。
甘平。
益氣力。
令人肥健。
(子有毒、食之令人利下。
) 鲫魚 補土和胃。
甘溫。
諸魚屬火。
獨鲫屬土。
土能制水。
故有和胃、實腸、行水之功。
(作食、治腳氣及上氣。
)忌麥冬、芥菜、沙糖、豬肝。
子、調中。
益肝氣。
(凡青魚鲫魚子、皆去目中障翳。
) 鲂魚 一名魚。
調胃利腸。
甘溫。
調胃氣。
利五髒。
和芥食之。
能助肺氣。
去胃風消谷。
作食之。
助脾氣。
令人能食。
作羹食。
宜人。
疳痢人勿食。
殘魚 一名紙魚。
甘平。
作羹食。
寬中健胃。
金魚 甘鹹平。
治久痢及噤口痢。
以上有鱗類。
鳢魚 通、利水、祛風。
甘寒。
祛風下水。
療五痔。
治濕痹。
利大小腸。
治妊娠有水氣。
膽、凡膽皆苦。
獨鳢魚帶甘。
喉痹将死者。
點入即瘥。
病深者。
水調灌之。
俗名烏魚。
即七星魚。
(首有七星、夜朝北鬥、道家謂之水厭、雁為天厭、犬為地厭、真西山衛生歌雲:雁行有序犬有義、黑魚拱北知臣禮、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鬼神皆不喜、心鏡雲:鳢魚一斤以上、和冬瓜蔥白作羹、治十種水氣。
) 鳗鲡 補虛殺蟲。
甘平。
去風殺蟲。
(蟲由風生、故風字從蟲。
)治骨蒸勞瘵。
濕痹風瘙。
陰戶蝕癢。
補虛損。
其骨燒煙。
蚊化為水。
熏竹木。
辟蛀蟲。
置衣箱。
辟諸蠹。
海鳗鲡、功用相同。
血、瘡疹入眼。
以少許點之。
鳝魚 宣、去風。
甘大溫。
補五髒。
除風濕。
尾血、療口眼斜。
(少和麝、左塗右、右塗左、正即洗去。
)滴耳治耳痛。
滴鼻治鼻衄。
點目治痘後生翳。
(時珍曰:鳝善穿穴、與蛇同性、故能走經絡、療風邪及諸竅之病、風中血脈、用血主之、從其類也。
)頭、治百蟲入耳。
(燒研、綿裹塞之。
) 鳅魚 俗名泥鳅。
調中益氣。
甘平。
暖中益氣。
醒酒。
解消渴。
同米粉煮羹食。
調中收痔。
煮食。
療陽事不起。
海螵蛸 一名烏賊骨。
宣、通血脈、祛寒濕。
鹹走血。
溫和血。
入肝腎血分。
通血脈。
祛寒濕。
治血枯。
(内經、血枯治之以烏骨。
)止吐衄。
腸風崩漏。
澀久虛瀉痢。
腹痛環臍。
陰蝕腫痛。
(燒末酒服。
)瘧證疳蟲。
目翳淚出。
耳出膿。
(性能燥膿收水、為末、加麝少許、摻入。
)厥陰、少陰(肝、腎。
)經病。
肉、酸平。
益氣。
強志益人。
通月經。
出東海。
亦名墨魚。
(腹中有墨、書字逾年乃滅、常吐黑水、自罩其身、捕者、即于水黑處取之。
)取骨。
魚鹵浸。
炙黃。
惡附子、白芨、白蔹。
能淡鹽。
(舌腫出血如泉、蒲黃等分。
為細末、塗之、跌破出血、烏賊骨末敷。
) 海蛇 瀉、消積血。
鹹平。
治婦人勞損、積血、帶下。
小兒風疾。
丹毒、湯火傷。
(劉敬叔異苑雲:療河魚之疾。
) 補陽。
甘溫。
托痘瘡。
下乳汁。
吐風痰。
(中風證、以半斤、入姜蔥醬料、水煮、先吃、次吃汁、以鵝翎探引、吐出痰涎、随證用藥。
)壯陽道。
(有毒、動風熱。
) 海 補風、殺蟲。
甘鹹平。
治飛屍蛔蟲、口中甘、齲齒頭瘡。
去疥癬、風癢、濕癢。
療山蚊子入人肉。
初食瘡發則愈。
同豬肉食。
令人多唾。
海馬 補、溫腎。
甘溫。
暖水髒。
壯陽道。
消瘕塊。
治疔瘡腫毒。
婦人産難及血氣痛。
(時珍曰: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有交感之義、故産難及陽虛、房中方術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
) 河豚 補虛。
甘溫。
有大毒。
(宗曰:修治失法、食之殺人、濃生者宜遠之、時珍曰:煮忌煤落中、與荊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烏頭相反、宜荻筍、蒌蒿、秃菜、畏橄榄、甘蔗、蘆根、陶九成辍耕錄雲:食河豚、一日内不可服湯藥、恐犯荊芥、二物大相反、予親見一人、因此曾以水浸之、一夜大如芡實、世傳中其毒者、以橄榄及冰片浸水、皆可解、又一方、以槐花微炒、與幹胭脂等分、同搗粉、水調灌之、大妙、又按物類相感志言、凡煮河豚、用荊芥同煮五七沸、換水、則無毒、二說相反、得非河豚之毒入于荊芥耶、甯從陶說、庶不緻悔。
)補虛。
去濕氣。
理腰
苦寒瀉熱。
治目疾。
點眼。
消赤腫障翳。
含咽。
吐喉痹痰涎。
塗火熱瘡。
療魚骨哽。
臘月收。
陰幹。
肉、甘平。
益氣力。
治腳氣。
腳弱煩悶。
(同韭白煮。
) 勒魚 開胃暖中。
甘平。
開胃暖中。
作鲞尤良。
魚腹有硬刺勒人。
故名。
鲈魚 補、利水。
甘平。
有小毒。
(孟诜食療本草曰:中其毒者、蘆根汁解之、掌禹錫嘉補注本草曰:多食發癖瘡腫、不可同乳酪食、李廷飛雲:肝不可食、剝人面皮。
)補五髒。
益筋骨。
和腸胃。
治水氣。
作尤良。
曝幹。
甚香美。
(南郡記雲:吳人獻松江鲈于隋炀帝、帝曰:金齑玉、東南佳味也。
)出吳中。
一名四鰓魚。
白魚 補、利水。
甘平。
開胃下氣。
去水氣。
(金匮有滑石白魚散。
)令人肥健。
或腌或糟藏。
皆可食。
(孟诜曰:炙食少動氣、鮮者多食亦泥人、經宿者勿食、令人腹冷、吳瑞日用本草曰:多食生痰、與棗同食、患腰痛。
)一名魚。
鳜魚 補勞殺蟲。
甘平。
補虛勞。
益脾胃。
去瘀殺蟲。
(時珍曰:接醫說雲: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勞瘵累年、偶食鳜魚羹、遂愈、觀此、正與補勞益胃殺蟲之說相符、則仙人劉憑隐士張志和之嗜此魚、非無謂也。
) 魚 溫中止嘔。
甘平。
食之已嘔。
暖中益胃。
一名鳏魚。
(其性獨行、故曰鳏、詩雲:其魚鲂鳏是也。
)一名魚。
(健而難取、吞啖同類、池中有此、不能畜魚、東山經雲:姑兒之水多魚、是也。
) 嘉魚 補腎治勞。
甘溫。
治腎虛消渴。
勞瘦虛損。
一名魚。
(音未)一名丙穴魚。
(嘉魚乃乳穴中小魚、常食乳水、所以益人、任益州記雲:嘉魚、二三月随水出丙穴、八九月逆水入丙穴、範成大虞衡志雲:嘉魚狀如鲥而多脂、味極美、杜甫詩雲:魚知丙穴由來美、是也。
) 鲻魚 開胃。
甘平。
開胃、利五髒、肥健人。
與百藥無忌。
石首魚 補、調胃。
甘平。
開胃益氣。
(合菜作羹良。
)白鲞、主中惡。
消宿食。
炙食。
能消瓜成水。
治暴下痢。
及卒腹脹不消。
(陸文量菽園雜記雲:痢疾最忌油膩生冷、惟白鲞宜食、此說與本草主下痢相合、蓋鲞飲鹹水、而性不熱、且無脂不膩、故無熱中之患、而消食理腸胃也、時珍曰:鲞能養人、人恒想之、故字從養、羅願雲:諸魚幹皆為鲞、其美不及石首、故獨得專稱白鲞、若露風則變紅色、失味也。
)魚鳔、暖精種子。
首中有石。
故名。
又名江魚、黃花魚。
(甜瓜生者、用石首鲞骨插蒂上、一夜便熟、勒鲞骨亦然。
) 鲥魚 補虛勞。
甘平。
補虛勞。
(甯源食鑒本草雲:蒸下油、以瓶埋地中、取塗湯火傷、甚效、初夏時有、餘月則無、故名、袁達禽蟲述雲:鲥魚綱而不動、護其鱗也、不宜烹煮、唯以筍苋芹荻之屬、連鱗蒸食乃佳、其鱗與他魚不同、鍛石水浸過、曬幹、層層起之、以作女人花钿、甚良。
) 鲳魚 補益氣方。
甘平。
益氣力。
令人肥健。
(子有毒、食之令人利下。
) 鲫魚 補土和胃。
甘溫。
諸魚屬火。
獨鲫屬土。
土能制水。
故有和胃、實腸、行水之功。
(作食、治腳氣及上氣。
)忌麥冬、芥菜、沙糖、豬肝。
子、調中。
益肝氣。
(凡青魚鲫魚子、皆去目中障翳。
) 鲂魚 一名魚。
調胃利腸。
甘溫。
調胃氣。
利五髒。
和芥食之。
能助肺氣。
去胃風消谷。
作食之。
助脾氣。
令人能食。
作羹食。
宜人。
疳痢人勿食。
殘魚 一名紙魚。
甘平。
作羹食。
寬中健胃。
金魚 甘鹹平。
治久痢及噤口痢。
以上有鱗類。
鳢魚 通、利水、祛風。
甘寒。
祛風下水。
療五痔。
治濕痹。
利大小腸。
治妊娠有水氣。
膽、凡膽皆苦。
獨鳢魚帶甘。
喉痹将死者。
點入即瘥。
病深者。
水調灌之。
俗名烏魚。
即七星魚。
(首有七星、夜朝北鬥、道家謂之水厭、雁為天厭、犬為地厭、真西山衛生歌雲:雁行有序犬有義、黑魚拱北知臣禮、人無禮義反食之、天地鬼神皆不喜、心鏡雲:鳢魚一斤以上、和冬瓜蔥白作羹、治十種水氣。
) 鳗鲡 補虛殺蟲。
甘平。
去風殺蟲。
(蟲由風生、故風字從蟲。
)治骨蒸勞瘵。
濕痹風瘙。
陰戶蝕癢。
補虛損。
其骨燒煙。
蚊化為水。
熏竹木。
辟蛀蟲。
置衣箱。
辟諸蠹。
海鳗鲡、功用相同。
血、瘡疹入眼。
以少許點之。
鳝魚 宣、去風。
甘大溫。
補五髒。
除風濕。
尾血、療口眼斜。
(少和麝、左塗右、右塗左、正即洗去。
)滴耳治耳痛。
滴鼻治鼻衄。
點目治痘後生翳。
(時珍曰:鳝善穿穴、與蛇同性、故能走經絡、療風邪及諸竅之病、風中血脈、用血主之、從其類也。
)頭、治百蟲入耳。
(燒研、綿裹塞之。
) 鳅魚 俗名泥鳅。
調中益氣。
甘平。
暖中益氣。
醒酒。
解消渴。
同米粉煮羹食。
調中收痔。
煮食。
療陽事不起。
海螵蛸 一名烏賊骨。
宣、通血脈、祛寒濕。
鹹走血。
溫和血。
入肝腎血分。
通血脈。
祛寒濕。
治血枯。
(内經、血枯治之以烏骨。
)止吐衄。
腸風崩漏。
澀久虛瀉痢。
腹痛環臍。
陰蝕腫痛。
(燒末酒服。
)瘧證疳蟲。
目翳淚出。
耳出膿。
(性能燥膿收水、為末、加麝少許、摻入。
)厥陰、少陰(肝、腎。
)經病。
肉、酸平。
益氣。
強志益人。
通月經。
出東海。
亦名墨魚。
(腹中有墨、書字逾年乃滅、常吐黑水、自罩其身、捕者、即于水黑處取之。
)取骨。
魚鹵浸。
炙黃。
惡附子、白芨、白蔹。
能淡鹽。
(舌腫出血如泉、蒲黃等分。
為細末、塗之、跌破出血、烏賊骨末敷。
) 海蛇 瀉、消積血。
鹹平。
治婦人勞損、積血、帶下。
小兒風疾。
丹毒、湯火傷。
(劉敬叔異苑雲:療河魚之疾。
) 補陽。
甘溫。
托痘瘡。
下乳汁。
吐風痰。
(中風證、以半斤、入姜蔥醬料、水煮、先吃、次吃汁、以鵝翎探引、吐出痰涎、随證用藥。
)壯陽道。
(有毒、動風熱。
) 海 補風、殺蟲。
甘鹹平。
治飛屍蛔蟲、口中甘、齲齒頭瘡。
去疥癬、風癢、濕癢。
療山蚊子入人肉。
初食瘡發則愈。
同豬肉食。
令人多唾。
海馬 補、溫腎。
甘溫。
暖水髒。
壯陽道。
消瘕塊。
治疔瘡腫毒。
婦人産難及血氣痛。
(時珍曰: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有交感之義、故産難及陽虛、房中方術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
) 河豚 補虛。
甘溫。
有大毒。
(宗曰:修治失法、食之殺人、濃生者宜遠之、時珍曰:煮忌煤落中、與荊芥、菊花、桔梗、甘草、附子、烏頭相反、宜荻筍、蒌蒿、秃菜、畏橄榄、甘蔗、蘆根、陶九成辍耕錄雲:食河豚、一日内不可服湯藥、恐犯荊芥、二物大相反、予親見一人、因此曾以水浸之、一夜大如芡實、世傳中其毒者、以橄榄及冰片浸水、皆可解、又一方、以槐花微炒、與幹胭脂等分、同搗粉、水調灌之、大妙、又按物類相感志言、凡煮河豚、用荊芥同煮五七沸、換水、則無毒、二說相反、得非河豚之毒入于荊芥耶、甯從陶說、庶不緻悔。
)補虛。
去濕氣。
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