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蟲魚鱗介部

關燈
瘧母。

    (瘧必暑邪、類多陰虛之人、日久不愈、元氣虛羸、邪陷中焦、則結為瘧母、鼈甲能益陰除熱而散結、故為治瘧要藥。

    )腰痛脅堅。

    血瘕痔核。

    (鹹能軟堅。

    )經阻産難。

    腸癰瘡腫。

    驚痫斑痘。

    厥陰血分之病。

    (時珍曰:介蟲陰類、故皆補陰。

    龜色黑、主治皆腎經、鼈色青、主治皆肝經、同屬補陰、實有分别。

    )肝無熱者忌。

    色綠、九肋、重七兩者為上。

    醋炙。

    若治勞。

    童便炙。

    亦可熬膏。

    鼈肉、涼血補陰。

    亦治瘧痢。

    (煮作羹食、加生姜沙糖、不用鹽醬、名鼈糖湯。

    )冷而難消。

     脾虛者大忌。

    惡礬石。

    忌苋菜、雞子。

     蟹 瀉、散血。

     鹹寒。

    有小毒。

    除熱解結。

    散血通經。

    續筋骨。

    (骨節脫離者、生搗、熱酒調服數碗、渣塗半日、骨内谷谷有聲、即好、幹蟹燒灰酒服、亦好。

    )塗漆瘡。

    (能敗漆。

    )性寒傷中。

    敗胃動風。

    大傷陰血。

    孕婦食之。

    令兒橫生。

    (中其毒者、搗藕節、熱酒調服。

    )蟹爪、堕胎。

    (産難及子死腹中者、服湯、即出。

    )以上龜鼈類。

     牡蛎 澀腸、補水、軟堅。

     鹹以軟堅化痰。

    消瘰結核。

    老血瘕疝。

    澀以收脫。

    治遺精崩帶。

    止嗽斂汗。

    (或同麻黃根為粉撲身、或加入煎劑。

    )固大小腸。

    微寒以清熱補水。

    治虛勞煩熱。

    溫瘧赤痢。

    利濕止渴。

    為肝腎血分之藥。

    (好古曰:以柴胡引之、去脅下硬、茶引之、消頸核、大黃引、消股間腫、以地黃為使、益精收澀、止小便利、以貝母為使、消結積。

    )虛而熱者宜之。

    有寒者禁與。

    海氣化成。

    潛伏不動。

    (故體用皆陰。

    )鹽水煮一伏時。

    粉。

    亦有生用者。

    貝母為使。

     惡吳萸、細辛、麻黃。

    得蛇床、遠志、牛膝、甘草良。

    肉名蛎黃。

    (味美且益人、為海錯上品。

    ) 蛤粉 澀。

     與牡蛎同功。

    蛤蜊肉、鹹冷。

    止渴解酒。

    文蛤、背有花紋。

    兼能除煩渴。

    利小便。

    (大抵海物鹹寒、功用略同、江湖蛤蚌、無鹹水浸漬、但能清熱利濕、不能軟堅。

    )治口鼻中蝕疳。

     蚌粉 清濕熱。

     鹹寒。

    解熱燥濕。

    化痰消積。

    明目療疳。

    治反胃。

    心胸痰飲。

    (米飲調服。

    )除濕腫水嗽。

     (類編方、蚌粉新瓦炒紅、入青黛少許、用淡齑水滴麻油數點、調服二錢。

    )止痢。

    并嘔逆。

     塗癰腫。

    (醋調。

    )搽陰瘡、濕瘡、痱癢。

    肉、鹹冷。

    除熱止渴。

    去濕解酒。

    明目去赤。

    治下血血崩。

    帶下痔。

    (取汁點眼赤眼暗、良。

    ) 蚬粉蚬肉 與蚌同功。

    (生蚬肉浸水洗痘癰、無瘢痕。

    蚬粉、塗一切濕瘡。

    ) 真珠 瀉熱定驚。

     甘鹹寒。

    感月而胎。

    (語雲:上巳有風梨有蠹、中秋無月蚌無胎。

    )水精所蘊。

    水能制火。

     入心肝二經。

    鎮心安魂。

    (肝藏魂、庵曰:雖雲瀉熱、亦借其寶氣也、大抵寶氣多能鎮心安魂、如金箔琥珀真珠之類、龍齒安魂、亦假其神氣也。

    )墜痰拔毒。

    收口生肌。

    治驚熱痘疔。

    下死胎胞衣。

    (珠末一兩、苦酒服。

    )點目去翳膜。

    綿裹塞耳治聾。

    (陸佃埤雅曰:蛤蚌無陰陽、牝牡須雀化成、故能生珠、颛一于陰精也。

    )病不由火熱煮忌之。

    取新潔、未經鑽綴者。

    乳浸三日。

    研粉極細。

    如飛面。

    (珠體最堅、不細傷人髒腑。

    ) 石決明 瀉肝熱、明目。

     鹹涼。

    除肺肝風熱。

    内服、療青盲内障。

    外點、散赤膜外障。

    亦治骨蒸勞熱。

    通五淋。

     (能清肺肝。

    )愈瘍疽。

    多服令人寒中。

    如小蚌而扁。

    唯一片無對。

    七孔九孔者良。

    鹽水煮一伏時。

    或面裹煨熟。

    研粉極細。

    水飛。

    惡旋複。

    肉、與殼同功。

     蛏 補陰。

     甘鹹寒。

    (補陰。

    )主熱痢。

    煮食之。

    去胸中邪熱煩悶。

    飯後食之。

    與丹石人相宜。

    治婦人産後虛熱。

     魁蛤 一名瓦楞子。

    瀉、消症散痰。

     甘鹹平、消老痰、破血癖。

    (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氣冷氣、症癖。

    )其殼似瓦屋之壟。

    故又名瓦楞子。

    火。

    醋淬研。

    肉、炙食益人。

    過多即壅氣。

     淡菜 補陰。

     甘鹹溫。

    補五髒。

    益陽事。

    理腰腳氣。

    治虛勞傷憊。

    精血衰少。

    及吐血久痢。

    腸鳴腰痛。

     婦人帶下。

    産後瘦瘠。

    又能消瘿氣。

     田螺 瀉熱。

     味甘大寒。

    利濕清熱。

    止渴醒酒。

    利大小便。

    (能引熱下行、類編載、熊彥誠病前後不通、腹脹如鼓、遇一異人曰:此易爾、即入水得一大螺、曰:事濟矣、以鹽和殼搗碎、帛系臍下一寸三分、即砉然暴下、歸訪異人、不見矣。

    )治腳氣。

    (仇遠稗史載、董守約以腳氣攻注、或教捶數螺、系兩股、便覺冷氣趨下、至足而安。

    )黃膽。

    噤口毒痢。

    (用螺加少麝、搗餅烘自然思食。

    )目熱赤痛。

    (入鹽花、取汁點之。

    )搽痔瘡、狐臭。

    敷瘰潰破。

    (連殼燒存性、香油調搽。

    ) 螺蛳 一名蝸蠃。

    瀉熱。

     甘寒。

    明目下水。

    止渴醒酒。

    解熱。

    利大小便。

    消黃膽水腫。

    治反胃痢疾。

    脫肛痔漏。

     殼(瀉濕熱。

    )主治痰飲積及胃脘痛。

    反胃膈氣。

    痰嗽鼻淵。

    脫肛痔疾。

    瘡疖下疳。

    湯火傷。

    (時珍曰:螺乃蛤蚌之屬、大抵與蚌粉蛤粉蚶蚬之類同功、合而觀之、自可神悟也。

    )泥中及牆壁上年久者良。

    火。

    (凡螺蚌蛎蛤之灰壅田、則草死而禾茂、若用糞壅田、則禾草皆茂。

    ) 海蛳 瀉熱。

     鹹寒。

    治瘰結核。

    胸中郁悶不舒。

    比螺蛳身細而長。

    殼有旋紋六七屈。

    頭上有靥。

    初春蜒起。

    海崖石壁。

    海人設網于下。

    一掠而取。

    治以鹽酒椒桂。

     吐鐵 補陰。

     甘酸鹹寒。

    補肝腎。

    益精髓。

    明耳目。

    産甯波者。

    大而多脂。

    (鄞縣南田者為第一、閩中者、肉、無脂膏、不中食。

    沈雲将食物本草會纂曰:吐鐵、海中螺屬也、有如指頭大者、則有脂如凝膏、自其殼中吐出、膏大于本身、光明潔白可愛、姑蘇人享客、佐下酒小盤、為一名梅螺。

     江珧柱 消食。

     甘鹹微溫。

    下氣調中。

    利五髒。

    療消渴。

    消腹中宿食。

    令人能食易饑。

    産四明奉化者佳。

     (異物名記雲:厥甲美如瑤玉、肉柱膚寸、名江珧柱、屠本閩中海錯疏曰:江珧殼、色如淡菜、上銳下平、大者長尺許、肉白而韌、柱圓而脆、沙蛤之美在舌、江珧之美在柱。

    劉恂嶺表錄作海月者、誤也、海月圓如鏡、見後。

    ) 西施舌 補陰。

     甘鹹平。

    益精。

    潤髒腑。

    止煩渴。

    生溫州海泥中、似車螯而扁。

    常吐肉寸餘。

    類舌。

    故名。

     (屠本曰:沙蛤上肉也、産吳航、似蛤蜊而長大、有舌白色、名西施舌、閩部疏曰:海錯出東四郡者、以西施舌為第一、蛎房次之、西施舌、本名車蛤、以美見谥、産長樂灣中。

    ) 蜊殼 瀉濕熱。

     鹹大寒。

    煎湯。

    洗鶴膝風有效。

    鍛研為粉。

    塗濕爛瘡如神。

    (嶺表錄異雲:海月、廣人呼為膏藥、兩片合而成形、殼圓、中甚瑩滑白、照如雲母、殼内有小肉、如蚌蛤、腹中有蟹子、甚小、饑則蟹出食、蟹飽亦飽、近之以火、則蟹走出、離腸腹、立斃、或生剖之、則蟹子活在腹中、逡巡亦斃、屠本曰:海月形圓如月、亦謂之蛎鏡、土人多磨砺其殼、使之通明、鱗次以蓋天窗、嶺南謂之海鏡、又曰明瓦、按此即海月殼也、一名、郭璞所謂腹蟹、謝靈運詩、有挂席拾海月者是也、時珍以此作江瑤柱、誤矣。

    )以上蛤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