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火土部
關燈
小
中
大
火類土類
主治癰疽發背不起。
瘀肉不腐。
及陰瘡瘰。
流注瘡頑瘡。
然火吹滅。
(日炙二次。
)未潰拔毒止痛。
已潰補接陽氣。
去腐生肌。
凡一切補藥諸膏。
宜此火煎之。
但不可點艾傷肌。
(震亨曰: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法也、時珍曰:桑木能利關節、養津液、得火則拔引毒瓦斯、而祛逐風寒、所以能去腐生新也、抱樸子雲: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藥力、除風寒痹諸痛、久服、終身不患風疾故也。
) 炭火 栎炭火、宜煉一切金石藥。
炭火、宜烹煎炙焙百藥丸散。
(時珍曰:燒木為炭、木久則腐、而炭入土不腐者、木有生性、炭無生性也、葬家用炭、能使蟲蟻不入、竹木之根自回、亦緣其無生性爾。
) 蘆火竹火 宜煎一切滋補藥。
(時珍曰: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鹵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藥亦無功。
觀夫茶味之美惡、飯味之甘、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故煎藥須用小心老成人、以深罐密封、新水活火、先武後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火用陳蘆枯竹、取其不強、不損藥力也、桑柴火取其能助藥力、炭取其力慢、栎炭取其力緊、溫養用糠及馬屎牛屎者、取其暖、而能使藥力勻遍也。
) 燈火 治小兒驚風,昏迷搐搦竄視諸病。
又治頭風脹痛。
視頭額太陽絡脈盛處。
以燈心蘸麻油。
點燈淬之。
良。
外痔腫痛者。
亦淬之。
油能去風解毒。
火能通經也。
小兒初生。
因冒寒氣欲絕者。
勿斷臍。
急烘絮包之。
将胎衣烘熱。
用燈炷于臍下。
往來燎之。
暖氣入腹内。
氣回自蘇。
去風退赤甚妙。
(時珍曰:凡燈惟胡麻油蘇子油然者、能明目治病、其餘諸油燈煙、皆能損目、亦不治病也。
) 燈花 主治。
敷金瘡。
止血生肉。
小兒邪熱在心。
夜啼不止。
以二三顆燈心調。
抹乳吮之。
(時珍曰:昔陸賈言燈花爆而百事喜、漢書藝文志有占燈花術、則燈花固靈物也、錢乙用治夜啼、其亦取此義乎、明宗室富順王、一孫嗜燈花、但聞其氣、即哭索不已、時珍診之曰:此癖也、以殺蟲治癖之藥、丸服一料而愈。
) 艾火 灸百病。
若灸諸風冷疾。
入石硫黃末少許。
更妙。
(凡灸艾火者、宜用陽燧火珠、承日取太陽真火、其次則用槐取火為良、若急卒難備、即用真麻油燈或蠟燭火、以艾莖燒點于炷艾、潤灸瘡、至愈不痛也、其戛金擊石鑽燧入木之火、皆不可用、邵雍皇極經世書雲:火無體、因物以為體、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是矣、入木者、松火難瘥、柏火傷神多汗、桑火傷肌肉、柘吐血、橘火傷營衛經絡、榆火傷骨失志、竹火傷筋損目也、南齊書載、武帝時、有沙門從北齊赤火來。
其火赤于常火而小、雲以療疾、貴賤争取之、灸至七炷多驗、吳興楊道慶、虛疾二十年、灸之即瘥、鹹稱為聖火、诏禁之不止、不知此火何物之火也。
)陽燧。
(時珍曰:火鏡也、以銅鑄成、其面凹、摩熱向日、以艾承之則得火、周禮司氏、以夫燧取明火于日、是矣。
)火珠。
(時珍曰:說文謂之火齊珠、漢書謂之玫瑰、音枚回、唐書雲:東南海中、有羅剌國、出火齊珠、大者如雞卵、狀類水精、圓白、照數尺、日中以艾承之則得火、用灸艾、性不傷人、今占城國有之、名朝霞大火珠。
) 神針火 通、祛風寒。
治心腹冷痛,風寒濕痹,附骨陰疽。
凡在筋骨隐痛者。
針之。
火氣直達痛所。
甚效。
(時珍曰:神針火者、五月五日取東引桃枝、削為木針如雞子、長五六寸、幹之、用時以綿紙三五層、襯于患處、将針蘸麻油點着、吹滅、乘熱針之。
)雷火神針。
(熟靳艾葉末二兩、乳香、沒藥、穿山甲、硫黃、草烏頭、川烏頭、桃樹皮末各一錢、麝香五分、為末拌艾、以濃紙裁成條、鋪藥艾于内、緊卷如指大、長三四寸、收貯瓶内、埋地中、七日取出、用時于燈上點着、吹滅、隔紙十層、乘熱針于患處、熱氣直入、其效更速、并忌冷水。
) 火針 通、祛風。
治風寒筋急。
攣引痹痛。
或癱緩不仁者。
針下疾出。
急按孔穴則疼止。
不按則疼甚。
症塊結積冷病者。
針下慢出。
仍轉動以發出污濁。
癰疽發背。
有膿無頭者。
針令膿潰。
勿按孔穴。
凡用火針。
太深則傷經絡。
太淺則不能去病。
要在消息得中。
針後發熱惡寒。
此為中病。
凡面上及夏月。
濕熱在兩腳時、皆不可用此。
(時珍曰:素問雲:病在筋、調之筋、燔針劫刺其下、及筋急者、病在骨、調之骨、淬針藥熨之、又靈樞經、叙十二經筋所發諸痹痛、皆雲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度、以痛為輸、又雲: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縱弛不收、陰痿不用淬刺者、淬寒急也、縱緩不收者、無用燔針、觀此、則燔針乃為筋寒而急者設、以熱治寒、正治之法也、而後世以針積塊、亦假火氣以散寒濕、而發出污濁也、或又以治癰疽者、則是以從治之法、潰洩其毒瓦斯也、而昧者以治傷寒熱病、則非矣、張仲景雲:太陽傷寒加溫針、必發驚、營氣微者、加燒針則血流不行、更發熱而煩燥、太陽病下之、心下痞、表裡俱虛、陰陽俱竭、複加燒針、胸煩、面色青黃、膚潤
瘀肉不腐。
及陰瘡瘰。
流注瘡頑瘡。
然火吹滅。
(日炙二次。
)未潰拔毒止痛。
已潰補接陽氣。
去腐生肌。
凡一切補藥諸膏。
宜此火煎之。
但不可點艾傷肌。
(震亨曰: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法也、時珍曰:桑木能利關節、養津液、得火則拔引毒瓦斯、而祛逐風寒、所以能去腐生新也、抱樸子雲: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桑乃箕星之精、能助藥力、除風寒痹諸痛、久服、終身不患風疾故也。
) 炭火 栎炭火、宜煉一切金石藥。
炭火、宜烹煎炙焙百藥丸散。
(時珍曰:燒木為炭、木久則腐、而炭入土不腐者、木有生性、炭無生性也、葬家用炭、能使蟲蟻不入、竹木之根自回、亦緣其無生性爾。
) 蘆火竹火 宜煎一切滋補藥。
(時珍曰: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鹵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藥亦無功。
觀夫茶味之美惡、飯味之甘、皆系于水火烹饪之得失、故煎藥須用小心老成人、以深罐密封、新水活火、先武後文、如法服之、未有不效者、火用陳蘆枯竹、取其不強、不損藥力也、桑柴火取其能助藥力、炭取其力慢、栎炭取其力緊、溫養用糠及馬屎牛屎者、取其暖、而能使藥力勻遍也。
) 燈火 治小兒驚風,昏迷搐搦竄視諸病。
又治頭風脹痛。
視頭額太陽絡脈盛處。
以燈心蘸麻油。
點燈淬之。
良。
外痔腫痛者。
亦淬之。
油能去風解毒。
火能通經也。
小兒初生。
因冒寒氣欲絕者。
勿斷臍。
急烘絮包之。
将胎衣烘熱。
用燈炷于臍下。
往來燎之。
暖氣入腹内。
氣回自蘇。
去風退赤甚妙。
(時珍曰:凡燈惟胡麻油蘇子油然者、能明目治病、其餘諸油燈煙、皆能損目、亦不治病也。
) 燈花 主治。
敷金瘡。
止血生肉。
小兒邪熱在心。
夜啼不止。
以二三顆燈心調。
抹乳吮之。
(時珍曰:昔陸賈言燈花爆而百事喜、漢書藝文志有占燈花術、則燈花固靈物也、錢乙用治夜啼、其亦取此義乎、明宗室富順王、一孫嗜燈花、但聞其氣、即哭索不已、時珍診之曰:此癖也、以殺蟲治癖之藥、丸服一料而愈。
) 艾火 灸百病。
若灸諸風冷疾。
入石硫黃末少許。
更妙。
(凡灸艾火者、宜用陽燧火珠、承日取太陽真火、其次則用槐取火為良、若急卒難備、即用真麻油燈或蠟燭火、以艾莖燒點于炷艾、潤灸瘡、至愈不痛也、其戛金擊石鑽燧入木之火、皆不可用、邵雍皇極經世書雲:火無體、因物以為體、金石之火、烈于草木之火是矣、入木者、松火難瘥、柏火傷神多汗、桑火傷肌肉、柘吐血、橘火傷營衛經絡、榆火傷骨失志、竹火傷筋損目也、南齊書載、武帝時、有沙門從北齊赤火來。
其火赤于常火而小、雲以療疾、貴賤争取之、灸至七炷多驗、吳興楊道慶、虛疾二十年、灸之即瘥、鹹稱為聖火、诏禁之不止、不知此火何物之火也。
)陽燧。
(時珍曰:火鏡也、以銅鑄成、其面凹、摩熱向日、以艾承之則得火、周禮司氏、以夫燧取明火于日、是矣。
)火珠。
(時珍曰:說文謂之火齊珠、漢書謂之玫瑰、音枚回、唐書雲:東南海中、有羅剌國、出火齊珠、大者如雞卵、狀類水精、圓白、照數尺、日中以艾承之則得火、用灸艾、性不傷人、今占城國有之、名朝霞大火珠。
) 神針火 通、祛風寒。
治心腹冷痛,風寒濕痹,附骨陰疽。
凡在筋骨隐痛者。
針之。
火氣直達痛所。
甚效。
(時珍曰:神針火者、五月五日取東引桃枝、削為木針如雞子、長五六寸、幹之、用時以綿紙三五層、襯于患處、将針蘸麻油點着、吹滅、乘熱針之。
)雷火神針。
(熟靳艾葉末二兩、乳香、沒藥、穿山甲、硫黃、草烏頭、川烏頭、桃樹皮末各一錢、麝香五分、為末拌艾、以濃紙裁成條、鋪藥艾于内、緊卷如指大、長三四寸、收貯瓶内、埋地中、七日取出、用時于燈上點着、吹滅、隔紙十層、乘熱針于患處、熱氣直入、其效更速、并忌冷水。
) 火針 通、祛風。
治風寒筋急。
攣引痹痛。
或癱緩不仁者。
針下疾出。
急按孔穴則疼止。
不按則疼甚。
症塊結積冷病者。
針下慢出。
仍轉動以發出污濁。
癰疽發背。
有膿無頭者。
針令膿潰。
勿按孔穴。
凡用火針。
太深則傷經絡。
太淺則不能去病。
要在消息得中。
針後發熱惡寒。
此為中病。
凡面上及夏月。
濕熱在兩腳時、皆不可用此。
(時珍曰:素問雲:病在筋、調之筋、燔針劫刺其下、及筋急者、病在骨、調之骨、淬針藥熨之、又靈樞經、叙十二經筋所發諸痹痛、皆雲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度、以痛為輸、又雲: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縱弛不收、陰痿不用淬刺者、淬寒急也、縱緩不收者、無用燔針、觀此、則燔針乃為筋寒而急者設、以熱治寒、正治之法也、而後世以針積塊、亦假火氣以散寒濕、而發出污濁也、或又以治癰疽者、則是以從治之法、潰洩其毒瓦斯也、而昧者以治傷寒熱病、則非矣、張仲景雲:太陽傷寒加溫針、必發驚、營氣微者、加燒針則血流不行、更發熱而煩燥、太陽病下之、心下痞、表裡俱虛、陰陽俱竭、複加燒針、胸煩、面色青黃、膚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