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水部
關燈
小
中
大
天水類地水類
升陽。
甘平。
宜煎中氣不足、清陽不升之藥。
(虞抟醫學正傳雲:其性始、是春初生發之氣、古方婦人無子、立春日、夫婦各飲一杯、還房有孕、亦取其資始、發育萬物之義也。
) 驚蟄春厘清明谷雨四節内水 升陽。
甘平。
宜煎發散及補中益氣藥。
并浸造諸風及脾胃虛弱諸丹丸。
(自立春至谷雨水、輕清上行補中、而治陽氣下陷諸證、最有益于脾胃、宜多貯之。
小滿水 有毒。
壞豆麥桑葉。
(蠶食之、多不熟。
)造藥、釀酒醋。
一應食物。
皆易敗壞。
人飲之亦生脾胃疾。
鹹雨。
(小滿節氣前後、逢癸日有雨、為鹹雨、其毒尤甚。
) 梅雨水 有毒。
甚消伐。
洗瘡疥。
滅瘢痕。
入醬易熟。
(藏器曰:江淮以南、地氣卑濕、五月上旬連下旬尤甚、過此節以後、皆須曝書畫、梅雨沾衣、便腐黑、浣垢如灰汁、有異他水、但以梅葉湯洗之、乃脫、時珍曰:梅雨或作黴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黴也、芒種後逢壬為入梅、小暑後逢壬為出梅、此濕熱之氣、郁遏熏蒸、釀為霏雨、人受其氣則生病、物受其氣則生黴、故此水不可以造酒醋。
) 重午日午時水 解毒殺蟲。
宜造瘧痢、瘡瘍、金瘡、百蟲、蠱毒諸丹丸。
用此水煎殺祟藥,其效尤神。
神水 消積清熱。
甘寒。
治心腹積聚及蟲病。
和獺肝為丸服。
又飲之。
清熱化痰。
定驚安神。
(金門記雲:五月五日、午時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瀝取為藥。
以上三月水、大抵能助濕熱、不宜貯之。
)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四節内水 潤肺。
宜煎整肅肺氣之藥。
(濕熱漸退、得秋金清肅下行之氣、可多貯之。
) 寒露水 有毒,壞禾稻。
(諺雲:寒露雨、偷稻鬼。
)人飲之。
多緻疾。
與小滿水同。
霜降水 瀉熱。
感天地肅殺之氣。
惟陽氣有餘者。
宜用此煎藥。
液雨水 殺蟲消積。
宜煎殺蟲消積之藥。
(立冬後十日為入液、至小雪為出液、得雨謂之液雨、亦曰藥雨、百蟲飲此皆伏蟄、至來春雷鳴起蟄、乃出也。
)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及臘日水 瀉熱。
宜浸造滋補五髒及痰火、積聚、蟲毒諸丹丸。
并煮釀藥酒。
與雪水同功。
(時珍以貯水于二十四節氣、因天地之氣候相感、水之氣味随之變遷、故以節氣水入地水類、洛謂不然、畢竟天雨水、感天地之氣候為尤準、今入天水類、庶可按時令而擇用之爾。
) 明水 一名方諸水。
補陰。
甘寒。
主治明目。
定心止渴。
去小兒煩熱。
(時珍曰:明水者、取其清明純潔、敬之至也、周禮司氏、以夫燧取明火于日、鑒取明水于月、以供祭祀、魏伯陽參同契雲:陽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諸非星月、安能得水漿、淮南子雲: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注者或以方諸為石、或以為大蚌、或以為五石煉成、皆非也、按考工記雲:銅錫相半、謂之鑒燧之劑、是火為燧、水為鑒也、高堂隆雲:陽燧一名陽符、取火于日、陰燧一名陰符、取水于月、并以金作之、謂之水火之鏡、此說是矣、搜神記雲:金錫之性一也、午月丙午日午時鑄、為陽燧、子月壬子日子時鑄、為陰燧。
) 露水 潤肺解暑。
甘平。
止消渴。
宜煎潤肺之藥。
秋露造酒最清洌。
百花上露。
令人好顔色。
(霜殺物、露滋物、性随時異也、露能解暑、故白露降則處暑矣、瘧必由暑、故治瘧藥、露一宿服。
) 霜 瀉熱。
甘寒。
解酒熱。
治傷寒鼻塞。
酒後諸熱面赤。
和蚌粉。
敷暑月痱瘡及腋下赤腫。
立瘥。
(時珍曰:陰盛則露凝為霜、幹象占雲:天氣下降而為露、清風薄之而成霜。
)凡收霜、以雞羽掃之瓶中。
密封陰處。
久而不壞。
臘雪 止瘟瀉熱。
甘寒。
治時行瘟疫。
宜煎傷寒火之藥。
抹痱良。
臘雪密封陰處。
數十年亦不壞。
(冬至後第三戊為臘、臘雪大宜菜麥、又殺蟲蝗、用水浸五谷種、則耐旱不生蟲、灑幾席間、則蠅自去、淹藏一切果食、不蛀蠹、豈非除蟲蝗之驗乎、春雪有蟲、水亦易敗、所以不用。
) 冰 瀉熱。
甘寒。
太陰之精。
水極似土。
變柔為剛。
所謂物極反兼化也。
傷寒陽毒。
熱甚昏迷者。
以一塊置膻中。
良。
(兩乳中間。
)解燒酒毒。
(藏器曰:盛夏食冰、與氣候相反、冷熱相激、卻緻諸疾也、食譜雲:凡夏用冰、止可隐映飲食。
令氣涼耳、不可食之、雖當時暫快、久乃成疾也、宋徽宗食冰太過、病脾疾、國醫不效、召楊介、進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屢矣、介曰、疾因食冰
甘平。
宜煎中氣不足、清陽不升之藥。
(虞抟醫學正傳雲:其性始、是春初生發之氣、古方婦人無子、立春日、夫婦各飲一杯、還房有孕、亦取其資始、發育萬物之義也。
) 驚蟄春厘清明谷雨四節内水 升陽。
甘平。
宜煎發散及補中益氣藥。
并浸造諸風及脾胃虛弱諸丹丸。
(自立春至谷雨水、輕清上行補中、而治陽氣下陷諸證、最有益于脾胃、宜多貯之。
小滿水 有毒。
壞豆麥桑葉。
(蠶食之、多不熟。
)造藥、釀酒醋。
一應食物。
皆易敗壞。
人飲之亦生脾胃疾。
鹹雨。
(小滿節氣前後、逢癸日有雨、為鹹雨、其毒尤甚。
) 梅雨水 有毒。
甚消伐。
洗瘡疥。
滅瘢痕。
入醬易熟。
(藏器曰:江淮以南、地氣卑濕、五月上旬連下旬尤甚、過此節以後、皆須曝書畫、梅雨沾衣、便腐黑、浣垢如灰汁、有異他水、但以梅葉湯洗之、乃脫、時珍曰:梅雨或作黴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黴也、芒種後逢壬為入梅、小暑後逢壬為出梅、此濕熱之氣、郁遏熏蒸、釀為霏雨、人受其氣則生病、物受其氣則生黴、故此水不可以造酒醋。
) 重午日午時水 解毒殺蟲。
宜造瘧痢、瘡瘍、金瘡、百蟲、蠱毒諸丹丸。
用此水煎殺祟藥,其效尤神。
神水 消積清熱。
甘寒。
治心腹積聚及蟲病。
和獺肝為丸服。
又飲之。
清熱化痰。
定驚安神。
(金門記雲:五月五日、午時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瀝取為藥。
以上三月水、大抵能助濕熱、不宜貯之。
)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四節内水 潤肺。
宜煎整肅肺氣之藥。
(濕熱漸退、得秋金清肅下行之氣、可多貯之。
) 寒露水 有毒,壞禾稻。
(諺雲:寒露雨、偷稻鬼。
)人飲之。
多緻疾。
與小滿水同。
霜降水 瀉熱。
感天地肅殺之氣。
惟陽氣有餘者。
宜用此煎藥。
液雨水 殺蟲消積。
宜煎殺蟲消積之藥。
(立冬後十日為入液、至小雪為出液、得雨謂之液雨、亦曰藥雨、百蟲飲此皆伏蟄、至來春雷鳴起蟄、乃出也。
)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及臘日水 瀉熱。
宜浸造滋補五髒及痰火、積聚、蟲毒諸丹丸。
并煮釀藥酒。
與雪水同功。
(時珍以貯水于二十四節氣、因天地之氣候相感、水之氣味随之變遷、故以節氣水入地水類、洛謂不然、畢竟天雨水、感天地之氣候為尤準、今入天水類、庶可按時令而擇用之爾。
) 明水 一名方諸水。
補陰。
甘寒。
主治明目。
定心止渴。
去小兒煩熱。
(時珍曰:明水者、取其清明純潔、敬之至也、周禮司氏、以夫燧取明火于日、鑒取明水于月、以供祭祀、魏伯陽參同契雲:陽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方諸非星月、安能得水漿、淮南子雲: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注者或以方諸為石、或以為大蚌、或以為五石煉成、皆非也、按考工記雲:銅錫相半、謂之鑒燧之劑、是火為燧、水為鑒也、高堂隆雲:陽燧一名陽符、取火于日、陰燧一名陰符、取水于月、并以金作之、謂之水火之鏡、此說是矣、搜神記雲:金錫之性一也、午月丙午日午時鑄、為陽燧、子月壬子日子時鑄、為陰燧。
) 露水 潤肺解暑。
甘平。
止消渴。
宜煎潤肺之藥。
秋露造酒最清洌。
百花上露。
令人好顔色。
(霜殺物、露滋物、性随時異也、露能解暑、故白露降則處暑矣、瘧必由暑、故治瘧藥、露一宿服。
) 霜 瀉熱。
甘寒。
解酒熱。
治傷寒鼻塞。
酒後諸熱面赤。
和蚌粉。
敷暑月痱瘡及腋下赤腫。
立瘥。
(時珍曰:陰盛則露凝為霜、幹象占雲:天氣下降而為露、清風薄之而成霜。
)凡收霜、以雞羽掃之瓶中。
密封陰處。
久而不壞。
臘雪 止瘟瀉熱。
甘寒。
治時行瘟疫。
宜煎傷寒火之藥。
抹痱良。
臘雪密封陰處。
數十年亦不壞。
(冬至後第三戊為臘、臘雪大宜菜麥、又殺蟲蝗、用水浸五谷種、則耐旱不生蟲、灑幾席間、則蠅自去、淹藏一切果食、不蛀蠹、豈非除蟲蝗之驗乎、春雪有蟲、水亦易敗、所以不用。
) 冰 瀉熱。
甘寒。
太陰之精。
水極似土。
變柔為剛。
所謂物極反兼化也。
傷寒陽毒。
熱甚昏迷者。
以一塊置膻中。
良。
(兩乳中間。
)解燒酒毒。
(藏器曰:盛夏食冰、與氣候相反、冷熱相激、卻緻諸疾也、食譜雲:凡夏用冰、止可隐映飲食。
令氣涼耳、不可食之、雖當時暫快、久乃成疾也、宋徽宗食冰太過、病脾疾、國醫不效、召楊介、進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屢矣、介曰、疾因食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