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水部
關燈
小
中
大
、臣請以冰煎此藥、是治受病之原也、果愈、若此可謂活機之士矣。
)以上天水類。
潦水 甘平。
宜煎調脾胃,去濕熱之藥。
(仲景治傷寒瘀熱在裡、身發黃、麻黃連轺赤小豆湯、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濕氣利熱也。
)降注雨水為潦。
(韓愈時、潢潦無根源、朝灌夕已除。
又淫雨為潦、反助濕熱、不可用。
) 半天河水 甘微寒。
治鬼疰狂邪惡毒。
洗諸瘡。
主蠱毒。
殺鬼精。
恍惚妄語與飲之。
勿令知之。
槐樹間者。
主諸風。
及惡瘡風瘙疥癢。
一名上池水。
(此竹籬頭水、及空樹穴中水也、戰國策雲:長桑君飲扁鵲以上池之水、能洞見髒腑、注雲:上池水、半天河水也。
) 流水 時珍曰:天下之水、滅火濡枯則同、至于性從地變、質與物遷、未嘗同也。
千裡水、東流水、甘爛水。
(用流水以瓢揚萬遍、故又名勞水。
)甘平。
主五勞七傷。
腎虛脾弱。
陽盛陰虛。
目不能瞑。
及霍亂吐利。
傷寒後欲作奔豚。
(藏器曰:千裡水、東流水、皆堪蕩滌邪穢、煎煮湯藥、思邈曰:江水流泉遠涉、順勢歸海、不逆上流、用以治頭、必歸于下、故治五勞七傷羸弱之病、煎藥宜以陳蘆勞水、取其水不強、火不盛也、無江水則以千裡東流水代之、如泾渭之類、時珍曰:勞水即揚泛水、仲景謂之甘爛水、用流水二鬥、置大盆中、以杓高揚之、千萬遍、有沸珠相逐、乃取煎藥、蓋水性本鹹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醫學正傳雲:甘爛水、甘溫而性柔、故烹傷寒陰證等藥用之、順流水、性順而下流、故治下焦腰膝之證、及通利大小便之藥用之、急流水、湍上峻急之水、其性急速而下達、故通二便風痹之藥用之、宗曰:東流水取其性順、疾速通膈下關也、張從正曰:昔有患小便閉者、衆工不能治、令取長川急流之水煎前藥、一飲立溲、水可不擇乎。
)逆流水。
性逆而倒上。
治中風卒厥。
頭風瘧疾。
咽喉諸病。
宣吐痰飲。
井泉水 補陰。
新汲者,療病宜人。
(若停污濁暖、非直無益、亦且損人。
)解熱悶煩渴。
平旦第一汲。
為井華水。
其功極廣。
涼能清熱。
甘可助陰。
宜煎補陰藥及氣血痰火藥。
(凡井水有遠從地脈來者為上、有從近處江湖滲來者次之、其城市溝渠污水雜入者成鹹、用須煎滾、停一時、候鹹澄乃用之、否則氣味俱惡、不堪入藥食茶酒也、雨後水渾、須擂入桃杏仁澄之。
) 醴泉 甘平。
治心腹痛。
疰忤鬼氣邪穢之屬。
并就泉空腹飲之。
又止消渴反胃霍亂。
亦以新汲者為佳。
一名甘泉。
(時珍曰:醴、薄酒也、泉味如之、故名、出無常處、王者德至淵泉、時代升平、則醴泉出、可以養老、孫柔之瑞應圖雲:醴泉、井之精也、味甘如醴、流之所及、草木皆茂、飲之令人多壽、東觀記雲: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人飲之者、痼疾皆除。
) 玉井水 甘平。
久服神仙。
令人體潤。
毛發不白。
(藏器曰:諸有玉處、山谷水泉皆是也、山有玉而草木潤、身有玉而毛發黑、玉既重寶、水又靈長、故有延生之望、今人近山多壽者、豈非玉石津液之功乎、太華山有玉、水溜下土、人得服之、多長生。
) 乳穴水 甘溫。
久服肥健人。
能食。
體潤不老。
與鐘乳同功。
近乳穴處流出之泉也。
(人多取水作飲釀酒、大有益、其水濃者、秤之重于他水、煎之上有鹽花、此真乳液也。
) 溫泉 一名溫湯。
辛熱微毒。
治諸風筋骨攣縮。
及肌皮頑痹。
手足不遂。
無眉發疥癬諸疾。
在皮膚骨節者。
入浴。
浴訖當大虛憊。
可随病與藥及飲食補養。
非有病患。
不宜輕入。
(汪穎曰:廬山有溫泉、方士往往教患疥癬風癞楊梅瘡者、飽食入池久浴、得汗出乃止、旬日自愈也、藏器曰、下有硫黃、即令水熱、猶有硫黃臭、硫黃主諸瘡、故水亦宜、然當其熱處、可豬羊熟雞子泉多作硫黃氣、浴之則襲人肌膚、唯新安黃山是朱砂泉、春時水即微紅色、可煮茗、長安骊山是礬石泉、不甚作氣也、朱砂泉雖紅而不熱、當是雄黃爾、有砒石處亦有湯泉、浴之有毒。
) 阿井水 甘鹹平。
下膈疏痰止吐。
阿井在兖州陽谷縣。
即古東阿縣也。
(筆談雲:古說濟水伏流地中、今曆蔔凡發地下、皆是流水、東阿亦濟水所經、其性趨下、清而且重、用攪濁水則清、故以青州範公泉、亦濟水所注、其水用造白丸子、利膈化痰。
) 山岩泉水 甘平。
治霍亂煩悶嘔吐。
腹空轉筋。
恐入腹。
宜多服之。
(名曰洗腸、勿令腹空、空則更服、人皆懼此、然嘗試有效、但身冷力弱者、防緻髒寒、當以意消息之。
)此山岩土石間所出泉。
流為溪澗者也。
(爾雅雲
)以上天水類。
潦水 甘平。
宜煎調脾胃,去濕熱之藥。
(仲景治傷寒瘀熱在裡、身發黃、麻黃連轺赤小豆湯、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不助濕氣利熱也。
)降注雨水為潦。
(韓愈時、潢潦無根源、朝灌夕已除。
又淫雨為潦、反助濕熱、不可用。
) 半天河水 甘微寒。
治鬼疰狂邪惡毒。
洗諸瘡。
主蠱毒。
殺鬼精。
恍惚妄語與飲之。
勿令知之。
槐樹間者。
主諸風。
及惡瘡風瘙疥癢。
一名上池水。
(此竹籬頭水、及空樹穴中水也、戰國策雲:長桑君飲扁鵲以上池之水、能洞見髒腑、注雲:上池水、半天河水也。
) 流水 時珍曰:天下之水、滅火濡枯則同、至于性從地變、質與物遷、未嘗同也。
千裡水、東流水、甘爛水。
(用流水以瓢揚萬遍、故又名勞水。
)甘平。
主五勞七傷。
腎虛脾弱。
陽盛陰虛。
目不能瞑。
及霍亂吐利。
傷寒後欲作奔豚。
(藏器曰:千裡水、東流水、皆堪蕩滌邪穢、煎煮湯藥、思邈曰:江水流泉遠涉、順勢歸海、不逆上流、用以治頭、必歸于下、故治五勞七傷羸弱之病、煎藥宜以陳蘆勞水、取其水不強、火不盛也、無江水則以千裡東流水代之、如泾渭之類、時珍曰:勞水即揚泛水、仲景謂之甘爛水、用流水二鬥、置大盆中、以杓高揚之、千萬遍、有沸珠相逐、乃取煎藥、蓋水性本鹹而體重、勞之則甘而輕、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也、醫學正傳雲:甘爛水、甘溫而性柔、故烹傷寒陰證等藥用之、順流水、性順而下流、故治下焦腰膝之證、及通利大小便之藥用之、急流水、湍上峻急之水、其性急速而下達、故通二便風痹之藥用之、宗曰:東流水取其性順、疾速通膈下關也、張從正曰:昔有患小便閉者、衆工不能治、令取長川急流之水煎前藥、一飲立溲、水可不擇乎。
)逆流水。
性逆而倒上。
治中風卒厥。
頭風瘧疾。
咽喉諸病。
宣吐痰飲。
井泉水 補陰。
新汲者,療病宜人。
(若停污濁暖、非直無益、亦且損人。
)解熱悶煩渴。
平旦第一汲。
為井華水。
其功極廣。
涼能清熱。
甘可助陰。
宜煎補陰藥及氣血痰火藥。
(凡井水有遠從地脈來者為上、有從近處江湖滲來者次之、其城市溝渠污水雜入者成鹹、用須煎滾、停一時、候鹹澄乃用之、否則氣味俱惡、不堪入藥食茶酒也、雨後水渾、須擂入桃杏仁澄之。
) 醴泉 甘平。
治心腹痛。
疰忤鬼氣邪穢之屬。
并就泉空腹飲之。
又止消渴反胃霍亂。
亦以新汲者為佳。
一名甘泉。
(時珍曰:醴、薄酒也、泉味如之、故名、出無常處、王者德至淵泉、時代升平、則醴泉出、可以養老、孫柔之瑞應圖雲:醴泉、井之精也、味甘如醴、流之所及、草木皆茂、飲之令人多壽、東觀記雲: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師人飲之者、痼疾皆除。
) 玉井水 甘平。
久服神仙。
令人體潤。
毛發不白。
(藏器曰:諸有玉處、山谷水泉皆是也、山有玉而草木潤、身有玉而毛發黑、玉既重寶、水又靈長、故有延生之望、今人近山多壽者、豈非玉石津液之功乎、太華山有玉、水溜下土、人得服之、多長生。
) 乳穴水 甘溫。
久服肥健人。
能食。
體潤不老。
與鐘乳同功。
近乳穴處流出之泉也。
(人多取水作飲釀酒、大有益、其水濃者、秤之重于他水、煎之上有鹽花、此真乳液也。
) 溫泉 一名溫湯。
辛熱微毒。
治諸風筋骨攣縮。
及肌皮頑痹。
手足不遂。
無眉發疥癬諸疾。
在皮膚骨節者。
入浴。
浴訖當大虛憊。
可随病與藥及飲食補養。
非有病患。
不宜輕入。
(汪穎曰:廬山有溫泉、方士往往教患疥癬風癞楊梅瘡者、飽食入池久浴、得汗出乃止、旬日自愈也、藏器曰、下有硫黃、即令水熱、猶有硫黃臭、硫黃主諸瘡、故水亦宜、然當其熱處、可豬羊熟雞子泉多作硫黃氣、浴之則襲人肌膚、唯新安黃山是朱砂泉、春時水即微紅色、可煮茗、長安骊山是礬石泉、不甚作氣也、朱砂泉雖紅而不熱、當是雄黃爾、有砒石處亦有湯泉、浴之有毒。
) 阿井水 甘鹹平。
下膈疏痰止吐。
阿井在兖州陽谷縣。
即古東阿縣也。
(筆談雲:古說濟水伏流地中、今曆蔔凡發地下、皆是流水、東阿亦濟水所經、其性趨下、清而且重、用攪濁水則清、故以青州範公泉、亦濟水所注、其水用造白丸子、利膈化痰。
) 山岩泉水 甘平。
治霍亂煩悶嘔吐。
腹空轉筋。
恐入腹。
宜多服之。
(名曰洗腸、勿令腹空、空則更服、人皆懼此、然嘗試有效、但身冷力弱者、防緻髒寒、當以意消息之。
)此山岩土石間所出泉。
流為溪澗者也。
(爾雅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