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果部

關燈
、木郁達之是也、瓜蒂散、越以瓜蒂淡豉之苦、湧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則木得舒暢、天地交而萬物通矣、丹溪曰:吐中就有發散之義、子和曰:諸汗法、古方多有之、唯以吐發汗、世罕知之、故予嘗曰:吐法兼汗、其以此夫。

    )治風眩頭痛。

    懊不眠。

    癫痫喉痹。

    上脘痞硬。

    頭目濕氣。

    (鼻。

    )水腫黃膽。

    (或合赤小豆煎、或吹鼻中、取出黃水。

    )濕熱諸病。

    (類編雲:一女子病喘不止、遇道人、教取瓜蒂七膠粘、三進而病如掃。

    凡取吐者、須天氣清明、巳午以前行之、令病患隔夜勿食、卒病者不拘。

    )損胃傷血。

    耗氣奪神。

    上部無實邪者。

    切勿輕投。

    (當吐而胃弱者、代以參蘆。

    )甜瓜(俗名熟瓜。

    )性冷。

    有小毒。

    損陽。

    (雖能解暑、然夏多食之、深秋未有不下痢者。

    凡瓜皆冷利、早青尤甚。

    )瓜葉、無發。

    搗汁塗之。

    即生。

     西瓜 瀉暑熱。

     甘寒。

    (瓜性寒、暴之尤寒、稽含賦雲:瓜暴則寒、油煎則冷、物性之異也。

    )解暑除煩。

     利便醒酒。

    止渴清熱。

    (洪忠宣松漠紀聞雲:有人苦目病、或令以西瓜皮切片曝幹、日日服之、遂愈、由其性冷降火故也。

    )多食。

    傷脾助濕。

    (暑證多濕者、大忌之、衛生歌雲:瓜桃生冷宜少食、免緻秋來成瘧痢。

    )有寒濕者忌之。

     甘蔗 和中潤燥。

     甘微寒。

    和中助脾。

    除熱潤燥。

    消痰止渴。

    解酒毒。

    利二便。

    治嘔哕噎膈反胃。

    (和姜汁服。

    )大便燥結。

    (外台方、嚼咽或搗汁、治發熱口幹便澀。

    )胃寒嘔吐。

    中滿滑瀉勿食。

    搗汁。

    (虛耗咳嗽、口幹涕唾、用蔗漿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極潤心肺。

    ) 白沙糖 補、和中。

     甘溫。

    (蔗漿寒、經火煎煉成糖則溫。

    )補脾緩肝。

    潤肺和中。

    消痰治嗽。

    中滿者勿服。

     多食助熱。

    損齒生蟲。

    凝結作餅塊。

    如石者為石蜜。

    輕白如霜者為糖霜。

    堅白如冰者為冰糖。

    (食韭口臭、沙糖湯解之。

    ) 補、和中和血。

     功用與白者相仿而稍遜。

    和血則紫者為優。

    (今産後服之、取血和而惡露自行也。

    )蔗漿煎煉至紫黑色。

    其性較白沙糖更溫。

    生胃火。

    助濕熱。

    損齒生蟲。

    作湯下小兒丸散。

    誤矣。

    (痘不落痂、沙糖調新汲水一杯服、白湯調亦可。

    )以上類。

     蓮子 古名藕實。

    補心脾腎、澀精固腸。

     甘平而澀。

    能交水火而媾心腎。

    安靜上下君相火邪。

    (古方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蓮子清心飲、補心腎、有瑞蓮丸。

    )澀精氣。

    濃腸胃。

    治脾洩久痢。

    白濁夢遺。

    女人崩帶。

    一切血病。

    大便燥者勿服。

    去心皮。

    蒸熟、焙幹。

    得枸杞、白術、山藥、茯苓。

    良。

    蓮子中青心、苦寒。

    清心去熱。

    (眼赤作痛、蓮子末一盞、粳米半升、煮粥常食。

    ) 石蓮子 開胃、去濕熱。

     苦寒。

    清心除煩。

    開胃進食。

    去濕熱。

    颛治噤口痢。

    (同人參等分用、較丹溪黃連人參呷之、為穩。

    )淋濁諸證。

    無濕熱而虛寒者勿服。

    蓮之黑而沉水者。

    (石蓮入水必沉、入鹵反浮、煎鹽人用以試鹵、蓮浮至頂、鹵乃可用、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壞、人得食之、發黑不老、今肆中石蓮、産廣中樹上、其味大苦、不宜入藥。

    )杵碎。

     蓮蕊須 澀精。

     甘平而澀。

    略與蓮子同功。

    清心通腎。

    益血固精。

    烏須黑發。

    止夢洩遺精。

    吐崩諸血。

     小便不利者勿服。

    忌地黃、蔥、蒜。

     藕節 澀、止血。

     澀平。

    解熱毒,消瘀血,療産後血悶。

    (和地黃研汁、入熱酒童便飲。

    )止吐衄淋痢。

    一切血證。

    (搗汁飲。

    ) 藕 生、涼血散瘀、熟、補心益胃。

     生用甘寒。

    涼血散瘀。

    (産後忌生冷、唯藕不忌、為能去瘀故也。

    宋大官作血KT、誤落藕皮、血遂渙散不凝、一人病血淋、痛脹欲死、時珍以藕汁調發灰、每服二錢、三日而愈、梅師方、産後餘血上沖、煮汁服。

    血見藕皮、渙散不凝、可見藕亦損血之物。

    )止渴除煩。

     解酒毒。

    蟹毒。

    (搗汁、熱酒調服。

    )治上焦痰熱。

    (同梨汁服。

    )小便熱淋。

    (生地汁葡萄汁等分、入蜜溫服。

    )傷寒時氣煩渴。

    罨金瘡傷折。

    (以上俱生搗汁。

    卒中毒箭者、藕汁飲、多多益善。

    )熟搗塗坼裂凍瘡。

    澄粉可口。

    煮熟甘平。

    (市中所賣熟藕、俱用堿水煮、不宜食。

    )蓮花、貼天泡濕瘡。

    甚效。

     荷葉 輕宣、升陽散瘀。

     苦平。

    其色青。

    其形仰。

    其中空。

    其象震。

    (震仰盂。

    )感少陽甲膽之氣。

    燒飯合藥。

    裨助脾胃。

    而升發陽氣。

    (潔古枳術丸、用荷葉燒飯為丸。

    )痘瘡倒者。

    用此發之。

    (僵蠶等分為末、胡荽湯下。

    )能散瘀血。

    留好血。

    治吐衄崩淋。

    損傷産瘀。

    一切血證。

    洗腎囊風。

    (鄭奠一曰:荷葉研末、酒服三錢、治遺精極驗、東垣曰:雷頭風證、頭面疙瘩腫痛、憎寒壯熱、狀如傷寒、病在三陽、不可過用寒藥重劑、誅伐無過、處清震湯治之、荷葉一枚、升麻蒼術各五錢、煎。

    )升散消耗。

    虛者禁之。

     古名芰實、俗名角。

    清暑。

     甘寒。

    安中消暑。

    止渴解酒。

    多食傷人髒腑。

    損陽氣。

    (若過食腹脹者、可暖姜酒服之、即消。

    )有兩角三角四角之殊。

    (王安貧武陵記、以三角四角者為芰、兩角者為、花随月而轉、猶葵花之向日。

    ) 芡實 一名雞頭。

    補脾澀精。

     甘平而澀。

    補脾固腎。

    助氣澀精。

    治夢遺滑精。

    解暑熱酒毒。

    療帶濁洩瀉。

    小便不禁。

     大小便不利者勿服。

    小兒不宜多食。

    甚難消化。

    蒸熟搗粉。

    澀精藥。

    或連殼用。

     臍 一名烏芋、一名地栗。

    瀉熱消食。

     甘寒而滑。

    消食攻積,除胸中實熱,治五種噎膈。

    (氣噎、食噎、勞噎、憂噎、思噎、膈亦有五、憂膈、恚膈、氣膈、熱膈、寒膈。

    )消渴黃膽。

    血證蠱毒。

    (末服辟蠱。

    )能毀銅。

    (汪機曰:合銅錢食之則錢化、可見為消堅削積之物、故能開五膈、消宿食也。

    誤吞銅者、同胡有冷氣人不可食。

    緻腹脹氣滿。

    小兒食多。

    臍下結痛。

    孕婦尤為大忌。

    (小兒口瘡、用臍燒存性、研末敷之。

    ) 慈菇 通、行血。

     苦甘微寒。

    主治百毒。

    産後血悶。

    攻心欲死。

    産難胞衣不出。

    搗汁服一升。

    又下石淋。

     多食發腸風痔漏。

    崩中帶下。

    腳氣癱風。

    又使人幹嘔損齒。

    失顔色。

    皮肉幹燥。

    (慈茹葉調蚌粉、塗瘙痱甚良。

    )以上水果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