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果部
關燈
小
中
大
胃中惡氣。
散憤懑之氣。
療妊婦不思食。
口淡。
愈痰氣咳嗽。
(用香栾去核切、砂瓶内浸酒、封固一夜、煮爛、蜜拌勻、時時含咽。
)能去濁惡之氣。
無滞而虛者禁之。
孕婦氣虛者勿與。
此柚之屬也。
其黃而小者為密筒。
其大者謂之朱栾。
最大者謂之香栾。
今人誤稱為香圓。
不知香圓即佛手柑也。
香栾夏初生白花。
六月成實。
至冬黃熟。
今人于六七月間。
采其小實曬幹。
至十月。
僞枳實、枳殼。
花紅 即林檎。
澀、生津。
酸澀、甘溫生津。
治消渴洩精水痢。
小兒閃癖。
(頭發豎黃、瘰瘦弱者、幹末和醋傅。
)多食發熱。
閉百脈。
枇杷葉 瀉肺下氣。
苦平。
清肺和胃而降氣。
氣下則火降痰消。
(氣有餘、便是火、火則生痰。
)治熱咳嘔逆口渴。
(時珍曰:火降痰消、則嘔者不嘔、逆者不逆、咳者不咳、渴者不渴矣、一婦肺熱久嗽、身如火燎、肌瘦、将成勞、以枇杷葉款冬紫菀杏仁桑皮木通等分、大黃減半、蜜丸櫻桃大、食後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終劑而愈。
)虛寒嘔吐。
風寒咳嗽忌之。
葉濕重一兩。
幹重三錢為氣足。
拭淨毛。
(毛射肺、令人咳。
)治胃病。
姜汁塗、炙黃。
治肺病。
蜜水塗。
炙黃。
枇杷甘酸平。
止渴下氣。
利肺氣。
止吐逆。
除上焦熱。
潤五髒。
多食發痰熱傷脾。
同炙肉及熱面食。
令人患熱黃疾。
楊梅 和、利五髒、生津。
酸甘溫。
去痰止嘔。
消食下氣生津。
和利五髒。
能滌腸胃。
除煩愦惡氣。
燒灰服。
斷下痢。
甚驗。
多食令人發熱衄血。
損齒及筋。
忌生蔥同食。
發瘡緻痰。
杭州蘇州最美。
青時酸。
紅後變紫。
味如蜜。
鹽藏、蜜漬、糖收、火酒浸。
俱佳。
(樹生癞、以甘草釘釘之、即除。
)根皮、解砒毒。
(煎湯漱牙痛、洗惡瘡、燒灰油調、塗湯火傷。
) 石榴皮 澀腸、收脫肛、外用染須。
酸澀而溫。
能澀腸。
止洩痢下血。
(末服。
)崩帶脫肛。
(以石榴皮陳壁土、加明礬少許、濃煎熏洗、再加川倍子炒研末、敷而托上之。
)又能殺蟲。
浸水、汁黑如墨。
烏須方、綠雲油中用之。
能戀膈成痰。
痢積未盡者。
服之太早。
反為害也。
忌鐵器。
酸石榴、治瀉痢崩中帶下。
過食損肺壞齒。
榴花千葉者。
治心熱吐血。
又研末吹鼻。
止衄血、立效。
亦敷金瘡出血。
銀杏 一名白果。
澀、斂肺、去濁痰。
甘苦收澀。
熟食溫肺益氣。
(色白屬金、故入肺。
)定痰哮,斂喘嗽,縮小便,止帶濁。
(帶濁赤者、熱傷血分、從心小腸來、白者、濕傷氣分、從肺大腸來、并有寒熱二證、亦有因痰而帶濁者、宜二陳、加升柴二術。
)生食。
降濁痰。
解酒消毒。
殺蟲。
(花夜開、人不得見、性陰、有小毒、故能消毒殺蟲。
)漿澤手面。
浣油膩。
(時珍曰:去濁痰之功、可以類推。
)多食則收澀太過。
令人壅氣胪脹。
小兒發驚動疳。
胡桃 補命門、利三焦。
味甘性熱。
肉潤皮澀。
(皮斂肺定喘、固腎澀精、今藥中罕用、若用之、當勝金櫻蓮須也。
)通命門。
利三焦。
潤腸胃。
悅肌膚。
溫肺補腎。
治痿強陰。
佐補骨脂。
一木一火。
大補下焦。
(胡桃屬木、破故紙屬火、有木火相生之妙、古雲:黃柏無知母、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蝦也、時珍曰:三焦者、元氣之别使、命門者、三焦之本原、命門指所居之府而言、為藏精系胞之物、三焦指分治之部而名、為出納腐熟之司、一為體、一為用也、其體非脂非肉、兩腎中央、系着于脊、下通二腎、上通心肺、貫腦、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内經所謂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是也、難經誤以右腎為命門、高陽生承謬撰脈訣、至朱肱、陳言、戴起宗始辟之、腎命相通、藏精而惡燥、胡桃頗類其狀、皮汁青黑、故入北方、佐破故紙、潤燥而調血、使精氣内充、血脈通利、諸證自除矣。
)三焦通利。
故上而虛寒喘嗽。
(洪邁有痰疾、晚對、上谕以胡桃三枚、姜三片、卧時嚼服、即飲湯、複嚼桃姜如前數、靜卧必愈、邁如旨服、旦而痰消嗽止、洪輯幼子、病痰喘、夢觀音、令服人參胡桃湯、服之愈、明日去皮、喘複作、仍連皮用、信宿而瘳、蓋皮能斂肺也。
同蔥白姜茶搗煎、發汗散寒。
)下而腰腳虛痛。
内而心腹諸痛。
外而瘡腫諸毒。
皆可除也。
動風痰。
助腎火。
肺有痰熱。
命門火熾者。
勿服。
潤燥養血。
去皮。
斂澀連皮。
油者有毒。
故殺蟲治瘡。
殼外青皮、壓油。
烏髭發。
榛 補中益氣。
甘平。
調中開胃。
益氣力。
實腸胃。
令人不饑健行。
久留最易油壞。
以上山果類。
荔枝核 宣、散寒濕。
甘澀而溫。
散滞氣。
辟寒邪。
治胃脘痛。
婦人血氣痛。
(存性五錢、香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鹽湯或米飲下、名蠲痛散、單服、醋湯下亦效。
)其實雙結。
而核肖睾丸。
(外腎也。
)故治疝卵腫。
有述類象形之義。
(存性、酒調服、加茴香青皮、各炒為末、酒服亦良。
)無寒濕滞氣者勿服。
燒存性。
荔枝甘酸熱。
解煩渴。
止呃逆。
(荔枝七個、連皮核燒存性多食令人發熱煩渴。
龈腫衄血。
病齒及火病患。
尤忌之。
殼發痘瘡。
又解荔枝熱。
(生荔枝多食則醉、以殼浸水解之、此即食物不消、還以本物消之之意。
)花皮根。
喉痹腫痛。
煮汁含咽。
龍眼肉 俗呼圓眼。
補心脾。
甘平潤。
補心長智。
(一名益智。
)悅胃培脾。
療健忘與怔忡。
能安神而熟寐。
一切思慮過度。
勞傷心脾。
及血不歸脾諸證。
(歸脾湯、用為向導者、五味入口、甘先歸脾也、凡心脾傷而血耗、緻有健忘怔忡驚悸、及吐血血崩、腸風下血等證、歸脾湯、能引血歸脾而生補之。
道家用龍眼肉細嚼、待津液生、和津汨汨而咽、此即服玉泉之法也。
) 橄榄 宣清肺。
甘澀酸平。
清肺開胃。
下氣除煩。
生津解酒。
利咽喉。
解諸毒、河豚毒。
(投入煮、佳。
)及魚骨哽。
煮汁。
核、主治與橄榄同。
(凡解河豚毒、及治諸魚骨哽、如無橄榄、即以核磨汁、效。
)仁、甘平而潤。
唇吻燥痛。
研爛敷之。
(腎陰腫、橄榄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空心茴香湯調下。
) 榧子 殺蟲。
甘澀而平。
殺蟲。
(小兒黃瘦有蟲積者、宜食之。
)療痔消積。
丹溪曰。
此肺家果也。
多食引火入肺
散憤懑之氣。
療妊婦不思食。
口淡。
愈痰氣咳嗽。
(用香栾去核切、砂瓶内浸酒、封固一夜、煮爛、蜜拌勻、時時含咽。
)能去濁惡之氣。
無滞而虛者禁之。
孕婦氣虛者勿與。
此柚之屬也。
其黃而小者為密筒。
其大者謂之朱栾。
最大者謂之香栾。
今人誤稱為香圓。
不知香圓即佛手柑也。
香栾夏初生白花。
六月成實。
至冬黃熟。
今人于六七月間。
采其小實曬幹。
至十月。
僞枳實、枳殼。
花紅 即林檎。
澀、生津。
酸澀、甘溫生津。
治消渴洩精水痢。
小兒閃癖。
(頭發豎黃、瘰瘦弱者、幹末和醋傅。
)多食發熱。
閉百脈。
枇杷葉 瀉肺下氣。
苦平。
清肺和胃而降氣。
氣下則火降痰消。
(氣有餘、便是火、火則生痰。
)治熱咳嘔逆口渴。
(時珍曰:火降痰消、則嘔者不嘔、逆者不逆、咳者不咳、渴者不渴矣、一婦肺熱久嗽、身如火燎、肌瘦、将成勞、以枇杷葉款冬紫菀杏仁桑皮木通等分、大黃減半、蜜丸櫻桃大、食後夜卧、各含化一丸、未終劑而愈。
)虛寒嘔吐。
風寒咳嗽忌之。
葉濕重一兩。
幹重三錢為氣足。
拭淨毛。
(毛射肺、令人咳。
)治胃病。
姜汁塗、炙黃。
治肺病。
蜜水塗。
炙黃。
枇杷甘酸平。
止渴下氣。
利肺氣。
止吐逆。
除上焦熱。
潤五髒。
多食發痰熱傷脾。
同炙肉及熱面食。
令人患熱黃疾。
楊梅 和、利五髒、生津。
酸甘溫。
去痰止嘔。
消食下氣生津。
和利五髒。
能滌腸胃。
除煩愦惡氣。
燒灰服。
斷下痢。
甚驗。
多食令人發熱衄血。
損齒及筋。
忌生蔥同食。
發瘡緻痰。
杭州蘇州最美。
青時酸。
紅後變紫。
味如蜜。
鹽藏、蜜漬、糖收、火酒浸。
俱佳。
(樹生癞、以甘草釘釘之、即除。
)根皮、解砒毒。
(煎湯漱牙痛、洗惡瘡、燒灰油調、塗湯火傷。
) 石榴皮 澀腸、收脫肛、外用染須。
酸澀而溫。
能澀腸。
止洩痢下血。
(末服。
)崩帶脫肛。
(以石榴皮陳壁土、加明礬少許、濃煎熏洗、再加川倍子炒研末、敷而托上之。
)又能殺蟲。
浸水、汁黑如墨。
烏須方、綠雲油中用之。
能戀膈成痰。
痢積未盡者。
服之太早。
反為害也。
忌鐵器。
酸石榴、治瀉痢崩中帶下。
過食損肺壞齒。
榴花千葉者。
治心熱吐血。
又研末吹鼻。
止衄血、立效。
亦敷金瘡出血。
銀杏 一名白果。
澀、斂肺、去濁痰。
甘苦收澀。
熟食溫肺益氣。
(色白屬金、故入肺。
)定痰哮,斂喘嗽,縮小便,止帶濁。
(帶濁赤者、熱傷血分、從心小腸來、白者、濕傷氣分、從肺大腸來、并有寒熱二證、亦有因痰而帶濁者、宜二陳、加升柴二術。
)生食。
降濁痰。
解酒消毒。
殺蟲。
(花夜開、人不得見、性陰、有小毒、故能消毒殺蟲。
)漿澤手面。
浣油膩。
(時珍曰:去濁痰之功、可以類推。
)多食則收澀太過。
令人壅氣胪脹。
小兒發驚動疳。
胡桃 補命門、利三焦。
味甘性熱。
肉潤皮澀。
(皮斂肺定喘、固腎澀精、今藥中罕用、若用之、當勝金櫻蓮須也。
)通命門。
利三焦。
潤腸胃。
悅肌膚。
溫肺補腎。
治痿強陰。
佐補骨脂。
一木一火。
大補下焦。
(胡桃屬木、破故紙屬火、有木火相生之妙、古雲:黃柏無知母、破故紙無胡桃、猶水母之無蝦也、時珍曰:三焦者、元氣之别使、命門者、三焦之本原、命門指所居之府而言、為藏精系胞之物、三焦指分治之部而名、為出納腐熟之司、一為體、一為用也、其體非脂非肉、兩腎中央、系着于脊、下通二腎、上通心肺、貫腦、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内經所謂七節之旁、中有小心是也、難經誤以右腎為命門、高陽生承謬撰脈訣、至朱肱、陳言、戴起宗始辟之、腎命相通、藏精而惡燥、胡桃頗類其狀、皮汁青黑、故入北方、佐破故紙、潤燥而調血、使精氣内充、血脈通利、諸證自除矣。
)三焦通利。
故上而虛寒喘嗽。
(洪邁有痰疾、晚對、上谕以胡桃三枚、姜三片、卧時嚼服、即飲湯、複嚼桃姜如前數、靜卧必愈、邁如旨服、旦而痰消嗽止、洪輯幼子、病痰喘、夢觀音、令服人參胡桃湯、服之愈、明日去皮、喘複作、仍連皮用、信宿而瘳、蓋皮能斂肺也。
同蔥白姜茶搗煎、發汗散寒。
)下而腰腳虛痛。
内而心腹諸痛。
外而瘡腫諸毒。
皆可除也。
動風痰。
助腎火。
肺有痰熱。
命門火熾者。
勿服。
潤燥養血。
去皮。
斂澀連皮。
油者有毒。
故殺蟲治瘡。
殼外青皮、壓油。
烏髭發。
榛 補中益氣。
甘平。
調中開胃。
益氣力。
實腸胃。
令人不饑健行。
久留最易油壞。
以上山果類。
荔枝核 宣、散寒濕。
甘澀而溫。
散滞氣。
辟寒邪。
治胃脘痛。
婦人血氣痛。
(存性五錢、香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鹽湯或米飲下、名蠲痛散、單服、醋湯下亦效。
)其實雙結。
而核肖睾丸。
(外腎也。
)故治疝卵腫。
有述類象形之義。
(存性、酒調服、加茴香青皮、各炒為末、酒服亦良。
)無寒濕滞氣者勿服。
燒存性。
荔枝甘酸熱。
解煩渴。
止呃逆。
(荔枝七個、連皮核燒存性多食令人發熱煩渴。
龈腫衄血。
病齒及火病患。
尤忌之。
殼發痘瘡。
又解荔枝熱。
(生荔枝多食則醉、以殼浸水解之、此即食物不消、還以本物消之之意。
)花皮根。
喉痹腫痛。
煮汁含咽。
龍眼肉 俗呼圓眼。
補心脾。
甘平潤。
補心長智。
(一名益智。
)悅胃培脾。
療健忘與怔忡。
能安神而熟寐。
一切思慮過度。
勞傷心脾。
及血不歸脾諸證。
(歸脾湯、用為向導者、五味入口、甘先歸脾也、凡心脾傷而血耗、緻有健忘怔忡驚悸、及吐血血崩、腸風下血等證、歸脾湯、能引血歸脾而生補之。
道家用龍眼肉細嚼、待津液生、和津汨汨而咽、此即服玉泉之法也。
) 橄榄 宣清肺。
甘澀酸平。
清肺開胃。
下氣除煩。
生津解酒。
利咽喉。
解諸毒、河豚毒。
(投入煮、佳。
)及魚骨哽。
煮汁。
核、主治與橄榄同。
(凡解河豚毒、及治諸魚骨哽、如無橄榄、即以核磨汁、效。
)仁、甘平而潤。
唇吻燥痛。
研爛敷之。
(腎陰腫、橄榄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空心茴香湯調下。
) 榧子 殺蟲。
甘澀而平。
殺蟲。
(小兒黃瘦有蟲積者、宜食之。
)療痔消積。
丹溪曰。
此肺家果也。
多食引火入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