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木部
關燈
小
中
大
火、直沖清道而上、古人以為胃寒、用丁香柿蒂、不能清痰利氣、唯助火而已、時珍曰:當視虛實陰陽、或洩熱、或降氣、或溫或補、或吐或下可也、古方單用柿蒂、取其苦溫降氣、濟生加丁香生姜、以取其開郁散痰、亦嘗收效、朱氏但執以寒治熱、矯枉之過矣。
)癖奔豚。
腹痛口臭。
(丹溪曰:脾有郁火、溢入肺中、濁氣上行、發為口氣、治以丁香、是揚湯止沸耳、唯香薷最捷。
)腦疳齒。
痘瘡灰白不發。
辛熱而燥。
非屬虛寒。
概勿施用。
雄者顆小。
為公丁香。
雌者顆大。
為母丁香。
即雞舌香。
畏郁金。
忌火。
(證治要訣、治食蟹緻傷、丁香末、姜湯服五分。
) 白檀香 宣、理氣。
辛溫。
調脾肺。
利胸膈。
療噎膈之吐。
止心腹之疼。
辟鬼殺蟲。
開胃進食。
(能引胃氣上升。
) 紫檀香 重、和血。
鹹平。
血分之藥。
和營氣。
消腫毒。
敷金瘡。
止血定痛。
諸香動火耗氣。
夏月囊香辟臭。
尚謂其散真氣而開毛孔。
況服之乎。
癰疽潰後。
諸瘡膿多。
及陰虛火盛。
俱不宜用。
降真香 宣、辟惡、止血生肌。
辛溫。
辟惡氣怪異。
療傷折金瘡。
止血定痛。
消腫生肌。
(周崇被海寇刃傷、血出不止、敷花蕊石散、不效、軍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日結痂無瘢、曾救萬人、紫金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
)忌同檀香。
燒之能降諸真。
故名。
(金瘡出血、降香、倍子、桐花等分、末敷。
) 烏藥 宣、順氣。
辛溫香竄。
上入脾肺。
下通膀胱與腎。
能疏胸腹邪逆之氣。
一切病之屬氣者。
皆可治。
(四磨湯、治七情郁結、上氣喘急者、降中兼收、瀉中兼補也、方用人參烏藥沉香槟榔、各磨濃汁七分、合煎服。
)氣順則風散。
故用以治中氣中風。
(厥逆痰壅、口噤脈伏、身溫為中風、身冷為中氣、又有痰為中風、無痰為中氣、局方治此、亦用烏藥順氣散、許學士雲: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憂愁不已、氣多厥逆、往往得中氣之證、不可作中風治。
老人卒倒、大抵氣血頹敗、陰陽脫離而然、景嶽所謂非風是也、若無痰氣阻滞者、當大補以固其脫。
)膀胱冷氣。
小便頻數。
白濁。
反胃吐食。
宿食不消。
瀉痢霍亂。
女人血凝氣滞。
小兒蛔蛔。
外如瘡疖疥疠。
皆成于血逆。
理氣亦可治之。
療貓犬百病。
氣血虛而内熱者勿服。
根有車毂紋、形如連珠者良。
酒浸一宿、炒。
亦有研用者。
乳香 一名熏陸香。
宣、活血舒筋。
苦溫。
辛香善竄。
入心。
通行十二經。
能去風伸筋。
(筋不伸者、敷藥加用。
)調氣活血。
托裡護心。
(香徹瘡孔、能使毒瓦斯外出、不緻内攻。
)生肌止痛。
治心腹諸痛。
口噤耳聾。
癰疽瘡腫。
産難折傷。
(皆取其活血止痛。
)亦治癫狂。
(能去風散瘀、沈存中靈苑方、辰砂散、辰砂一兩、乳香棗仁各五錢、酒下、恣飲沉醉、聽睡一二日、勿動、驚醒則不可治、本事方、加人參一兩、名甯志膏。
)止洩痢。
瘡疽已潰勿服。
膿多勿敷。
出諸番。
圓大如乳頭、明透者良。
(今松脂楓脂中、亦有此狀者、市人或以僞之。
)性粘難研。
水飛過。
用缽坐熱水中。
以燈心同研。
則易細。
(山居四要、玉莖作痛、乳香蔥白等分、搗敷。
) 沒藥 一名末藥。
宣、散瘀定痛。
苦平。
入十二經,散結氣,通滞血,消腫定痛。
(血滞則氣壅、氣壅則經絡滿急、故腫且痛。
)生肌。
(推陳緻新、能生好血。
)治金瘡杖瘡。
惡瘡痔漏。
翳暈目赤。
(肝經瘀熱。
)産後血氣痛。
破症堕胎。
(乳香活血、沒藥散瘀、皆能消腫、止痛、生肌、故每兼用。
)諸痛不由血瘀。
而由血虛。
産後惡露去多。
腹中虛痛。
癰疽已潰。
法當鹹禁。
出諸南番。
色赤類琥珀者良。
制法同上。
(筋骨損傷、米粉四兩、炒黃、入沒藥乳香末各半兩、酒調成膏、攤貼之。
) 血竭 一名麒麟竭。
和血斂瘡。
甘鹹平。
有小毒。
色赤。
入血分。
(心、肝。
)散瘀生新。
專除血痛。
治金瘡折跌。
瘡口不合。
止痛生肌。
(乳香沒藥、兼主氣血、此則專入血分、皆木脂。
)善收瘡口。
卻能引膿。
性急、不可多用。
無瘀積者忌之。
出南番。
磨
)癖奔豚。
腹痛口臭。
(丹溪曰:脾有郁火、溢入肺中、濁氣上行、發為口氣、治以丁香、是揚湯止沸耳、唯香薷最捷。
)腦疳齒。
痘瘡灰白不發。
辛熱而燥。
非屬虛寒。
概勿施用。
雄者顆小。
為公丁香。
雌者顆大。
為母丁香。
即雞舌香。
畏郁金。
忌火。
(證治要訣、治食蟹緻傷、丁香末、姜湯服五分。
) 白檀香 宣、理氣。
辛溫。
調脾肺。
利胸膈。
療噎膈之吐。
止心腹之疼。
辟鬼殺蟲。
開胃進食。
(能引胃氣上升。
) 紫檀香 重、和血。
鹹平。
血分之藥。
和營氣。
消腫毒。
敷金瘡。
止血定痛。
諸香動火耗氣。
夏月囊香辟臭。
尚謂其散真氣而開毛孔。
況服之乎。
癰疽潰後。
諸瘡膿多。
及陰虛火盛。
俱不宜用。
降真香 宣、辟惡、止血生肌。
辛溫。
辟惡氣怪異。
療傷折金瘡。
止血定痛。
消腫生肌。
(周崇被海寇刃傷、血出不止、敷花蕊石散、不效、軍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日結痂無瘢、曾救萬人、紫金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
)忌同檀香。
燒之能降諸真。
故名。
(金瘡出血、降香、倍子、桐花等分、末敷。
) 烏藥 宣、順氣。
辛溫香竄。
上入脾肺。
下通膀胱與腎。
能疏胸腹邪逆之氣。
一切病之屬氣者。
皆可治。
(四磨湯、治七情郁結、上氣喘急者、降中兼收、瀉中兼補也、方用人參烏藥沉香槟榔、各磨濃汁七分、合煎服。
)氣順則風散。
故用以治中氣中風。
(厥逆痰壅、口噤脈伏、身溫為中風、身冷為中氣、又有痰為中風、無痰為中氣、局方治此、亦用烏藥順氣散、許學士雲: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憂愁不已、氣多厥逆、往往得中氣之證、不可作中風治。
老人卒倒、大抵氣血頹敗、陰陽脫離而然、景嶽所謂非風是也、若無痰氣阻滞者、當大補以固其脫。
)膀胱冷氣。
小便頻數。
白濁。
反胃吐食。
宿食不消。
瀉痢霍亂。
女人血凝氣滞。
小兒蛔蛔。
外如瘡疖疥疠。
皆成于血逆。
理氣亦可治之。
療貓犬百病。
氣血虛而内熱者勿服。
根有車毂紋、形如連珠者良。
酒浸一宿、炒。
亦有研用者。
乳香 一名熏陸香。
宣、活血舒筋。
苦溫。
辛香善竄。
入心。
通行十二經。
能去風伸筋。
(筋不伸者、敷藥加用。
)調氣活血。
托裡護心。
(香徹瘡孔、能使毒瓦斯外出、不緻内攻。
)生肌止痛。
治心腹諸痛。
口噤耳聾。
癰疽瘡腫。
産難折傷。
(皆取其活血止痛。
)亦治癫狂。
(能去風散瘀、沈存中靈苑方、辰砂散、辰砂一兩、乳香棗仁各五錢、酒下、恣飲沉醉、聽睡一二日、勿動、驚醒則不可治、本事方、加人參一兩、名甯志膏。
)止洩痢。
瘡疽已潰勿服。
膿多勿敷。
出諸番。
圓大如乳頭、明透者良。
(今松脂楓脂中、亦有此狀者、市人或以僞之。
)性粘難研。
水飛過。
用缽坐熱水中。
以燈心同研。
則易細。
(山居四要、玉莖作痛、乳香蔥白等分、搗敷。
) 沒藥 一名末藥。
宣、散瘀定痛。
苦平。
入十二經,散結氣,通滞血,消腫定痛。
(血滞則氣壅、氣壅則經絡滿急、故腫且痛。
)生肌。
(推陳緻新、能生好血。
)治金瘡杖瘡。
惡瘡痔漏。
翳暈目赤。
(肝經瘀熱。
)産後血氣痛。
破症堕胎。
(乳香活血、沒藥散瘀、皆能消腫、止痛、生肌、故每兼用。
)諸痛不由血瘀。
而由血虛。
産後惡露去多。
腹中虛痛。
癰疽已潰。
法當鹹禁。
出諸南番。
色赤類琥珀者良。
制法同上。
(筋骨損傷、米粉四兩、炒黃、入沒藥乳香末各半兩、酒調成膏、攤貼之。
) 血竭 一名麒麟竭。
和血斂瘡。
甘鹹平。
有小毒。
色赤。
入血分。
(心、肝。
)散瘀生新。
專除血痛。
治金瘡折跌。
瘡口不合。
止痛生肌。
(乳香沒藥、兼主氣血、此則專入血分、皆木脂。
)善收瘡口。
卻能引膿。
性急、不可多用。
無瘀積者忌之。
出南番。
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