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木部
關燈
小
中
大
香木類
補心脾、滋肝腎。
辛甘而平。
氣香能透心脾。
(凡補脾藥多燥、唯此香能舒脾而偏潤、助脾藥中、兼用最妙。
)性潤。
能滋肝腎。
(好古曰:肝經氣分藥。
)益智甯神。
聰耳明目。
(香通竅。
)養血止汗。
(心生血、汗為心液。
)除風濕。
愈驚痫。
澤皮膚。
辟鬼魅。
多油而滑。
作瀉者禁與。
多痰亦忌。
蒸曬炒研。
去油。
油透者勿入藥。
畏菊花。
(積德堂方、治黃水濕瘡、真地瀝青、香油各二兩、熬稠、搽之如神。
) 側柏葉 涼血、清血分濕熱。
味苦微寒。
性澀而燥。
(西向得燥金之氣。
)最清血分濕熱。
止吐衄崩淋。
腸風尿血。
血痢。
一切血證。
去風濕諸痹。
曆節風痛。
(肢節大痛、晝靜夜劇、名白虎曆節風、亦風寒濕所緻。
)塗湯火傷。
(搗爛、水調塗。
)生肌殺蟲。
炙罨凍瘡。
汁、烏須發。
丹溪以為補陰要藥。
然終屬苦寒燥澀之品。
唯血分有濕熱者。
以此清之為宜。
若真陰虛者。
非所宜也。
柏有數種。
唯根上發枝數莖。
蒙茸茂密。
名千頭柏。
又名佛手柏者為真。
或炒或生。
用桂、牡蛎為使。
惡菊花。
宜酒。
(頭發不生、為末、和麻油塗。
) 松脂 一名松香、一名瀝青、燥濕祛風。
苦甘溫燥。
祛風去濕。
化毒生肌止痛。
熬膏而貼。
崩中惡痹牙疼。
研末而嘗。
(齲齒有孔、松脂塞、蟲即從齒出。
)感太陽之氣而生。
燥可去濕。
甘能除熱。
故外科取用極多。
性溫而燥。
血虛者勿服。
水煮百沸。
白滑方可用。
(聖惠方、治小兒緊唇、松脂炙化貼之。
)松節(燥濕祛風。
)苦溫而燥。
治骨節間之風濕。
(丹溪曰:能燥血中之濕。
)燥性過于松脂。
血虛尤忌。
杵碎浸酒良。
松毛 (祛風生毛發。
)苦溫。
可生毛發。
宜敷凍瘡及風濕諸瘡。
忌同松脂。
切細用。
(簡便方、治陰囊濕癢、松毛煎湯頻洗。
) 松花 (潤、益氣祛風。
)甘溫。
潤心肺益氣。
止血除風。
亦可釀酒。
(須及時取用、不堪久停、今人和白沙糖、印為糕餅、頗佳。
)善糁諸痘瘡傷損。
并濕爛不痂。
多食發上焦熱病。
杉材 即杉木、宣散腫脹。
辛溫開發。
除心腹脹滿,腳氣腫痛。
(柳子濃纂救死方雲:得腳氣、半夜痞絕、脅塊如石、昏困且死、鄭洵美傳杉木湯、服半食頃、大下、塊散氣通、方用杉木節一升、橘葉一升、無葉以皮代、大腹槟榔七枚、連子捶碎、童便三升煮、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停後服。
)散風毒。
去惡氣。
洗毒瘡漆瘡。
稍挾虛者忌用。
其木不生白蟻。
燒灰。
最發火藥。
肉桂 大燥、補命門火、平肝通血脈、引火歸元。
辛甘大熱。
有小毒。
氣濃純陽。
入肝腎血分。
補命門相火之不足。
(兩腎中間、先天祖氣、乃真火也、人若無此真陽之火、則無以蒸糟粕而化精微、脾胃衰敗、氣盡而亡矣。
)益陽消陰。
治痼冷沉寒。
下焦腹痛。
奔豚疝瘕。
疏痛百脈。
宣導百藥。
能抑肝風。
(木得桂而枯、削桂釘木根、其木即死。
)而扶脾土。
(肝木盛則克土、辛平肝木、甘益脾土。
)療虛寒惡食。
濕盛洩瀉。
(土為木克、不能防水、古行水方中多用之、如五苓散之類。
)引無根之火。
降而歸元。
從治咳逆結氣。
目赤腫痛。
格陽喉痹。
上熱下寒等證。
(以熱攻熱、名曰從治、若肺熱氣不下行、每上見熱證、下見足冷、設誤用之、禍不旋踵。
)通經催生堕胎。
(辛熱能動血。
)交趾桂最佳。
(體松皮直、起花、紫肉黑油、味甜多辣少、今難得。
)其次蒙自桂可用。
(距交趾不甚遠。
)其次安南桂。
東京桂亦可用。
(以上三宗、體略松、皮直、有花、紫肉、黃油多、黑油少、味甜少辣多。
)姚桂、浔桂、紫荊桂。
(俱體重、皮不直、有花皆做上、味甚辣略甜。
)用之不能治病。
洋桂、雲南桂。
(體皆急重、切開肉内、有白點起絲、味苦辣、嘗之舌上稠膩、甚至麻木。
)皆大有害。
萬不可用。
去粗皮。
(其毒在皮。
)不見火。
須臨用切碎、群藥煎好方入、煎一二沸即服。
)得人參、甘草、麥冬良。
忌生蔥、石脂。
(足筋急、桂末和白酒塗之、外腎偏腫、桂末水調方寸匕、塗之。
) 桂心 大燥、補陽活血
辛甘而平。
氣香能透心脾。
(凡補脾藥多燥、唯此香能舒脾而偏潤、助脾藥中、兼用最妙。
)性潤。
能滋肝腎。
(好古曰:肝經氣分藥。
)益智甯神。
聰耳明目。
(香通竅。
)養血止汗。
(心生血、汗為心液。
)除風濕。
愈驚痫。
澤皮膚。
辟鬼魅。
多油而滑。
作瀉者禁與。
多痰亦忌。
蒸曬炒研。
去油。
油透者勿入藥。
畏菊花。
(積德堂方、治黃水濕瘡、真地瀝青、香油各二兩、熬稠、搽之如神。
) 側柏葉 涼血、清血分濕熱。
味苦微寒。
性澀而燥。
(西向得燥金之氣。
)最清血分濕熱。
止吐衄崩淋。
腸風尿血。
血痢。
一切血證。
去風濕諸痹。
曆節風痛。
(肢節大痛、晝靜夜劇、名白虎曆節風、亦風寒濕所緻。
)塗湯火傷。
(搗爛、水調塗。
)生肌殺蟲。
炙罨凍瘡。
汁、烏須發。
丹溪以為補陰要藥。
然終屬苦寒燥澀之品。
唯血分有濕熱者。
以此清之為宜。
若真陰虛者。
非所宜也。
柏有數種。
唯根上發枝數莖。
蒙茸茂密。
名千頭柏。
又名佛手柏者為真。
或炒或生。
用桂、牡蛎為使。
惡菊花。
宜酒。
(頭發不生、為末、和麻油塗。
) 松脂 一名松香、一名瀝青、燥濕祛風。
苦甘溫燥。
祛風去濕。
化毒生肌止痛。
熬膏而貼。
崩中惡痹牙疼。
研末而嘗。
(齲齒有孔、松脂塞、蟲即從齒出。
)感太陽之氣而生。
燥可去濕。
甘能除熱。
故外科取用極多。
性溫而燥。
血虛者勿服。
水煮百沸。
白滑方可用。
(聖惠方、治小兒緊唇、松脂炙化貼之。
)松節(燥濕祛風。
)苦溫而燥。
治骨節間之風濕。
(丹溪曰:能燥血中之濕。
)燥性過于松脂。
血虛尤忌。
杵碎浸酒良。
松毛 (祛風生毛發。
)苦溫。
可生毛發。
宜敷凍瘡及風濕諸瘡。
忌同松脂。
切細用。
(簡便方、治陰囊濕癢、松毛煎湯頻洗。
) 松花 (潤、益氣祛風。
)甘溫。
潤心肺益氣。
止血除風。
亦可釀酒。
(須及時取用、不堪久停、今人和白沙糖、印為糕餅、頗佳。
)善糁諸痘瘡傷損。
并濕爛不痂。
多食發上焦熱病。
杉材 即杉木、宣散腫脹。
辛溫開發。
除心腹脹滿,腳氣腫痛。
(柳子濃纂救死方雲:得腳氣、半夜痞絕、脅塊如石、昏困且死、鄭洵美傳杉木湯、服半食頃、大下、塊散氣通、方用杉木節一升、橘葉一升、無葉以皮代、大腹槟榔七枚、連子捶碎、童便三升煮、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停後服。
)散風毒。
去惡氣。
洗毒瘡漆瘡。
稍挾虛者忌用。
其木不生白蟻。
燒灰。
最發火藥。
肉桂 大燥、補命門火、平肝通血脈、引火歸元。
辛甘大熱。
有小毒。
氣濃純陽。
入肝腎血分。
補命門相火之不足。
(兩腎中間、先天祖氣、乃真火也、人若無此真陽之火、則無以蒸糟粕而化精微、脾胃衰敗、氣盡而亡矣。
)益陽消陰。
治痼冷沉寒。
下焦腹痛。
奔豚疝瘕。
疏痛百脈。
宣導百藥。
能抑肝風。
(木得桂而枯、削桂釘木根、其木即死。
)而扶脾土。
(肝木盛則克土、辛平肝木、甘益脾土。
)療虛寒惡食。
濕盛洩瀉。
(土為木克、不能防水、古行水方中多用之、如五苓散之類。
)引無根之火。
降而歸元。
從治咳逆結氣。
目赤腫痛。
格陽喉痹。
上熱下寒等證。
(以熱攻熱、名曰從治、若肺熱氣不下行、每上見熱證、下見足冷、設誤用之、禍不旋踵。
)通經催生堕胎。
(辛熱能動血。
)交趾桂最佳。
(體松皮直、起花、紫肉黑油、味甜多辣少、今難得。
)其次蒙自桂可用。
(距交趾不甚遠。
)其次安南桂。
東京桂亦可用。
(以上三宗、體略松、皮直、有花、紫肉、黃油多、黑油少、味甜少辣多。
)姚桂、浔桂、紫荊桂。
(俱體重、皮不直、有花皆做上、味甚辣略甜。
)用之不能治病。
洋桂、雲南桂。
(體皆急重、切開肉内、有白點起絲、味苦辣、嘗之舌上稠膩、甚至麻木。
)皆大有害。
萬不可用。
去粗皮。
(其毒在皮。
)不見火。
須臨用切碎、群藥煎好方入、煎一二沸即服。
)得人參、甘草、麥冬良。
忌生蔥、石脂。
(足筋急、桂末和白酒塗之、外腎偏腫、桂末水調方寸匕、塗之。
) 桂心 大燥、補陽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