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草部

關燈
苦溫。

    疏氣活血。

    治風勞腹痛。

    妊娠水腫。

    葉似葛。

    圓而小。

    有白毛。

    根有須。

    四時不凋。

     (一雲即青木香藤。

    集效方、天仙藤一兩、好酒一盞、煎半盞服之、治疝氣作痛、神效。

    ) 葛根 輕、宣、解肌、升陽散火。

     辛甘性平。

    輕揚升發。

    入陽明經。

    能鼓胃氣上行。

    生津止渴。

    (風藥多燥、葛根獨能止渴者、以其升胃氣入肺而生津爾。

    )兼入脾經。

    開腠發汗。

    解肌退熱。

    (脾主肌肉。

    )為治清氣下陷洩瀉之聖藥。

    (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洩、葛根能升陽明清氣。

    )療傷寒中風。

    陽明頭痛。

    (元素曰:頭痛如破、乃陽明中風、可用葛根蔥白湯、若太陽初病、未入陽明而頭痛者、不可便服升葛湯發之、反引邪氣入陽明也、仲景治太陽陽明合病、桂枝湯加葛根麻黃、又有葛根黃芩黃連解肌湯、是用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太陽藥也。

    )血痢溫瘧。

    (丹溪曰:凡治瘧、無汗要有汗、散邪為主、帶補、有汗要無汗、扶正為主、帶散、若陽瘧有汗、加參白術以斂之、無汗、加柴葛蒼術以發之。

    )腸風痘疹。

    (能發痘疹、丹溪曰:凡斑疹已見紅點、不可更服升葛湯、恐表虛反增斑爛也。

    )又能起陰氣。

    散郁火。

    解酒毒。

    (葛花尤良。

    )利二便。

    殺百藥毒。

    上盛下虛之人。

    雖有脾胃病。

    亦不宜服。

    即當用者。

    亦宜少用。

    多則反傷胃氣。

    以其升散太過也。

    (夏月表虛汗多、尤忌。

    )生葛汁大寒。

    解溫病大熱。

    吐衄諸血。

     茜草 通、行血。

     色赤入營。

    氣溫行滞。

    味酸走肝。

    而鹹走血。

    (本經苦寒。

    )入厥陰血分。

    (心包、肝。

    )能行血止血。

    (能行故能止、消瘀通經、又能止吐崩尿血。

    )消瘀通經。

    (酒煎一兩、通經甚效。

    )治風痹黃膽。

    (疸有五、黃膽、谷疸、酒疸、黃汗疸、女勞疸、此蓋蓄血發黃、不專于濕熱者也、女勞疸必屬腎虛、亦不可以濕熱例治、當以地黃、萸肉、山藥壯其水、人參培其氣、兼陽虛者、姜附肉桂、亦所必用、再随證而加利濕藥。

    )崩暈撲損。

    痔瘡疖。

    無瘀滞者忌投。

    一名茹蘆。

    一名血見愁。

    根可染绛。

    忌鐵。

     紫葳花 一名淩霄花。

    瀉血熱、破血瘀。

     甘酸而寒。

    入厥陰血分。

    (心包、肝。

    )能去血中伏火。

    破血去瘀。

    主産乳餘疾。

    崩帶症瘕。

     腸結血閉淋閉。

    風癢。

    血熱生風之證。

    女科多用之。

    (肺癰有用之為君藥者。

    末和密陀僧、唾調、敷酒鼻、驗。

    )破血之藥。

    走而不守。

    虛人避之。

    孕婦尤忌。

    花開五瓣。

    黃赤有點。

    不可近鼻聞。

    傷腦。

    畏鹹鹵。

    (通身風癢、紫葳末酒服二錢、效。

    ) 威靈仙 宣、行氣祛風。

     辛洩氣。

    鹹洩水。

    氣溫屬木。

    其性善走。

    能宣疏五髒。

    通行十二經絡。

    此風藥之善走者也、威者言其猛烈、靈者言其效驗。

    )治中風痛風。

    頭風頑痹。

    (濕熱流于肢節、腫屬濕、痛屬熱、屬血虛、亦有因濕痰死血、十指麻木、亦是胃中有濕痰死血、脾主四肢故也、痛風當分新久、新痛屬寒、宜用辛溫、久痛屬熱、宜用清涼、河間所謂暴病非熱、久病非寒是也、大法宜順氣清痰、搜風散濕、養血去瘀為要、高陽子威靈仙傳曰:一人手足不遂數十年、遇新羅僧曰:得一藥可治、入山求之、乃威靈仙也、服之而愈。

    )症瘕積聚。

    痰水宿膿。

    黃膽浮腫。

    大小腸秘。

    風濕痰氣。

    一切冷痛。

    性極快利。

    積不痊者。

    服之有捷效。

    治諸骨哽頗驗。

    (歌雲:鐵腳威靈仙、砂糖和酒煎、一口吞下去、鐵劍軟如綿。

    )大走真氣。

    耗人血。

    不得已而後用之可也。

    根叢須數百條。

    長者二尺餘。

    色深黑。

    俗名鐵腳威靈仙。

    忌茶茗、面。

     鈎藤鈎 宣、除風熱、定驚。

     甘微苦寒。

    除心熱。

    平肝風。

    舒筋除眩。

    下氣寬中。

    治大人頭旋目眩。

    小兒驚啼螈。

     (筋急而縮為螈、筋緩而舒為、伸縮不已為螈、今謂之搐搦。

    )客忤胎風。

    發斑疹。

    主肝風相火之病。

    風靜火息。

    則諸證自平。

    (相火散行于膽、三焦、心包。

    )祛肝風而不燥。

    庶幾中和。

    故小兒科珍之。

    但性稍寒。

    無火者勿服。

    有刺類釣鈎。

    故名。

    藤細多鈎者良。

    (去梗、純用嫩鈎、其功十倍。

    )久煎則無力。

    (俟他藥煎就、方入鈎藤、一二沸即起、頗得力也。

     聖惠方、治卒得痫疾、鈎藤、炙甘草各二錢、水煎服、效。

    ) 使君子 殺蟲消積。

     甘溫。

    殺蟲消積。

    治五疳便濁,瀉痢瘡癬,為小兒諸病要藥。

    (經疏曰:五疳便濁、瀉痢腹蟲、皆由脾胃虛弱、因而乳停食滞、濕熱瘀塞而成、脾胃健則積滞消、濕熱散、水道利、而前蟲之藥、多是苦辛、獨使君子、榧子、甘而殺蟲、每月上旬、蟲頭向上、中旬蟲頭橫、下旬蟲頭向下、道藏雲:初一至初五、蟲頭向上、凡有蟲病者、每月上旬、空心食數枚、蟲皆死而出矣。

    按地黃、胡麻、皆甘而能殺蟲。

    )無蟲積者勿食。

    出閩蜀。

    五瓣有棱。

    内仁如榧。

    亦可煨食。

    久則油黑。

    不可用。

    忌飲熱茶。

    犯之作瀉。

     旋花 一名旋。

    補陰、續筋。

     甘辛溫。

    補勞損。

    益精氣。

    續筋骨。

    (用根搗汁、瀝傷處、渣敷其上、日三易、半月即斷筋便續。

    )即鼓子花。

     雀梅葉 瀉熱、解毒。

     酸寒。

    治乳癰、便毒。

    有奇功。

    一名爵梅。

    葉如薔薇葉。

    生細梅。

    如小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