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草部
關燈
小
中
大
蔓草類
補益肝腎、調和氣血、澀精氣、化虛痰。
苦堅腎。
溫補肝。
甘益陰。
澀收斂精氣。
強筋益髓。
養血祛風。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烏須發。
(故名首烏。
)強陽事。
令人有子。
為滋補良藥。
(補陰而不滞不寒、強陽而不燥不熱、禀中和之性、而得天地之純氣、所以為調補久病之聖藥。
)氣血太和,則勞瘦、風虛瘡痔、瘰癰腫。
(營血調則癰腫消、赤者、外科稱為瘡帚。
)腹中宿疾。
(能化虛痰。
)惡血痿黃諸病自已。
療久痢惡瘧。
(益陰補肝、瘧家要藥。
)調胎産崩帶。
止破傷出血。
(鄧筆峰衛生雜典方、末敷神效。
)年深大者。
收采精制。
久服延年。
令人不老。
有赤白二種。
夜則藤交。
(故一名交藤。
)有陰陽交合之象。
以大如拳、五瓣而嫩潤者良。
老硬多筋者不用。
三百年者。
大如栲栳。
服之成地仙。
凡使赤白各半。
泔浸。
竹刀刮皮。
切片。
用大黑豆拌勻。
入柳甑砂鍋上。
九蒸九曬。
茯苓為使。
忌諸血、無鱗魚、蔥、蒜、萊菔、鐵器。
(與蘿蔔同食、令須發早白、犯鐵器、損人。
) 菟絲子 溫補三陰。
甘辛而溫。
凝正陽之氣。
入足三陰。
(肝、脾、腎。
)強陰益精,溫而不燥。
治五勞七傷。
溺有餘瀝。
寒精自出。
口苦燥渴。
(景嶽曰:治消渴、煎湯、任意飲之。
)寒血為積。
祛風明目。
止瀉進食。
(酒制為末、常服能使飲啖、如湯沃雪。
)補衛氣。
助筋脈。
益氣力。
肥健人。
為調元上品。
(同熟地、名雙補丸、同元參、名玄菟丹。
)腎家多火。
強陽不痿。
大便燥結者。
忌之。
無根。
蔓延草上。
子如黍粒。
得酒良。
揀去雜子。
酒淘淨。
去土曬幹。
放瓷器内。
勿使出氣。
入煎劑。
再微炒研破。
若入丸。
須另磨細末。
古人因難于磨細。
酒浸一宿。
煮令吐絲。
搗成餅。
烘幹再研。
則末易細。
然酒浸稍久。
往往味變酸臭。
全失沖和馨香之味。
每多無效。
今市中菟絲餅。
俱将麥面打入。
氣味全乖。
斷不可用。
山藥為使。
覆盆子 溫補肝腎、澀縮小便。
甘酸而溫。
益腎髒而固精。
補肝虛而明目。
起陽痿。
縮小便。
(寇宗曰:服之可覆其溺器、故名、李當之曰:子似覆盆之形、因名之。
)續絕傷。
美顔色。
烏須發。
(搗汁塗發、不白。
)女子多孕。
同蜜為膏。
治肺氣虛寒。
(李士材曰:強腎無燥熱之偏、固精無凝滞之害、金玉之品也。
)性固澀。
小便不利者勿服。
去蒂淘淨。
搗餅。
用時酒拌蒸。
葉絞汁。
滴目中。
出目弦蟲。
除膚赤。
收濕止淚。
瘡潰爛、酸漿水洗後、覆盆葉為末摻之、日一次、以愈為度。
) 五味子 補肺腎、澀精氣。
性溫。
五味俱備。
(皮甘、肉酸、核中苦辛、都有鹹味、酸鹹為多。
能斂肺氣而滋腎水。
)氣為水母、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王好古曰:入手太陽血分、足少陰氣分。
)益氣生津。
(肺主氣斂、故能益、益氣故能生津、夏月宜常服、以瀉火而益金。
)補虛明目。
澀精強陰。
(内核如腎、象形之義。
)退熱斂汗。
止嘔住瀉。
甯嗽定喘。
(感風寒而喘嗽者、當表散、宜羌防蘇桔、痰壅氣逆而喘嗽者、當清降、宜二陳及蘇子降氣湯、水氣逆而喘嗽者、宜小青龍、半夏茯苓湯、氣虛病久而喘嗽者、宜人參五味。
)除煩渴。
消水腫。
解酒毒。
收耗散之氣。
瞳子散大。
(潔古雲:夏服五味、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湧出、東垣雲:收瞳神散大、火熱必用之藥、丹溪曰:收肺補腎、乃火嗽必用之藥、五味功用雖多、收肺保腎四字、足以盡之。
)按五味乃要藥。
人多不敢用者。
寇氏虛熱之說誤之爾。
唯風邪在表。
痧疹初發。
一切停飲。
肺家有實熱者。
皆當禁之。
北産紫黑者良。
入滋補藥。
每粒銅刀切作兩片。
蜜酒拌蒸。
曬幹焙。
臨用再研碎。
入勞嗽藥。
捶碎核。
生用。
南産色紅而枯。
若風寒在肺。
宜南者。
苁蓉為使。
惡葳蕤。
熬膏良。
(爛弦風眼、五味子、蔓荊子煎湯、頻洗之、效。
) 天門冬 瀉肺火、補腎水、潤燥。
甘苦大寒。
入手太陰氣分。
(肺。
)清金降火。
益水之上源。
(肺為腎母。
)下通足少陰腎。
(苦能堅腎、寒能去腎家濕熱、故亦治骨痿。
)滋陰潤燥。
殺蟲消痰。
(蒙筌曰:腎主津液、燥則凝而為痰、得潤劑則痰化、所謂治痰之本也。
)澤肌膚。
利二便。
治肺痿肺癰。
(肺痿者、感于風寒、咳嗽短氣、鼻塞、胸脹、久而成痿、有寒痿熱痿二證、肺癰者、熱毒蘊結、咳吐膿血、胸中隐痛、痿重而癰稍輕、治痿宜養血補氣、保肺清火、治癰宜瀉熱豁痰、開提升散、癰為邪實、痿為正虛、不得混治。
)吐膿吐血。
(苦洩血滞、甘益元氣、寒止血妄行。
)痰嗽喘促。
嗌幹消渴。
(口燥多飲為消渴、由火盛津枯、宜潤燥滋陰。
)足下熱痛。
虛勞骨蒸。
一切陰虛有火諸證。
性寒而滑。
脾胃虛而洩瀉惡食者。
大非所宜。
取肥大明亮者。
去心皮。
酒蒸。
熬膏良。
(滋陰助元、消腎痰。
)地黃、貝母為使。
惡鯉魚。
(肺勞風熱、天門冬煮食、止渴去熱、或曝幹為末、蜜丸服尤佳、亦可洗面。
) 百部 溫肺、治寒嗽、殺蟲。
甘苦微溫。
能潤肺溫肺。
治寒嗽暴嗽久嗽。
(苦溫能利肺氣、千金方、用百部熬膏、入蜜、不時取服、可
苦堅腎。
溫補肝。
甘益陰。
澀收斂精氣。
強筋益髓。
養血祛風。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烏須發。
(故名首烏。
)強陽事。
令人有子。
為滋補良藥。
(補陰而不滞不寒、強陽而不燥不熱、禀中和之性、而得天地之純氣、所以為調補久病之聖藥。
)氣血太和,則勞瘦、風虛瘡痔、瘰癰腫。
(營血調則癰腫消、赤者、外科稱為瘡帚。
)腹中宿疾。
(能化虛痰。
)惡血痿黃諸病自已。
療久痢惡瘧。
(益陰補肝、瘧家要藥。
)調胎産崩帶。
止破傷出血。
(鄧筆峰衛生雜典方、末敷神效。
)年深大者。
收采精制。
久服延年。
令人不老。
有赤白二種。
夜則藤交。
(故一名交藤。
)有陰陽交合之象。
以大如拳、五瓣而嫩潤者良。
老硬多筋者不用。
三百年者。
大如栲栳。
服之成地仙。
凡使赤白各半。
泔浸。
竹刀刮皮。
切片。
用大黑豆拌勻。
入柳甑砂鍋上。
九蒸九曬。
茯苓為使。
忌諸血、無鱗魚、蔥、蒜、萊菔、鐵器。
(與蘿蔔同食、令須發早白、犯鐵器、損人。
) 菟絲子 溫補三陰。
甘辛而溫。
凝正陽之氣。
入足三陰。
(肝、脾、腎。
)強陰益精,溫而不燥。
治五勞七傷。
溺有餘瀝。
寒精自出。
口苦燥渴。
(景嶽曰:治消渴、煎湯、任意飲之。
)寒血為積。
祛風明目。
止瀉進食。
(酒制為末、常服能使飲啖、如湯沃雪。
)補衛氣。
助筋脈。
益氣力。
肥健人。
為調元上品。
(同熟地、名雙補丸、同元參、名玄菟丹。
)腎家多火。
強陽不痿。
大便燥結者。
忌之。
無根。
蔓延草上。
子如黍粒。
得酒良。
揀去雜子。
酒淘淨。
去土曬幹。
放瓷器内。
勿使出氣。
入煎劑。
再微炒研破。
若入丸。
須另磨細末。
古人因難于磨細。
酒浸一宿。
煮令吐絲。
搗成餅。
烘幹再研。
則末易細。
然酒浸稍久。
往往味變酸臭。
全失沖和馨香之味。
每多無效。
今市中菟絲餅。
俱将麥面打入。
氣味全乖。
斷不可用。
山藥為使。
覆盆子 溫補肝腎、澀縮小便。
甘酸而溫。
益腎髒而固精。
補肝虛而明目。
起陽痿。
縮小便。
(寇宗曰:服之可覆其溺器、故名、李當之曰:子似覆盆之形、因名之。
)續絕傷。
美顔色。
烏須發。
(搗汁塗發、不白。
)女子多孕。
同蜜為膏。
治肺氣虛寒。
(李士材曰:強腎無燥熱之偏、固精無凝滞之害、金玉之品也。
)性固澀。
小便不利者勿服。
去蒂淘淨。
搗餅。
用時酒拌蒸。
葉絞汁。
滴目中。
出目弦蟲。
除膚赤。
收濕止淚。
瘡潰爛、酸漿水洗後、覆盆葉為末摻之、日一次、以愈為度。
) 五味子 補肺腎、澀精氣。
性溫。
五味俱備。
(皮甘、肉酸、核中苦辛、都有鹹味、酸鹹為多。
能斂肺氣而滋腎水。
)氣為水母、經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王好古曰:入手太陽血分、足少陰氣分。
)益氣生津。
(肺主氣斂、故能益、益氣故能生津、夏月宜常服、以瀉火而益金。
)補虛明目。
澀精強陰。
(内核如腎、象形之義。
)退熱斂汗。
止嘔住瀉。
甯嗽定喘。
(感風寒而喘嗽者、當表散、宜羌防蘇桔、痰壅氣逆而喘嗽者、當清降、宜二陳及蘇子降氣湯、水氣逆而喘嗽者、宜小青龍、半夏茯苓湯、氣虛病久而喘嗽者、宜人參五味。
)除煩渴。
消水腫。
解酒毒。
收耗散之氣。
瞳子散大。
(潔古雲:夏服五味、使人精神頓加、兩足筋力湧出、東垣雲:收瞳神散大、火熱必用之藥、丹溪曰:收肺補腎、乃火嗽必用之藥、五味功用雖多、收肺保腎四字、足以盡之。
)按五味乃要藥。
人多不敢用者。
寇氏虛熱之說誤之爾。
唯風邪在表。
痧疹初發。
一切停飲。
肺家有實熱者。
皆當禁之。
北産紫黑者良。
入滋補藥。
每粒銅刀切作兩片。
蜜酒拌蒸。
曬幹焙。
臨用再研碎。
入勞嗽藥。
捶碎核。
生用。
南産色紅而枯。
若風寒在肺。
宜南者。
苁蓉為使。
惡葳蕤。
熬膏良。
(爛弦風眼、五味子、蔓荊子煎湯、頻洗之、效。
) 天門冬 瀉肺火、補腎水、潤燥。
甘苦大寒。
入手太陰氣分。
(肺。
)清金降火。
益水之上源。
(肺為腎母。
)下通足少陰腎。
(苦能堅腎、寒能去腎家濕熱、故亦治骨痿。
)滋陰潤燥。
殺蟲消痰。
(蒙筌曰:腎主津液、燥則凝而為痰、得潤劑則痰化、所謂治痰之本也。
)澤肌膚。
利二便。
治肺痿肺癰。
(肺痿者、感于風寒、咳嗽短氣、鼻塞、胸脹、久而成痿、有寒痿熱痿二證、肺癰者、熱毒蘊結、咳吐膿血、胸中隐痛、痿重而癰稍輕、治痿宜養血補氣、保肺清火、治癰宜瀉熱豁痰、開提升散、癰為邪實、痿為正虛、不得混治。
)吐膿吐血。
(苦洩血滞、甘益元氣、寒止血妄行。
)痰嗽喘促。
嗌幹消渴。
(口燥多飲為消渴、由火盛津枯、宜潤燥滋陰。
)足下熱痛。
虛勞骨蒸。
一切陰虛有火諸證。
性寒而滑。
脾胃虛而洩瀉惡食者。
大非所宜。
取肥大明亮者。
去心皮。
酒蒸。
熬膏良。
(滋陰助元、消腎痰。
)地黃、貝母為使。
惡鯉魚。
(肺勞風熱、天門冬煮食、止渴去熱、或曝幹為末、蜜丸服尤佳、亦可洗面。
) 百部 溫肺、治寒嗽、殺蟲。
甘苦微溫。
能潤肺溫肺。
治寒嗽暴嗽久嗽。
(苦溫能利肺氣、千金方、用百部熬膏、入蜜、不時取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