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草部

關燈
按之軟者、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亦瀉脾胃之濕熱、非瀉心也、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則痞滿、乃寒傷營血、邪結上焦、胃之上脘當心、故曰瀉心、經曰:太陰所至為痞滿、又曰:濁氣在上、則生脹是已、病發于陽而反下之、則結胸、乃熱邪陷入血分、亦在上脘、故大陷胸湯丸皆用大黃、亦瀉脾胃血分之邪、而降其濁氣也、若結胸在氣分、則用小陷胸湯瀉心湯、或問心氣不足而吐衄、何以不補心而反瀉心、丹溪曰:少陰不足、亢陽無輔、緻陰血妄行、故用大黃瀉其亢盛之火、又心本不足、肺肝各受火邪而病作、故用黃芩清肺、黃連清肝、肺者陰之主、肝者心之母、血之合也、肺肝火退、則血歸經而自安矣、宗曰:以苦洩其熱、就以苦補其心、蓋一舉而兩得之、士材曰:古人用大黃、治虛勞吐衄、意甚深微、蓋濁陰不降、則清陽不升、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也。

    )峻利猛烈。

    長驅直搗。

    苟非血分熱結。

    六脈沉實者。

    切勿輕與推蕩。

    (病在氣分而用之、是為誅伐無過浸、酒蒸、生、熟之不同。

    生用更峻。

    (欲取通利者、不得驟進谷食、大黃得谷食、便不能通利、洪邁夷堅志雲:湯火傷者、搗生大黃調敷、止痛無瘢。

    )黃芩為使。

    (梅師方、男子偏墜作痛、大黃末、醋和塗之、幹則易。

    自半夏至大黃、皆常毒之品。

    ) 茹 瀉、破血。

     辛寒。

    蝕惡肉。

    排膿血。

    殺疥蟲。

    除熱痹。

    破症瘕。

    (素問、同烏骨、治婦人血枯。

    )根如萊菔。

    皮黃肉白。

    葉長微闊。

    折之有汁。

    結實如豆。

    一顆三粒。

    甘草為使。

     天名精 一名地松、一名活鹿草、一名蝦蟆藍。

    瀉熱吐痰、破血解毒。

     辛甘而寒。

    能破血。

    (一婦産後、口渴氣喘、面赤有斑、大便洩、小便閉、用行血利水藥不效、用天名精根葉、濃煎膏飲、下血一桶、小便通而愈。

    )能止血。

    吐痰除熱、解毒殺蟲。

     治乳蛾喉痹。

    砂淋血淋。

    (蘇沈良方雲:濃煎加乳麝少許、神效。

    )小兒牙關緊閉。

    急慢驚風。

    (不省人事者、絞汁入好酒灌之、即蘇、以醋拌渣、敷項下。

    )服汁吐瘧痰。

    (喉蛾及驚風服之、亦取其吐痰。

    )漱汁止牙痛。

    搗敷蛇蟲螫毒。

    根名杜牛膝。

    功用相同。

    色白如短牛膝。

    (煎湯洗痔、渣塞患處良。

    )地黃為使。

    (男女吐血、地松曬幹為末、茅花湯調服二錢、效。

    ) 鶴虱 (瀉、殺蟲。

    )苦辛。

    殺五髒蟲。

    治蛔咬腹痛。

    (面白唇紅、時發時止、為蟲痛、肥肉汁調末服。

    )即天名精子。

    最黏人衣。

    有狐氣。

    炒熟則香。

    (怪疾奇方、大腸蟲出不斷、斷之複生、行坐不得、鶴虱末水調半兩服、自愈。

    ) 山慈姑 瀉熱解毒。

     甘微辛而寒。

    功颛清熱散結。

    治癰瘡疔腫,瘰結核。

    (醋磨塗。

    )解諸毒。

    蠱毒。

    蛇蟲狂犬傷。

    根類慈姑小蒜。

    去毛殼。

    (有毛殼包裹者真、故今人俱稱為毛姑。

    ) 茵芋 宣、去風濕。

     辛苦微溫。

    治風濕拘攣痹痛。

    (時珍曰:古方治風痫、有茵芋丸、治風痹、有茵芋酒、治産後風、有茵芋膏、風濕諸證多用之、茵芋、石楠、莽草、皆治風妙品、世所罕知。

    )莖赤。

     葉似石榴而短濃。

    炙用。

     莽草 宣、去風濕。

     辛苦而溫。

    治頭風癰腫。

    乳癰疝瘕。

    (蘇頌曰:古方風濕諸酒多用之、今人取葉煎湯、熱含、治牙蟲喉痹甚效、甄權曰:不入湯。

    )取葉細锉。

    以生甘草、水蓼二味同盛。

    入生稀絹袋曝幹。

    (聖惠方、治頭風久痛、莽草煎湯沐之、勿令入目。

    ) 仙茅 燥、補腎命。

     辛熱。

    助命火。

    益陽道。

    明耳目。

    補虛勞。

    治失溺無子。

    心腹冷氣不能食。

    (溫胃。

    )腰腳冷痹不能行。

    (暖筋骨。

    )專于補火。

    唯精寒者宜之。

    (唐婆羅門始進此方、當時盛傳服之多效、如法制、陰幹蜜丸、酒服、禁食牛乳牛肉、許真君書雲:甘能養肉、辛能養節、苦能養氣、鹹能養骨、酸能養筋、滑能養膚、和苦酒服之、必效也。

    )火熾者。

    有偏絕之虞。

    葉如茅而略闊。

    根如小指。

    黃白多涎。

    竹刀去皮切。

    糯米泔浸一宿。

    去赤汁。

    則毒出。

    忌鐵。

     耳 一名蒼耳、即詩卷耳。

    輕、發汗、散風濕。

     甘苦而溫。

    善發汗。

    散風濕。

    上通腦頂。

    下行足膝。

    外達皮膚。

    治頭痛目暗。

    齒痛鼻淵。

     肢攣痹痛。

    瘰瘡疥。

    (李瀕湖集簡方、采根煎熬、名萬應膏。

    )遍身瘙癢。

    (作浴湯佳。

    )散氣耗血。

    虛人勿服。

    去刺酒蒸。

    忌豬肉。

    (千金翼、治毒攻手足腫痛欲斷、蒼耳搗汁漬之、并以滓敷之、立效、春用心、冬用子。

    ) 木鼈子 瀉、外用治瘡。

     味苦微甘。

    利大腸。

    治瀉痢疳積。

    瘰瘡痔。

    乳癰蚌毒。

    消腫追毒。

    生肌除。

    (音旱、黑斑。

    )颛入外科。

    核扁如鼈。

    綠色。

    (去油者。

    番木鼈、形較小、有毛、治咽喉痹痛、消痞塊。

    ) 鳳仙子 一名急性子。

    瀉、軟堅。

     微苦而溫。

    治産難積塊,噎膈骨哽。

    (凡咽中骨哽欲死者、白鳳仙子研、水一大鐘、以竹筒灌入咽、其物即軟、不可着牙、或為末吹之。

    )透骨通竅。

    (時珍曰:鳳仙子其性急速、故能透骨軟堅、庖人烹魚肉硬者、投數粒、即易軟爛、是其驗也。

    )緣其透骨。

    最能損齒。

    與玉簪根同。

    凡服者。

    不可着齒。

    多用亦戟人咽。

    (摘元方、金鳳花子研末、入砒少許、點疼牙根、取之。

    )花(又名金鳳花。

    )甘溫而滑。

    活血消積。

    治腰脅引痛不可忍。

    (研餅曬幹為末、空心酒服三錢。

    )又治蛇傷。

    (擂酒服效。

    )根葉、苦甘辛。

    散血通經。

    軟堅透骨、治杖撲腫痛。

    (葉廷器方、搗葉如泥、塗腫破處、幹則又上、一夜血散即愈、冬月收取幹者、研末、水氏方、用根搗爛噙咽、骨自下、雞骨尤效、即以溫水漱口、免損齒為要。

    )誤吞銅鐵。

    (方同上。

    自茹至鳳仙、皆小毒之品。

    ) 土連翹 宣、行血。

     苦溫。

    治風寒濕痹。

    曆節腫脹。

    撲損疼痛。

    (為末、同沒藥、血竭、酒服。

    )大損新血。

     無瘀勿用。

    (體虛有瘀、亦忌之。

    ) 煙 宣、辟穢殺蟲。

     辛溫。

    宣陽氣。

    行經絡。

    治山岚瘴氣。

    (明時征滇、深入瘴地、軍中皆染病、獨一營以服煙得免、由是遍傳遠迩、人皆服之矣。

    )寒濕陰邪。

    辟穢殺蟲。

    (搗汁、可毒頭虱、煙筒中水、能解蛇毒。

    )其氣入口。

    頃刻而周一身。

    令人通體俱快。

    (其性純陽、能行能散。

    )用以代酒代茗。

    終身不厭。

    (故一名相思草。

    )然火氣熏灼。

    (最爍肺陰、今人患喉風咽痛、嗽血失音之證甚多、未必不由嗜煙所緻。

    )耗血損年。

    衛生者宜遠之。

    閩中産者最佳。

    (質細、名金絲、沈氏露書雲:呂宋國有草、名淡巴菰、漳州人自海外攜來、莆田亦種之、今處處有之、不獨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