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草部

關燈
分陰陽虛實、不可混治、常山蜀漆、得甘草則吐、得大黃則利、得烏梅穿山甲則入肝、得小麥竹葉則入心、得秫米麻黃則入肺、得龍骨附子則入腎、得草果槟榔則入脾、蓋無痰不作瘧、一物之功、亦在驅逐痰水而已、士材曰:常山發吐、唯生用多用為然、與甘草同用亦必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錢許、每見奇功、未見其吐也、世人泥于雷老人久病忌服之說、使良藥見疑、沉難起、抑何愚耶。

    常山吐瘧痰、瓜蒂吐熱痰、烏附尖吐濕痰、萊菔子吐氣痰、藜蘆吐風痰。

    )性猛烈。

    施之藿食者多效。

    若肉食之人。

    稍稍挾虛。

    不可輕入。

    雞骨者良。

     燒酒浸一宿。

    炒透用。

    栝蒌為使。

    忌蔥茗。

    蜀漆(常山莖葉。

    )功用略同。

    (古方有蜀漆散、取其苗性輕揚、發散上焦之邪結。

    )甘草水拌蒸。

     藜蘆 宣、引吐。

     辛寒至苦。

    司蠱毒與喉痹。

    能殺蟲。

    理疥癬。

    入口即吐。

    善通頂。

    令人嚏。

    風痫證多用之。

     (張子和儒門事親曰:一婦病風痫、初一二年一發、後漸日發、甚至一日數發、求死而已、值歲大饑、采百草食、見野草若蔥、采蒸飽食、覺不安、吐膠涎數日、約一二鬥、汗出如洗、甚昏困、後遂輕健如常人、以所食蔥訪人、乃憨蔥苗、即藜蘆是矣、時珍曰:和王妃、年七十、中風不省、牙關緊閉、先考太醫吏目月池翁診視、濃煎藜蘆湯灌之、少頃噫氣、遂吐痰而蘇、藥不瞑眩、厥疾不瘳、誠然。

    )服之令人煩悶吐逆。

    大損津液。

    虛者慎之。

    取根去頭。

    用黃連為使。

    反細辛、芍藥、諸參。

    惡大黃。

    畏蔥白。

    (吐者、服蔥湯即止、與酒同用、殺人。

    頭生虮虱、藜蘆末摻之。

    疥癬蟲瘡、藜蘆末生油塗。

    ) 大戟 寒、通、瀉髒腑水濕。

     苦能直洩。

    颛瀉髒腑水濕。

    兼善逐血。

    辛能橫散。

    故發汗消癰。

    寒能通二便閉。

    治十二種水。

    腹滿急痛。

    積聚症瘕。

    頸腋癰腫。

    風毒腳腫。

    通經堕胎。

    瀉火逐痰。

    (時珍曰:痰涎為物、随氣升降、無處不到、入心則迷成癫痫、入肺則塞竅、為咳喘背冷、入肝則脅痛幹嘔、寒熱往來、入經絡則麻痹疼痛、入筋骨則牽引隐痛、入皮肉則瘰癰腫、陳無擇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功、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濕也、得氣與火則結為痰、大戟能洩髒腑水濕、甘遂能行經隧水濕、白芥子能散皮裡膜外痰氣、唯善用者、能收奇功也、又曰:錢仲陽謂腎為真水、有補無瀉、複雲:痘證變黑歸腎者、用百祥膏下之、非瀉腎也、瀉其腑則髒自不實、腑者膀胱也、百祥惟大戟一味、能行膀胱之水故也、竊謂非獨瀉腑、乃腎邪實而瀉肝也、實則瀉其子、大戟浸水青綠、肝膽之色也、痘證毒盛、火熾則水益涸、風挾火勢、則土受虧、故津液内竭、不能化膿、而成黑陷之證、瀉其風火之毒、所以救腎扶脾也、張潔古活法機要、用大戟一兩、棗三枚、同煮焙幹、去戟用棗、丸服、名棗變百祥丸。

    )陰寒善走。

     大損真氣。

    非元氣壯實。

    水濕伏留。

    不可浪施。

    杭産、紫者為上。

    北産、白者傷人。

    漿水煮軟。

    去骨。

    得大棗良。

    赤小豆為使。

    惡山藥,畏菖蒲,反甘草。

     甘遂 寒、通、瀉經隧水濕。

     苦寒。

    能瀉腎經及隧道水濕。

    直達水氣所結之處。

    以攻決為用。

    為下水之聖藥。

    主十二種水。

    大腹腫滿。

    (名水蠱、嘉言曰:胃為水谷之海、五髒六腑之源、脾不能散胃之水精于肺、而病于中、肺不能通胃之水道于膀胱、而病于上、腎不能司胃之關時其輸洩、而病于下、以緻積水浸淫、無所底止、好古曰:水者、脾肺腎三經所主、有五髒六腑、十二經之部分、上頭面、中四肢、下腰腳、外皮膚、中肌肉、内筋骨、脈有尺寸之殊、浮沉之别、不可輕瀉藥、當知病在何經何髒、方可用之、按水腫、有痰裹、食積、瘀血、緻清不升、濁不降而成者、有濕熱相生、隧道阻塞而成者、有燥熱沖擊、秘結不通而成者、是證屬有餘、有服寒涼、傷飲食、中氣虛衰而成者、有大病後、正氣衰憊而成者、有小便不通、水液妄行、脾不能制而成者、證屬不足、宜分别治之、然其源多由中氣不足而起、丹溪曰:水病當以健脾為主、使脾參苓為君、視所挾證加減、苟徒用利水藥、多緻不起。

    )疝瘕積聚。

    痞熱宿食。

    痰迷癫痫。

    去水極神。

    損真極速。

    大實大水。

    可暫用之。

    否則宜禁。

    皮赤肉黑。

    根作連珠。

     重實者良。

    面裹煨熟用。

    (或用甘草荠汁浸三日、其水如墨、以清為度、再面裹煨。

    )瓜蒂為使。

    惡遠志。

    反甘草。

    (仲景治心下留飲、與甘草同用、取其相反以立功、有治水腫及腫毒者、以甘遂末敷腫處、濃煎甘草湯服之、其腫立消、二物雖相反、感應如此其神。

    ) 商陸 通、行水。

     苦寒。

    沉陰下行。

    與大戟、甘遂同功。

    療水腫脹滿。

    (腫屬脾、脹屬肝、腫則陽氣猶行、如單脹而不腫者、名蠱脹、為木橫克土、難治、腫脹朝寬暮急為血虛、暮寬朝急為氣虛、朝暮俱急、為氣血兩虛、腫脹由心腹而散四肢者吉、由四肢而入心腹者危、男自下而上、女自上而下、皆難治。

    )疝瘕癰腫。

    喉痹不通。

    (薄切、醋炒、塗喉中、良。

    )利二便。

    瀉蠱毒。

     敷惡瘡。

    堕胎孕。

    腫脹因脾虛者多。

    若誤用之。

    一時雖效。

    未幾再作。

    決不能救。

    取白花之根。

    (赤者傷人、隻堪貼臍、入麝三分、搗貼、小便利則腫消。

    )銅刀刮去皮。

    水浸一宿。

    黑豆拌蒸。

    得蒜良。

     芫花 大通、行水。

     苦溫。

    去水飲痰癖。

    療五水在五髒,皮膚脹滿,喘急痛引胸脅,咳嗽瘴瘧。

    (五水者、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也、水積胞中、堅滿如石、名石水、汗如柏汁、名黃汗、久不愈必傷寒太陽證、表未解、心下有水而咳、幹嘔發熱、或喘或利者、小青龍湯主之、表已解、有時頭痛、出汗惡寒、心下有水、幹嘔、痛引兩脅、或喘或咳者、十棗湯主之、蓋青龍散表邪、使水從汗出、内經所謂開鬼門也、十棗逐裡邪、使水從二便出、内經所謂潔淨府、去陳法也、十棗湯、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棗十枚。

    )毒性至緊。

    取效最捷。

    稍涉虛者服之。

    多緻夭折。

    葉似柳。

    二月開花紫碧色。

    葉生花落。

    陳久者良。

    好醋煮過。

    曬幹。

    反甘草。

    根療疥。

     續随子 一名千金子。

    瀉、行水、破血解毒。

     辛溫。

    行水破血。

    治冷氣脹滿。

    症瘕痰飲。

    血結月閉。

    蠱毒鬼疰。

    利大小腸。

    下惡滞物。

     塗疥癬瘡。

    (時珍曰:續随與大戟、澤漆、甘遂莖葉相似、主療亦相似、長于利水、用之得當、亦要藥也。

    )攻擊猛摯。

    腫脹月閉等證。

    各有成病之由。

    當求其本。

    不可概施。

    脾虛便滑者。

    服之必死。

    (鬥門方、治水氣腫脹、用千金子一兩、去殼研、壓去油、重研、分作七服、每治一人、用一服、五更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