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上 經帶門
關燈
小
中
大
。
經脈不調。
或斷續,或帶濁,或腹痛,或腰酸,或飲食不甘,瘦孕。
服一二斤,即可受胎。
凡種子諸方,無以加此。
甘草川芎(一兩)熟地(蒸搗)菟絲子(制)當歸(四兩)杜仲(酒炒)人參白術(土炒)茯苓芍藥(酒炒)鹿角霜川椒(二兩)為末,蜜丸彈子大。
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湯送下,或為小丸吞服,亦可。
如經遲腹痛,宜加破故紙,(酒炒)肉桂各一兩。
甚者再加吳茱萸五錢,或加龍骨一兩。
(醋。
)如子宮寒甚,或洩,或痛,加制附子,或炮姜。
(随宜)有郁怒氣不順,而為脹為滞者,宜加香附(酒炒)二兩,或甚者再加沉香五錢。
血熱多火,經早内熱者,加川斷地骨皮各二兩,或另以湯劑暫清其火,而後服此,或以湯引送下, 啟宮丸 治子宮脂滿,不能孕育。
(婦人肥盛不孕,往往因此。
)芎白術半夏曲香附(一兩)茯苓神曲(五錢)橘紅甘草(二錢)粥丸。
橘半白術,燥濕以除其痰。
(肥而不孕,多由痰盛,故以二陳為君,而加氣血藥也。
)香附神中也 抑氣散 (嚴氏)治婦人氣盛于血,變生諸證。
頭暈,膈滿。
(凡人血氣和平,則無諸疾。
苟血少氣多,壅于胸膈,則滿。
上攻于頭,則暈。
)香附(四兩)陳皮(二兩)甘草(炙)茯神(一兩)每服二錢。
經曰:高者抑之。
香附能散郁氣,陳皮能調諸氣,茯神能安心氣,甘草能緩逆氣。
氣得其平而之 五物煎 治婦人血虛凝滞,蓄積不行。
小腹急痛,産難經滞等證。
此即四物湯加肉桂也。
當歸(三五七錢)熟地(三四錢)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肉桂(一二三錢)如兼胃或丁香木香砂仁仁,或酒炒紅花 牡丹皮散 (良方)治血瘕。
(瘀血凝聚而成,伏于隐僻之處,盤結膠固,須破血活血之品治丹皮桂心歸尾延胡索(三分)牛膝赤芍藥莪術(六分)三棱(四分)水酒各半煎丹皮桂心赤芍牛膝,以行其血。
三棱莪術歸尾延胡,以行其血中氣滞,氣中血滞。
氣血周流 芎歸六君子湯 治經水後期。
其來澀少,形體肥盛。
(體肥而經水後期澀少者,氣虛而痰滞當歸川芎人參白術茯苓甘草橘紅半夏加姜煎。
二陳治其痰滞,參術補其氣虛,(氣行則痰行。
)芎歸活其經血。
逍遙飲 治婦人思郁過度,緻傷心脾沖任之源。
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棗仁(二錢)芍藥茯神(一錢五分)甘草(一錢炙)陳皮加酒炒香附一二 如聖散 治崩漏不止。
(凡非時血行,淋瀝不已,謂之漏下。
忽然暴下,如山崩然,謂之崩有五色以應五髒。
)棕榈(燒)烏梅(一兩)黑姜(兩半)每服二錢。
烏梅湯下。
澀能止血,故用棕榈。
酸能收斂,故用烏梅。
溫能守中,故用幹姜。
黑能止血,故并用。
人參荊芥散 (婦寶)治血風勞。
(血風勞者,血脈空疏。
感受風邪,寒熱盜汗,展轉不已,勞也。
)人參白術熟地棗仁(炒)鼈甲(童便炙)羚羊角枳殼柴胡荊芥(五分)防風陳來章曰:血中之風,荊芥防風散之。
木盛生風,羚角柴胡平之。
陰虛發熱,地黃鼈甲滋之棗仁 固下丸 (子和)治赤白帶下。
(帶下起于風寒濕熱所傷,入于胞中,或中經脈,流入髒腑。
陰虛陽竭,營氣不升,衛氣下陷,滞于下焦奇經之分,因帶脈而得名,故曰帶。
赤者屬血,白者屬氣,其狀如涕,相連而下。
言帶者,亦病形也。
有濕熱流滞下焦者,有肝腎陰淫濕勝者。
有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者。
或思想無窮,而為白淫者。
或餘經濕熱,屈滞于小腹之下者。
病本雖殊,皆為氣血虛損,營衛累滞而成也。
)樗皮(兩半)白芍(五錢)良姜(黑)黃柏(黑三錢)粥丸,米飲下。
陳來章曰:樗皮苦燥濕,寒勝熱,澀固下。
故赤白帶因于濕熱者,用之為君。
(古方有蒼柏氣, 白芷散 (良方)治赤白帶,滑脫不禁。
(良方曰:帶下由于風寒濕熱所傷。
傷肝經者,色青如泥。
傷心經者,色赤如津。
傷肺經者,色白如涕。
傷脾經者,黃如爛瓜。
傷腎經者,黑如血。
)白芷(一兩)海螵蛸(二兩)胎發(五錢)酒調二錢。
白芷辛溫燥濕而祛風,烏賊鹹溫收濕而和血,發者血之餘,補陰消瘀,黑又能止血也。
當歸煎丸 (嚴氏)治赤白帶下,腹中痛,不飲食,羸瘦。
(此血虛有熱之證,法當涼補。
脈雲: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本枯。
言崩久則血少,複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漏不當歸熟地阿膠(炒)續斷白芍(炒)牡蛎(粉二兩)地榆(炒黑三錢)醋糊丸。
米歸芍熟地續斷阿膠,補肝滋腎,以治血虛。
牡蛎地榆,清熱收脫,以止帶下。
赤芍酸寒,能
經脈不調。
或斷續,或帶濁,或腹痛,或腰酸,或飲食不甘,瘦孕。
服一二斤,即可受胎。
凡種子諸方,無以加此。
甘草川芎(一兩)熟地(蒸搗)菟絲子(制)當歸(四兩)杜仲(酒炒)人參白術(土炒)茯苓芍藥(酒炒)鹿角霜川椒(二兩)為末,蜜丸彈子大。
空心嚼服一二丸,用酒或白湯送下,或為小丸吞服,亦可。
如經遲腹痛,宜加破故紙,(酒炒)肉桂各一兩。
甚者再加吳茱萸五錢,或加龍骨一兩。
(醋。
)如子宮寒甚,或洩,或痛,加制附子,或炮姜。
(随宜)有郁怒氣不順,而為脹為滞者,宜加香附(酒炒)二兩,或甚者再加沉香五錢。
血熱多火,經早内熱者,加川斷地骨皮各二兩,或另以湯劑暫清其火,而後服此,或以湯引送下, 啟宮丸 治子宮脂滿,不能孕育。
(婦人肥盛不孕,往往因此。
)芎白術半夏曲香附(一兩)茯苓神曲(五錢)橘紅甘草(二錢)粥丸。
橘半白術,燥濕以除其痰。
(肥而不孕,多由痰盛,故以二陳為君,而加氣血藥也。
)香附神中也 抑氣散 (嚴氏)治婦人氣盛于血,變生諸證。
頭暈,膈滿。
(凡人血氣和平,則無諸疾。
苟血少氣多,壅于胸膈,則滿。
上攻于頭,則暈。
)香附(四兩)陳皮(二兩)甘草(炙)茯神(一兩)每服二錢。
經曰:高者抑之。
香附能散郁氣,陳皮能調諸氣,茯神能安心氣,甘草能緩逆氣。
氣得其平而之 五物煎 治婦人血虛凝滞,蓄積不行。
小腹急痛,産難經滞等證。
此即四物湯加肉桂也。
當歸(三五七錢)熟地(三四錢)白芍(二錢酒炒)川芎(一錢)肉桂(一二三錢)如兼胃或丁香木香砂仁仁,或酒炒紅花 牡丹皮散 (良方)治血瘕。
(瘀血凝聚而成,伏于隐僻之處,盤結膠固,須破血活血之品治丹皮桂心歸尾延胡索(三分)牛膝赤芍藥莪術(六分)三棱(四分)水酒各半煎丹皮桂心赤芍牛膝,以行其血。
三棱莪術歸尾延胡,以行其血中氣滞,氣中血滞。
氣血周流 芎歸六君子湯 治經水後期。
其來澀少,形體肥盛。
(體肥而經水後期澀少者,氣虛而痰滞當歸川芎人參白術茯苓甘草橘紅半夏加姜煎。
二陳治其痰滞,參術補其氣虛,(氣行則痰行。
)芎歸活其經血。
逍遙飲 治婦人思郁過度,緻傷心脾沖任之源。
血氣日枯,漸至經脈不調者。
當歸(二三錢)熟地(三五錢)棗仁(二錢)芍藥茯神(一錢五分)甘草(一錢炙)陳皮加酒炒香附一二 如聖散 治崩漏不止。
(凡非時血行,淋瀝不已,謂之漏下。
忽然暴下,如山崩然,謂之崩有五色以應五髒。
)棕榈(燒)烏梅(一兩)黑姜(兩半)每服二錢。
烏梅湯下。
澀能止血,故用棕榈。
酸能收斂,故用烏梅。
溫能守中,故用幹姜。
黑能止血,故并用。
人參荊芥散 (婦寶)治血風勞。
(血風勞者,血脈空疏。
感受風邪,寒熱盜汗,展轉不已,勞也。
)人參白術熟地棗仁(炒)鼈甲(童便炙)羚羊角枳殼柴胡荊芥(五分)防風陳來章曰:血中之風,荊芥防風散之。
木盛生風,羚角柴胡平之。
陰虛發熱,地黃鼈甲滋之棗仁 固下丸 (子和)治赤白帶下。
(帶下起于風寒濕熱所傷,入于胞中,或中經脈,流入髒腑。
陰虛陽竭,營氣不升,衛氣下陷,滞于下焦奇經之分,因帶脈而得名,故曰帶。
赤者屬血,白者屬氣,其狀如涕,相連而下。
言帶者,亦病形也。
有濕熱流滞下焦者,有肝腎陰淫濕勝者。
有驚恐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者。
或思想無窮,而為白淫者。
或餘經濕熱,屈滞于小腹之下者。
病本雖殊,皆為氣血虛損,營衛累滞而成也。
)樗皮(兩半)白芍(五錢)良姜(黑)黃柏(黑三錢)粥丸,米飲下。
陳來章曰:樗皮苦燥濕,寒勝熱,澀固下。
故赤白帶因于濕熱者,用之為君。
(古方有蒼柏氣, 白芷散 (良方)治赤白帶,滑脫不禁。
(良方曰:帶下由于風寒濕熱所傷。
傷肝經者,色青如泥。
傷心經者,色赤如津。
傷肺經者,色白如涕。
傷脾經者,黃如爛瓜。
傷腎經者,黑如血。
)白芷(一兩)海螵蛸(二兩)胎發(五錢)酒調二錢。
白芷辛溫燥濕而祛風,烏賊鹹溫收濕而和血,發者血之餘,補陰消瘀,黑又能止血也。
當歸煎丸 (嚴氏)治赤白帶下,腹中痛,不飲食,羸瘦。
(此血虛有熱之證,法當涼補。
脈雲: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本枯。
言崩久則血少,複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漏不當歸熟地阿膠(炒)續斷白芍(炒)牡蛎(粉二兩)地榆(炒黑三錢)醋糊丸。
米歸芍熟地續斷阿膠,補肝滋腎,以治血虛。
牡蛎地榆,清熱收脫,以止帶下。
赤芍酸寒,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