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下 胎産門
關燈
小
中
大
(王節齋曰:調理妊婦,在于清熱養血。
白術補脾,為安胎君藥。
條實黃芩,安胎聖藥,清奉當 膠艾湯 (金匮)仲景雲: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産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忽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此概言婦人下血,宜以膠艾湯溫補其血。
而妊娠亦其一,但緻病有不同。
無端漏下者,此平日血虛而加客邪,半産後續下血不絕,此因失血血虛,而正氣難複。
若妊娠下血,因瘕者固有之。
而兼腹中痛,則是因胞阻。
阻者,阻其欲行之血,而氣不相順,非症痼害也。
故同以膠艾湯主之,養陰補血,莫如四物。
血妄行,必挾風而為痰濁。
膠以騾皮為主,能去風,以濟水煎成,能澄濁。
艾性溫而善行,能導血歸經。
甘草以和之,使四物不偏于陰,三味之力也。
而運用之巧,實在膠艾。
)幹地黃(六兩)艾葉當歸(三兩)芎阿膠芍藥(四兩)甘草(二兩)水五升,清酒加幹姜二兩千金翼治又方阿膠一斤,蛤粉炒,艾葉數莖,亦名膠艾湯。
(良方)治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搶 當歸芍藥散 (金匮)治婦人懷妊,腹中痛。
(音鸠,又音絞,急痛也。
)芍藥(一斤)澤瀉(半斤)茯苓白術(四兩)當歸芎(三兩)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痛者,正氣不足,使陰得乘陽,而水氣勝土,脾郁不伸。
郁而求伸,土氣不調,則急痛矣痛 桂枝茯苓丸 金匮雲: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動也。
下血者,後斷三月,也。
所以血不症不去故也。
當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徐忠可曰:婦人行經時遇冷,則餘血症者,謂有形為征。
然症病女人恒有之,或不在子宮,則仍行經而受孕,經斷即及三月,将三月也。
既孕而仍見血,謂之漏下。
今未三月,而漏下不止,則養胎胎動也。
假使胎在臍下,則真欲落矣。
今在臍上,是每月湊集之新血,因症氣相實非胎病,故曰症痼害。
宿疾難愈曰痼,無端而累之曰害。
至六月胎動,此宜較前三月,經水利時,胎動下血,則已斷血三月不行,乃複血不止,是前之漏症反堅牢不去,故須下之為安耳。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熬)芍藥等分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桂枝芍藥,一陽一陰,茯苓丹皮,一氣一血,調其寒溫,扶其正氣。
桃仁以之破惡血,消症症所症 幹姜人參半夏丸 (金匮)治妊娠嘔吐不止。
幹姜人參(一兩)半夏(二兩)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日三服。
諸嘔吐酸,皆屬于火。
此言胃氣不清,暫作嘔吐者也。
若妊娠嘔吐不止,則因寒而吐,上出 橘皮湯 治妊娠嘔吐不下食。
(惡阻以聞食而嘔,責之脾虛。
嘔吐以食入複吐,責之有火。
諸逆沖上,屬于火也。
乃厥陰之血,既養其胎。
少陽之火,虛而上逆也。
)橘皮竹茹人參白術(十八铢)生姜(一兩)濃樸(十二铢)竹茹能平少火,濃樸能下逆氣。
橘皮生姜,所以開胃。
人參白術,所以益脾,開胃益脾,欲 半夏茯苓湯 治妊娠惡阻。
(惡阻者,惡心而妨阻飲食也。
此是下部氣血不足,複盜脾胃之氣,以固養胎元。
故令脾胃自弱,一聞谷氣,便惡心而妨阻也。
)半夏生姜(三十铢)幹地黃(十八铢)旋複花白芍藥人參芎細辛橘皮甘草半夏生姜,能開胃而醒脾。
地黃芎芍,能養陰而益血。
人參甘草,能和中而益氣。
橘皮桔梗以其 鈎藤湯 (良方)治螈,胎動不安。
(螈,手足抽掣也。
熱為陽,風主動,肝風相火為病也。
)鈎藤鈎當歸茯神人參(二錢)桔梗(錢半)桑寄生(五分)風熱加黃芩栀子柴胡白術鈎藤之甘寒,以除心熱,而散肝風。
柴胡桔梗之辛涼,黃芩栀子之苦寒,以平少陽厥陰之風 當歸貝母苦參丸 (金匮)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
當歸貝母苦參等分。
煉蜜丸。
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從來小便難,傷寒熱邪傳裡則有之,必先見表證。
或化源郁熱者有之,上必見渴。
中氣不化如故故以臣。
全 羚羊角散 (本事方)治妊娠中風,涎潮忽仆,目吊口噤,角弓反張,名子痫。
(陰主靜,陽主動。
風,陽邪也。
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故有搐搦眩冒反張之證。
)羚羊角屑(一錢)獨活防風芎當歸棗仁(炒)茯神杏仁薏仁(五分)木香羚羊角之辛涼,以平肝火。
防風獨活之辛溫,以散風邪。
茯神酸棗以甯神,當歸川芎以活血 紫蘇飲 (嚴氏)治胎氣不和,湊上胸腹。
腹滿頭痛,心腹腰脅痛,名子懸。
(由
白術補脾,為安胎君藥。
條實黃芩,安胎聖藥,清奉當 膠艾湯 (金匮)仲景雲: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産後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忽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此概言婦人下血,宜以膠艾湯溫補其血。
而妊娠亦其一,但緻病有不同。
無端漏下者,此平日血虛而加客邪,半産後續下血不絕,此因失血血虛,而正氣難複。
若妊娠下血,因瘕者固有之。
而兼腹中痛,則是因胞阻。
阻者,阻其欲行之血,而氣不相順,非症痼害也。
故同以膠艾湯主之,養陰補血,莫如四物。
血妄行,必挾風而為痰濁。
膠以騾皮為主,能去風,以濟水煎成,能澄濁。
艾性溫而善行,能導血歸經。
甘草以和之,使四物不偏于陰,三味之力也。
而運用之巧,實在膠艾。
)幹地黃(六兩)艾葉當歸(三兩)芎阿膠芍藥(四兩)甘草(二兩)水五升,清酒加幹姜二兩千金翼治又方阿膠一斤,蛤粉炒,艾葉數莖,亦名膠艾湯。
(良方)治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搶 當歸芍藥散 (金匮)治婦人懷妊,腹中痛。
(音鸠,又音絞,急痛也。
)芍藥(一斤)澤瀉(半斤)茯苓白術(四兩)當歸芎(三兩)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痛者,正氣不足,使陰得乘陽,而水氣勝土,脾郁不伸。
郁而求伸,土氣不調,則急痛矣痛 桂枝茯苓丸 金匮雲:婦人宿有症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此為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動也。
下血者,後斷三月,也。
所以血不症不去故也。
當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徐忠可曰:婦人行經時遇冷,則餘血症者,謂有形為征。
然症病女人恒有之,或不在子宮,則仍行經而受孕,經斷即及三月,将三月也。
既孕而仍見血,謂之漏下。
今未三月,而漏下不止,則養胎胎動也。
假使胎在臍下,則真欲落矣。
今在臍上,是每月湊集之新血,因症氣相實非胎病,故曰症痼害。
宿疾難愈曰痼,無端而累之曰害。
至六月胎動,此宜較前三月,經水利時,胎動下血,則已斷血三月不行,乃複血不止,是前之漏症反堅牢不去,故須下之為安耳。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熬)芍藥等分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桂枝芍藥,一陽一陰,茯苓丹皮,一氣一血,調其寒溫,扶其正氣。
桃仁以之破惡血,消症症所症 幹姜人參半夏丸 (金匮)治妊娠嘔吐不止。
幹姜人參(一兩)半夏(二兩)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日三服。
諸嘔吐酸,皆屬于火。
此言胃氣不清,暫作嘔吐者也。
若妊娠嘔吐不止,則因寒而吐,上出 橘皮湯 治妊娠嘔吐不下食。
(惡阻以聞食而嘔,責之脾虛。
嘔吐以食入複吐,責之有火。
諸逆沖上,屬于火也。
乃厥陰之血,既養其胎。
少陽之火,虛而上逆也。
)橘皮竹茹人參白術(十八铢)生姜(一兩)濃樸(十二铢)竹茹能平少火,濃樸能下逆氣。
橘皮生姜,所以開胃。
人參白術,所以益脾,開胃益脾,欲 半夏茯苓湯 治妊娠惡阻。
(惡阻者,惡心而妨阻飲食也。
此是下部氣血不足,複盜脾胃之氣,以固養胎元。
故令脾胃自弱,一聞谷氣,便惡心而妨阻也。
)半夏生姜(三十铢)幹地黃(十八铢)旋複花白芍藥人參芎細辛橘皮甘草半夏生姜,能開胃而醒脾。
地黃芎芍,能養陰而益血。
人參甘草,能和中而益氣。
橘皮桔梗以其 鈎藤湯 (良方)治螈,胎動不安。
(螈,手足抽掣也。
熱為陽,風主動,肝風相火為病也。
)鈎藤鈎當歸茯神人參(二錢)桔梗(錢半)桑寄生(五分)風熱加黃芩栀子柴胡白術鈎藤之甘寒,以除心熱,而散肝風。
柴胡桔梗之辛涼,黃芩栀子之苦寒,以平少陽厥陰之風 當歸貝母苦參丸 (金匮)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
當歸貝母苦參等分。
煉蜜丸。
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從來小便難,傷寒熱邪傳裡則有之,必先見表證。
或化源郁熱者有之,上必見渴。
中氣不化如故故以臣。
全 羚羊角散 (本事方)治妊娠中風,涎潮忽仆,目吊口噤,角弓反張,名子痫。
(陰主靜,陽主動。
風,陽邪也。
諸風掉眩,皆屬肝木,故有搐搦眩冒反張之證。
)羚羊角屑(一錢)獨活防風芎當歸棗仁(炒)茯神杏仁薏仁(五分)木香羚羊角之辛涼,以平肝火。
防風獨活之辛溫,以散風邪。
茯神酸棗以甯神,當歸川芎以活血 紫蘇飲 (嚴氏)治胎氣不和,湊上胸腹。
腹滿頭痛,心腹腰脅痛,名子懸。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