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下 燥濕門
關燈
小
中
大
子和)治寒濕水疝,陰囊腫脹。
(囊如水晶,陰汗不絕,謂水疝。
蓋得之醉後而使内,寒濕乘腎虛而流入也。
)二便不利。
(寒濕所凝。
不得施化也。
)黑牽牛(四兩)茴香(一兩炒)為末。
每一錢,姜汁調下,或加木香一兩。
黑牽牛辛烈,能達右腎命門。
走精隧,行水洩濕,兼通大腸風秘氣秘。
茴香辛熱溫散,能暖 升陽除濕防風湯 (東垣)治大便秘塞,或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膿,或血。
慎利之則必至重病,反郁結而不通矣。
以此湯升舉其陽,則陰自降矣。
(通大便有用即此意也。
)蒼術(泔浸四錢)防風(二錢)茯苓白術芍藥(一錢)如胃寒,洩瀉腸鳴,加益智半夏蒼術辛溫燥烈,升清陽而開諸郁,故以為君。
白術甘溫,茯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濕。
防風必上行,之舉之。
羌活勝濕湯 (局方)治濕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
(濕表,外傷于濕也。
濕邪着于太陽,則頭項腰脊痛。
着于太陰,則肩背痛。
着于陰陽之經一身盡痛,惟着故痛且重也。
濕郁則為熱,然濕乃陰邪,故微熱而昏倦也。
東垣曰:頭強,乃太陽之經氣不行也,此湯主之。
)羌活獨活(一錢)川芎本防風甘草(炙五分)蔓荊子(三分)如身重,腰中沉沉經曰:風能勝濕,羌獨防芎蔓,皆風藥也。
濕氣在表,六者辛溫升散,又皆解表之藥,使關若水濕在裡,則當用行水滲洩之劑。
(喻嘉言曰:經曰,濕上甚為熱,表之則易,下之則難苓六唯厭合除獨活蔓荊川芎甘草,加升麻蒼術,名羌活除濕湯。
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除川芎,加黃當歸 大橘皮湯 治濕熱内攻,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滑瀉。
(小水并于大腸,故小便不利,滑瀉。
)及水腫等證。
滑石(六錢)甘草赤茯苓(一錢)豬苓澤瀉白術土炒桂(五分)陳皮(錢半)木香槟赤茯豬苓澤瀉,瀉火行水,白術補脾,肉桂化氣,此五苓散也。
滑石清熱利濕,甘草瀉火調以通 八正散 (局方)治濕熱下注,咽幹口渴,少腹急滿,小便不通。
(濕熱下注,小腹急滿,則小盒飯行矣。
而卒不行者,熱秘之也。
)或淋痛尿血,或因熱為腫。
車前子木通瞿麥蓄滑石甘草梢栀子(炒黑)大黃加燈草煎,一方加木香。
木通燈草,清肺熱而降心火。
肺為氣化之原,心為小腸之合也。
車前清肝熱而通膀胱,肝脈散結也。
濕,胱,生水燥脾水自後吐散,蓋,則下開,而下竅始出也。
) 當歸拈痛湯 (東垣)治濕熱相搏,肢節煩痛,肩背沉重。
或遍身疼痛,或香港腳腫痛,腳膝膿水不絕。
及濕熱發黃,脈沉實緊數動滑者。
(濕則腫,熱則痛。
足膝瘡腫,濕熱下發黃,濕熱熏蒸脾胃也。
香港腳多主水濕,亦有夾風夾寒之異。
濕熱勝而為病,或成水或成赤腫丹毒,或如疝氣攻上引下,俱可用此湯損益為治。
凡手足前廉屬陽明,後廉外廉屬少陽,内廉屬厥陰,内前廉屬太陰,内後廉屬少陰。
以臂貼身垂下,大指居居後定之。
手足痛者,當分是何經絡,用本經藥為引,行其氣血則愈。
太陽羌活防升麻白芷葛根,少陽柴胡,厥陰吳茱萸川芎青皮,太陰蒼術白芍,少陰獨活細辛。
茵陳(酒炒)羌活防風升麻葛根蒼術白術甘草(炙)黃芩(酒炒)苦參(酒炒)羌活透關節,防風散留濕,為君。
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發之。
白術甘溫和平,蒼術辛炒以胃。
滞得 防己飲 治香港腳,足胫腫痛,憎寒壯熱。
(香港腳自外感得者,山崗雨水,或履濕熱之地。
自得者,生冷茶酒,油面濕熱之毒。
有濕有熱。
濕性下流,故注于足。
濕熱分争,濕勝則熱勝則壯熱。
有兼頭痛諸證者,狀類傷寒,但胫腫掣痛為異爾。
此病忌用補劑及淋洗熱得補增劇也,亦不宜大瀉,治之喜通而惡寒。
若香港腳沖心,喘急不止,嘔吐不休者淩火故也。
先痛而後腫者,氣傷血也。
先腫而後痛者,血傷氣也。
筋脈弛張腫痛者氣,宜利濕疏風。
卷縮枯細,不腫而痛者,名幹香港腳,即熱也,宜潤血清燥。
)防己木通槟榔生地(酒洗)川芎白術(炒)蒼術(鹽炒)黃柏(酒炒)甘草梢犀小便赤防己行水療風,瀉下焦之濕熱。
槟榔攻堅利水,墜諸藥使下行。
木通降心火,由小腸出。
草由 蒼術丸 治寒濕在脾,洩瀉久不能愈者。
真茅山蒼術(米泔浸一宿。
切炒。
如無。
即以好白術代之。
八兩。
)破故紙(酒浸曬幹炒)白芍(炒黃四兩)濃樸(姜汁炒)雲苓(二兩)甘草(炙)川椒(去湯下七八十
(囊如水晶,陰汗不絕,謂水疝。
蓋得之醉後而使内,寒濕乘腎虛而流入也。
)二便不利。
(寒濕所凝。
不得施化也。
)黑牽牛(四兩)茴香(一兩炒)為末。
每一錢,姜汁調下,或加木香一兩。
黑牽牛辛烈,能達右腎命門。
走精隧,行水洩濕,兼通大腸風秘氣秘。
茴香辛熱溫散,能暖 升陽除濕防風湯 (東垣)治大便秘塞,或裡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膿,或血。
慎利之則必至重病,反郁結而不通矣。
以此湯升舉其陽,則陰自降矣。
(通大便有用即此意也。
)蒼術(泔浸四錢)防風(二錢)茯苓白術芍藥(一錢)如胃寒,洩瀉腸鳴,加益智半夏蒼術辛溫燥烈,升清陽而開諸郁,故以為君。
白術甘溫,茯苓甘淡,佐之以健脾利濕。
防風必上行,之舉之。
羌活勝濕湯 (局方)治濕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
(濕表,外傷于濕也。
濕邪着于太陽,則頭項腰脊痛。
着于太陰,則肩背痛。
着于陰陽之經一身盡痛,惟着故痛且重也。
濕郁則為熱,然濕乃陰邪,故微熱而昏倦也。
東垣曰:頭強,乃太陽之經氣不行也,此湯主之。
)羌活獨活(一錢)川芎本防風甘草(炙五分)蔓荊子(三分)如身重,腰中沉沉經曰:風能勝濕,羌獨防芎蔓,皆風藥也。
濕氣在表,六者辛溫升散,又皆解表之藥,使關若水濕在裡,則當用行水滲洩之劑。
(喻嘉言曰:經曰,濕上甚為熱,表之則易,下之則難苓六唯厭合除獨活蔓荊川芎甘草,加升麻蒼術,名羌活除濕湯。
治風濕相搏,一身盡痛。
除川芎,加黃當歸 大橘皮湯 治濕熱内攻,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滑瀉。
(小水并于大腸,故小便不利,滑瀉。
)及水腫等證。
滑石(六錢)甘草赤茯苓(一錢)豬苓澤瀉白術土炒桂(五分)陳皮(錢半)木香槟赤茯豬苓澤瀉,瀉火行水,白術補脾,肉桂化氣,此五苓散也。
滑石清熱利濕,甘草瀉火調以通 八正散 (局方)治濕熱下注,咽幹口渴,少腹急滿,小便不通。
(濕熱下注,小腹急滿,則小盒飯行矣。
而卒不行者,熱秘之也。
)或淋痛尿血,或因熱為腫。
車前子木通瞿麥蓄滑石甘草梢栀子(炒黑)大黃加燈草煎,一方加木香。
木通燈草,清肺熱而降心火。
肺為氣化之原,心為小腸之合也。
車前清肝熱而通膀胱,肝脈散結也。
濕,胱,生水燥脾水自後吐散,蓋,則下開,而下竅始出也。
) 當歸拈痛湯 (東垣)治濕熱相搏,肢節煩痛,肩背沉重。
或遍身疼痛,或香港腳腫痛,腳膝膿水不絕。
及濕熱發黃,脈沉實緊數動滑者。
(濕則腫,熱則痛。
足膝瘡腫,濕熱下發黃,濕熱熏蒸脾胃也。
香港腳多主水濕,亦有夾風夾寒之異。
濕熱勝而為病,或成水或成赤腫丹毒,或如疝氣攻上引下,俱可用此湯損益為治。
凡手足前廉屬陽明,後廉外廉屬少陽,内廉屬厥陰,内前廉屬太陰,内後廉屬少陰。
以臂貼身垂下,大指居居後定之。
手足痛者,當分是何經絡,用本經藥為引,行其氣血則愈。
太陽羌活防升麻白芷葛根,少陽柴胡,厥陰吳茱萸川芎青皮,太陰蒼術白芍,少陰獨活細辛。
茵陳(酒炒)羌活防風升麻葛根蒼術白術甘草(炙)黃芩(酒炒)苦參(酒炒)羌活透關節,防風散留濕,為君。
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發之。
白術甘溫和平,蒼術辛炒以胃。
滞得 防己飲 治香港腳,足胫腫痛,憎寒壯熱。
(香港腳自外感得者,山崗雨水,或履濕熱之地。
自得者,生冷茶酒,油面濕熱之毒。
有濕有熱。
濕性下流,故注于足。
濕熱分争,濕勝則熱勝則壯熱。
有兼頭痛諸證者,狀類傷寒,但胫腫掣痛為異爾。
此病忌用補劑及淋洗熱得補增劇也,亦不宜大瀉,治之喜通而惡寒。
若香港腳沖心,喘急不止,嘔吐不休者淩火故也。
先痛而後腫者,氣傷血也。
先腫而後痛者,血傷氣也。
筋脈弛張腫痛者氣,宜利濕疏風。
卷縮枯細,不腫而痛者,名幹香港腳,即熱也,宜潤血清燥。
)防己木通槟榔生地(酒洗)川芎白術(炒)蒼術(鹽炒)黃柏(酒炒)甘草梢犀小便赤防己行水療風,瀉下焦之濕熱。
槟榔攻堅利水,墜諸藥使下行。
木通降心火,由小腸出。
草由 蒼術丸 治寒濕在脾,洩瀉久不能愈者。
真茅山蒼術(米泔浸一宿。
切炒。
如無。
即以好白術代之。
八兩。
)破故紙(酒浸曬幹炒)白芍(炒黃四兩)濃樸(姜汁炒)雲苓(二兩)甘草(炙)川椒(去湯下七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