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上 祛風門

關燈
,語言謇澀,香港腳步履多艱,手先宜服此藥以疏氣逆,(凡中風證,多挾中氣,不但急中為然。

    )然後随證投以風藥麻黃(去節)陳皮(去白)烏藥(二兩)白僵蠶(炒去嘴)川芎白芷甘草(灸)枳殼片,棗二枚煎。

    如憎寒溫酒調服。

     八味順氣散 治中風,正氣虛,痰涎壅盛。

     白術(炒)白茯苓青皮(去穣炒)白芷陳皮(去白)台烏藥人參(一錢)甘草(五分)青皮白芷烏人之元氣衛空疏,得者,亦其方較局未備,且兩方,取尚為合 通頂散 治國中風,不知人事,(風鼓火盛痰涎上壅。

    )口噤不開。

    (風冷之氣,客于胸中,不能發。

    )藜蘆甘草(生用)細辛人參川芎(一錢)石膏(五錢)為末,用一字吹入鼻中。

    有嚏中風不省人事,病已急矣,非平藥可以開其壅塞。

    故用藜蘆與人參細辛,取其相反而相用也溫經肺降陽氣半夏亦 瀉青丸 治中風自汗昏冒,發熱不惡寒不能安卧,此是風熱躁煩之故也。

     當歸川芎栀子羌活大黃防風龍膽草(等分)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竹葉湯按此方以瀉青為名者,乃瀉東方甲乙之義也。

    風入厥陰風木之髒,同氣相求,其勢必盛。

     所審屬虛熱,必以四物湯全方,加人參竹瀝秦艽羌活八味為劑,始合法度也。

     舒筋保安散 治左癱右瘓,筋脈拘攣身體不遂,腳腿少力,幹濕香港腳,及濕滞經絡,久不能此以宣導諸氣。

     虎骨(酒炙)萆五靈脂牛膝(酒浸)續斷白僵蠶(炒)松節白芍藥烏藥天麻七日,緊封紮此治風濕搏結于筋脈之間,凝滞不散,阻遏正氣,不得通行,故用藥如是也。

     加味羚角散 治筋痹肢節束痛。

     羚羊角當歸白芍川芎附子薄荷獨活防風加姜三片。

     此方治筋痹之義甚善。

    蓋筋痹必以舒筋為主,宜倍用羚羊角為君。

    筋痹必因血不榮養,宜以反佐 如聖飲 (節庵)治剛柔二痙,面赤項強,頭搖口噤,角弓反張,與螈同法。

    (痙者,太陽中風,重感寒濕而為病也。

    風則燥而動,寒則引而緊,濕則着而拘,故頭搖口噤,項強而反張也。

    風挾寒則血澀,無汗為剛痙,風挾濕則液出,有汗為柔痙。

    )羌活防風白芷柴胡甘草黃芩半夏川芎芍藥當歸烏藥加姜煎,入姜汁柴胡姜汁加蒼也。

     上中下通用痛風方 (丹溪)黃柏(酒炒)蒼術(泔洗)南星(姜制)神曲(炒調中)川芎(上下行)桃仁(去皮尖搗)靈仙(酒拌上下行)桂枝(痛風,有寒,有濕,有熱,有痰,有血之不同,此方能通治之。

    黃柏清熱,蒼術燥濕。

     (此桃仁紅花面之風,積之氣也治而通用在上者諸藥至 三化湯 治中風二便數日不行,邪氣内實者,以此方微利之。

    (嘉言曰:風中經絡,隻宜宣散。

    誤下則風邪乘虛入腑入髒,釀患無竅。

    若夫中髒之候,多有平素積虛,髒真不守者之立亡,不可不慎。

    唯在胃腑一證,内實便秘者,間有可下。

    然不過解其煩熱,非大下所謂一氣之微汗,一旬之微利,亦因可用始用之,至于子和以下立法,機要以中髒者宜言,則指下為定法,胡可訓耶。

    然中髒有緩急二候,中腑日久,熱勢深極,傳入髒者,可下。

    而下必使風與熱俱去,填其空竅,則風不再生。

    若開其壅瘀,必反增風勢,何以哉。

    其卒虛身中急證,下藥入口,其人即不蘇矣,可無辨與。

    後世以中腑之便秘,指為見其誤下不緻損人。

    益信子和機要之法為可用,設遇真中髒證下不中病,難可複追矣方見卷四上攻下門附方内大黃濃樸枳實,小承氣湯也。

    上焦滿,治以濃樸,中焦滿,破以枳實,下焦實奪以大黃。

     用三開逆奈何今人每開竅以出其風,豈知竅空而風愈熾,長此安窮也哉。

    ) 血痹湯 治血痹多驚,筋脈攣急。

     人參黃肉桂當歸川芎代赭石羌活厥陰肝髒,所主者血也,所藏者魂也。

    血痹不行,其魂自亂。

    今不通其血,而但治其驚,此不得之數也。

    故用人參以開血為君,黃肉桂當歸川芎為臣,以代赭石元專通肝血者,佐參之不逮,少加羌活為使。

    蓋氣者,血之天也,氣壯則血行。

    然必以肉桂當歸大溫其血,預緣厥陰主風,風去則寒濕自不存爾。

     三痹湯 治氣血凝滞,手足拘攣,風寒濕三痹。

     人參黃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黃杜仲(姜汁炒斷絲)牛膝桂心喻嘉言曰:此方用參四物,一派補藥内,加防風秦艽以勝風濕,桂心以勝寒,細辛獨活以 千金地黃湯 治熱風心煩,及脾胃熱,壅食不下。

     生地黃汁枸杞子汁荊瀝竹瀝(五升)真酥生姜汁(一升)人參天門冬(八兩)白服方寸匙。

    再按此方補虛,清熱,潤燥,滌痰,除風,開通瘀壅。

    美善具備,誠足貴也。

    因養血豁痰,難虛 烏梅擦牙關方 治中風口噤不開。

    (胃陽明之脈,循頰車,入齒縫。

    風寒中之,輕則戰栗鼓噤不開。

    有中風而口開不噤者,筋先絕也,不治。

    )烏梅揩擦牙龈,涎出即開。

     酸先入筋,木能克土。

    (酸屬木,陽明胃屬土。

    )使牙關酸軟,則開矣。

    若以鐵器攪之,恐傷其齒也。

     藥湯氣蒸法 許胤宗治唐柳太後病風,脈沉而噤。

    胤宗曰:口不下藥,宜以湯氣蒸之,令藥入腠理,周時形之之矣須臾(若此二者,以病至垂危,藥不能及,亦治風之權變也。

    ) 清震湯 治雷頭風,頭面疙瘩,腫痛,憎寒壯熱,狀如傷寒。

    (一雲:頭如雷鳴,風動作聲東垣曰:病在三陽,不可過用寒藥重劑,誅伐無過,處清震湯治之。

    三陽之氣,皆會于從額至巅,絡腦後者,屬太陽。

    從額至鼻下面者,屬陽明。

    從頭角下耳中耳之前後者陽。

    )升麻蒼術(五錢)荷葉(一枚。

    )升麻性陽,味甘氣升,能解百毒。

    蒼術辛烈,燥濕強脾,能辟瘴疠,局方升麻湯也。

    荷葉色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