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上 祛風門
關燈
小
中
大
宜亟補其氣,以禦外入之風,故用此為綢缪計也。
烏頭粥 治痹在手足,風淫末疾,并治風寒濕麻木不仁。
(此粥大治手足不遂,及腫痛不能宜服此預防之。
)烏頭(生研為末)每用香熟白晚米二合,入藥末四錢,以砂罐煮作稀粥,不可太稠。
下生姜按四肢為諸陽之本,本根之地,陽氣先已不用,況周身經絡之末乎。
故用烏頭合谷味,先從 桂枝五物湯 治在上之痹。
方見卷三上桂枝湯附方内此乃金匮治血痹之方也,血痹而用桂枝湯加黃,以其風邪獨勝,風性上行,故其痹在上也外證(桂外入又況 十味锉散 治在臂之痹,又治中風,血弱臂痛,連及筋骨,舉動難支。
附子(炮)黃當歸白芍(一錢)川芎防風白術(七分)茯苓肉桂(五分)熟地按臂痛,乃筋脈不舒,體盛者可去其筋脈中之風。
然既已血痹,所受風燥之累不淺。
故取此 通痹散 治腰以下至足,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兩足至臍冷如冰,不能自舉。
或因酒熱立中,久成此疾。
天麻獨活當歸川芎白術本(等分)末之。
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此方因風寒濕三氣,混合入于陰股,其邪已過于營衛。
故變桂枝五物之制,而用此散,緩緩 史國公藥酒方 治中風語言謇澀,(風中舌木。
)手足拘攣,(風燥其筋而血不濡也。
)半身不于虛。
)痿痹不仁。
(風而兼濕。
頑麻痿痹也。
)晚蠶砂(炒)龜甲(醋炒)虎胫骨(稣炙)松節(杵)防風杜仲(姜汁炒斷絲)川萆洗)白術(土炒)羌活(二兩)蒼耳子(炒槌碎)秦艽(四兩)根(八兩蒸熟)為粗末,絹袋盛,浸無灰酒三十斤,煮熟。
退火毒服,每日醺不斷。
防風羌活蒼耳秦艽松節茄根蠶砂萆,既以祛風,兼以燥濕。
(松節能除骨節間之風,茄根補氣氣力血而功效 三因白散子 治肝腎中風,涎潮壅塞不語,嘔吐痰沫,頭痛眩暈。
兼治陰證傷寒,六脈沉伏吐瀉,小便淋滴不通。
大附子(去皮臍生)滑石(桂府者五錢)半夏(制七錢半)為末。
每用二錢。
姜七片。
蜜半按此方甚超,但不明言其所以然。
且引兼治陰證傷寒,霍亂吐瀉等證為言,轉覺泛而不精矣難出故濕 獨活湯 (丹溪)治風虛螈,昏愦不覺,或為寒熱。
(筋急而縮為螈,緩而縱為。
伸縮不已為螈,俗謂之搐是也,木曰曲直之象也。
肝虛而風乘之,入于血脈則螈,若在皮膚則為寒熱。
若移邪于所生,則昏愦不覺也。
所生,心也,木能生火。
)獨活羌活防風細辛桂心白薇當歸芎半夏人參茯神遠志菖蒲(五肝屬風木而主筋,故螈為肝邪。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二活防風祛風,細辛桂心溫經,故安 防風通聖散 治諸風潮搐,手足螈,大便結,邪熱暴甚,肌肉蠕動,一切風證。
方見卷五下表裡門 祛風至寶丹 治諸風熱。
方見卷五下表裡門防風通聖散附方内 獨活寄生湯 (千金)治肝腎虛熱,風濕内攻,腰膝作痛,冷痹無力,屈伸不便。
(肝主筋,骨。
靈樞曰:能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能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
)獨活桑寄生(如無真者。
以續斷代之。
)秦艽防風細辛當歸(酒洗)芍藥(酒炒)川分。
每服四錢獨活細辛,入少陰,通血脈。
偕秦艽防風,疏經升陽以祛風。
桑寄生益氣血,祛風濕。
偕杜辛溫必 資壽解語湯 治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
防風附子天麻棗仁(一錢)羚羊角(鎊)官桂(八分)羌活甘草(五分)加竹瀝二喻嘉言曰:此方乃治風入脾髒,舌強不語之證。
至于少陰脈萦舌本,腎虛風入,舌不能言,仁天 不換金丹 退風散熱,治中風口。
(此方祛風之力頗大,大勢風而挾寒,痰氣窒閉者宜之嘴處亦可。
荊芥穗甘草(炙)防風天麻僵蠶(一兩)薄荷葉(三兩)羌活川芎白附子烏頭 搜風順氣丸 治風燥便秘,因緻氣閉不行,臨時用之。
以疏風潤燥順氣,殊不可少。
(本方于誇大,謂久服百病皆除。
老者還少,豈理也哉。
然又雲:孕婦勿服,如服藥覺髒以羊肚肺羹補之,則其藥有偏峻,不可久服明矣。
)車前子(二兩半)白槟榔火麻子(微炒去殼)牛膝(酒浸)郁李仁(湯泡去皮另研)菟絲錢半生半熟)煉蜜丸,滞并腸風下血。
順風勻氣散 治中風中氣,半身不遂,口眼斜。
(半身不遂,偏枯也。
經曰:胃脈沉鼓澀大,心脈小堅急,皆病偏枯。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
不喑舌轉,可治。
蓋心是神機胃是水谷充大之标,标本相得,則膻中氣海之宗氣,盈溢分布,四髒三焦,上周偏。
若标本相失,宗氣虛耗,分布不周于經脈,則偏枯。
不周于五髒,則喑足陽明之脈,俠口環唇,塞則筋急,熱則筋弛。
左寒右熱,則左急而右緩。
急而左緩。
陽明燥金主緊縮,風病而成筋縮。
木極似金,反兼勝已之化,燥涼,不可用桂附。
元戎曰:酒濕之病,亦能作痹證,口眼斜,半身不遂,中風,當瀉濕毒,不可作風病治之而汗也。
衍義易簡,言與此同。
)及風氣白術(二錢)烏藥(錢半)人參天麻(五分)沉香(磨)甘草(炙)青皮、木瓜、蘇葉、白按勻氣之說甚長,身内之氣,有通無壅。
外風自不能久居,而易于解散,故知勻氣即調氣之冬竹及 攝生飲調蘇合丸 治一切卒中,不論中風中寒中暑中濕中氣及痰厥飲厥之類,初起或可用此皮弦,細辛生南星半夏為末,吹入鼻中,俟其噴嚏,即進前藥。
牙噤者,中指辛末,并烏梅肉頻搽,自開。
半夏(百沸湯。
泡少頃。
一錢半。
)南星(圓白者。
濕紙裡煨。
)南木香蒼術細辛生丸半素虛虛風蘇合入口 烏藥順氣散 治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頑麻及癱瘓
烏頭粥 治痹在手足,風淫末疾,并治風寒濕麻木不仁。
(此粥大治手足不遂,及腫痛不能宜服此預防之。
)烏頭(生研為末)每用香熟白晚米二合,入藥末四錢,以砂罐煮作稀粥,不可太稠。
下生姜按四肢為諸陽之本,本根之地,陽氣先已不用,況周身經絡之末乎。
故用烏頭合谷味,先從 桂枝五物湯 治在上之痹。
方見卷三上桂枝湯附方内此乃金匮治血痹之方也,血痹而用桂枝湯加黃,以其風邪獨勝,風性上行,故其痹在上也外證(桂外入又況 十味锉散 治在臂之痹,又治中風,血弱臂痛,連及筋骨,舉動難支。
附子(炮)黃當歸白芍(一錢)川芎防風白術(七分)茯苓肉桂(五分)熟地按臂痛,乃筋脈不舒,體盛者可去其筋脈中之風。
然既已血痹,所受風燥之累不淺。
故取此 通痹散 治腰以下至足,風寒濕三氣,合而成痹。
兩足至臍冷如冰,不能自舉。
或因酒熱立中,久成此疾。
天麻獨活當歸川芎白術本(等分)末之。
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此方因風寒濕三氣,混合入于陰股,其邪已過于營衛。
故變桂枝五物之制,而用此散,緩緩 史國公藥酒方 治中風語言謇澀,(風中舌木。
)手足拘攣,(風燥其筋而血不濡也。
)半身不于虛。
)痿痹不仁。
(風而兼濕。
頑麻痿痹也。
)晚蠶砂(炒)龜甲(醋炒)虎胫骨(稣炙)松節(杵)防風杜仲(姜汁炒斷絲)川萆洗)白術(土炒)羌活(二兩)蒼耳子(炒槌碎)秦艽(四兩)根(八兩蒸熟)為粗末,絹袋盛,浸無灰酒三十斤,煮熟。
退火毒服,每日醺不斷。
防風羌活蒼耳秦艽松節茄根蠶砂萆,既以祛風,兼以燥濕。
(松節能除骨節間之風,茄根補氣氣力血而功效 三因白散子 治肝腎中風,涎潮壅塞不語,嘔吐痰沫,頭痛眩暈。
兼治陰證傷寒,六脈沉伏吐瀉,小便淋滴不通。
大附子(去皮臍生)滑石(桂府者五錢)半夏(制七錢半)為末。
每用二錢。
姜七片。
蜜半按此方甚超,但不明言其所以然。
且引兼治陰證傷寒,霍亂吐瀉等證為言,轉覺泛而不精矣難出故濕 獨活湯 (丹溪)治風虛螈,昏愦不覺,或為寒熱。
(筋急而縮為螈,緩而縱為。
伸縮不已為螈,俗謂之搐是也,木曰曲直之象也。
肝虛而風乘之,入于血脈則螈,若在皮膚則為寒熱。
若移邪于所生,則昏愦不覺也。
所生,心也,木能生火。
)獨活羌活防風細辛桂心白薇當歸芎半夏人參茯神遠志菖蒲(五肝屬風木而主筋,故螈為肝邪。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二活防風祛風,細辛桂心溫經,故安 防風通聖散 治諸風潮搐,手足螈,大便結,邪熱暴甚,肌肉蠕動,一切風證。
方見卷五下表裡門 祛風至寶丹 治諸風熱。
方見卷五下表裡門防風通聖散附方内 獨活寄生湯 (千金)治肝腎虛熱,風濕内攻,腰膝作痛,冷痹無力,屈伸不便。
(肝主筋,骨。
靈樞曰:能屈而不能伸者,病在筋,能伸而不能屈者,病在骨。
)獨活桑寄生(如無真者。
以續斷代之。
)秦艽防風細辛當歸(酒洗)芍藥(酒炒)川分。
每服四錢獨活細辛,入少陰,通血脈。
偕秦艽防風,疏經升陽以祛風。
桑寄生益氣血,祛風濕。
偕杜辛溫必 資壽解語湯 治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
防風附子天麻棗仁(一錢)羚羊角(鎊)官桂(八分)羌活甘草(五分)加竹瀝二喻嘉言曰:此方乃治風入脾髒,舌強不語之證。
至于少陰脈萦舌本,腎虛風入,舌不能言,仁天 不換金丹 退風散熱,治中風口。
(此方祛風之力頗大,大勢風而挾寒,痰氣窒閉者宜之嘴處亦可。
荊芥穗甘草(炙)防風天麻僵蠶(一兩)薄荷葉(三兩)羌活川芎白附子烏頭 搜風順氣丸 治風燥便秘,因緻氣閉不行,臨時用之。
以疏風潤燥順氣,殊不可少。
(本方于誇大,謂久服百病皆除。
老者還少,豈理也哉。
然又雲:孕婦勿服,如服藥覺髒以羊肚肺羹補之,則其藥有偏峻,不可久服明矣。
)車前子(二兩半)白槟榔火麻子(微炒去殼)牛膝(酒浸)郁李仁(湯泡去皮另研)菟絲錢半生半熟)煉蜜丸,滞并腸風下血。
順風勻氣散 治中風中氣,半身不遂,口眼斜。
(半身不遂,偏枯也。
經曰:胃脈沉鼓澀大,心脈小堅急,皆病偏枯。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
不喑舌轉,可治。
蓋心是神機胃是水谷充大之标,标本相得,則膻中氣海之宗氣,盈溢分布,四髒三焦,上周偏。
若标本相失,宗氣虛耗,分布不周于經脈,則偏枯。
不周于五髒,則喑足陽明之脈,俠口環唇,塞則筋急,熱則筋弛。
左寒右熱,則左急而右緩。
急而左緩。
陽明燥金主緊縮,風病而成筋縮。
木極似金,反兼勝已之化,燥涼,不可用桂附。
元戎曰:酒濕之病,亦能作痹證,口眼斜,半身不遂,中風,當瀉濕毒,不可作風病治之而汗也。
衍義易簡,言與此同。
)及風氣白術(二錢)烏藥(錢半)人參天麻(五分)沉香(磨)甘草(炙)青皮、木瓜、蘇葉、白按勻氣之說甚長,身内之氣,有通無壅。
外風自不能久居,而易于解散,故知勻氣即調氣之冬竹及 攝生飲調蘇合丸 治一切卒中,不論中風中寒中暑中濕中氣及痰厥飲厥之類,初起或可用此皮弦,細辛生南星半夏為末,吹入鼻中,俟其噴嚏,即進前藥。
牙噤者,中指辛末,并烏梅肉頻搽,自開。
半夏(百沸湯。
泡少頃。
一錢半。
)南星(圓白者。
濕紙裡煨。
)南木香蒼術細辛生丸半素虛虛風蘇合入口 烏藥順氣散 治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遍身頑麻及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