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上 祛風門
關燈
小
中
大
頭痛,年深不愈,及風濕熱上壅頭目,及腦苦痛不止。
(偏頭痛者,少陽相火也。
丹溪曰:有痰者多,左屬風屬火,多血虛。
右屬痰屬熱,多氣虛。
準繩曰:醫書多分頭痛頭風為二門,然一病也。
淺而近者名頭痛,深而遠者為頭風,當驗其邪所從來而治之。
)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羌活防風(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炙兩半)脈緩有痰,去羌柴胡一倍。
(散垣曰:太陰頭痛氣壅于膈中,頭熱幹之,則濁陰芎入厥陰,為通陰陽氣血之使。
甘草入太陰,散寒而緩痛,辛甘發散為陽也,芩連苦寒,以羌防之屬升之,則能去濕熱于高巅之上矣。
(芩連用酒炒,非獨制其寒,欲其上升也。
丹溪曰:清空膏,諸般頭痛皆治。
惟血虛頭痛,從魚尾相連痛者不治。
魚尾,眼角也。
又雲:治少陽頭痛,如痛在太陽厥陰者勿用,蓋謂巅頂痛也。
頭痛,用羌活防風柴胡川芎升麻細辛本之異者,分各經也。
用黃芩黃連黃柏石膏知母生地之異者,分各髒瀉火也。
用茯苓澤瀉者,導濕也。
用參者從緩治也。
若急 消風散 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鼻嚏聲重。
及皮膚頑麻,瘾疹瘙癢,婦人血風人沖任二經,為風襲傷,緻生血病也。
)濃樸(姜汁炒)陳皮(去白)甘草(炙)荊芥(五錢)防風蟬蛻羌活藿香僵蠶(洗羌防荊芎之辛浮,以治頭目項背之風。
僵蠶蟬蛻之清揚,以去皮膚之風。
藿香濃樸,以去惡 轉舌膏 治中風螈,舌謇不語。
涼膈散,加菖蒲遠志各等分。
蜜丸,彈子大,朱砂為衣。
薄荷湯化下,臨卧服。
此乃治心經蘊熱之方也。
正舌散 治中風,舌木強難轉,語不正。
蠍梢二七個茯苓一兩末之,每服一錢,溫酒調,又擦牙更效。
此乃治風涎壅塞之方也。
二丹丸 治風邪健忘,養神,定志,和血,内安心神,外華腠理,得睡。
丹參熟地天冬(去心兩半)朱砂人參菖蒲遠志(五錢)茯神麥冬甘草(一兩)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服。
按中風證,心神一虛,百骸無主,風邪擾亂,莫由驅之使出。
此方安神,益虛,養血,清熱 排風湯 治風虛冷濕,邪氣入髒。
狂言妄語,精神錯亂,及五髒風發等症。
麻黃茯苓獨活(一錢半)甘草(炙)防風白術當歸芍藥肉桂杏仁川芎白按虛風冷濕,雖已入髒,其治法必先宣之,使從外散,故用藥如是也。
涼膈散 治心火上盛,膈熱有餘。
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衄,涎嗽稠粘,二便淋閉。
發斑,瘡疹黑陷,諸風螈,手足掣搦筋攣疼痛。
連翹栀子仁薄荷大黃芒硝黃芩甘草加棗二枚。
蔥一根。
清心散 即涼膈散加黃連竹葉,煎成,去渣,入蜜少許,溫服。
如頭痛加防風川芎石膏。
按中風證,大率風木合君相二火主病,多顯膈熱之證。
古方用涼膈散最多,不但二方已也。
正燎原 滌痰湯 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口不能言。
方見卷九上除痰門。
稀涎散 治風涎不下,喉中作聲如牽鋸,或中濕腫滿。
半夏(大者十四枚)豬牙皂角(一個炙)咀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
入生姜自然汁少許服此以半夏治痰涎,牙皂治風,比而成方。
蓋因其無形之風。
挾有形之涎,膠結不解。
用此二牙皂次 竹瀝湯 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事,口不能言。
竹瀝生葛汁(二升)生姜汁(二合)和勻。
分溫三服。
按人身之積痰積熱,常招緻外風,此方可頻 貝母栝蒌散 治肥人中風,口眼斜,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貝母栝蒌南星(炮)荊芥防風羌活黃柏黃芩黃連白術陳皮半夏(湯泡按中風證,多挾熱痰,而肥人複素有熱痰。
不論左右,俱作痰治,誠為當矣。
但肥人多虛風栝蒌熱痰 青州白丸子 治風痰壅盛,嘔吐涎沫,口眼斜,手足癱瘓,及痰盛洩瀉。
(肥人滑洩,多脈滑不食不饑,多責之痰。
)白附子南星(二兩)半夏(水浸去衣七兩)川烏(去臍五錢)四味俱生用為末,生絹袋盛,于井花水内擺出粉,未出者以手揉令出渣,再擂再擺,以盡為幹如此治風痰之上藥也,然藥味雖經浸曝,毒瓦斯已殺,溫性猶存。
熱痰迷竅,非所宜施。
星附散 治中風能言,口不歪而手足拽曳者。
南星半夏(各制)茯苓僵蠶(炒)川烏(去皮臍)人參黑附子白附子(八分)煎成一派溫補,此治虛風寒痰之主藥也。
風虛則熾,痰寒則壅,阻遏脾中陽氣,不得周行,故手足為之拽曳下出 治風六合湯 治風虛眩暈。
方見卷一下理血門四物湯附方内。
三聖散 治中風,手足拘攣,口眼斜,香港腳行步不正。
當歸(酒洗炒)玄胡索(微炒為末)肉桂(去粗皮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
黃白芍秦艽除下焦熱, 加味六君子湯 治四肢不舉,屬于脾土虛衰者,須用此專治其本,不可加入風藥。
六君子每味一錢加竹瀝(半小盞)麥冬(三錢)加姜三片,棗二枚。
口渴,去半夏,加葳蕤石膏按中風門中,從不錄用此方,所謂治末而忘其本也。
夫風淫末疾,四肢不舉,乃風淫于内,式也 薏苡仁湯 治痹在手足,濕流關節。
并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難以屈伸。
薏苡仁當歸芍藥桂心麻黃甘草蒼術(米泔浸炒)加姜煎。
此治風濕相搏,關節不利之證。
故以薏苡仁為君,舒筋除濕,其力和緩,當倍之,又倍加之 人參補氣湯 治手指麻木。
人參黃(二錢)升麻柴胡芍藥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五分)按諸陽起于指,手指麻木,風已見端。
(偏頭痛者,少陽相火也。
丹溪曰:有痰者多,左屬風屬火,多血虛。
右屬痰屬熱,多氣虛。
準繩曰:醫書多分頭痛頭風為二門,然一病也。
淺而近者名頭痛,深而遠者為頭風,當驗其邪所從來而治之。
)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羌活防風(一兩)柴胡(七錢)川芎(五錢)甘草(炙兩半)脈緩有痰,去羌柴胡一倍。
(散垣曰:太陰頭痛氣壅于膈中,頭熱幹之,則濁陰芎入厥陰,為通陰陽氣血之使。
甘草入太陰,散寒而緩痛,辛甘發散為陽也,芩連苦寒,以羌防之屬升之,則能去濕熱于高巅之上矣。
(芩連用酒炒,非獨制其寒,欲其上升也。
丹溪曰:清空膏,諸般頭痛皆治。
惟血虛頭痛,從魚尾相連痛者不治。
魚尾,眼角也。
又雲:治少陽頭痛,如痛在太陽厥陰者勿用,蓋謂巅頂痛也。
頭痛,用羌活防風柴胡川芎升麻細辛本之異者,分各經也。
用黃芩黃連黃柏石膏知母生地之異者,分各髒瀉火也。
用茯苓澤瀉者,導濕也。
用參者從緩治也。
若急 消風散 治風熱上攻,頭目昏痛,項背拘急,鼻嚏聲重。
及皮膚頑麻,瘾疹瘙癢,婦人血風人沖任二經,為風襲傷,緻生血病也。
)濃樸(姜汁炒)陳皮(去白)甘草(炙)荊芥(五錢)防風蟬蛻羌活藿香僵蠶(洗羌防荊芎之辛浮,以治頭目項背之風。
僵蠶蟬蛻之清揚,以去皮膚之風。
藿香濃樸,以去惡 轉舌膏 治中風螈,舌謇不語。
涼膈散,加菖蒲遠志各等分。
蜜丸,彈子大,朱砂為衣。
薄荷湯化下,臨卧服。
此乃治心經蘊熱之方也。
正舌散 治中風,舌木強難轉,語不正。
蠍梢二七個茯苓一兩末之,每服一錢,溫酒調,又擦牙更效。
此乃治風涎壅塞之方也。
二丹丸 治風邪健忘,養神,定志,和血,内安心神,外華腠理,得睡。
丹參熟地天冬(去心兩半)朱砂人參菖蒲遠志(五錢)茯神麥冬甘草(一兩)煉蜜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服。
按中風證,心神一虛,百骸無主,風邪擾亂,莫由驅之使出。
此方安神,益虛,養血,清熱 排風湯 治風虛冷濕,邪氣入髒。
狂言妄語,精神錯亂,及五髒風發等症。
麻黃茯苓獨活(一錢半)甘草(炙)防風白術當歸芍藥肉桂杏仁川芎白按虛風冷濕,雖已入髒,其治法必先宣之,使從外散,故用藥如是也。
涼膈散 治心火上盛,膈熱有餘。
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衄,涎嗽稠粘,二便淋閉。
發斑,瘡疹黑陷,諸風螈,手足掣搦筋攣疼痛。
連翹栀子仁薄荷大黃芒硝黃芩甘草加棗二枚。
蔥一根。
清心散 即涼膈散加黃連竹葉,煎成,去渣,入蜜少許,溫服。
如頭痛加防風川芎石膏。
按中風證,大率風木合君相二火主病,多顯膈熱之證。
古方用涼膈散最多,不但二方已也。
正燎原 滌痰湯 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口不能言。
方見卷九上除痰門。
稀涎散 治風涎不下,喉中作聲如牽鋸,或中濕腫滿。
半夏(大者十四枚)豬牙皂角(一個炙)咀作一服,水二盞,煎一盞。
入生姜自然汁少許服此以半夏治痰涎,牙皂治風,比而成方。
蓋因其無形之風。
挾有形之涎,膠結不解。
用此二牙皂次 竹瀝湯 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事,口不能言。
竹瀝生葛汁(二升)生姜汁(二合)和勻。
分溫三服。
按人身之積痰積熱,常招緻外風,此方可頻 貝母栝蒌散 治肥人中風,口眼斜,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貝母栝蒌南星(炮)荊芥防風羌活黃柏黃芩黃連白術陳皮半夏(湯泡按中風證,多挾熱痰,而肥人複素有熱痰。
不論左右,俱作痰治,誠為當矣。
但肥人多虛風栝蒌熱痰 青州白丸子 治風痰壅盛,嘔吐涎沫,口眼斜,手足癱瘓,及痰盛洩瀉。
(肥人滑洩,多脈滑不食不饑,多責之痰。
)白附子南星(二兩)半夏(水浸去衣七兩)川烏(去臍五錢)四味俱生用為末,生絹袋盛,于井花水内擺出粉,未出者以手揉令出渣,再擂再擺,以盡為幹如此治風痰之上藥也,然藥味雖經浸曝,毒瓦斯已殺,溫性猶存。
熱痰迷竅,非所宜施。
星附散 治中風能言,口不歪而手足拽曳者。
南星半夏(各制)茯苓僵蠶(炒)川烏(去皮臍)人參黑附子白附子(八分)煎成一派溫補,此治虛風寒痰之主藥也。
風虛則熾,痰寒則壅,阻遏脾中陽氣,不得周行,故手足為之拽曳下出 治風六合湯 治風虛眩暈。
方見卷一下理血門四物湯附方内。
三聖散 治中風,手足拘攣,口眼斜,香港腳行步不正。
當歸(酒洗炒)玄胡索(微炒為末)肉桂(去粗皮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
黃白芍秦艽除下焦熱, 加味六君子湯 治四肢不舉,屬于脾土虛衰者,須用此專治其本,不可加入風藥。
六君子每味一錢加竹瀝(半小盞)麥冬(三錢)加姜三片,棗二枚。
口渴,去半夏,加葳蕤石膏按中風門中,從不錄用此方,所謂治末而忘其本也。
夫風淫末疾,四肢不舉,乃風淫于内,式也 薏苡仁湯 治痹在手足,濕流關節。
并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難以屈伸。
薏苡仁當歸芍藥桂心麻黃甘草蒼術(米泔浸炒)加姜煎。
此治風濕相搏,關節不利之證。
故以薏苡仁為君,舒筋除濕,其力和緩,當倍之,又倍加之 人參補氣湯 治手指麻木。
人參黃(二錢)升麻柴胡芍藥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五分)按諸陽起于指,手指麻木,風已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