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上 攻下門/消導門
關燈
小
中
大
之戒不殊也。
)芫花(炒黑)甘遂大戟(等分)大棗(十枚)先煮棗去滓,内前藥末。
強人服一錢,虛人芫花大戟之辛苦,以遂水飲,甘遂苦寒,能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以攻決為用。
三藥過峻,故桂表咳痛棗術恣逐是除大棗,加大黃黑醜輕粉,水丸,名三花神佑丸。
(河間)治壯實人風痰郁熱,肢體麻痹,走涎塞,以去痰小胃丹。
( 赤金豆 (亦名八仙丹)治諸積不行。
凡血凝氣滞,疼痛腫脹,蟲積,結聚,證堅,宜此主之。
此丸去病極速,較之硝黃棱莪之類。
過傷髒氣者,大為勝之。
巴霜(去皮膜略去油一錢五分)生附子(切略炒燥二錢)皂角(微炒焦二錢)丁餅為丸,蘿蔔子或煎藥。
或姜醋此藥得熱則行,甚者一二十丸湯送下。
三物備急丸 (千金)治食停腸胃,冷熱不調。
腹脹氣急,痛滿欲死,及中惡客忤卒暴諸病。
滞腸胃,上焦不行,下脘不通,故痛脹欲死。
内實者。
法當下之。
)巴豆霜大黃幹姜等分。
蜜丸。
小豆大。
每服二三丸。
中惡口噤者,折齒灌之。
崔氏幹大黃苦寒,以下熱結。
巴豆辛熱,以下寒結。
加幹姜辛散,以宣通之。
幹姜辛溫,開五髒六 太平丸 治胸腹疼痛脹滿,及食積氣積,氣疝血疝,邪實秘滞等證。
(此方借些微巴豆以行之力。
去滞最妙如欲其峻。
須用巴豆二錢。
)陳皮濃樸木香烏藥白芥子草豆蔻三棱蓬莪術(煨)幹姜牙皂(炒煙斷)澤瀉(各三錢)以上十一味,共為細末,另将巴豆,用滾湯泡去皮心并膜,稱足一錢,用水一碗,微火煮半碗。
将巴豆撈起,用乳缽研極細,仍将煎湯攙入,研勻。
然後量藥多少,入蒸餅浸爛搗,丸前藥如綠豆大。
每用三分,或五分,甚者一錢,随證用湯引送下。
凡傷食停滞,即以本物湯下。
婦人血氣痛,或紅花湯下,或當歸湯下。
氣痛,陳皮湯下。
疝氣,茴香湯下。
寒氣,姜湯下。
欲瀉者,用熱湯送下一錢,未利再服,利多不止,用冷水一二口,即止。
砂丸 (本事)治一切積聚痰飲,心脅引痛。
砂巴豆(去油)三棱幹姜白芷(五錢)木香青皮胡椒(二錢半)幹漆(炒)大三棱大黃末,同煎此治肉積氣積血積通劑也。
砂化肉食,(砂性大熱,能爛五金。
本草言其能化人心為血,故治膈噎症瘕肉積有殊功。
)幹漆散瘀血,木香青皮行滞氣,三棱破血而行氣,肉蔻暖胃熱有用人藥消,自無 敦阜丸 治堅頑食積,停滞腸胃,痛劇不行等證。
木香山楂麥芽皂角丁香烏藥青皮陳皮澤瀉(各五錢)巴霜(一錢)上共為用湯引 木香槟榔丸 (子和)治胸腹積滞,痞滿結痛,二便不通。
或瀉洩下痢,裡急後重食瘧實積。
腹痞滿瀉痢,由于飲食留滞,濕熱郁積而成。
二便不通,由于熱結。
裡急後重,由于氣按裡急後重,有因火熱者,火燥物而性急也。
有因氣滞者,大腸氣壅,不得宣通也。
有滞者,腸胃有物結墜也。
有氣虛者,中氣陷下,不能升也。
有血虛者,津枯腸燥,虛坐是也。
當分證論治,脈洪大而實為裡實,宜下。
若脈浮大,慎不可下。
)莪術(醋煮)三棱(醋煮)黃連(吳萸湯炒)黃柏(酒炒)枳殼陳皮(去白)青皮(醋炒)丸,量人虛實服,一三棱陳皮,名木香導氣濕熱在三焦氣分,木香香附,行氣之藥,能通三焦,解六郁。
陳皮理上焦肺氣,青皮平下焦行則血中痞之推蕩少陽 百順丸 治一切陽邪積滞。
凡氣積血積蟲積食積,傷寒實熱秘結等證。
但各為湯引,随宜送無往不利。
川大黃(錦紋者一斤。
)牙皂角(炒微黃一兩六錢)為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
每用五 枳實導滞丸 (東垣)治傷濕熱之物,不得施化。
痞悶不安,腹内硬痛,積滞洩瀉。
大黃(一兩)枳實(麸炒)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神曲(五錢)白術(土炒)茯苓(三飲食傷滞,作痛成積。
非有以推蕩之,則不行。
積滞不盡,病終不除,故以大黃枳實攻而佐太 倒倉法 (丹溪)黃牡牛肉(肥嫩者。
二三十斤。
)切碎洗淨。
用長流水,桑柴火煮糜爛,濾去滓。
取淨汁。
再坐其吐而病之止渴養半霞天膏,即照前法。
每肉十二斤,可熬膏一斤,瓷罐盛之。
夏月水浸,可留三日。
寒天久留朱丹溪曰:牛坤土也,黃,土之色也。
以順為德,而法健為功者,牡之用也。
肉,胃之藥也丸散能停異人以 蜜煎導法 (仲景)治陽明證,自汗,小便利,大便秘者。
(胃實自汗,小便複利,此為津液竭,非熱結也。
若與下藥,則液愈耗矣。
雖大便硬,不可攻之。
宜俟其欲大便,然後用外之法。
)蜜七合,銅器中微火煎,頻攪勿令焦,候凝如饴,撚作錠子。
令頭銳大如指,長寸許,摻皂軟堅蜜能潤腸,熱能行氣,皂能通竅。
津液内竭,概不可攻,須俟其欲便,乃導而通之,不欲以屎, 豬膽導法 (仲景)治證同前。
豬膽一枚,取汁,入醋少許。
用
)芫花(炒黑)甘遂大戟(等分)大棗(十枚)先煮棗去滓,内前藥末。
強人服一錢,虛人芫花大戟之辛苦,以遂水飲,甘遂苦寒,能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以攻決為用。
三藥過峻,故桂表咳痛棗術恣逐是除大棗,加大黃黑醜輕粉,水丸,名三花神佑丸。
(河間)治壯實人風痰郁熱,肢體麻痹,走涎塞,以去痰小胃丹。
( 赤金豆 (亦名八仙丹)治諸積不行。
凡血凝氣滞,疼痛腫脹,蟲積,結聚,證堅,宜此主之。
此丸去病極速,較之硝黃棱莪之類。
過傷髒氣者,大為勝之。
巴霜(去皮膜略去油一錢五分)生附子(切略炒燥二錢)皂角(微炒焦二錢)丁餅為丸,蘿蔔子或煎藥。
或姜醋此藥得熱則行,甚者一二十丸湯送下。
三物備急丸 (千金)治食停腸胃,冷熱不調。
腹脹氣急,痛滿欲死,及中惡客忤卒暴諸病。
滞腸胃,上焦不行,下脘不通,故痛脹欲死。
内實者。
法當下之。
)巴豆霜大黃幹姜等分。
蜜丸。
小豆大。
每服二三丸。
中惡口噤者,折齒灌之。
崔氏幹大黃苦寒,以下熱結。
巴豆辛熱,以下寒結。
加幹姜辛散,以宣通之。
幹姜辛溫,開五髒六 太平丸 治胸腹疼痛脹滿,及食積氣積,氣疝血疝,邪實秘滞等證。
(此方借些微巴豆以行之力。
去滞最妙如欲其峻。
須用巴豆二錢。
)陳皮濃樸木香烏藥白芥子草豆蔻三棱蓬莪術(煨)幹姜牙皂(炒煙斷)澤瀉(各三錢)以上十一味,共為細末,另将巴豆,用滾湯泡去皮心并膜,稱足一錢,用水一碗,微火煮半碗。
将巴豆撈起,用乳缽研極細,仍将煎湯攙入,研勻。
然後量藥多少,入蒸餅浸爛搗,丸前藥如綠豆大。
每用三分,或五分,甚者一錢,随證用湯引送下。
凡傷食停滞,即以本物湯下。
婦人血氣痛,或紅花湯下,或當歸湯下。
氣痛,陳皮湯下。
疝氣,茴香湯下。
寒氣,姜湯下。
欲瀉者,用熱湯送下一錢,未利再服,利多不止,用冷水一二口,即止。
砂丸 (本事)治一切積聚痰飲,心脅引痛。
砂巴豆(去油)三棱幹姜白芷(五錢)木香青皮胡椒(二錢半)幹漆(炒)大三棱大黃末,同煎此治肉積氣積血積通劑也。
砂化肉食,(砂性大熱,能爛五金。
本草言其能化人心為血,故治膈噎症瘕肉積有殊功。
)幹漆散瘀血,木香青皮行滞氣,三棱破血而行氣,肉蔻暖胃熱有用人藥消,自無 敦阜丸 治堅頑食積,停滞腸胃,痛劇不行等證。
木香山楂麥芽皂角丁香烏藥青皮陳皮澤瀉(各五錢)巴霜(一錢)上共為用湯引 木香槟榔丸 (子和)治胸腹積滞,痞滿結痛,二便不通。
或瀉洩下痢,裡急後重食瘧實積。
腹痞滿瀉痢,由于飲食留滞,濕熱郁積而成。
二便不通,由于熱結。
裡急後重,由于氣按裡急後重,有因火熱者,火燥物而性急也。
有因氣滞者,大腸氣壅,不得宣通也。
有滞者,腸胃有物結墜也。
有氣虛者,中氣陷下,不能升也。
有血虛者,津枯腸燥,虛坐是也。
當分證論治,脈洪大而實為裡實,宜下。
若脈浮大,慎不可下。
)莪術(醋煮)三棱(醋煮)黃連(吳萸湯炒)黃柏(酒炒)枳殼陳皮(去白)青皮(醋炒)丸,量人虛實服,一三棱陳皮,名木香導氣濕熱在三焦氣分,木香香附,行氣之藥,能通三焦,解六郁。
陳皮理上焦肺氣,青皮平下焦行則血中痞之推蕩少陽 百順丸 治一切陽邪積滞。
凡氣積血積蟲積食積,傷寒實熱秘結等證。
但各為湯引,随宜送無往不利。
川大黃(錦紋者一斤。
)牙皂角(炒微黃一兩六錢)為末,湯浸蒸餅為丸,綠豆大。
每用五 枳實導滞丸 (東垣)治傷濕熱之物,不得施化。
痞悶不安,腹内硬痛,積滞洩瀉。
大黃(一兩)枳實(麸炒)黃芩(酒炒)黃連(酒炒)神曲(五錢)白術(土炒)茯苓(三飲食傷滞,作痛成積。
非有以推蕩之,則不行。
積滞不盡,病終不除,故以大黃枳實攻而佐太 倒倉法 (丹溪)黃牡牛肉(肥嫩者。
二三十斤。
)切碎洗淨。
用長流水,桑柴火煮糜爛,濾去滓。
取淨汁。
再坐其吐而病之止渴養半霞天膏,即照前法。
每肉十二斤,可熬膏一斤,瓷罐盛之。
夏月水浸,可留三日。
寒天久留朱丹溪曰:牛坤土也,黃,土之色也。
以順為德,而法健為功者,牡之用也。
肉,胃之藥也丸散能停異人以 蜜煎導法 (仲景)治陽明證,自汗,小便利,大便秘者。
(胃實自汗,小便複利,此為津液竭,非熱結也。
若與下藥,則液愈耗矣。
雖大便硬,不可攻之。
宜俟其欲大便,然後用外之法。
)蜜七合,銅器中微火煎,頻攪勿令焦,候凝如饴,撚作錠子。
令頭銳大如指,長寸許,摻皂軟堅蜜能潤腸,熱能行氣,皂能通竅。
津液内竭,概不可攻,須俟其欲便,乃導而通之,不欲以屎, 豬膽導法 (仲景)治證同前。
豬膽一枚,取汁,入醋少許。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