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上 表散門
關燈
小
中
大
天地間穢惡之氣,及病流行傳染也。
)羌活防風蒼術(錢半)細辛(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一錢)加生姜蔥去地黃此足太陽例藥,以代桂枝麻黃青龍各半等湯也。
藥之辛者屬金,于人為義,故能匡正黜邪。
者倍之白芷能驅熱風通未 卷三上表散門 十神湯 (局方)治時氣瘟疫,疠氣初感,頭痛發熱,惡寒無汗,咳嗽鼻塞聲重。
(疠氣由口鼻而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緻沿門阖境,傳染相似,謂之瘟疫。
頭痛發熱,惡塞無汗,邪在表也。
咳嗽鼻塞聲重,表實而氣不利也。
凡患時證而咳嗽者,邪欲外出而易愈也。
)麻黃葛根升麻川芎白芷紫蘇甘草陳皮香附赤芍加姜蔥白。
治傷寒須分以疏行瘟 卷三上表散門 神術散 (海藏)治内傷冷凍飲料,外感寒邪,而無汗者,(内傷冷凍飲料,則寒濕停于中。
經曰:其寒飲食入胃,則肺寒,肺寒則外内合邪是也。
寒能澀血,故無汗。
)亦治剛痙。
(先傷風,後傷濕,及太陽過汗,濕家過汗,産後血虛,破傷風,皆發痙。
其證頭搖口噤,手足搐搦,項背反張。
無汗為剛痙,有汗為柔痙,亦有剛柔不分者。
不可純作風治,宜清熱,化痰,疏風,養血,亦有用大承氣者。
凡陽痙不厥逆,其厥逆者,皆陰痙也。
宜附子湯,附子防風散,桂心白術湯。
)蒼術(制)防風(二兩)甘草(一兩炙)加生姜蔥白。
如太陽證,發熱惡寒,脈浮緊者,加人加當歸。
防風辛溫升浮,除風勝濕,為太陽主藥。
蒼術甘溫辛烈,散寒發汗,辟惡升陽。
(能升胃中除蒼術,加白術二兩,姜三片,不用蔥,名白術湯,(海藏)治前證有汗者,(蒼術發汗,白嘉海太無神術散。
蒼術(泔浸)濃樸(姜汁炒各一錢)陳皮(去白二錢)甘草(炙)藿香石菖蒲(各錢半)入陽明。
邪正交争,陰勝則憎寒,陽勝則壯熱。
流于百節,則一身盡痛。
上行頭面則為腫大,名大頭瘟。
蒼術辛烈,升陽辟惡,燥濕解郁。
濃樸苦溫,除濕散滿,化食濃腸。
陳皮理氣,通利三焦。
甘草和中,匡正脾土,此即平胃散而重用陳皮為君者也。
蓋人之一身,以胃氣為主。
胃氣強盛,則客邪不能入,故治外邪必以強胃為先也。
加藿香菖蒲,取其辛香通竅,亦之局方神術散。
茅術(二兩)川芎白芷羌活本細辛炙甘草(各一兩)每服四錢。
加姜蔥煎。
治傷傷風應芎芷各許學士神術散。
蒼術(一斤)芝麻(五錢研漿)棗五十枚,取肉搗丸,治水飲結成囊。
(水飲水也。
)九制蒼術散。
茅山蒼術九蒸九曬為末,治痰飲腹痛。
卷三上表散門 蔥豉湯 (肘後)傷寒初覺頭痛,身熱,脈洪,盒飯服此。
蔥白(一握)豉(一升)煎服取汗出。
如無汗,加葛根三兩(崔氏)蔥通陽,(蔥中空,為肺菜,散手太陰陽明之邪。
)豉升散,均能發汗。
邪初在表,宜先服此名連須蔥白湯。
(活人)治同。
卷三上表散門 人參敗毒散 (活人)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風痰咳嗽。
及時氣疫疠瘴鬼瘧。
或聲如蛙鳴,眼赤口瘡。
濕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痹毒痢,諸瘡斑疹。
(風寒則惡寒發熱,頭痛項強。
風寒在肺,則鼻塞聲重,痰多咳嗽,聲如蛙鳴。
俗名蝦蟆瘟實也。
風寒濕熱之氣上幹,則目赤口瘡,下流則足腫。
傷于陽明則腮腫,結于少陰則壅于腸胃則毒痢,發于皮膚則瘡疹。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一兩)甘草(五錢)每服一兩羌活入太陽而理遊風,獨活入少陰而理伏風,兼能去濕除痛。
柴胡散熱升清,協川芎和血平甘草方為荷别外邪始乘藥勢以出。
若素弱之人,藥雖外行,氣從中餒,輕者半出不出,重者反随元氣縮入,發熱無休矣。
所以虛弱之體,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藥中少助元氣,以為驅邪之主,使邪氣得藥,一湧而出,全非補養衰弱之意也。
即和解藥中,有人參之大力者居間,外邪遇正,即痘疹瘧痢,以及中風中痰中寒中暑癰疽産後,初時概不敢用。
而虛人之遇重病,可生之機,悉置不理矣。
古方表汗,用五積散參蘇飲敗毒散,和解用小柴胡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等方,皆用人參,領内邪外出,乃得速愈,奈何不察耶。
外感體虛之人,汗之熱不退。
下之和之,熱亦不退。
大熱呻吟,津液灼盡,身如枯柴。
醫者技窮,正謂元氣已漓,故藥不應手爾。
倘元氣未漓,先用人參三五七分,領藥深入驅邪,何至汗和不應耶。
東垣治内傷外感,用補中益氣,加表藥一二味,熱服而散外邪,有功千古。
傷寒專科,從仲景至今,明賢方書,無不用參。
何為今日醫家,單除不用,全失相傳宗旨,使體虛之人,百無一活,曾不悟其害之也。
蓋不當用參而殺人者,是與術歸桂姜附等藥,同行溫補之誤。
不謂與羌獨柴前芎半枳桔芩參相饑馑兵荒之餘,飲食起居不節,緻患時氣者,宜用此法。
)加陳廪米,名倉廪散,治噤口痢。
(乃熱毒沖心。
食入即吐。
單陳廪米煎湯。
治痢後大渴,溫病防敗 卷三上表散門 川芎茶調散 (局方)治諸風上攻,正偏頭痛,惡風有汗,憎寒壯熱,鼻塞痰盛,頭暈目眩。
偏頭痛者,風中于腦,作止無時也。
中風,故有汗惡風。
風邪在表,故憎寒壯熱。
風寒皮毛,腠理密緻,不得洩越,氣并于鼻,故鼻塞。
火升故痰盛,痰熱上攻,故頭暈目眩薄荷(八錢)芎荊芥(四錢)甘草(炙)羌活白芷(二錢)防風(錢半)細辛(一錢)風熱。
(菊花清熱羌活治太陽頭痛,白芷治陽明頭痛,川芎治少陽頭痛,細辛治少陰頭痛,防風為風藥
)羌活防風蒼術(錢半)細辛(五分)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一錢)加生姜蔥去地黃此足太陽例藥,以代桂枝麻黃青龍各半等湯也。
藥之辛者屬金,于人為義,故能匡正黜邪。
者倍之白芷能驅熱風通未 卷三上表散門 十神湯 (局方)治時氣瘟疫,疠氣初感,頭痛發熱,惡寒無汗,咳嗽鼻塞聲重。
(疠氣由口鼻而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緻沿門阖境,傳染相似,謂之瘟疫。
頭痛發熱,惡塞無汗,邪在表也。
咳嗽鼻塞聲重,表實而氣不利也。
凡患時證而咳嗽者,邪欲外出而易愈也。
)麻黃葛根升麻川芎白芷紫蘇甘草陳皮香附赤芍加姜蔥白。
治傷寒須分以疏行瘟 卷三上表散門 神術散 (海藏)治内傷冷凍飲料,外感寒邪,而無汗者,(内傷冷凍飲料,則寒濕停于中。
經曰:其寒飲食入胃,則肺寒,肺寒則外内合邪是也。
寒能澀血,故無汗。
)亦治剛痙。
(先傷風,後傷濕,及太陽過汗,濕家過汗,産後血虛,破傷風,皆發痙。
其證頭搖口噤,手足搐搦,項背反張。
無汗為剛痙,有汗為柔痙,亦有剛柔不分者。
不可純作風治,宜清熱,化痰,疏風,養血,亦有用大承氣者。
凡陽痙不厥逆,其厥逆者,皆陰痙也。
宜附子湯,附子防風散,桂心白術湯。
)蒼術(制)防風(二兩)甘草(一兩炙)加生姜蔥白。
如太陽證,發熱惡寒,脈浮緊者,加人加當歸。
防風辛溫升浮,除風勝濕,為太陽主藥。
蒼術甘溫辛烈,散寒發汗,辟惡升陽。
(能升胃中除蒼術,加白術二兩,姜三片,不用蔥,名白術湯,(海藏)治前證有汗者,(蒼術發汗,白嘉海太無神術散。
蒼術(泔浸)濃樸(姜汁炒各一錢)陳皮(去白二錢)甘草(炙)藿香石菖蒲(各錢半)入陽明。
邪正交争,陰勝則憎寒,陽勝則壯熱。
流于百節,則一身盡痛。
上行頭面則為腫大,名大頭瘟。
蒼術辛烈,升陽辟惡,燥濕解郁。
濃樸苦溫,除濕散滿,化食濃腸。
陳皮理氣,通利三焦。
甘草和中,匡正脾土,此即平胃散而重用陳皮為君者也。
蓋人之一身,以胃氣為主。
胃氣強盛,則客邪不能入,故治外邪必以強胃為先也。
加藿香菖蒲,取其辛香通竅,亦之局方神術散。
茅術(二兩)川芎白芷羌活本細辛炙甘草(各一兩)每服四錢。
加姜蔥煎。
治傷傷風應芎芷各許學士神術散。
蒼術(一斤)芝麻(五錢研漿)棗五十枚,取肉搗丸,治水飲結成囊。
(水飲水也。
)九制蒼術散。
茅山蒼術九蒸九曬為末,治痰飲腹痛。
卷三上表散門 蔥豉湯 (肘後)傷寒初覺頭痛,身熱,脈洪,盒飯服此。
蔥白(一握)豉(一升)煎服取汗出。
如無汗,加葛根三兩(崔氏)蔥通陽,(蔥中空,為肺菜,散手太陰陽明之邪。
)豉升散,均能發汗。
邪初在表,宜先服此名連須蔥白湯。
(活人)治同。
卷三上表散門 人參敗毒散 (活人)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風痰咳嗽。
及時氣疫疠瘴鬼瘧。
或聲如蛙鳴,眼赤口瘡。
濕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痹毒痢,諸瘡斑疹。
(風寒則惡寒發熱,頭痛項強。
風寒在肺,則鼻塞聲重,痰多咳嗽,聲如蛙鳴。
俗名蝦蟆瘟實也。
風寒濕熱之氣上幹,則目赤口瘡,下流則足腫。
傷于陽明則腮腫,結于少陰則壅于腸胃則毒痢,發于皮膚則瘡疹。
)人參羌活獨活柴胡前胡川芎枳殼桔梗茯苓(一兩)甘草(五錢)每服一兩羌活入太陽而理遊風,獨活入少陰而理伏風,兼能去濕除痛。
柴胡散熱升清,協川芎和血平甘草方為荷别外邪始乘藥勢以出。
若素弱之人,藥雖外行,氣從中餒,輕者半出不出,重者反随元氣縮入,發熱無休矣。
所以虛弱之體,必用人參三五七分,入表藥中少助元氣,以為驅邪之主,使邪氣得藥,一湧而出,全非補養衰弱之意也。
即和解藥中,有人參之大力者居間,外邪遇正,即痘疹瘧痢,以及中風中痰中寒中暑癰疽産後,初時概不敢用。
而虛人之遇重病,可生之機,悉置不理矣。
古方表汗,用五積散參蘇飲敗毒散,和解用小柴胡白虎湯竹葉石膏湯等方,皆用人參,領内邪外出,乃得速愈,奈何不察耶。
外感體虛之人,汗之熱不退。
下之和之,熱亦不退。
大熱呻吟,津液灼盡,身如枯柴。
醫者技窮,正謂元氣已漓,故藥不應手爾。
倘元氣未漓,先用人參三五七分,領藥深入驅邪,何至汗和不應耶。
東垣治内傷外感,用補中益氣,加表藥一二味,熱服而散外邪,有功千古。
傷寒專科,從仲景至今,明賢方書,無不用參。
何為今日醫家,單除不用,全失相傳宗旨,使體虛之人,百無一活,曾不悟其害之也。
蓋不當用參而殺人者,是與術歸桂姜附等藥,同行溫補之誤。
不謂與羌獨柴前芎半枳桔芩參相饑馑兵荒之餘,飲食起居不節,緻患時氣者,宜用此法。
)加陳廪米,名倉廪散,治噤口痢。
(乃熱毒沖心。
食入即吐。
單陳廪米煎湯。
治痢後大渴,溫病防敗 卷三上表散門 川芎茶調散 (局方)治諸風上攻,正偏頭痛,惡風有汗,憎寒壯熱,鼻塞痰盛,頭暈目眩。
偏頭痛者,風中于腦,作止無時也。
中風,故有汗惡風。
風邪在表,故憎寒壯熱。
風寒皮毛,腠理密緻,不得洩越,氣并于鼻,故鼻塞。
火升故痰盛,痰熱上攻,故頭暈目眩薄荷(八錢)芎荊芥(四錢)甘草(炙)羌活白芷(二錢)防風(錢半)細辛(一錢)風熱。
(菊花清熱羌活治太陽頭痛,白芷治陽明頭痛,川芎治少陽頭痛,細辛治少陰頭痛,防風為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