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下 理血門
關燈
小
中
大
久嗽,火蒸如燎。
(血生于心,統于脾,藏于肝,宣布于肺。
靜則歸經,熱則妄行。
火傷肺絡,血随咳出,或帶痰中,)童便(取十一二歲無病童子,不茹葷辛,清澈如水者。
)去頭尾熱飲。
冬則用湯溫之,或加藕汁阿膠和服,有痰稍加姜汁。
童便鹹寒,降火滋陰,潤肺散瘀,故治血證火嗽血暈如神。
(北齊褚澄曰:喉不容物,毫發必咳。
血既滲入,愈滲愈咳,愈咳愈滲。
飲溲溺百不一死,服寒涼藥百不一生。
李時珍曰:小便飲之入胃,随脾之氣,上歸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其舊路,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
其味鹹而走血,故治血病當熱飲,熱則真氣尚存,其行自速,冷則唯有鹹寒之性而已。
李士材曰:煉成秋石,真元之氣漸失,不及童便遠矣。
飲自己溺,名回輪酒。
) 獨聖散 治多年咳嗽,肺痿咯血,紅痰。
白芨為末,每服二錢,臨卧糯米湯下。
人之五髒,唯肺葉壞爛者,可以複生。
白芨苦辛收澀,得秋金之令,能補肺止血,故治肺損紅痰。
又能蝕敗疽死肌,為去腐生新之聖藥。
清咽太平丸 治膈上有火,早間咯血。
(肺屬金,清肅之髒也。
木火焚灼,肺金受刑,故咯血。
早間寅卯,木旺生火之時。
)兩頰常赤,(肺肝之部。
)咽喉不清。
(十二經脈,唯足太陽在表,不曆膈咽,餘皆上循喉嚨,盡能作病,而君相二火為尤甚。
諸火上逆,故咽喉不清。
)薄荷(十兩)川芎防風犀角柿霜甘草(二兩)桔梗(三兩)蜜丸。
薄荷辛香升浮,消風散熱。
(消風故疏肝,散熱故清肺,是以能治血病。
)防風血藥之使,瀉肺搜肝。
(防風瀉肺火,散肝火,為上部血藥之使。
)川芎血中氣藥,升清散瘀。
柿霜生津潤肺,犀角涼心清肝。
甘草緩炎上之火勢,桔梗截諸藥而上浮,又甘桔相合,為清咽利膈之上劑也。
小薊飲子 治下焦結熱,而成血淋。
(心主血,小腸其腑也。
熱甚搏血,流入胞中,與便俱出,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
蓋心熱者,小腸必熱,經所謂胞移熱于膀胱。
則癃,溺血是也,然熱必兼濕。
戴氏曰:血鮮者,心小腸實熱,血瘀者,腎膀胱虛冷。
準繩曰:多有熱極而血凝黑者,未可便以為冷也。
)小薊薄黃(炒黑)藕節滑石木通生地栀子(炒)淡竹葉當歸甘草梢各五分小薊藕節,退熱散瘀。
生地涼血,蒲黃止血,木通降心肺之火,下達小腸。
栀子散三焦郁火,由小便出。
淡竹葉草,清心而利小便。
(心與小腸相為表裡。
)滑石瀉熱而滑竅,當歸能引血歸經,草梢能徑達莖中也。
複元羌活湯 (湯名羌活,而方内無之,疑缺誤。
)治從高墜下,惡血留于肋下,疼痛不可忍者。
(不問傷在何經,惡血心留于脅下,以肝主血故也。
)柴胡(五錢)當歸栝蒌根穿山甲(炮)甘草紅花(二錢)桃仁(五十去皮尖研)大黃原文曰:肝膽之經行于脅下,屬厥陰少陽,故以柴胡引用為君;以當歸活血脈,以甘草緩其急為臣;以穿山甲花粉桃仁紅花,破血潤血為佐;以大黃蕩滌敗血為使,惡血去而痛自除矣。
補陰益氣煎 (景嶽)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或陰精内乏,以緻外感不解,寒熱瘧,陰虛不通等證。
人參(一錢)熟地(三五錢。
或一二兩。
)當歸(二三錢)山藥(酒炒二錢)甘草(炙)陳皮(一錢)柴胡(一二錢。
如無外邪不用。
)升麻(三五分。
火浮于上不用。
)姜棗煎。
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
凡氣虛感邪者,宜補中益氣湯。
精虛感邪者,宜此。
(張景嶽曰:補中益氣湯乃東垣獨得之心法,蓋以脾胃屬土,為水谷之海,凡五髒生成,唯此是賴者。
在凡春夏之土,能生能長者,以得陽氣而上升,升則向生也。
秋冬之土,不生不長者,以得陰氣而下降,降則向死也。
今本方以升柴助升氣,以參歸術助陽氣,此東垣立方之意,誠盡善矣。
第肺本象天,脾本象地,地天既交,所以成泰。
然不知泰之前猶有臨,臨之前獨有複,此實三陽之元始,故予再制補陰益氣煎,正所以助臨複之氣。
庶乎得根本之道,而足補東垣之未備也。
) 四生丸 治吐血衄血。
(陽乘于陰,血熱妄行,此方甚良,然但可暫用而已。
)生荷葉生艾葉生地黃生側柏葉四件爛搗,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滾湯化。
統而論于陰,火去則血歸經而吐衄愈矣。
當歸六黃湯 治陰虛有火,盜汗,發熱。
(心之所藏在内者為血,發于外為汗,汗乃心之液。
髒腑表裡之陽,皆心主之以行其變化,随其陽氣所在之處而生津,亦随其火擾之處洩而為汗。
汗者心之陽,寝者腎之陰。
陰虛睡熟,陽必湊之,故汗出也。
有火者,謂有面赤口幹唇燥便赤音重脈數諸證。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等分)黃(加倍)加麻黃根(本湯加麻黃根陰虛有火,睡去則衛外之陽,乘虛陷入陰中,表液失其固衛,故然而汗出。
及覺則陽用事,衛氣複出于表,表實而汗即止。
歸地所以養陰,芩連所以去火,生地黃柏可以養陰,亦可以去火。
而倍用黃,所以補衛固表也。
(準繩曰:陰虛陽必湊,故發熱盜汗,宜當歸六黃湯加地骨皮。
陽虛陰必乘,故發厥自汗,宜黃建中湯。
甚者加附子,或附湯。
)
(血生于心,統于脾,藏于肝,宣布于肺。
靜則歸經,熱則妄行。
火傷肺絡,血随咳出,或帶痰中,)童便(取十一二歲無病童子,不茹葷辛,清澈如水者。
)去頭尾熱飲。
冬則用湯溫之,或加藕汁阿膠和服,有痰稍加姜汁。
童便鹹寒,降火滋陰,潤肺散瘀,故治血證火嗽血暈如神。
(北齊褚澄曰:喉不容物,毫發必咳。
血既滲入,愈滲愈咳,愈咳愈滲。
飲溲溺百不一死,服寒涼藥百不一生。
李時珍曰:小便飲之入胃,随脾之氣,上歸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其舊路,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
其味鹹而走血,故治血病當熱飲,熱則真氣尚存,其行自速,冷則唯有鹹寒之性而已。
李士材曰:煉成秋石,真元之氣漸失,不及童便遠矣。
飲自己溺,名回輪酒。
) 獨聖散 治多年咳嗽,肺痿咯血,紅痰。
白芨為末,每服二錢,臨卧糯米湯下。
人之五髒,唯肺葉壞爛者,可以複生。
白芨苦辛收澀,得秋金之令,能補肺止血,故治肺損紅痰。
又能蝕敗疽死肌,為去腐生新之聖藥。
清咽太平丸 治膈上有火,早間咯血。
(肺屬金,清肅之髒也。
木火焚灼,肺金受刑,故咯血。
早間寅卯,木旺生火之時。
)兩頰常赤,(肺肝之部。
)咽喉不清。
(十二經脈,唯足太陽在表,不曆膈咽,餘皆上循喉嚨,盡能作病,而君相二火為尤甚。
諸火上逆,故咽喉不清。
)薄荷(十兩)川芎防風犀角柿霜甘草(二兩)桔梗(三兩)蜜丸。
薄荷辛香升浮,消風散熱。
(消風故疏肝,散熱故清肺,是以能治血病。
)防風血藥之使,瀉肺搜肝。
(防風瀉肺火,散肝火,為上部血藥之使。
)川芎血中氣藥,升清散瘀。
柿霜生津潤肺,犀角涼心清肝。
甘草緩炎上之火勢,桔梗截諸藥而上浮,又甘桔相合,為清咽利膈之上劑也。
小薊飲子 治下焦結熱,而成血淋。
(心主血,小腸其腑也。
熱甚搏血,流入胞中,與便俱出,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溺血。
蓋心熱者,小腸必熱,經所謂胞移熱于膀胱。
則癃,溺血是也,然熱必兼濕。
戴氏曰:血鮮者,心小腸實熱,血瘀者,腎膀胱虛冷。
準繩曰:多有熱極而血凝黑者,未可便以為冷也。
)小薊薄黃(炒黑)藕節滑石木通生地栀子(炒)淡竹葉當歸甘草梢各五分小薊藕節,退熱散瘀。
生地涼血,蒲黃止血,木通降心肺之火,下達小腸。
栀子散三焦郁火,由小便出。
淡竹葉草,清心而利小便。
(心與小腸相為表裡。
)滑石瀉熱而滑竅,當歸能引血歸經,草梢能徑達莖中也。
複元羌活湯 (湯名羌活,而方内無之,疑缺誤。
)治從高墜下,惡血留于肋下,疼痛不可忍者。
(不問傷在何經,惡血心留于脅下,以肝主血故也。
)柴胡(五錢)當歸栝蒌根穿山甲(炮)甘草紅花(二錢)桃仁(五十去皮尖研)大黃原文曰:肝膽之經行于脅下,屬厥陰少陽,故以柴胡引用為君;以當歸活血脈,以甘草緩其急為臣;以穿山甲花粉桃仁紅花,破血潤血為佐;以大黃蕩滌敗血為使,惡血去而痛自除矣。
補陰益氣煎 (景嶽)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或陰精内乏,以緻外感不解,寒熱瘧,陰虛不通等證。
人參(一錢)熟地(三五錢。
或一二兩。
)當歸(二三錢)山藥(酒炒二錢)甘草(炙)陳皮(一錢)柴胡(一二錢。
如無外邪不用。
)升麻(三五分。
火浮于上不用。
)姜棗煎。
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
凡氣虛感邪者,宜補中益氣湯。
精虛感邪者,宜此。
(張景嶽曰:補中益氣湯乃東垣獨得之心法,蓋以脾胃屬土,為水谷之海,凡五髒生成,唯此是賴者。
在凡春夏之土,能生能長者,以得陽氣而上升,升則向生也。
秋冬之土,不生不長者,以得陰氣而下降,降則向死也。
今本方以升柴助升氣,以參歸術助陽氣,此東垣立方之意,誠盡善矣。
第肺本象天,脾本象地,地天既交,所以成泰。
然不知泰之前猶有臨,臨之前獨有複,此實三陽之元始,故予再制補陰益氣煎,正所以助臨複之氣。
庶乎得根本之道,而足補東垣之未備也。
) 四生丸 治吐血衄血。
(陽乘于陰,血熱妄行,此方甚良,然但可暫用而已。
)生荷葉生艾葉生地黃生側柏葉四件爛搗,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滾湯化。
統而論于陰,火去則血歸經而吐衄愈矣。
當歸六黃湯 治陰虛有火,盜汗,發熱。
(心之所藏在内者為血,發于外為汗,汗乃心之液。
髒腑表裡之陽,皆心主之以行其變化,随其陽氣所在之處而生津,亦随其火擾之處洩而為汗。
汗者心之陽,寝者腎之陰。
陰虛睡熟,陽必湊之,故汗出也。
有火者,謂有面赤口幹唇燥便赤音重脈數諸證。
)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等分)黃(加倍)加麻黃根(本湯加麻黃根陰虛有火,睡去則衛外之陽,乘虛陷入陰中,表液失其固衛,故然而汗出。
及覺則陽用事,衛氣複出于表,表實而汗即止。
歸地所以養陰,芩連所以去火,生地黃柏可以養陰,亦可以去火。
而倍用黃,所以補衛固表也。
(準繩曰:陰虛陽必湊,故發熱盜汗,宜當歸六黃湯加地骨皮。
陽虛陰必乘,故發厥自汗,宜黃建中湯。
甚者加附子,或附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