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婦人之疾。
玄胡索不以多少,新瓦上炒微黃不可焦,碾為細末,每服三錢,酒一盞,煎至七分服。
不能飲者,以陳米飲調下,不拘時候;以酒調亦得,二者不若酒煎快,此藥屢驗。
王執中《既效 [卷之八]第十一門 口齒咽喉牙痛牙宣齒衄齒不生口氣口瘡齒漏重舌失音噎 [第十一門]治咽喉腫痛 山豆根洗淨,新水浸少時,每用一塊,入口中咽下苦汁即寬,痛亦止,未愈更一、二塊。
又方,生甘草生白礬。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入口中咽下,亦治喉閉。
[第十一門]治牙疼 漢椒為末,以巴豆一粒同研成膏,飯為丸,如綠豆大,以綿裹安在牙孔處,立效。
昔有為樂清簿者,牙痛不可忍,号呼之聲徹于四鄰,用藥不效,有丐者獻此方,用之即安。
[第十一門]逡巡散 治風牙痛腫,不拘新久,一服立效。
高良姜(一塊,約二寸)全蠍(一枚,瓦上焙幹)上為末,以手指點藥如齒藥用,須擦令熱徹,須臾吐出少涎,以鹽湯漱口大妙。
亦治腮頰腫痛。
[第十一門]治牙疼不可忍 烏頭尖(生用)上為末,擦疼處,用藥後以竹葉或細辛,荊芥煎湯漱口。
[第十一門]乳香膏 治牙痛。
錢參政家方。
光明白礬(枯過)滴乳香(各等分)上二味為細末,溶蠟量多少,和成膏旋丸,看牙孔子大小填之,其痛立止神效。
又方入染胭脂少許,和令深桃紅色,隻作散,遇牙疼痛,用一字以紙揩擦,良久用溫鹽湯漱口。
[第十一門]治風牙疼腫不可忍 每用少許揩患處,吐涎,雖咽津,亦不妨,甚妙。
青鹽(四兩)川烏頭(二兩,去尖,劈碎,如骰子大)上入坩埚内,用熟炭火,候煙出盡存性,取出埋于地内三日,碾細,揩患處。
如時以木盞蓋坩埚子口上,或用瓷罐子亦可。
每揩藥先用荊芥湯漱口 [第十一門]治風熱上攻齒痛 餘頃任淮西幕府,己酉冬被檄來和州,至含山縣,齒痛大作,忽于一刀鑷撚許,以湯泡少時,冷暖随意,以手指蘸水KT痛處即定,明日若失去。
歸,餘因傳得其方,後以治人多效。
皺面地蔥子,即《本草》,又名地松者,霜後收之,每用少許湯泡。
或雲即是鶴虱,但《本草》别有鶴虱,差為不同。
沈存中《筆談》專辨地松,雲其子名鶴虱,餘之所用正是此物也。
錢季誠方用鶴虱一枚,折置齒中。
高監雲以米醋煎鶴虱漱口,其痛立定,尤效! [第十一門]治牙痛 善法寺僧如真傳。
白僵蠶直者,不以多少,用生姜片切同炒,候僵蠶赤黃色為度,去姜不用,将僵蠶為細末,每用取不蛀皂角,剝去黑皮,以手指蘸湯,于皂角黃上擦取汁,僵蠶末,揩痛處即止。
[第十一門]治牙疼 盛公紀雲,親曾用甚驗。
鹽(二兩)草烏(一兩)上同炒,令草烏黑色,同為細末,以擦患處。
[第十一門]治風牙疼 亦治暴赤眼并頭目昏痛。
鵝不食草,不拘多少,紙裹煨幹,碾為細末,先滿含水一口,然後搐鼻,随病左右搐之,若不含水,恐藥搐入咽喉。
迥梨雲治頭目加川芎,雙笛道人加全蠍各少許。
[第十一門]治風牙痛 馬敏叔說一村媪苦牙痛,百藥不效,用此即愈。
絲瓜兒俗呼為天羅,燒灰存性為細末,擦痛處立止。
[第十一門]升麻地黃散 治風氣上攻,牙齒疼痛,龈腫連腮頰緊急。
王尚書宣子方。
升麻生幹地黃地骨皮青鹽川芎(各半兩)皂角(一枚,燒)細辛(二錢半)槐角子(半兩,燒)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揩擦龈上,有涎吐了,誤咽亦無妨。
[第十一門]治牙齒痛 姚克溫說此方甚驗。
以蕪荑仁安齒上,有縫就以窒之立驗! [第十一門]治風牙疼 趙總管方。
馬夜眼上以刀兒薄起一片子,投在所患牙縫中,或咬在痛處,瀝出風涎即止,不可咽。
[第十一門]姜黃散 治牙痛不可忍,舒挺之撫幹嘗患,遍用諸方無若此方之良!姜黃細辛白芷(等分)上為細末并,擦二、三次,鹽湯漱立止。
政和八年胡長文給事之父牙疼不可忍,面腫,偶無姜黃,檢《本草》,川芎亦治牙,遂以代之,坐間便見腫消痛止,後隻用川芎亦驗。
[第十一門]治牙痛 曾府判茂昭說。
巴豆(一枚,去殼并膜)淡豆豉(一枚)上同研爛,每用針頭許,以連紙裹安痛處立止,不可太多,亦不可令侵龈,恐能損肉。
又方,香白芷(太平州道地者,不知多少)朱砂(十分白芷之一,别研)上為細末,入朱砂拌勻,煉蜜丸如大櫻桃大,每用一丸,擦痛處立止。
廬州郭醫傳雲,渠親曾取屢效,盡勝它藥。
此藥乃濠梁一村婦人,以醫延師母夫人者,倉猝不用朱砂及蜜亦可,其功
玄胡索不以多少,新瓦上炒微黃不可焦,碾為細末,每服三錢,酒一盞,煎至七分服。
不能飲者,以陳米飲調下,不拘時候;以酒調亦得,二者不若酒煎快,此藥屢驗。
王執中《既效 [卷之八]第十一門 口齒咽喉牙痛牙宣齒衄齒不生口氣口瘡齒漏重舌失音噎 [第十一門]治咽喉腫痛 山豆根洗淨,新水浸少時,每用一塊,入口中咽下苦汁即寬,痛亦止,未愈更一、二塊。
又方,生甘草生白礬。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入口中咽下,亦治喉閉。
[第十一門]治牙疼 漢椒為末,以巴豆一粒同研成膏,飯為丸,如綠豆大,以綿裹安在牙孔處,立效。
昔有為樂清簿者,牙痛不可忍,号呼之聲徹于四鄰,用藥不效,有丐者獻此方,用之即安。
[第十一門]逡巡散 治風牙痛腫,不拘新久,一服立效。
高良姜(一塊,約二寸)全蠍(一枚,瓦上焙幹)上為末,以手指點藥如齒藥用,須擦令熱徹,須臾吐出少涎,以鹽湯漱口大妙。
亦治腮頰腫痛。
[第十一門]治牙疼不可忍 烏頭尖(生用)上為末,擦疼處,用藥後以竹葉或細辛,荊芥煎湯漱口。
[第十一門]乳香膏 治牙痛。
錢參政家方。
光明白礬(枯過)滴乳香(各等分)上二味為細末,溶蠟量多少,和成膏旋丸,看牙孔子大小填之,其痛立止神效。
又方入染胭脂少許,和令深桃紅色,隻作散,遇牙疼痛,用一字以紙揩擦,良久用溫鹽湯漱口。
[第十一門]治風牙疼腫不可忍 每用少許揩患處,吐涎,雖咽津,亦不妨,甚妙。
青鹽(四兩)川烏頭(二兩,去尖,劈碎,如骰子大)上入坩埚内,用熟炭火,候煙出盡存性,取出埋于地内三日,碾細,揩患處。
如時以木盞蓋坩埚子口上,或用瓷罐子亦可。
每揩藥先用荊芥湯漱口 [第十一門]治風熱上攻齒痛 餘頃任淮西幕府,己酉冬被檄來和州,至含山縣,齒痛大作,忽于一刀鑷撚許,以湯泡少時,冷暖随意,以手指蘸水KT痛處即定,明日若失去。
歸,餘因傳得其方,後以治人多效。
皺面地蔥子,即《本草》,又名地松者,霜後收之,每用少許湯泡。
或雲即是鶴虱,但《本草》别有鶴虱,差為不同。
沈存中《筆談》專辨地松,雲其子名鶴虱,餘之所用正是此物也。
錢季誠方用鶴虱一枚,折置齒中。
高監雲以米醋煎鶴虱漱口,其痛立定,尤效! [第十一門]治牙痛 善法寺僧如真傳。
白僵蠶直者,不以多少,用生姜片切同炒,候僵蠶赤黃色為度,去姜不用,将僵蠶為細末,每用取不蛀皂角,剝去黑皮,以手指蘸湯,于皂角黃上擦取汁,僵蠶末,揩痛處即止。
[第十一門]治牙疼 盛公紀雲,親曾用甚驗。
鹽(二兩)草烏(一兩)上同炒,令草烏黑色,同為細末,以擦患處。
[第十一門]治風牙疼 亦治暴赤眼并頭目昏痛。
鵝不食草,不拘多少,紙裹煨幹,碾為細末,先滿含水一口,然後搐鼻,随病左右搐之,若不含水,恐藥搐入咽喉。
迥梨雲治頭目加川芎,雙笛道人加全蠍各少許。
[第十一門]治風牙痛 馬敏叔說一村媪苦牙痛,百藥不效,用此即愈。
絲瓜兒俗呼為天羅,燒灰存性為細末,擦痛處立止。
[第十一門]升麻地黃散 治風氣上攻,牙齒疼痛,龈腫連腮頰緊急。
王尚書宣子方。
升麻生幹地黃地骨皮青鹽川芎(各半兩)皂角(一枚,燒)細辛(二錢半)槐角子(半兩,燒)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揩擦龈上,有涎吐了,誤咽亦無妨。
[第十一門]治牙齒痛 姚克溫說此方甚驗。
以蕪荑仁安齒上,有縫就以窒之立驗! [第十一門]治風牙疼 趙總管方。
馬夜眼上以刀兒薄起一片子,投在所患牙縫中,或咬在痛處,瀝出風涎即止,不可咽。
[第十一門]姜黃散 治牙痛不可忍,舒挺之撫幹嘗患,遍用諸方無若此方之良!姜黃細辛白芷(等分)上為細末并,擦二、三次,鹽湯漱立止。
政和八年胡長文給事之父牙疼不可忍,面腫,偶無姜黃,檢《本草》,川芎亦治牙,遂以代之,坐間便見腫消痛止,後隻用川芎亦驗。
[第十一門]治牙痛 曾府判茂昭說。
巴豆(一枚,去殼并膜)淡豆豉(一枚)上同研爛,每用針頭許,以連紙裹安痛處立止,不可太多,亦不可令侵龈,恐能損肉。
又方,香白芷(太平州道地者,不知多少)朱砂(十分白芷之一,别研)上為細末,入朱砂拌勻,煉蜜丸如大櫻桃大,每用一丸,擦痛處立止。
廬州郭醫傳雲,渠親曾取屢效,盡勝它藥。
此藥乃濠梁一村婦人,以醫延師母夫人者,倉猝不用朱砂及蜜亦可,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