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盆,百藥不效,用此遂愈。
[第七門]治血濺 錢季毅。
槐花半生半炒,為細末敷之。
[第七門]治血目皮膚間濺出 以煮酒瓶上紙碎如楊花,用手捏在出血處立止。
[第七門]治小便下血不止 研酸草自然汁服之。
又方,槟榔至大者半枚,用麥門冬熟水磨至一盞,重湯燙熱服之。
又方,當歸香白芷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溫米飲調下。
又方,尿後有血。
幹柿三枚燒灰,陳米飲調下,柿子性寒故也! [卷之六]第八門 吐瀉痢疾霍亂風秘小便不通暑瀉 [第八門]肉附丸 治腹瀉不止。
肉豆蔻(一兩二錢,面裹煨)附子(一枚,重七錢者,炮,去皮臍)上二味并為細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候幹,每服五、六十丸,米湯吞下,不拘時候,立效。
江州高端朝方。
[第八門]椒附湯 治驟腹疼注下,或滑腸頻并多有冷沫。
川椒(去目)幹姜(生用)附子(去皮臍,生用)上三味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八分,溫服,不拘時候。
[第八門]斂腸丸 治久瀉。
姜侍郎方。
木香丁香附子(炮,去皮臍)縮砂仁诃子皮罂粟殼(炒,去穣、頂)川姜(炮)沒石子梓州濃樸(姜制)白龍骨肉豆蔻(面裹煨)赤石脂()禹餘糧(醋淬七遍,以上各一兩)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
[第八門]濃腸丸 白龍骨幹姜(炮)附子(炮,去皮臍)濃樸(姜制)诃子(炮,去核)肉豆蔻(面裹煨)上等分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第八門]治吐瀉 韓禦帶施此藥極驗。
白龍骨白白石膏白礬上四味等分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入坩埚火通紅為度,每服五丸至十丸,米飲湯下。
石膏是軟者,北人謂之寒水石,故可。
[第八門]沒石子丸 治髒氣虛弱,大腸滑洩,次數頻并,日漸羸瘠,不進飲食,或久患赤白痢脾瀉等皆治之。
白術白茯苓(各三錢)沒石子(南蕃者二枚,面裹炮)丁香(不見火)赤石脂(别研)白姜(切作片,略炒)肉豆蔻(面裹炮)诃子(濕紙裹,炮,取淨皮,各二錢)上和勻用湯泡,蒸餅為丸,小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吞下,粥食前,一日三、四服,棗肉丸亦得。
[第八門]治水瀉 徐元敏察院方。
南木香縮砂仁白術(各一兩)丁香(半兩)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四大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食前通口服,輕者三、四服,甚者五、六服,虛冷人加附子半兩。
[第八門]治濕瀉 本出《博濟方》,人少知之!宣黃連(一兩,骰子塊切,淨洗去泥土,清水浸片時)生姜(四兩,骰子塊切,一方用二兩)上于鍋铫内同炒,姜赤黃色為度,去姜不用,将黃連碾羅為細末,每服二錢,臘茶同調下,不拘時候。
若欲速效,一料隻作二服。
嘗有人患此,兩月一劑而愈。
[第八門]固腸丸 治髒腑滑洩,晝夜無度。
吳茱萸(揀淨)黃連(去須)罂粟殼(炙,去穣蒂)上三味等分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
[第八門]斷下丸 治暴瀉,孫盈仲方。
神曲(微炒)吳茱萸(綠色者,揀淨,炮洗七遍,各一兩)上二味為細末,以酸米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米飲湯下。
[第八門]加诃子四柱散 治髒腑虛怯,本氣衰弱,脾胃不快,不進飲食,時加洩利,晝夜不息。
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木香(紙包煨過)诃子(濕紙包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棗一枚,生姜二片,煎至六分服。
[第八門]豆蔻散 治滑洩神效。
陳粟米(一兩)肉豆蔻(面裹煨)五味子赤石脂(研,各半兩)上同為細末,每服二錢,粟米湯飲調下,日進三服。
[第八門]大斷下丸 史仲華雲,渠乃伯史防禦得此效方光堯禦府所處。
附子(二兩,炮)細辛(一兩半)幹姜(炮)良姜(炮)白龍骨赤石脂酸石榴皮(醋煮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楊氏方加诃子二兩,枯了白礬二兩。
[第八門]治瀉久不效 治瀉久不效者,老年人尤宜服!上用大附子一枚,炮,去皮臍,以韭菜根研爛,絞取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幹,焙,每服三十丸,米飲湯下,不幹恐麻人。
[第八門]治瀉 唐仲舉方。
人參(去蘆)茯苓肉豆蔻(面包煨)诃子肉(等分)木香(減半)上為細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湯下。
小兒丸如黍米大,量大小加減服之。
[第八門]補脾丸 治滑洩。
[第七門]治血濺 錢季毅。
槐花半生半炒,為細末敷之。
[第七門]治血目皮膚間濺出 以煮酒瓶上紙碎如楊花,用手捏在出血處立止。
[第七門]治小便下血不止 研酸草自然汁服之。
又方,槟榔至大者半枚,用麥門冬熟水磨至一盞,重湯燙熱服之。
又方,當歸香白芷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溫米飲調下。
又方,尿後有血。
幹柿三枚燒灰,陳米飲調下,柿子性寒故也! [卷之六]第八門 吐瀉痢疾霍亂風秘小便不通暑瀉 [第八門]肉附丸 治腹瀉不止。
肉豆蔻(一兩二錢,面裹煨)附子(一枚,重七錢者,炮,去皮臍)上二味并為細末,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候幹,每服五、六十丸,米湯吞下,不拘時候,立效。
江州高端朝方。
[第八門]椒附湯 治驟腹疼注下,或滑腸頻并多有冷沫。
川椒(去目)幹姜(生用)附子(去皮臍,生用)上三味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八分,溫服,不拘時候。
[第八門]斂腸丸 治久瀉。
姜侍郎方。
木香丁香附子(炮,去皮臍)縮砂仁诃子皮罂粟殼(炒,去穣、頂)川姜(炮)沒石子梓州濃樸(姜制)白龍骨肉豆蔻(面裹煨)赤石脂()禹餘糧(醋淬七遍,以上各一兩)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
[第八門]濃腸丸 白龍骨幹姜(炮)附子(炮,去皮臍)濃樸(姜制)诃子(炮,去核)肉豆蔻(面裹煨)上等分為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第八門]治吐瀉 韓禦帶施此藥極驗。
白龍骨白白石膏白礬上四味等分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入坩埚火通紅為度,每服五丸至十丸,米飲湯下。
石膏是軟者,北人謂之寒水石,故可。
[第八門]沒石子丸 治髒氣虛弱,大腸滑洩,次數頻并,日漸羸瘠,不進飲食,或久患赤白痢脾瀉等皆治之。
白術白茯苓(各三錢)沒石子(南蕃者二枚,面裹炮)丁香(不見火)赤石脂(别研)白姜(切作片,略炒)肉豆蔻(面裹炮)诃子(濕紙裹,炮,取淨皮,各二錢)上和勻用湯泡,蒸餅為丸,小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吞下,粥食前,一日三、四服,棗肉丸亦得。
[第八門]治水瀉 徐元敏察院方。
南木香縮砂仁白術(各一兩)丁香(半兩)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三、四大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食前通口服,輕者三、四服,甚者五、六服,虛冷人加附子半兩。
[第八門]治濕瀉 本出《博濟方》,人少知之!宣黃連(一兩,骰子塊切,淨洗去泥土,清水浸片時)生姜(四兩,骰子塊切,一方用二兩)上于鍋铫内同炒,姜赤黃色為度,去姜不用,将黃連碾羅為細末,每服二錢,臘茶同調下,不拘時候。
若欲速效,一料隻作二服。
嘗有人患此,兩月一劑而愈。
[第八門]固腸丸 治髒腑滑洩,晝夜無度。
吳茱萸(揀淨)黃連(去須)罂粟殼(炙,去穣蒂)上三味等分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
[第八門]斷下丸 治暴瀉,孫盈仲方。
神曲(微炒)吳茱萸(綠色者,揀淨,炮洗七遍,各一兩)上二味為細末,以酸米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米飲湯下。
[第八門]加诃子四柱散 治髒腑虛怯,本氣衰弱,脾胃不快,不進飲食,時加洩利,晝夜不息。
人參(去蘆)白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木香(紙包煨過)诃子(濕紙包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棗一枚,生姜二片,煎至六分服。
[第八門]豆蔻散 治滑洩神效。
陳粟米(一兩)肉豆蔻(面裹煨)五味子赤石脂(研,各半兩)上同為細末,每服二錢,粟米湯飲調下,日進三服。
[第八門]大斷下丸 史仲華雲,渠乃伯史防禦得此效方光堯禦府所處。
附子(二兩,炮)細辛(一兩半)幹姜(炮)良姜(炮)白龍骨赤石脂酸石榴皮(醋煮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楊氏方加诃子二兩,枯了白礬二兩。
[第八門]治瀉久不效 治瀉久不效者,老年人尤宜服!上用大附子一枚,炮,去皮臍,以韭菜根研爛,絞取汁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幹,焙,每服三十丸,米飲湯下,不幹恐麻人。
[第八門]治瀉 唐仲舉方。
人參(去蘆)茯苓肉豆蔻(面包煨)诃子肉(等分)木香(減半)上為細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湯下。
小兒丸如黍米大,量大小加減服之。
[第八門]補脾丸 治滑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