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吐血咯血衄血血濺小便血 [第七門]治吐血 史丞相方。

     松煙墨汁,服之即愈。

     [第七門]治暴吐血 桂末二錢,水湯各半,濃調約半盞許,猛吃,甚者二服。

    南陽趙宣德患,服之如神,其甥亦吐血,二服永安。

     [第七門]忽吐血 吳丞相沖卿忽吐血,孫兆用冰澄蚌粉研細,入辰砂少許,米飲調下二錢,日三服遂安。

     兆秘此方。

    吳以術得之韓子功方,朱砂一錢,真蚌粉半錢。

     [第七門]白術散 凡吐血,咯血,其得之多因積熱之甚,或飲食過度,馳騁傷胃絡也,不然驚恐悸怒,使氣逆上而不下行,血随氣行,宛積胸間,久則吐血咯血,宜服白術散,行榮衛,順氣止血,進食退熱,唯忌食熱面、煎炙、海味、豬、雞一切發風之物,酒不宜飲,食不宜飽,常令饑飽得所,自然胸膈空利,氣血流順也。

    紹興癸酉秋蘇少連病此,極可畏,百藥不效。

    偶姜昌言通判傳此方,服之遂愈,後濟人屢驗,韬光傳。

     白術(二兩)人參(去蘆)白茯苓(去黑皮)黃(各一兩)山藥百合(三分,去心)甘上為散,每服一錢半,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六分,溫服,日三服。

     [第七門]治妄行吐血 張裁衣傳,其子病,服此即止,屢作屢效。

    熟地黃(洗去土,焙幹)上為細末,用好真京墨,新汲水磨半盞來許,分作二服,調熟地黃末服之,墨須用松煙者。

     又方,生地黃熟地黃五味子(各二兩)上三味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一日三度,空心用好酒送下。

     [第七門]固榮散 治吐血、便血固榮散,王醫師方。

     白芷(半兩)甘草(炒,三錢)真蒲黃(炒)地榆(去蘆,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湯調,氣急又加石膏半兩。

     [第七門]治吐血衄血 茆花不以多少,煎湯服,《良方》。

     [第七門]柏葉湯 治吐血不止,柏葉湯。

     青柏葉(一把)幹姜(三片)阿膠(二片,炙)上用水二升,煮至一升,去滓,别絞馬通汁一升同和,煎取一升,綿濾過,一服盡之。

     [第七門]治暴吐血 發寒熱,欲作勞氣而未成者。

     滁州趙史君雲,其族姐為尼,住新金一寺,忽苦此疾,醫者不肯治,偶一士大夫說此藥,不數服而愈。

    其藥以童子小便和酒調下花蕊石散,此後亦多有人服得效! [第七門]治勞心吐血 孫仲盈說,臨安張上舍曾以此治一人得效。

    蓮子心(七枚)糯米(二十一粒)上為細末酒調服。

     [第七門]治吐血 葛察判名采,閣中苦此疾,百藥皆試,得此方服之取效,後雖發,屢服有驗。

     生地黃一斤,洗淨細搗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許,又取汁令盡,附子一兩半,炮,去皮臍,切作片子,入在地黃汁内,用銀石器熬成膏,其附子取出焙幹,更用幹山藥三兩同為細末,卻以地黃膏子和成劑,木臼内杵一、二十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漸加至五十丸,空心米飲吞下,神效! [第七門]治吐血不止 紫參人參阿膠(蛤粉炒成珠)上三味等分為細末,烏梅湯調下。

     [第七門]掌中金 治吐血,掌中金。

     真蒲黃、黃藥子等分,用生麻油于手心内調,以舌舐之。

     又方,兼治衄血。

     蛤粉、白膠香等分,以好松煙墨汁調服。

     [第七門]治肺破咯血 王醫師方,蔡邦度傳。

     香附子去毛,為細末,以米飲調下。

     [第七門]治咯血 趙君猷雲,屢試得效。

     薏苡仁不拘多少,為細末,以煮熟豬胰切作片,蘸藥,食後微空時,取意食之。

    蓋薏苡仁能補肺,以豬胰導入經絡耳。

    陳敏捷用單方治肺癰吐膿血,薏苡仁三合,搗碎,以水二大盞,煮至一盞,去滓,分作二服便愈! [第七門]治鼻衄 孫盈仲祖方,蘇韬光曾用有效!四物湯加側柏煎服。

     [第七門]治衄血 灸發際一穴,五七壯,麥粒大;燒頭發為末,或龍骨過為末,各以鼻吸之;蘿蔔汁或藕汁,滴鼻中;燈盞數枚,以百沸湯煮,逐枚漉出,乘熱安頂上,冷即易之,谯知閣熙載壬子年病,用此而愈;蒲黃二錢,先用新汲水調下,老人不用,次用米腦細研,以熱馬糞汁調上件腦子,用鵝毛管掃入鼻中立止,馬糞熱即有汁,冷無汁;赤芍藥末,冷水調服;五倍子一兩碾為細末,新綿燒灰,二味等分,米飲調下;石榴花片塞鼻中即止。

     [第七門]治鼻衄 用舊麻油燈盞合在頂心,用物系定,少時即住。

     [第七門]治衄血 褚日新方。

     以真透明阿膠一片如小指大,貼眉心立止。

     [第七門]治鼻衄 人中白,燒去穢氣,研細,入麝香少許,吹入鼻中。

     又方,好麻油紙撚鼻中,頃之打嚏即愈。

    韬光雲此方甚奇,其母鄰人一夕常衄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