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白術赤石脂肉豆蔻(面裹煨)川濃樸(去粗皮,姜汁塗炙)川白姜(炮,各一兩)荜茇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食前各五十丸,陳米飲下。

     又方,其效勝前。

     吳茱萸不以多少,揀淨,用大豬髒一、兩條,以茱萸實滿,紮定二頭,熟炭火煮,令極爛,研細丸如梧桐子大,早晚食前,各以米飲吞下五十丸。

     [第八門]荜茇丸 治滑洩甚妙。

     荜茇川姜(炮)丁香(不見火)附子(炮,去皮臍)吳茱萸良姜胡椒(以上各一兩)上為細末,棗肉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陳米飲下五十丸,日進三服。

    廬州知錄周汝功嘉禾人,乃尊守永嘉時,每苦滑洩,服此藥果有效!其方董發運悶有序,多不複錄。

    上二方亦周所傳也。

     [第八門]治洩瀉 髒腑不固,隻一、二服取效。

    老人、小兒尤宜服,便血或痢皆可用。

     白石脂真者炭火通紅,取出放冷,研細,米飲調下二、三錢。

     [第八門]治飧洩 洞利不止。

     白茯苓(一兩)南木香(半兩,紙裹炮)上二味為細末,煎紫蘇木瓜湯調下二錢匕。

    吳内翰母夫人服之大有功效。

     [第八門]茱萸斷下丸 治髒寒腹痛,洩瀉不止。

     艾葉(半兩,炒)縮砂仁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各一分)吳茱萸(二兩半,炒)赤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食前。

    趙從簡通判甲辰年丁母憂食素之久,苦瀉不止,日七、八行,首尾幾年,每服它藥,不過一、二日複作,得此方而愈,後數年間遇瀉,服之又效! [第八門]治髒腑 張醫升之傳。

     鷹爪黃連不以多少,碾為細末,用煨熟去皮大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五十丸,米 [第八門]養婆湯 治脾胃虛損,髒腑洩瀉,不進飲食,大有神效。

    韓子髦方。

     川烏(炮,去皮臍)梓樸(去粗皮,姜汁制)幹姜(炮,各等分)甘草(炙,減半之)上為粗末,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二枚,煎至八分,食空服,看病證緊慢增減藥味。

     [第八門]神授丸 治髒腑。

    葛樞密傳。

     南木香(二錢半)肉豆蔻(一兩,面裹煨)上二味為細末,煮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不以時候。

     滁州趙使君雲,其女年甫周歲忽苦髒腑,每所下如雞子黃者半盆許,數日之間幾至百往,漸乳服,亦可。

    以兒小隻用一錢,已平複矣。

    傳方者雲,它日或作少瘡瘍,不足慮。

    兒子清老年三歲,過鎮江時病久瀉危甚,用此法服至半兩遂安,亦不生瘡。

     [第八門]止吐瀉 宇文尚書傳此方甚妙!幹木瓜藿香葉良姜(各半兩)上為粗末,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二大盞,煎至一盞,空心食前服,并滓,再煎一服。

     [第八門]六妙湯 治下血或痢不止,詹判院武子方。

     烏梅(十枝,捶碎)甘草(二寸,生用)罂粟殼(十個,去瓤頂,捶碎)丁香(五十個,全上六味同拌勻,作一服,水一盞半,于銀器内煎至七分,忌銅鐵器,去滓溫服,滓用水二盞,再煎小半盞服。

     [第八門]獨神丸 治痢獨神丸,沈太虛侍郎方,沈仁父傳。

     罂粟殼去穣蒂,不以多少,用米醋一碗蘸炙,以醋多為妙,候焦黃為細末,煉蜜為丸,小彈 [第八門]治噤口痢 王順伯運使傳。

     鲫魚一枚,不去鱗腮,下作一竅,去腸肚,入白礬一栗子大,紙裹煨,令香熟,令病患取意用鹽醋食之。

    季毅方燒存性灰,米飲調下,曾用之有效。

     [第八門]治氣痢 《太平廣記》,唐太宗得效方。

     乳煎荜茇,《沈存中良方》雲,每用牛乳半升,荜茇末二錢匕,同煎減半,空心服,仍具載本末。

     [第八門]治痢方 臘茶細末不以多少,白梅肉和為丸。

    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烏梅湯下;洩瀉不止,陳米飲下。

    每服二十丸,團茶尤佳,白梅貴陳。

     [第八門]治噤口痢 孟公實郎中傳雲甚妙。

     石蓮不以多少,不炒,剝去殼,将肉并心碾為細末,每服二錢,陳米飲調下,便覺思食。

     此愈,自服痢藥。

     祭酒林謙之說,韶州醫人劉從周治病有功,議論殊不凡,且有驗,雲大凡痢疾,不問赤白而後為冷熱之症,若手足和暖,則為陽,隻須先服五苓散,用粟米飲調下,次服感應丸二十粒即愈;若覺手足厥冷,則為陰,當服暖藥,如已寒丸附子之類,如此治痢無不效,此方親 [第八門]治赤白痢 并髒腑等疾,臧将仕之女服之有效。

     罂粟殼(去穣蒂,令淨,炙黃)罂粟子(炒,令微黑)上同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雞頭大,每服十丸、十五丸。

    赤痢,甘草湯下;白痢,幹姜湯下;瀉,米飲下;小兒,丸如粟米大,量大小加減服之。

     [第八門]治赤白痢 吳茱萸(揀淨)黃連(去須并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