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炙,以上各一神曲(炒)大麥(炒,以上各七錢半)上咀,每服四錢重,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三枚,同煎至一盞,去滓,稍熱,食前服。
[第三門]姜橘丸 呂仲武傳餘姚陸醫方。
生姜(洗淨,不去皮,切作片子,焙幹)陳皮(去白稱,各一斤)神曲(二兩,炒)上為細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姜湯、熟水任下,不拘時候。
[第三門]大建脾散 鄭器先傳。
荜澄茄幹姜白豆蔻丁香(各半兩)白茯苓甘草肉豆蔻青皮半夏(姜制一宿)茴香縮砂仁濃樸(姜制一宿)神曲陳皮檀香(各一兩)草烏(炮,去皮臍尖)附子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第三門]大建脾丸 調中養氣,和胃健脾。
治中焦積寒,胸膈氣痞,嘔逆惡心,腹脅疼痛,髒腑虛滑多傷,困倦少力,肢體怠惰,晝少精神。
肉桂(去粗皮)濃樸(去粗皮,細锉,用生姜一兩研爛,同淹一宿,炒令香熟)幹姜(炮)甘草(炙,各一兩)肉豆蔻(面裹煨)丁香胡椒附子(炮,去皮臍)木香荜茇神曲(炒)白茯苓(去皮)白術麥(炒)人參(去蘆)白豆蔻(各半兩)诃子(面裹煨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溫米飲送下,食前服。
[第三門]啟脾丸 治脾胃虛弱,氣不升降,中滿痞塞,心腹膨脹,腸鳴洩瀉。
可進飲食。
人參白術青皮(湯洗,去穣)神曲(炒)麥(炒)陳皮(湯洗,去穣)濃樸(去粗皮,锉,姜制一宿,炒)縮砂仁幹姜(炮,以上各一兩)甘草(炒,一兩半)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米飲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第三門]大養脾丸 滁州趙學谕方。
人參(去蘆)川姜(炮)桂(去粗皮)幹山藥(以上各半兩)白術白茯苓縮砂仁胡椒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隻作十丸,食前細嚼白湯下一丸。
[第三門]煮樸丸 健脾胃,療中寒,止腹痛,進飲食。
濃樸(去粗皮)益智(連殼)青皮(去白)陳皮(去白)青鹽(各四兩)大棗(二百枚,去上同以水二升,酒二升,醋一升慢火煮,令酒、水、醋盡,焙幹,為細末。
别用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米飲送下,空心食前。
此藥治腹痛甚妙! [第三門]正胃散 治翻胃嘔逆,藥食俱不下,結腸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之疾。
全州大智禅師進方雲:臣得自異人傳授,十痊八九。
白水牛喉(一條,去兩頭節并筋膜、脂肉,節節取下,如阿膠片,黑牛不可用,須就宰牛,人買下修事了,臨病時旋炙修合。
)上喉節用好米臘一大盞浸,頻翻令勻,微火炙幹,再蘸再炙,醋盡為度,存性,不得見太陽火,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用陳米飲調下,輕者一服見效! [第三門]熟水草果飲 法嗣秀王方。
烏梅肉(四兩)草果幹姜(炮,各三兩)赤茯苓(二兩)甘草(炙,半兩)上為咀,每用半兩,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瓷器盛,如熟水調和随意服之。
[第三門]附子黃草果飲 張叔平上舍傳。
白術官桂(去皮)附子(炮,去皮臍)白芍藥草果(炮,去皮)良姜黃(去蘆,微半兩)甘草(炙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
[第三門]治翻胃大效散 羅太丞方。
田螺殼黃蚬殼(二件不以多少,久在泥土中,多年陳者尤佳,各處燒成白灰)上每劑用白梅肉四兩,田螺殼灰二兩,黃蚬殼灰一兩,同搜拌令勻,作團,用砂盒子盛,蓋了泥固縫,發頂火,令焦黑存性,取出碾細,每服二錢,用人參、縮砂湯調下,陳米飲亦得。
如無盒子,隻用建盞兩隻相合,根據前法燒,食前服。
凡人覺心腹疼痛,即翻胃先兆,此 [第三門]治翻胃單方 竈中土(用十餘年者)上為細末,米飲調下三、二錢許。
[第三門]安脾散 治翻胃吐食,及吃食咽酸,日吐黃水,曾經諸方不瘥者,服之神效安脾散。
高良姜(一兩,以百年壁上土三、二合敲碎,用水二碗煮幹,薄切成片)南木香草果(面浸去穣,以上各半兩)甘草(炙,一兩半)上同為細末,每服二大錢,空心食前米飲入鹽點服,鹽酒亦得。
頃者甲申之春,以事至臨安寓,止朱家橋詹翁店,詹翁年六十餘,苦翻胃危殆,已治棺在床側,适予有宣司之辟,往别而去,其詹翁已不能言。
及十一月自淮上歸,過其門,意此翁已不存,為之慘然,方訪問間,而此翁已出迎揖見,其顔色極紅潤,甚驚異之,問其所以,乃雲:官人是日離去,即有一川官來歇,得藥,數服遂愈,其後授得此方。
昨以此在建康醫朱機宜新婦,及近日醫圓通觀維那,皆作效!詹丞宗書。
[第三門]治翻胃 及不怡飲食,楊叔子知府傳。
半夏(湯洗十遍)胡椒上等分為細末,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
[第三門]治翻胃 及脾間諸
[第三門]姜橘丸 呂仲武傳餘姚陸醫方。
生姜(洗淨,不去皮,切作片子,焙幹)陳皮(去白稱,各一斤)神曲(二兩,炒)上為細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姜湯、熟水任下,不拘時候。
[第三門]大建脾散 鄭器先傳。
荜澄茄幹姜白豆蔻丁香(各半兩)白茯苓甘草肉豆蔻青皮半夏(姜制一宿)茴香縮砂仁濃樸(姜制一宿)神曲陳皮檀香(各一兩)草烏(炮,去皮臍尖)附子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第三門]大建脾丸 調中養氣,和胃健脾。
治中焦積寒,胸膈氣痞,嘔逆惡心,腹脅疼痛,髒腑虛滑多傷,困倦少力,肢體怠惰,晝少精神。
肉桂(去粗皮)濃樸(去粗皮,細锉,用生姜一兩研爛,同淹一宿,炒令香熟)幹姜(炮)甘草(炙,各一兩)肉豆蔻(面裹煨)丁香胡椒附子(炮,去皮臍)木香荜茇神曲(炒)白茯苓(去皮)白術麥(炒)人參(去蘆)白豆蔻(各半兩)诃子(面裹煨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溫米飲送下,食前服。
[第三門]啟脾丸 治脾胃虛弱,氣不升降,中滿痞塞,心腹膨脹,腸鳴洩瀉。
可進飲食。
人參白術青皮(湯洗,去穣)神曲(炒)麥(炒)陳皮(湯洗,去穣)濃樸(去粗皮,锉,姜制一宿,炒)縮砂仁幹姜(炮,以上各一兩)甘草(炒,一兩半)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米飲湯送下,空心食前服。
[第三門]大養脾丸 滁州趙學谕方。
人參(去蘆)川姜(炮)桂(去粗皮)幹山藥(以上各半兩)白術白茯苓縮砂仁胡椒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隻作十丸,食前細嚼白湯下一丸。
[第三門]煮樸丸 健脾胃,療中寒,止腹痛,進飲食。
濃樸(去粗皮)益智(連殼)青皮(去白)陳皮(去白)青鹽(各四兩)大棗(二百枚,去上同以水二升,酒二升,醋一升慢火煮,令酒、水、醋盡,焙幹,為細末。
别用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米飲送下,空心食前。
此藥治腹痛甚妙! [第三門]正胃散 治翻胃嘔逆,藥食俱不下,結腸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之疾。
全州大智禅師進方雲:臣得自異人傳授,十痊八九。
白水牛喉(一條,去兩頭節并筋膜、脂肉,節節取下,如阿膠片,黑牛不可用,須就宰牛,人買下修事了,臨病時旋炙修合。
)上喉節用好米臘一大盞浸,頻翻令勻,微火炙幹,再蘸再炙,醋盡為度,存性,不得見太陽火,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前用陳米飲調下,輕者一服見效! [第三門]熟水草果飲 法嗣秀王方。
烏梅肉(四兩)草果幹姜(炮,各三兩)赤茯苓(二兩)甘草(炙,半兩)上為咀,每用半兩,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瓷器盛,如熟水調和随意服之。
[第三門]附子黃草果飲 張叔平上舍傳。
白術官桂(去皮)附子(炮,去皮臍)白芍藥草果(炮,去皮)良姜黃(去蘆,微半兩)甘草(炙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個,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候。
[第三門]治翻胃大效散 羅太丞方。
田螺殼黃蚬殼(二件不以多少,久在泥土中,多年陳者尤佳,各處燒成白灰)上每劑用白梅肉四兩,田螺殼灰二兩,黃蚬殼灰一兩,同搜拌令勻,作團,用砂盒子盛,蓋了泥固縫,發頂火,令焦黑存性,取出碾細,每服二錢,用人參、縮砂湯調下,陳米飲亦得。
如無盒子,隻用建盞兩隻相合,根據前法燒,食前服。
凡人覺心腹疼痛,即翻胃先兆,此 [第三門]治翻胃單方 竈中土(用十餘年者)上為細末,米飲調下三、二錢許。
[第三門]安脾散 治翻胃吐食,及吃食咽酸,日吐黃水,曾經諸方不瘥者,服之神效安脾散。
高良姜(一兩,以百年壁上土三、二合敲碎,用水二碗煮幹,薄切成片)南木香草果(面浸去穣,以上各半兩)甘草(炙,一兩半)上同為細末,每服二大錢,空心食前米飲入鹽點服,鹽酒亦得。
頃者甲申之春,以事至臨安寓,止朱家橋詹翁店,詹翁年六十餘,苦翻胃危殆,已治棺在床側,适予有宣司之辟,往别而去,其詹翁已不能言。
及十一月自淮上歸,過其門,意此翁已不存,為之慘然,方訪問間,而此翁已出迎揖見,其顔色極紅潤,甚驚異之,問其所以,乃雲:官人是日離去,即有一川官來歇,得藥,數服遂愈,其後授得此方。
昨以此在建康醫朱機宜新婦,及近日醫圓通觀維那,皆作效!詹丞宗書。
[第三門]治翻胃 及不怡飲食,楊叔子知府傳。
半夏(湯洗十遍)胡椒上等分為細末,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姜湯下。
[第三門]治翻胃 及脾間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