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脾胃翻胃食藥痼冷積滞腹痛 [第三門]大溫脾丹 神曲(三兩,炒)麥(炒)附子(炮,去皮臍)幹姜(炮)良姜吳茱萸(湯洗)桂(去皮)陳橘皮(湯洗)白術(各二兩)細辛(去葉)桔梗(各一兩)上為細末,用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湯下,食前服之。

     [第三門]撾脾湯 撾,陟瓜切,捶也。

     川姜(炮)良姜(炮)陳皮(去白)青皮(去白)草果(煨熟)縮砂仁白術官桂(各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第三門]桂曲丸 健脾溫,進飲食,助克化。

    治食少易傷,胸滿惡心,或心腹疼痛,病後衰弱,氣不人參荜茇白術幹姜(炮)高良姜(微炒)縮砂仁肉豆蔻(面裹煨)陳皮(湯洗,去兩塊,锉,炒熟上件羅為細末,熟湯泡,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一時米飲下五十丸至七十丸。

     [第三門]香樸湯 草果濃樸(姜制了者)陳皮(各二錢)良姜(四錢)甘草(炙)川姜(炮)白術(各一錢)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滓,帶熱服,不拘時候。

    有氣者,加木香二錢。

     [第三門]濃樸煎丸 孫兆嘗雲:補腎不若補脾,脾胃既壯,則能飲食,飲食既進,能生榮衛,榮衛養骨髓,補益精血。

    是以《素問》雲:“精不足,補之以氣,形不足,補之以味。

    ”宜服濃樸煎丸,溫中下氣,去痰進食。

     濃樸(極濃者去粗皮,锉指面大片,秤生姜不去皮,淨洗,作片子。

    二味各一斤。

    用水五升同煮,水盡,去姜,隻将濃樸焙幹)舶上茴香(四兩,炒)幹姜(四兩,锉,骰子大)甘草(锉,半寸長,二兩。

    二味再用水五升,同焙幹濃樸一處煮,水盡,不用甘草,隻将幹姜、濃樸焙幹)附子(二兩,炮,去皮臍)上同為細末,生姜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米飲或酒下。

     [第三門]大養脾丸 京師古老錢張防禦家方。

     丁香皮良姜(各一兩)藿香葉甘草(各一兩半)上并生用,碾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随意服之。

     [第三門]太倉丸 治脾胃因饑飽不時生病,太倉丸,蔣簽判方橘皮(不去白,湯洗,一兩)陳倉米(用簸去空者,半兩)上二味為細末,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飲湯下。

    等分亦可。

     [第三門]白術沉香散 墜氣,益脾胃。

     沉香人參(紫暈者)白茯苓半夏曲诃子肉木香(《類聚》作二兩)川姜(各一兩)白術幹山藥(各一兩半)甘草(六錢)丁香(半兩)附子(兩個,炮)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中盞,生姜三片,棗子一個,木瓜一片,煎七分,食前服。

     [第三門]八味理中丸 治脾胃虛弱,胸膈痞悶,心腹疼痛,腹滿身重,四肢不舉,腸鳴洩瀉,飲食不川姜縮砂仁麥(各二兩)神曲炒白茯苓人參(各一兩)甘草(一兩半,炙)白術上為細末,煉蜜為丸,每兩分作十丸,姜湯空心嚼下,或加半夏曲一兩,入鹽點服亦可。

     [第三門]大藿香散 大治一切心肺脾胃氣變為萬病,服之皆愈。

    盛秀文傳于賀方回雲:頃在河朔因生脾胃洩瀉膿血,仍發脾氣,嘔吐霍亂,心腹撮痛,時出冷汗,四體厥逆,殆不可俟懷此藥,煎以進,再服即定。

     藿香葉(一兩)木香青皮(去穣,麸炒)神曲(炒)人參(去蘆)肉豆蔻(面裹煨)良姜汁制,炒)陳皮(去白上為細末,每服二錢。

    吐逆瀉痢不下食,或嘔酸苦水,翻胃惡心,并用水一盞,煨生姜半塊拍破同煎,鹽一撚安盞中,候煎藥及七分熱呷;水瀉滑洩,腸風髒毒,陳米飲入鹽熱調下;赤白痢,煎甘草、黑豆湯下;脾元受虛邪變為寒熱,或脾胃虛冷,醋心氣脹,宿滞酒食,噫同煎至七分,入鹽少許,嚼姜棗,湯熱服;胃氣吃噫,生姜自然汁半茶腳,入鹽點熱呷;絕不思食,或吃少,氣弱膈滿,煨姜小塊先嚼,入鹽點熱服,中酒亦如之;一切氣膈變成萬病,如上服之。

    尋常不拘時候,如湯點,入姜、鹽、紫蘇最佳,大能消食順氣,利膈開胃,其功不可細述! [第三門]荜茇丸 亦名潑雪丹,又名縮水丹。

    靈苑有治療方狀甚詳!荜茇人參白茯苓(去皮)幹姜(炮,各半兩)胡椒大附子(炮,去皮臍)官桂(去皮)荜澄茄诃子(面裹煨,去核,各三分)上為細末,煉蜜搜和,杵三、二百下,丸如梧桐子大,食前鹽米飲下四、五十粒。

     快脾飲子,陳慶長方。

     連皮草果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臍)陳皮(去白,各五兩)良姜濃樸(去皮淨秤,各五兩三分)上咀為散,每服四錢,生姜十片,棗二枚,水一大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服。

     [第三門]安中湯 蘇家方。

     草果仁陳皮(連白)川姜(炮)良姜益智仁蓬莪術(炮)京三棱(炮)甘草(炙,上上為細末,食後每服二錢,入鹽湯點服。

     [第三門]椒附健脾散 餘姚陸醫方。

    川椒(去目,微炒出汗,秤)濃樸(去粗皮、姜汁制)縮砂仁肉豆蔻(面裹煨)诃子(煨姜(炮)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