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又若夜眠不得睡者,為食少熱在内故也。
服栀子湯方。
栀子仁(十四個)大黃(三兩)黃芩(二兩)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微利,又當數進冷食,自得眠睡。
又若嘔逆,咽喉中傷,清血出者,為卧溫及食熱故也。
但飲冷水、冷石熨咽喉,即瘥。
又若藥發,辄安卧不與人語者,為熱盛食少,失其性故也。
但與熱酒,冷洗,冷食,自勞便瘥。
又若四肢面目浮腫者,為飲食溫,久不自勞力。
藥與正氣相隔故也。
但飲熱溫。
冷食。
自勞洗浴即瘥。
又若鼻中有氣如孵雞子臭者,為着衣溫故也。
或陰囊臭爛,為坐熱故也。
入冷水中即瘥,宜脫衣洗浴即自瘥。
又若卒目暗無所見者,為飲食居處太溫故也。
但脫衣,冷洗,冷身,須臾瘥止。
又若身肉處痛,痛無常處,如遊風者,為犯熱所作,非風冷故也。
宜冷洗,以冷石熨之自瘥。
又若服藥心悶亂者,為服溫藥與疾争力故也,法當大吐,如或不吐,病當至死,若吐不絕,可食冷食飲,自然瘥也。
若絕不識人,口複不開者,亦當斷齒以熱酒灌之。
入咽吐出者,更又若嗜寐不覺者,為久坐熱悶故也。
宜冷洗、冷食即瘥。
又若肌膚堅如石,不可屈伸,為熱食,溫卧作癖,五髒隔閉,血脈不通故也。
急服前三黃湯下之,食冷食,飲熱酒,自勞,即瘥。
又若臂腳偏急痛苦者,為久坐卧溫熱,不自移轉,氣入肺脾胃故也。
宜勤以二布巾淹冷水搭之,覺溫則易,如此不過三日即瘥。
又若患腹背熱,如手如杯如盤許大者,以冷石随處熨之。
又若腳指間生瘡者,為履襪太溫故也。
當以腳踐冷地,以冷水洗足瘥。
又若口熱痛煩悶者方。
生雞子(五枚) 上一味,頓服之,即便愈。
或寒熱累月,張口大呼,眼視高,精候不與人相當,日用水百餘石澆洗不解者,坐不能自勞,又飲冷酒,複食溫故也。
譬如人,乃心下更寒,以冷救之愈劇者,氣結成冰,得熱熨,飲熱湯,冰消氣散,人乃心解。
令藥熱聚心,乃更寒戰,亦如之類也。
速與熱酒,寒解氣通,酒兩行于四肢,周體悉溫,然後以冷水三鬥洗之,KT然了也。
或有氣斷絕不知人,時蹶,口不可開,病者不自知,當須旁人救之,要以熱酒為性命之本,不得下者,去齒,以熱酒灌含之,咽中塞逆,酒入複還出者,但與勿止也,出複納之,如解寒食散發,或頭痛,或心痛,或腹痛,或胸脅腫滿,或寒或熱,或手足冷,或口噤,或口瘡爛,或目赤,或幹嘔惡食氣便嘔吐,或狂言倒錯,不與人相當,或氣上欲絕,進退經時,散發百端,服前胡湯得下便愈方。
前胡(二兩)芍藥(三兩)黃芩(二兩)大棗(二十枚)甘草(二兩)大黃(二兩) 凡六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心脅堅滿,加茯苓二兩;胸中滿塞急,加枳子一兩;連吐,胸中冷,不用食,加生姜三兩;虛乏口燥,加麥門冬二兩。
若加藥者,加水作九升也。
解散三黃湯,治散盛,熱實不除,心腹滿,小便赤,大行不利,圯逆沖胸中,口焦黃連(二兩)黃芩(二兩)大黃(一兩)甘草(二兩)芒硝(二兩) 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納芒硝令烊,分三服。
小三黃湯,是由來舊方,與前治同,殺石勢勝前方,除實不如也。
大黃(一兩)栀子(十四枚)黃芩(二兩)豉(三升) 凡四物,以水六升,先煮三物,令數沸,以豉納湯中,取二升,分再服。
增損皇甫栀子豉湯,治人虛石盛,特折石勢除熱方。
豉(一升半)栀子(十四枚)黃芩(二兩半) 凡三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豉,令得二升,分三服。
解散熱發,身如火燒,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甘草(一兩)枳實(二兩)濃樸(一兩)栝蒌(一兩)芍藥(一兩)栀子(十四枚) 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解散除熱,止煩殺毒,單行荠湯方。
荠(半斤) 凡一物,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
停冷凍飲料之。
解散除熱,單行凝水石湯方。
凝水石(四兩) 凡一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服七合,日三。
解散甘草湯,治散發煩悶不解方。
甘草(二兩)黃芩(二兩)大黃(二兩) 凡三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口中幹燥,渴嘔不下食方。
蘆根多少,煮
服栀子湯方。
栀子仁(十四個)大黃(三兩)黃芩(二兩)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微利,又當數進冷食,自得眠睡。
又若嘔逆,咽喉中傷,清血出者,為卧溫及食熱故也。
但飲冷水、冷石熨咽喉,即瘥。
又若藥發,辄安卧不與人語者,為熱盛食少,失其性故也。
但與熱酒,冷洗,冷食,自勞便瘥。
又若四肢面目浮腫者,為飲食溫,久不自勞力。
藥與正氣相隔故也。
但飲熱溫。
冷食。
自勞洗浴即瘥。
又若鼻中有氣如孵雞子臭者,為着衣溫故也。
或陰囊臭爛,為坐熱故也。
入冷水中即瘥,宜脫衣洗浴即自瘥。
又若卒目暗無所見者,為飲食居處太溫故也。
但脫衣,冷洗,冷身,須臾瘥止。
又若身肉處痛,痛無常處,如遊風者,為犯熱所作,非風冷故也。
宜冷洗,以冷石熨之自瘥。
又若服藥心悶亂者,為服溫藥與疾争力故也,法當大吐,如或不吐,病當至死,若吐不絕,可食冷食飲,自然瘥也。
若絕不識人,口複不開者,亦當斷齒以熱酒灌之。
入咽吐出者,更又若嗜寐不覺者,為久坐熱悶故也。
宜冷洗、冷食即瘥。
又若肌膚堅如石,不可屈伸,為熱食,溫卧作癖,五髒隔閉,血脈不通故也。
急服前三黃湯下之,食冷食,飲熱酒,自勞,即瘥。
又若臂腳偏急痛苦者,為久坐卧溫熱,不自移轉,氣入肺脾胃故也。
宜勤以二布巾淹冷水搭之,覺溫則易,如此不過三日即瘥。
又若患腹背熱,如手如杯如盤許大者,以冷石随處熨之。
又若腳指間生瘡者,為履襪太溫故也。
當以腳踐冷地,以冷水洗足瘥。
又若口熱痛煩悶者方。
生雞子(五枚) 上一味,頓服之,即便愈。
或寒熱累月,張口大呼,眼視高,精候不與人相當,日用水百餘石澆洗不解者,坐不能自勞,又飲冷酒,複食溫故也。
譬如人,乃心下更寒,以冷救之愈劇者,氣結成冰,得熱熨,飲熱湯,冰消氣散,人乃心解。
令藥熱聚心,乃更寒戰,亦如之類也。
速與熱酒,寒解氣通,酒兩行于四肢,周體悉溫,然後以冷水三鬥洗之,KT然了也。
或有氣斷絕不知人,時蹶,口不可開,病者不自知,當須旁人救之,要以熱酒為性命之本,不得下者,去齒,以熱酒灌含之,咽中塞逆,酒入複還出者,但與勿止也,出複納之,如解寒食散發,或頭痛,或心痛,或腹痛,或胸脅腫滿,或寒或熱,或手足冷,或口噤,或口瘡爛,或目赤,或幹嘔惡食氣便嘔吐,或狂言倒錯,不與人相當,或氣上欲絕,進退經時,散發百端,服前胡湯得下便愈方。
前胡(二兩)芍藥(三兩)黃芩(二兩)大棗(二十枚)甘草(二兩)大黃(二兩) 凡六物,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心脅堅滿,加茯苓二兩;胸中滿塞急,加枳子一兩;連吐,胸中冷,不用食,加生姜三兩;虛乏口燥,加麥門冬二兩。
若加藥者,加水作九升也。
解散三黃湯,治散盛,熱實不除,心腹滿,小便赤,大行不利,圯逆沖胸中,口焦黃連(二兩)黃芩(二兩)大黃(一兩)甘草(二兩)芒硝(二兩) 凡五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納芒硝令烊,分三服。
小三黃湯,是由來舊方,與前治同,殺石勢勝前方,除實不如也。
大黃(一兩)栀子(十四枚)黃芩(二兩)豉(三升) 凡四物,以水六升,先煮三物,令數沸,以豉納湯中,取二升,分再服。
增損皇甫栀子豉湯,治人虛石盛,特折石勢除熱方。
豉(一升半)栀子(十四枚)黃芩(二兩半) 凡三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豉,令得二升,分三服。
解散熱發,身如火燒,黃芩湯方。
黃芩(三兩)甘草(一兩)枳實(二兩)濃樸(一兩)栝蒌(一兩)芍藥(一兩)栀子(十四枚) 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解散除熱,止煩殺毒,單行荠湯方。
荠(半斤) 凡一物,以水一鬥,煮取三升,分三服。
停冷凍飲料之。
解散除熱,單行凝水石湯方。
凝水石(四兩) 凡一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服七合,日三。
解散甘草湯,治散發煩悶不解方。
甘草(二兩)黃芩(二兩)大黃(二兩) 凡三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治口中幹燥,渴嘔不下食方。
蘆根多少,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