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有外邪,有内傷,有瘀血,不外三因之感。
其本則以氣血虛,而胃氣不足所緻。
夫咳嗽為肺金病,土虛不能生金,緻有咳嗽之患。
雖有外邪、傷食、惡露諸證,必顧母為要。
此立齋之論,為知本也。
産後寒熱屬敗血不可作瘧治 郭稽中曰:産後乍寒乍熱,多是敗血為害,或陰陽不和。
若概作瘧治,則誤矣。
婁全善曰:産後瘧疾,多由污血挾寒熱而作。
大法,宜柴胡四物湯調之。
熱多者,草果飲子。
寒多者,生熟飲子。
産後瘧疾屬陰陽兩虛不可用柴胡湯 《産寶新書》曰:産後類瘧分二證,産後半月内外,寒熱往來,或午後日晡夜間發熱,或一日兩三度,其發有期,其證類瘧。
由氣血并竭,陽虛寒作,陰虛發熱也。
慎毋以瘧治,雖小柴胡湯,不可輕用。
唯調補氣血,寒熱自除。
仲景雲,傷寒往來寒熱,一日二三度發。
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吐,更下,其意亦同。
産後瘧疾屬氣血虛宜補胃氣為主 薛立齋曰:産後瘧疾,總以補胃氣為主,佐草果飲之類。
若胃氣稍充,以草果飲為主,佐以補胃藥。
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氣虛則惡寒,胃氣下陷,則寒熱交作。
當大補氣血,其病自退。
若誤用清脾截瘧之類,多緻不起。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産後有瘧疾之證也。
瘧病在夏秋之交,本風寒暑濕四氣之感。
而産後之瘧,雖有外邪,當從氣血兩虛為治。
陽虛外感,陰虛内熱,陰陽兩虛則寒熱交作,故宜大補氣血為主。
若郭氏以敗血為害,固當消瘀,亦必兼補氣血始善。
故一切治瘧諸方,如小柴、清脾、截瘧、四獸之屬,概不可施。
況草果飲有川芎、白芷、紫蘇、柴胡、青皮、良姜之發表耗氣。
立齋以補胃氣立論,誠得治瘧之本。
若以草果飲為主佐則失矣,不能無辨。
産後痢疾屬内外諸傷 《大全》曰:産後痢疾,由産勞傷,髒腑不足,日月未滿,虛乏未複,或勞動太早,或誤食生冷,行起太早,外傷風冷,乘虛入于腸胃。
誤食生冷難化之物,傷于脾胃,皆令洩瀉,甚則變痢。
若血滲大腸,則為血痢,難治,世謂之産子痢。
産後本虛,又加久痢,愈見羸弱,謂之虛羸下痢。
又有産後氣不順,下痢赤白,謂之氣痢。
治法,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相抟則調之,滑則澀之,虛者補之。
若産婦不能寬解,須當順氣,未有不安者也。
産後下痢屬風冷乘虛 郭稽中曰:産後腹痛,及瀉痢者何?答曰:産後腸胃虛怯,寒邪易侵。
若未盈月,飲冷當風,乘虛襲留于肓膜,散于腹脅,故腹痛作陣,或如刀刺。
流入大腸,水谷不化,洞瀉腸鳴,或下赤白,脅脹,或痛走不定,急服調中湯立愈。
若以為積滞取之,禍不旋踵,謹之。
産後痢疾作渴屬津液内竭 《産寶百問》曰:産後下痢作渴者,水谷之精,化為血氣津液,以養髒腑,髒腑虛燥,故痢而渴。
若引飲則難止,反溢水氣。
脾胃既虛,不能克水,水自流溢,浸漬皮膚,則令人腫。
但止其渴,痢自瘥。
薛立齋曰:産後痢作渴,渴而不喜冷凍飲料,屬胃氣虛,不能生津液也,七味白術散。
如夜間發熱口渴者,腎水弱而不能潤也,六味丸佐益氣湯,以滋化源。
産後痢分證用藥 薛立齋曰:産後痢,或因飲食傷損脾土,脾土虛不能消食,當審治之。
若米食所傷,六君子加谷芽。
面食傷,加麥芽、萊菔子。
肉食傷,加山楂、神曲。
兼嘔吐,加藿香。
若久不愈,或非飲食所傷,乃屬腎氣虧損,必用四神、六味、八味丸補腎。
若用分利導水之劑,是虛其虛也。
産後滞下不可用下藥 缪仲淳曰:凡産後痢,積滞雖多,腹痛雖極,不可用大黃等藥行之,緻傷胃氣,遂不可救。
但用人參、歸、芍、紅曲、醋炒升麻,倍加甘草與益母草、滑石足矣。
若惡露未盡,兼用乳香、沒藥、砂仁、阿膠,自愈。
慎齋按:以上五條,序産後有痢疾之證也。
痢本于外感六淫,内傷飲食所緻。
若産後,當兼氣血虛處治,故不可用治痢常法,而以調補脾胃為要也。
又按:産後痢屬氣血大虛,不可治痢,唯補氣血,以大劑人參、當歸主之。
産後蓐勞屬風冷抟于氣血 《大全》曰:産後蓐勞,由生産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不滿百日,将養失所,風冷客之,抟于氣血,不能溫于肌膚,使虛乏勞倦,乍卧乍起,顔容憔悴,食飲不消,風冷邪氣感于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幹,遂覺頭昏,百節疼痛,榮衛受風邪,流注髒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着床,此蓐勞之候也。
産後蓐勞屬憂勞思慮所緻 陳良甫曰:婦人因産理不順,疲極筋力,憂勞思慮,緻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刺,名曰蓐勞。
産後蓐勞屬虧損血氣所緻 《産寶百問》曰:産後虛羸,漸成蓐勞,皆由産下虧損血氣所緻。
須慎起居,節飲食,調養百日,庶保無疾。
若中年及難産者,毋論日期,必須調養平複,方可動作,否則氣血複傷,虛羸之證作矣。
産後蓐勞當補脾胃養正氣為主 薛立齋曰:蓐勞當扶養正氣為主,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緻諸經疲憊,當補脾胃,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髒有所賴,其病自愈。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産後有蓐勞之證也。
蓐勞之成,因産後氣血虛損,不慎起居,或感風冷外邪,或傷七情憂慮,以緻動作不時,将養失宜,遂成蓐勞之候。
此《産寶》以調養為訓,立齋以養正為先也。
産後血崩屬勞役驚怒所緻 郭稽中曰:産後血崩者何?曰:因産後所下過多,血氣暴虛,未得平複,或因勞役,或因驚怒,緻血暴崩。
又有榮衛素傷,氣衰血弱,亦變崩中。
若小腹滿痛,此肝經已壞,為難治,俱宜固經丸止之。
若小腹脹滿,此為内有瘀血,未可止之,必緻淋瀝。
産後血崩屬酸鹹不節以傷榮衛 陳良甫曰:産後傷耗經脈。
未得平複,勞役損動,緻血暴崩。
或因酸鹹不節,以傷榮衛,亦變崩中。
産後血崩屬髒氣不平 陳無擇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産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酸鹹不節所緻。
多因驚憂恚怒,髒氣不平,或産後服斷血藥早,緻惡血不消,郁滿作堅,亦或崩中,固經丸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歸湯加芍藥,随證治之。
産後血崩分證用藥 薛立齋曰:前證若血滞,小腹脹滿,用失笑散。
肝火血妄行,加味逍遙散。
脾郁不統血,加味歸脾湯。
脾虛不攝血,補中湯。
濃味積熱傷血,清胃散加槐花。
風熱相抟傷血,四君子加防風、枳殼。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産後有血崩之證也。
産後已亡血,而又有崩證,似非輕病,多屬陰氣脫所緻。
稽中主于勞役驚怒,是本内傷七情為病。
若良甫以酸鹹不節,無擇以血藥斷早,均非病機之要。
予謂産後下多亡陰,須用仲景法。
血脫益氣,純用血藥無濟也。
觀《薛氏醫案》有婦人血崩如湧,以六君子加黑姜而愈,得其旨矣。
産後便秘屬亡津液胃燥 《金匮要略》曰:新産婦人有三病,三者大便難,何謂也?曰: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産後便難屬内亡津液 《聖濟總錄》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産後津液減耗,胃中枯燥,潤養不足,糟粕壅滞,故令大便難,或緻不通。
蓋新産之人喜病者,由去血過多,内亡津液故也。
産後便秘屬血虛火燥 薛立齋曰:産後大便不通,因去血過多,大腸幹涸,或血虛火燥,不可計日期,飲食數多,用藥通潤之,必待脹滿,覺脹自欲去,不能去,乃結在直腸,宜膽導之。
若服苦寒藥通之,反傷中焦元氣,或愈難通,或通而瀉不止,必成敗證。
若血虛火燥,加味逍遙散。
氣血俱虛八珍湯,慎不可用麻仁、杏仁、枳殼之類。
産後便秘屬津液不足不可服寒藥 郭稽中曰:産後大便秘澀者何?答曰:産後水血俱下,腸胃虛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澀不通。
若過五六日悶脹者,此燥屎在髒腑,幹澀未能出耳,宜麻仁丸以潤之。
若誤以為有熱,投寒藥,則陽消陰長,變證百出矣。
産後秘結屬血少腸燥不可用峻利藥 單養賢曰:産後大便日久不通,因血少腸燥故也。
宜多服生化湯,則血旺氣順,傳化如常,自無燥澀之患。
切不可用硝、黃峻利之劑,以亡陰血,緻中氣虛而便秘愈甚,遂成脹滿者有之。
産後便秘戒輕用大黃 陳無擇曰:産後不得利,利者百無一生。
去血過多,髒燥,大便秘澀,固當滑之,大黃似難輕用,唯蔥涎調臘茶為丸,複以臘茶下之。
慎齋按:以上六條,序産後有大便秘結之證也。
産後水血俱下,則大腸燥澀,便閉不通,《金匮》、《聖濟》均主津液内亡,立齋主血虛火燥,自是元氣内乏受病,故戒不可以苦寒峻利,再傷氣血,漸緻不救也。
産後小便不通屬内積冷氣 《産孕集》曰:産後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悶亂不醒。
蓋緣未産前,内積冷氣,遂緻産時尿胞運動,用鹽于臍中填平,用蔥白搗一指濃,安鹽上,以艾柱餅上灸之,覺熱氣入腹内,實時便通,神驗。
産後淋屬熱客胞中 《大全》曰:産後諸淋,因産有熱氣客脬中。
内虛則頻數,熱則小便澀痛,故謂之淋。
産後淋屬熱邪搏血滲入胞中 《大全》曰:有因産損,氣虛挾熱,熱邪搏血,流滲胞中,血流小便而出,則為血淋。
産後淋
其本則以氣血虛,而胃氣不足所緻。
夫咳嗽為肺金病,土虛不能生金,緻有咳嗽之患。
雖有外邪、傷食、惡露諸證,必顧母為要。
此立齋之論,為知本也。
産後寒熱屬敗血不可作瘧治 郭稽中曰:産後乍寒乍熱,多是敗血為害,或陰陽不和。
若概作瘧治,則誤矣。
婁全善曰:産後瘧疾,多由污血挾寒熱而作。
大法,宜柴胡四物湯調之。
熱多者,草果飲子。
寒多者,生熟飲子。
産後瘧疾屬陰陽兩虛不可用柴胡湯 《産寶新書》曰:産後類瘧分二證,産後半月内外,寒熱往來,或午後日晡夜間發熱,或一日兩三度,其發有期,其證類瘧。
由氣血并竭,陽虛寒作,陰虛發熱也。
慎毋以瘧治,雖小柴胡湯,不可輕用。
唯調補氣血,寒熱自除。
仲景雲,傷寒往來寒熱,一日二三度發。
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吐,更下,其意亦同。
産後瘧疾屬氣血虛宜補胃氣為主 薛立齋曰:産後瘧疾,總以補胃氣為主,佐草果飲之類。
若胃氣稍充,以草果飲為主,佐以補胃藥。
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氣虛則惡寒,胃氣下陷,則寒熱交作。
當大補氣血,其病自退。
若誤用清脾截瘧之類,多緻不起。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産後有瘧疾之證也。
瘧病在夏秋之交,本風寒暑濕四氣之感。
而産後之瘧,雖有外邪,當從氣血兩虛為治。
陽虛外感,陰虛内熱,陰陽兩虛則寒熱交作,故宜大補氣血為主。
若郭氏以敗血為害,固當消瘀,亦必兼補氣血始善。
故一切治瘧諸方,如小柴、清脾、截瘧、四獸之屬,概不可施。
況草果飲有川芎、白芷、紫蘇、柴胡、青皮、良姜之發表耗氣。
立齋以補胃氣立論,誠得治瘧之本。
若以草果飲為主佐則失矣,不能無辨。
産後痢疾屬内外諸傷 《大全》曰:産後痢疾,由産勞傷,髒腑不足,日月未滿,虛乏未複,或勞動太早,或誤食生冷,行起太早,外傷風冷,乘虛入于腸胃。
誤食生冷難化之物,傷于脾胃,皆令洩瀉,甚則變痢。
若血滲大腸,則為血痢,難治,世謂之産子痢。
産後本虛,又加久痢,愈見羸弱,謂之虛羸下痢。
又有産後氣不順,下痢赤白,謂之氣痢。
治法,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相抟則調之,滑則澀之,虛者補之。
若産婦不能寬解,須當順氣,未有不安者也。
産後下痢屬風冷乘虛 郭稽中曰:産後腹痛,及瀉痢者何?答曰:産後腸胃虛怯,寒邪易侵。
若未盈月,飲冷當風,乘虛襲留于肓膜,散于腹脅,故腹痛作陣,或如刀刺。
流入大腸,水谷不化,洞瀉腸鳴,或下赤白,脅脹,或痛走不定,急服調中湯立愈。
若以為積滞取之,禍不旋踵,謹之。
産後痢疾作渴屬津液内竭 《産寶百問》曰:産後下痢作渴者,水谷之精,化為血氣津液,以養髒腑,髒腑虛燥,故痢而渴。
若引飲則難止,反溢水氣。
脾胃既虛,不能克水,水自流溢,浸漬皮膚,則令人腫。
但止其渴,痢自瘥。
薛立齋曰:産後痢作渴,渴而不喜冷凍飲料,屬胃氣虛,不能生津液也,七味白術散。
如夜間發熱口渴者,腎水弱而不能潤也,六味丸佐益氣湯,以滋化源。
産後痢分證用藥 薛立齋曰:産後痢,或因飲食傷損脾土,脾土虛不能消食,當審治之。
若米食所傷,六君子加谷芽。
面食傷,加麥芽、萊菔子。
肉食傷,加山楂、神曲。
兼嘔吐,加藿香。
若久不愈,或非飲食所傷,乃屬腎氣虧損,必用四神、六味、八味丸補腎。
若用分利導水之劑,是虛其虛也。
産後滞下不可用下藥 缪仲淳曰:凡産後痢,積滞雖多,腹痛雖極,不可用大黃等藥行之,緻傷胃氣,遂不可救。
但用人參、歸、芍、紅曲、醋炒升麻,倍加甘草與益母草、滑石足矣。
若惡露未盡,兼用乳香、沒藥、砂仁、阿膠,自愈。
慎齋按:以上五條,序産後有痢疾之證也。
痢本于外感六淫,内傷飲食所緻。
若産後,當兼氣血虛處治,故不可用治痢常法,而以調補脾胃為要也。
又按:産後痢屬氣血大虛,不可治痢,唯補氣血,以大劑人參、當歸主之。
産後蓐勞屬風冷抟于氣血 《大全》曰:産後蓐勞,由生産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不滿百日,将養失所,風冷客之,抟于氣血,不能溫于肌膚,使虛乏勞倦,乍卧乍起,顔容憔悴,食飲不消,風冷邪氣感于肺,肺受微寒,故咳嗽口幹,遂覺頭昏,百節疼痛,榮衛受風邪,流注髒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着床,此蓐勞之候也。
産後蓐勞屬憂勞思慮所緻 陳良甫曰:婦人因産理不順,疲極筋力,憂勞思慮,緻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咳嗽痰逆,腹中絞刺,名曰蓐勞。
産後蓐勞屬虧損血氣所緻 《産寶百問》曰:産後虛羸,漸成蓐勞,皆由産下虧損血氣所緻。
須慎起居,節飲食,調養百日,庶保無疾。
若中年及難産者,毋論日期,必須調養平複,方可動作,否則氣血複傷,虛羸之證作矣。
産後蓐勞當補脾胃養正氣為主 薛立齋曰:蓐勞當扶養正氣為主,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緻諸經疲憊,當補脾胃,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髒有所賴,其病自愈。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産後有蓐勞之證也。
蓐勞之成,因産後氣血虛損,不慎起居,或感風冷外邪,或傷七情憂慮,以緻動作不時,将養失宜,遂成蓐勞之候。
此《産寶》以調養為訓,立齋以養正為先也。
産後血崩屬勞役驚怒所緻 郭稽中曰:産後血崩者何?曰:因産後所下過多,血氣暴虛,未得平複,或因勞役,或因驚怒,緻血暴崩。
又有榮衛素傷,氣衰血弱,亦變崩中。
若小腹滿痛,此肝經已壞,為難治,俱宜固經丸止之。
若小腹脹滿,此為内有瘀血,未可止之,必緻淋瀝。
産後血崩屬酸鹹不節以傷榮衛 陳良甫曰:産後傷耗經脈。
未得平複,勞役損動,緻血暴崩。
或因酸鹹不節,以傷榮衛,亦變崩中。
産後血崩屬髒氣不平 陳無擇曰:血崩不是輕病,況産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酸鹹不節所緻。
多因驚憂恚怒,髒氣不平,或産後服斷血藥早,緻惡血不消,郁滿作堅,亦或崩中,固經丸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歸湯加芍藥,随證治之。
産後血崩分證用藥 薛立齋曰:前證若血滞,小腹脹滿,用失笑散。
肝火血妄行,加味逍遙散。
脾郁不統血,加味歸脾湯。
脾虛不攝血,補中湯。
濃味積熱傷血,清胃散加槐花。
風熱相抟傷血,四君子加防風、枳殼。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産後有血崩之證也。
産後已亡血,而又有崩證,似非輕病,多屬陰氣脫所緻。
稽中主于勞役驚怒,是本内傷七情為病。
若良甫以酸鹹不節,無擇以血藥斷早,均非病機之要。
予謂産後下多亡陰,須用仲景法。
血脫益氣,純用血藥無濟也。
觀《薛氏醫案》有婦人血崩如湧,以六君子加黑姜而愈,得其旨矣。
産後便秘屬亡津液胃燥 《金匮要略》曰:新産婦人有三病,三者大便難,何謂也?曰: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
産後便難屬内亡津液 《聖濟總錄》曰: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産後津液減耗,胃中枯燥,潤養不足,糟粕壅滞,故令大便難,或緻不通。
蓋新産之人喜病者,由去血過多,内亡津液故也。
産後便秘屬血虛火燥 薛立齋曰:産後大便不通,因去血過多,大腸幹涸,或血虛火燥,不可計日期,飲食數多,用藥通潤之,必待脹滿,覺脹自欲去,不能去,乃結在直腸,宜膽導之。
若服苦寒藥通之,反傷中焦元氣,或愈難通,或通而瀉不止,必成敗證。
若血虛火燥,加味逍遙散。
氣血俱虛八珍湯,慎不可用麻仁、杏仁、枳殼之類。
産後便秘屬津液不足不可服寒藥 郭稽中曰:産後大便秘澀者何?答曰:産後水血俱下,腸胃虛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澀不通。
若過五六日悶脹者,此燥屎在髒腑,幹澀未能出耳,宜麻仁丸以潤之。
若誤以為有熱,投寒藥,則陽消陰長,變證百出矣。
産後秘結屬血少腸燥不可用峻利藥 單養賢曰:産後大便日久不通,因血少腸燥故也。
宜多服生化湯,則血旺氣順,傳化如常,自無燥澀之患。
切不可用硝、黃峻利之劑,以亡陰血,緻中氣虛而便秘愈甚,遂成脹滿者有之。
産後便秘戒輕用大黃 陳無擇曰:産後不得利,利者百無一生。
去血過多,髒燥,大便秘澀,固當滑之,大黃似難輕用,唯蔥涎調臘茶為丸,複以臘茶下之。
慎齋按:以上六條,序産後有大便秘結之證也。
産後水血俱下,則大腸燥澀,便閉不通,《金匮》、《聖濟》均主津液内亡,立齋主血虛火燥,自是元氣内乏受病,故戒不可以苦寒峻利,再傷氣血,漸緻不救也。
産後小便不通屬内積冷氣 《産孕集》曰:産後小便不通,腹脹如鼓,悶亂不醒。
蓋緣未産前,内積冷氣,遂緻産時尿胞運動,用鹽于臍中填平,用蔥白搗一指濃,安鹽上,以艾柱餅上灸之,覺熱氣入腹内,實時便通,神驗。
産後淋屬熱客胞中 《大全》曰:産後諸淋,因産有熱氣客脬中。
内虛則頻數,熱則小便澀痛,故謂之淋。
産後淋屬熱邪搏血滲入胞中 《大全》曰:有因産損,氣虛挾熱,熱邪搏血,流滲胞中,血流小便而出,則為血淋。
産後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