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痛如錐刺入骨,此由血滞經絡。

    不即通之,必作癰疽,宜桃仁湯、五香連翹湯。

     慎齋按:産後惡露不行,血滞經絡,而作癰疽,必是血氣大虛,榮衛不調所緻,必八珍、十全可療,用桃仁、五香則謬矣。

     産後腰痛屬勞傷腎氣風冷乘虛 《大全》曰:腎主腰腳,産後腰痛者,腎為胞胎所系,産則勞傷腎氣,損動胞絡,虛未平複,風冷客之,冷氣乘腰,故令腰痛。

    若寒冷邪氣,連滞背脊,痛久未已,後忽有娠,必緻損動,蓋胞絡屬腎,腎主腰故也。

     産後腰痛屬真氣虛 薛立齋曰:前證真氣虛,邪乘之,用當歸黃湯,或十全湯為主,佐以寄生湯,不應,十全湯加附子。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産後有腰痛之證也。

    胞胎系于腎,腰者腎之外候,産後勞傷腎氣,損動胞絡,屬虛者居多,雖有風冷滞血,亦必兼補真氣為要,立齋一條,抉其旨矣。

     産後脅痛屬氣與水相激 《大全》曰:産後兩脅脹滿氣痛,由膀胱宿有停水,因産後惡露下不盡,水壅,痞與氣相抟,積在膀胱,故令脅肋脹滿,氣與水相激,故令痛也。

     産後脅痛分證用藥之法 薛立齋雲:此證若肝經血瘀,玄胡索散。

    若肝經氣虛,四君子加柴胡、青皮。

    若肝經血虛,四物加參、術、柴胡。

    若腎水不足,不能生肝,六味丸。

    若肺金勢盛,克制肝木,瀉白散,仍參前證治之。

    此證苟非用姜、桂辛溫,助脾肺以行藥,不唯無以施功,而反助其脹矣。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産後有脅痛之證也。

    脅者肝之部分,肝藏血,産後惡露不盡,與去血過多,均足以緻脅痛,未必屬于水氣相激。

    必參立齋一條,始攸當爾。

     産後遍身疼痛屬血氣失其常度 郭稽中曰:産後遍身疼痛者何?曰:因産走動氣血,升降失其常度,留滞關節,筋脈引急,是以遍身疼痛,甚則腰背強硬,不能俯仰,手足拘攣,不能屈伸。

    或身熱頭痛,不可作他病,但服趁痛散,循流血氣,使筋脈舒暢,疼痛自止。

     陳無擇曰:趁痛散不特治産後氣弱血滞,兼能治太陽經感風頭痛,腰背疼,自汗發熱。

    若感寒傷食,憂恐驚怒,皆緻身疼,發熱頭痛,況有蓐勞,諸證尤甚,趁痛散皆不能療。

    不若五積散入醋煎用,卻不妨。

     立齋按:五積散治産後身痛,兼感寒傷食。

    若氣虛血弱人,似非所宜。

    如手按而痛,是血瘀滞也,用四物,炮姜、桃仁、紅花、澤蘭,補散之。

    按而痛稍緩者,血虛也,四物加參、術、炮姜,補養之。

     慎齋按:以上一條,序産後有遍身疼痛證也。

    産後百節開張,血脈流散。

    曰遍身,則自筋骨皮肉,手足,脅腹腰背,無處不痛。

    《大全》以為血滞經絡,似屬有餘。

    然去血過多,虛而風寒襲之,亦為疼痛。

    故趁痛散為的對藥,無擇乃雲不能療,不若五積散,殊未确也。

     産後血塊築痛屬風冷凝血 楊仁齋曰:此因産後趕血未盡所緻。

    世俗收生,多就踏闆趕血。

    不思生産時,已坐草近地,産畢,髒腑空虛,又近地趕血,冷濕風邪,乘虛而入,使敗血凝為血塊,是謂母血沖築硬痛。

    治法,以不換金正氣散,加辣桂、蓬術、幹姜、川芎、白芷,熱服,散其冷濕風邪,從二便出。

     産後積聚屬氣血為風冷所抟 陳良甫曰:積者,陰氣也,五髒所生;聚者,陽氣也,六腑所成。

    然積為陰,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

     聚為陽,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

    皆由産後氣血虛弱,風冷所乘,搏于髒腑,與血氣相結,故成積聚塊也。

     産後瘕痛屬風冷搏血 《大全》曰:新産後有血與氣相搏而痛者,謂之瘕。

    瘕者,假也,謂其痛浮假無定處也。

    此由夙有風冷,血氣不調,至産,血下少,故緻此病。

    不急治,多成積結,妨害月水。

     産後寒氣入腹名寒疝 《婦人良方》曰:産後寒氣入腹,硬築,臍下刺痛,此名曰寒疝,當用炒吳茱。

    若誤認為惡露不盡,小腹蓄血,則謬矣。

     産後有血損筋攣之證 薛立齋曰:有産婦腹中有一物,時痛不止,以為血瘕,用行血破氣藥,兩脅肚腹尤甚,支節間各結小核,隐于肉裡,以為鼈子,方用下蟲藥。

    夫肝藏血而養諸筋,此肝血虛損,筋涸而攣結耳。

    肢節胸項,皆屬肝膽部分。

    養其脾土,補水以滋肝血,則筋自舒,八珍湯、逍遙散、歸脾湯加減治之。

     産後氣血壅結宜固元氣 薛立齋曰:凡真氣虧損,則邪氣乘之,況産得此。

    尤當固元氣為主。

    若求旦夕之效而攻邪,則速其危矣。

    如寒邪乘客,氣血壅結,此因氣病而血病也,當補養胃氣,調和月經,寬緩靜養為善。

     慎齋按:以上六條,序産後有血塊積聚,瘕疝筋攣諸證也。

    産後惡血不盡,氣血虛而風寒乘襲,則血凝氣滞,遂為血塊瘕疝等證。

    若用破血耗氣之劑,以攻有形之邪,禍不旋踵。

    故以立齋固元氣一條序後,示人求本之道也。

     産後口幹痞悶屬面毒聚胃 郭稽中曰:問産後口幹痞悶者何?答曰:産後榮衛太虛,血氣未定,食面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結聚于胃,上熏胸中,是以口幹燥渴,心下痞悶。

    醫者不識,認為胸膈壅滞,以藥下之。

    萬不得已,但服見丸則愈。

     陳無擇曰:産後口幹痞悶,未必隻因食面,或産母内積憂煩,外傷燥熱,飲食甘肥,使口幹痞悶,當随所因調之可也。

     産後傷食停滞分證用藥法 薛立齋曰:前證若宿食停滞,六君子加枳實、神曲。

    若因肉食,加山楂。

    若因魚,加陳皮。

    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嘔,此脾胃受傷,六君子。

    或咽酸嗳腐,加炮姜。

    作瀉加升麻,不應,佐四神丸,或間用補中湯。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産後有傷食之證也。

    産後氣血已虛,胃中元氣甚弱,凡飲食偶有所傷,必難運化,而成痞悶,誠不止面毒也。

    但北方以面為飯,南方風俗,三朝洗兒。

    有食面之例,産婦恃健,傷之者多,此稽中舉此為言也。

    故丹溪教新産婦食白粥,并戒食雞子,正以虛人易緻停滞故耳。

     産後腹脹嘔吐屬敗血入脾胃 郭稽中曰:産後腹脹滿悶,嘔吐不定者何?曰:敗血散于脾胃,脾受之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能受納水谷而生吐逆。

    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病與藥不相幹,轉傷動正氣,疾愈難治,但服抵聖湯則愈。

     産後腹脹嘔吐屬飲食傷脾胃 薛立齋曰:前證若敗血傷脾胃,宜用前方。

    若飲食停脾,宜六君子加濃樸。

    若飲食傷胃,宜六君子湯。

    大抵損其脾者,當節飲食為善。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産後有腹脹嘔吐之證也。

    産後腹脹嘔吐,未有不因脾胃虛弱所緻。

    郭論則主于敗血,薛論則主于傷食。

    食與血均屬有餘證,攻補合宜,是在臨證之工耳。

     産後嘔吐屬腸胃燥澀氣逆 《大全》曰:胃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以為血氣,榮潤髒腑。

    因産則髒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氣乘腸胃,腸胃燥澀,其氣則逆,故嘔逆不下食。

     産後嘔逆屬惡露不下 郭稽中曰:胃受水谷,脾主運化,生血生氣,内濡髒腑。

    因産暴虛,惡露不下,敗血乘虛,散于脾胃。

    脾受之為腹脹,胃受之為嘔吐。

    亦有惡露過多,氣無所生,聚于脾胃。

    脾受之,亦為腹脹。

    胃受之,亦為吐逆也。

     産後嘔吐屬脾胃病分證用藥 薛立齋曰:産後嘔吐,因飲食過多者,六君子加楂、曲。

    兼勞役者,補中湯。

    因飲食停滞者,人參養胃湯。

     脾胃氣虛者,六君子。

    胃氣虛寒者,加炮姜、木香。

    寒水侮土者,益黃散。

    肝木侮土者,六君子加升、柴。

    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者,八味丸。

    嘔吐洩瀉,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陽氣虛寒,急用附子理中。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産後有嘔吐之證也。

    嘔吐為中焦病,産後氣血大虧,則中氣不運,為飲食所傷,而嘔吐者多。

    若《大全》主于燥澀氣逆,稽中主于惡露不下。

    此在新産三四朝内,庸有之,病機不可不審。

     産後呃逆屬脾虛聚冷胃中伏寒 《大全》曰:肺主氣,五髒六腑俱禀于氣。

    産後氣血傷,髒腑皆損。

    風冷抟于氣,則氣逆上。

    又脾虛聚冷,胃中伏寒,因食熱物,冷熱之氣相為沖擊,使氣厥不順,則為呃逆。

    脾主中焦,為三焦之關,五髒之倉廪,貯積水谷。

    若陰陽氣虛,使榮衛之氣厥逆,緻生斯病。

    經雲:呃噫者,胃寒所生,服藥無效,灸期門穴三壯必愈。

     産後呃逆分證用藥法 薛立齋曰:前證屬胃氣虛寒之惡候。

    如用丁香散未應,急投參附湯,亦有生者。

    若産後呃逆,有寒熱虛實之不同。

    如寒者,丁香、姜、桂。

    熱者,宜幹柿、竹茹。

    虛者,宜人參、附子。

    實者,宜香附、橘皮。

    誤施則有噬臍之悔。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産後有呃逆之證也。

    經雲:病深者,其聲哕。

    哕即呃逆也。

    諸病見之為惡候,況産後犯此。

    有虛無實,有寒無熱矣。

    立齋必兼熱實論,殊謬。

    若古方治産後呃逆,又兼敗血瘀停胃逆,用丁香豆蔻散,煎桃仁、吳茱湯下之。

    病機又不可不知。

     産後氣喘屬敗血停凝上熏于肺 郭稽中曰:産後惡露不快,敗血停凝,上熏于肺,亦令喘急,但服奪命丹,血去而喘自定。

    又産後敗血沖心,胸滿上喘,命在須臾,服血竭散,或參蘇飲。

    治産後血入于肺,面黑發喘欲死,人參一兩,蘇木二兩。

     産後發喘屬污血感寒 婁全善曰:産後喘者多死,有産二月,洗浴即氣喘,坐不得卧者,五月惡風,得暖稍緩,用丹皮、桃仁、桂枝、茯苓、幹姜、枳實、濃樸、桑皮、紫蘇、五味、栝蒌煎服,即卧,其痰如失,作污血感寒治也。

     産後氣喘屬孤陽絕陰 郭稽中曰:産後喉中氣急喘促者何?答曰:榮者,血也;衛者,氣也。

    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相随上下,謂之榮衛。

    因産所下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主,獨聚肺中,故令喘。

    此名孤陽絕陰,為難治。

     産後發喘不可誤藥 單養賢曰:産後發喘氣促,此第一危證也。

    世每以痰火實證治之,訛以傳訛,當以人參生化湯加減。

    人多疑參能助喘不用,緻不救者多矣。

    加芎、歸在内,萬無有失。

    有用參加陳皮監制,反緻耗散,切不可信。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産後有發喘之證也。

    産後發喘,有虛實之分。

    敗血入肺,污血感寒,此屬于實也。

    參蘇飲、奪命丹、血竭散,下之而愈。

    若去血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主,孤陽上浮,此血脫而氣不歸元也。

    非大劑人參生脈散,與生化湯加桂、附莫療。

    誤以風痰污血為治,是速之斃矣。

    觀立齋治産後喘急,謂脾肺氣弱,用六君子。

    中氣虛寒,用補中湯加姜、桂。

    更有陽氣虛脫,喘促自汗,手足俱冷,以參附湯大劑服之。

    論誠知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