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秋必病瘧。

    此因暑氣所傷也。

    若妊娠寒熱,皆因氣血虛損,風寒乘之,緻陰陽并挾,寒熱互見。

    經雲:陽微惡寒,陰弱發熱。

    此皆虛之所緻,不因暑氣所作。

    若寒熱不已,熏蒸其胎,胎必傷,人參羌活湯主之。

     妊娠瘧疾用藥以安胎為主 何松庵曰:妊娠病瘧,寒熱俱作。

    氣為陽,陽虛則惡寒。

    血為陰,陰虛則發熱。

    蓋懷胎最怕寒戰,筋骨皆振,易動其胎。

    用藥者,必以安胎為首務。

    蓋脾胃虛弱,飲食停滞。

    或為暑邪所感,六君子加桔梗、蒼術、藿香。

    若外邪多,飲食少,藿香正氣散。

    外邪少,飲食多,人參養胃湯去半夏。

    熱多寒少者,清脾飲去半夏。

    虛者用四獸飲、四君子加陳皮、半夏、草果、大棗。

    若久不愈,六君子為主,佐以安胎藥。

     妊娠即瘧屬肝虛血燥 趙養葵曰:有患胎瘧者,一遇有胎,瘧病即發。

    此人素有肝火,遇有孕則水養胎元,肝虛血燥,寒熱往來,似瘧非瘧也。

    以逍遙散清肝火,養肝血,兼六味丸,以滋化源。

     慎齋按:以上三條,序胎前有瘧疾證也。

    妊娠瘧疾,或有風寒暑熱之邪,或有氣血虛損之候,寒熱交作,颔戰股栗,百節振搖,堕胎最易。

    故古人用藥,先以安胎為急。

    但邪不去,則胎亦未必安。

    故安胎莫先于去邪。

    而去邪如常山、草果、槟榔、濃樸、麻、桂、大黃,又未可浪投。

    唯發表之中兼補氣,清熱之中兼養血為當耳。

     妊娠痢疾屬飲食生冷 陳良甫曰:妊娠飲食生冷,脾胃不能克化,緻令心腹疼痛。

    若血分病,則色赤;氣分病則色白。

    血氣俱病,則赤白相雜。

    若熱乘大腸,血虛受患,則成血痢矣。

     妊娠痢疾屬相火上炎 壺仙翁曰:有婦妊娠,病痢不止,診其脈虛而滑,兩關若澀。

    此由胎氣不和,相火上炎而有熱,似痢實非痢也。

    用黃芩、白術以安胎,四物、生地以調血,數劑而安。

     妊娠痢疾屬下元氣虛 薛立齋曰:有婦妊娠久痢,用消導理氣之劑,腹内重墜,胎氣不安。

    又用阿膠、艾葉之類不應,此腹重墜,下元氣虛也。

    胎動不安,内熱盛也。

    用補中湯而安,又用六君子湯全愈。

     妊娠下利黃水屬脾虧氣陷 薛立齋曰:妊娠痢下黃水,乃脾土虧損,真氣下陷也,當升補中氣。

    若黃而兼青,乃肝木克脾土,宜平肝補脾。

    若黃而兼白,乃子令母虛,須補脾肺。

    若黃而兼黑,是水反侮土,必溫補脾腎。

    若黃而兼赤,乃心母益子,但補中益氣湯。

    若腸胃虛弱,風邪客之,用胃風湯。

    或脾氣不安,急補脾胃自安。

    凡安胎之藥,當臨病制宜,不必拘用阿膠、艾葉之類。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胎前有痢疾證也。

    胎前痢,亦有暑邪濕熱外感緻病,不可專主飲食生冷為患。

    但妊娠痢疾,本于脾胃不和,因而氣血受病。

    氣傷則白,血傷則赤,若守河間之法降氣,後重自除,行血便膿自止。

    不知胎前之氣果可降乎?氣降則胎下墜。

    胎前之血果可行乎?血行則胎必堕。

    莫若多用木香以調氣,多用當歸以養血。

    此二藥,乃為胎前痢疾妙劑,再以四物倍白術、黃芩。

    丹溪所謂先托住正氣,以固其胎,而後順氣和血,佐以消積導滞,此治妊痢之要法也。

     妊娠霍亂屬飲食風冷 《大全》曰:飲食過度,觸冒風冷,陰陽不和,清濁相幹,謂之霍亂。

    其間,或先吐,或腹痛吐痢,是因于熱也。

    若頭痛體疼,發熱,是挾風邪也。

    若風折皮膚,則氣不宣通,風熱上沖為頭痛。

    若風入腸胃,則洩痢嘔吐,甚則手足逆冷,此陽氣暴竭,謂之四逆。

    妊娠患之,多緻傷胎。

     立齋按:前證若因内傷飲食,外感風寒,用藿香正氣散。

    若因飲食停滞,用平胃散。

    若果脾胃頓傷,陽氣虛寒,手足逆冷者,須用溫補之劑。

    治當詳審。

    母使動胎也。

     妊娠霍亂吐利邪氣易傷胎元 萬密齋曰:霍亂者,陽明胃經之病名也。

    因平日五味肥釀,腐積成痰,七情郁結,氣盛為火,停蓄胃中,乍因寒熱之感,邪正交争,陰陽相混,故令心腹絞痛,吐痢并作,揮霍變亂。

    如邪在上胃脘,則當心而痛,其吐多。

    邪在下胃脘,則當臍而痛,其利多。

    邪在中脘,其腹中痛,吐痢俱多。

    吐多則傷氣,利多則傷血。

    血氣受傷,不能護養其胎,邪氣鼓擊胎元,母未有不殒者。

    此危證,不可不亟治,宜香蘇散加藿香葉主之。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胎前有霍亂證也。

    妊娠霍亂,吐痢絞痛,最易傷胎。

    故胎前霍亂,宜辨飲食生冷,暑濕風寒四氣之感,随其邪之所湊治之,而以保胎為主也。

     妊娠洩瀉見證用藥治法 《大全》曰:妊娠洩瀉,或青或白,水谷不化,腹痛腸鳴,謂之洞洩。

    水谷不化,喜飲嘔逆,謂之協熱下利。

    并以五苓散利小便,次以黃連阿膠丸,或三黃熟艾湯以安之。

    若瀉黃有沫,腸鳴腹痛,脈沉緊數,用戊己丸和之。

    嗳腐不食,胃脈沉緊,感應丸下之,後調和脾胃。

    若風冷,水谷不化,如豆汁,用胃風湯。

    寒冷,臍下陰冷,洞洩,用理中湯、治中湯。

    伏暑煩渴,瀉水,用四苓散。

    傷濕洩瀉,小便自利,用不換金正氣散、胃苓湯。

    此四證之大略也。

     慎齋按:洩瀉之證多因,有内外之合邪,有虛實之不同。

    況胎前洩瀉,尤宜審因詳證。

    豈四證足以盡之乎? 抑四證可執定數方以施治乎? 妊娠洩瀉分因用藥之法 薛立齋曰:洩瀉,若米食所傷,六君子加谷芽;面食所傷,六君子加麥芽;肉食所傷,六君子加山楂。

    若兼寒熱作嘔,乃肝木侮脾土,六君子加柴胡、生姜。

    兼嘔吐腹痛,手足逆冷,乃寒水侮土,六君子加姜、桂。

    不應,錢氏益黃散。

    若元氣下陷,發熱作渴,肢體倦怠,補中湯。

    若洩瀉色黃,乃脾土真色,六君子加木香、肉果。

    若作嘔不食,腹痛惡寒,乃脾土虛寒,六君子加木香、姜、桂。

    若瀉在五更侵晨,飲食少思,乃脾腎虛弱,五更服四神丸,日間服白術散。

    如不應,或愈而複作,或飲食少思,急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以生脾土為善。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胎前有洩瀉證也。

    妊娠洩瀉,必原其由。

    大抵不外脾腎二髒虛者居多。

    夫血統于脾,血壅胎元,則脾陰虛而食不運化,水谷難消而作瀉。

    胎系于腎,腎氣弱,命門火衰,胎竊其氣以擁護,而腎間之陽不能上蒸脾土,則為瀉。

    此妊娠洩瀉之由也。

    雖其間不無風寒暑濕之外感,飲食生冷之内傷,而屬于脾腎有虧者,其本也。

    《大全》漫序四證,為妊娠洩瀉大略,已屬草率無理。

    立齋又以大概洩瀉證候,分發某證用某藥為治,此膠柱鼓瑟,印定後人眼目,予不能無議者也。

     妊娠傷食屬于飲食不節 《大全》曰:經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又雲: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若妊娠飲食不節,生冷毒物,恣性食啖,緻傷脾胃。

    故妊娠傷食,最難用藥,唯木香丸、白術散二方最穩。

     妊娠傷食分證用藥之法 薛立齋曰:東垣雲:脾胃之氣壯,則過時而不饑,多食而不傷。

    蓋胃主司納,脾主消化,五髒之本也。

    食倍而傷者,脾氣虛而不化也。

    若投以峻劑,則脾胃複傷,而胎亦損。

    當審所因調治。

    若飲食停滞,或腹痛,平胃散。

    嘔吐惡心,加枳殼、砂仁。

    吞酸嗳腐,加黃連、吳茱。

    腹滿洩瀉,六君子湯。

    停肉食,加山楂;面食,加麥芽、蔔子;糯食,加白酒曲;米食,加谷芽;魚腥傷,倍陳皮;傷辛熱之物,加黃連;傷生冷之物,加砂仁、木香。

    大凡脾胃虛弱,飲食難化,以白術、陳皮為末,神曲丸最穩,枳殼丸可暫用,枳實峻厲,能耗真氣,治者慎之。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胎前有傷食證也。

    妊娠傷食,多由脾胃虛弱,不能運化。

    況胎以脾胃為主,脾胃強,則胎系如懸盅而不墜。

    若傷食不化,則脾困而胎不能固。

    故凡消食導滞,先以補脾健胃為主,則飲食自化。

    一切峻厲克伐之藥,未可浪投,以傷胎氣。

    觀立齋一條,得其本矣。

     妊娠吐血屬髒腑有傷氣逆于上 《大全》曰:妊娠吐血者,皆由髒腑有傷。

    凡憂思驚怒,皆傷髒腑,氣逆于上,血随而溢,心悶滿煩,久而不已,多緻堕胎。

     妊娠吐血分證用藥之法 薛立齋曰:妊娠吐血,若肝經怒火,先用小柴胡、山栀、生地,次用四物、加味逍遙散;若肝經風熱者,防風子芩丸;心經有熱者,朱砂安神丸;心氣不足者,補心湯;思慮傷心者,妙香散;胃經有火者,犀角地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