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以下三條,雖有胎水之名,其證實與子滿異名同證也。
妊娠腳腫名子氣屬沖任有血風 《産孕集》曰:妊娠自三月成胎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行步艱難,以至喘悶,飲食不美,似水氣狀,腳趾間有黃水出者,謂之子氣,直至分娩方消。
此由婦人素有風氣,或沖任經有血風,未可妄投湯藥。
亦慮将産之際,有不測之憂,故不可不治于未産之前也。
妊娠腳腫屬風寒濕冷 陳無擇曰:凡婦人宿有風寒濕冷,妊娠多腳腫,俗呼為皺腳。
妊娠腳腫屬脾衰血化成水 陳良甫曰:妊娠兩腳浮腫,名曰脆腳。
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緻,全生白術散主之。
妊娠胫腫屬中氣壅郁 朱丹溪曰:妊娠兩足胫腫至膝,甚則足趾間出水。
此由中氣聚養胎元,壅郁不得升發,法當疏郁滞,天仙藤散主之。
妊娠腳腫屬脾經養胎病 何松庵曰:孕婦六七月間,兩足浮腫,足太陰脾經養胎也。
脾主四肢,此時胎已墜下,故腫見于兩足,分娩後即愈。
妊娠腳腫不可作水治傷真氣 齊仲甫曰:妊娠腳腫,非水氣比。
至八九月,胫及腿俱腫,不可以水病治之,反傷真氣。
有此者,必易産,因胞髒中水血俱多,不緻燥胎故也。
若初妊即腫者,是水氣過多,兒未成體,則胎必壞。
妊娠腳腫主男胎之驗 《名醫錄》曰:宋少主與徐文伯微行,學針法。
文伯見一妊婦足腫不能行,少主脈之曰:此女形也。
文伯診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則胎黑色。
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恻然曰:臣請針之。
胎遂堕,男形而色黑。
此妊娠足腫之說也。
《濟陰綱目》按:子腫與子氣相類,然子氣在下體,子腫在頭面。
若子滿,大都在五六月以後,比子氣與子腫不同。
蓋胎大則腹滿,滿則氣浮遍身浮腫也。
慎齋按:以上九條,序胎前有子氣腳腫之證也。
妊娠有遍身、胸腹頭面、四肢浮腫者,曰子滿。
有止兩足胫腫,漸至腿膝者,曰子氣。
子氣即子腫也。
要皆本于脾虛,中氣不運,以緻水谷濕熱之氣,浸漬肌肉,流溢四肢。
此《大全》以下三論,為見本之治。
若《産乳》、《三因》,是兼外邪論矣。
妊娠腹痛屬子髒寒 《金匮要略》曰: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
所以然者,子髒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髒。
徐忠可曰:六七月胃肺養胎,而氣為寒所滞,故胎愈脹。
寒在内,腹痛惡寒。
然惡寒有屬表者,此連腹痛,則知寒傷内矣。
少腹如扇,陣陣作冷,若或扇之,此狀惡寒之異也。
且獨在少腹,因子髒受寒不能合,故少腹獨甚。
開者,不斂也。
子髒即子宮。
附子能入腎,溫下焦,故宜附子湯溫其經。
妊娠心腹痛屬宿冷風寒 《大全》曰:妊娠心腹痛,或宿有冷疼,或新觸風寒,皆因髒虛而緻發動也。
邪正相擊,而并于氣,随氣上下,上沖于心則心痛,下攻于腹則腹痛。
妊娠痛,邪正二氣交攻于内。
若不瘥,痛沖胞胎,必緻動胎,甚則傷堕。
妊娠心腹痛屬痰飲與髒氣相抟 陳良甫曰:妊娠心腹疼痛,多是風寒濕冷痰飲,與髒氣相擊,故令腹痛攻不已,則緻胎動。
妊娠胸腹刺痛屬忿怒憂思 《大全》曰:妊娠四五月後,每常胸腹間氣刺滿痛,或腸鳴,以緻嘔逆減食。
此由忿怒憂思過度,飲食失節所緻。
蔡元度寵人有子,夫人怒欲逐之,遂成此病,醫官王師複處以木香散,莪術、木香、丁香、甘草,鹽湯下,三服而愈。
方約之按:此方所言,婦人忿怒憂思過度,以緻胸腹間氣刺滿痛,此言良是。
蓋婦人上有舅姑丈夫,事觸物忤,不能自決,憂思忿怒,沉郁于中。
故丹溪雲:氣郁便是火,火載胎上,榮衛不通,則胸腹間脹滿痛作矣。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胎前腹痛,有風寒客邪,痰飲七情,為有餘之病也。
妊娠腹痛屬胞阻 《金匮要略》曰: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徐忠可按:胞阻者,阻其欲行之血,而氣不相順也;四物湯養陰補血。
血妄行,必挾風而為痰濁。
膠以騾皮為主,能去風。
以濟水煎成,能澄濁。
艾性溫而善行,能導血歸經。
甘草和之,使四物不偏于陰,此三味之力也。
妊娠腹痛屬脾胃氣虛 薛立齋曰:胎或作脹,或腹作痛,此是脾胃氣虛,不能承載,用安胎飲加升麻、白術,不應,用補中湯。
妊娠腹痛屬血虛 《金匮要略》曰:婦人懷胎,腹中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又,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妊娠胎痛用地黃當歸湯倍熟地 劉宗濃曰:潔古地黃當歸湯,治婦人有孕胎痛。
胎痛,丹溪以血虛治之,故四物去川芎,倍加熟地,此心法也。
薛立齋按:妊娠腹中不時作痛,或小腹重墜,名胎痛,用當歸地黃湯,即内補丸,不應,加參、術、陳皮,或因脾氣虛,四君加歸、地。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胎前腹痛,有氣阻、氣虛、血虛,為不足病也。
胎有脾胃氣虛而腹痛者,用補氣調氣之法。
有陰虧血虛而腹痛者,用補血溫經之法。
與前條風寒痰飲之證迥别,臨證審之。
妊娠頓仆胎傷腹痛用藥之法 薛立齋曰:頓仆胎動,腹痛下血,用膠艾湯,未應,用八珍湯加膠、艾。
若頓仆胎傷,下血腹痛,用佛手散。
未應,八珍湯下知母丸。
胎動不安腹痛辨男女生死之法 王叔和曰:婦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
若胎病不動,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杯者男,如肘頸參差起者女也。
冷者為死,溫者為生。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胎前腹痛,有頓仆傷胎而胎動不安,緻有腹痛之證,此非不内外因。
一辨用藥治法,一辨生死之法也。
妊娠心痛屬風邪痰飲 《大全》曰:妊娠心痛,乃風邪痰飲交結,傷心支絡,乍安乍作。
若傷子髒,則胎動而血下。
慎齋按:以上一條,序胎前有心痛之證也。
心痛不止,風邪痰飲,為外感有餘病。
妊娠心氣虛而血少,亦足緻此。
《大全》論,不過舉其一端耳。
妊娠腰痛屬風冷乘虛 《大全》曰:腎主腰足,因勞傷損動其經,虛則風冷乘之。
腰痛不止,多動胎氣。
婦人腎以系胞,妊娠腰痛,甚則胎堕。
故妊娠腰痛,最為緊要。
若閃挫氣不行腰痛者,通氣散。
腎虛者,青娥不老丸。
總以固胎為主。
妊娠腰痛屬血熱血滞 汪石山曰:有婦人懷娠八月,嘗病腰痛,不能轉側,大便燥結,醫用人參等補劑,痛益加,用硝黃通利之藥,燥結雖行,而痛如故。
診之脈稍洪近快,曰:此血熱血滞也,宜四物加木香、乳、沒、黃柏、火麻仁。
五帖痛減,燥結潤,複加發熱面赤,或時惡寒,前方去乳、沒,加柴、芩。
二帖寒熱除,而腰痛複作,此血已利矣,前方加人參,服之安。
妊娠腰痛有勞力房事之分 何松
妊娠腳腫名子氣屬沖任有血風 《産孕集》曰:妊娠自三月成胎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行步艱難,以至喘悶,飲食不美,似水氣狀,腳趾間有黃水出者,謂之子氣,直至分娩方消。
此由婦人素有風氣,或沖任經有血風,未可妄投湯藥。
亦慮将産之際,有不測之憂,故不可不治于未産之前也。
妊娠腳腫屬風寒濕冷 陳無擇曰:凡婦人宿有風寒濕冷,妊娠多腳腫,俗呼為皺腳。
妊娠腳腫屬脾衰血化成水 陳良甫曰:妊娠兩腳浮腫,名曰脆腳。
因脾衰不能制水,血化成水所緻,全生白術散主之。
妊娠胫腫屬中氣壅郁 朱丹溪曰:妊娠兩足胫腫至膝,甚則足趾間出水。
此由中氣聚養胎元,壅郁不得升發,法當疏郁滞,天仙藤散主之。
妊娠腳腫屬脾經養胎病 何松庵曰:孕婦六七月間,兩足浮腫,足太陰脾經養胎也。
脾主四肢,此時胎已墜下,故腫見于兩足,分娩後即愈。
妊娠腳腫不可作水治傷真氣 齊仲甫曰:妊娠腳腫,非水氣比。
至八九月,胫及腿俱腫,不可以水病治之,反傷真氣。
有此者,必易産,因胞髒中水血俱多,不緻燥胎故也。
若初妊即腫者,是水氣過多,兒未成體,則胎必壞。
妊娠腳腫主男胎之驗 《名醫錄》曰:宋少主與徐文伯微行,學針法。
文伯見一妊婦足腫不能行,少主脈之曰:此女形也。
文伯診之曰:此男胎也,在左則胎黑色。
少主怒,欲破之,文伯恻然曰:臣請針之。
胎遂堕,男形而色黑。
此妊娠足腫之說也。
《濟陰綱目》按:子腫與子氣相類,然子氣在下體,子腫在頭面。
若子滿,大都在五六月以後,比子氣與子腫不同。
蓋胎大則腹滿,滿則氣浮遍身浮腫也。
慎齋按:以上九條,序胎前有子氣腳腫之證也。
妊娠有遍身、胸腹頭面、四肢浮腫者,曰子滿。
有止兩足胫腫,漸至腿膝者,曰子氣。
子氣即子腫也。
要皆本于脾虛,中氣不運,以緻水谷濕熱之氣,浸漬肌肉,流溢四肢。
此《大全》以下三論,為見本之治。
若《産乳》、《三因》,是兼外邪論矣。
妊娠腹痛屬子髒寒 《金匮要略》曰:婦人懷妊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
所以然者,子髒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髒。
徐忠可曰:六七月胃肺養胎,而氣為寒所滞,故胎愈脹。
寒在内,腹痛惡寒。
然惡寒有屬表者,此連腹痛,則知寒傷内矣。
少腹如扇,陣陣作冷,若或扇之,此狀惡寒之異也。
且獨在少腹,因子髒受寒不能合,故少腹獨甚。
開者,不斂也。
子髒即子宮。
附子能入腎,溫下焦,故宜附子湯溫其經。
妊娠心腹痛屬宿冷風寒 《大全》曰:妊娠心腹痛,或宿有冷疼,或新觸風寒,皆因髒虛而緻發動也。
邪正相擊,而并于氣,随氣上下,上沖于心則心痛,下攻于腹則腹痛。
妊娠痛,邪正二氣交攻于内。
若不瘥,痛沖胞胎,必緻動胎,甚則傷堕。
妊娠心腹痛屬痰飲與髒氣相抟 陳良甫曰:妊娠心腹疼痛,多是風寒濕冷痰飲,與髒氣相擊,故令腹痛攻不已,則緻胎動。
妊娠胸腹刺痛屬忿怒憂思 《大全》曰:妊娠四五月後,每常胸腹間氣刺滿痛,或腸鳴,以緻嘔逆減食。
此由忿怒憂思過度,飲食失節所緻。
蔡元度寵人有子,夫人怒欲逐之,遂成此病,醫官王師複處以木香散,莪術、木香、丁香、甘草,鹽湯下,三服而愈。
方約之按:此方所言,婦人忿怒憂思過度,以緻胸腹間氣刺滿痛,此言良是。
蓋婦人上有舅姑丈夫,事觸物忤,不能自決,憂思忿怒,沉郁于中。
故丹溪雲:氣郁便是火,火載胎上,榮衛不通,則胸腹間脹滿痛作矣。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胎前腹痛,有風寒客邪,痰飲七情,為有餘之病也。
妊娠腹痛屬胞阻 《金匮要略》曰: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膠艾湯主之。
徐忠可按:胞阻者,阻其欲行之血,而氣不相順也;四物湯養陰補血。
血妄行,必挾風而為痰濁。
膠以騾皮為主,能去風。
以濟水煎成,能澄濁。
艾性溫而善行,能導血歸經。
甘草和之,使四物不偏于陰,此三味之力也。
妊娠腹痛屬脾胃氣虛 薛立齋曰:胎或作脹,或腹作痛,此是脾胃氣虛,不能承載,用安胎飲加升麻、白術,不應,用補中湯。
妊娠腹痛屬血虛 《金匮要略》曰:婦人懷胎,腹中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又,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妊娠胎痛用地黃當歸湯倍熟地 劉宗濃曰:潔古地黃當歸湯,治婦人有孕胎痛。
胎痛,丹溪以血虛治之,故四物去川芎,倍加熟地,此心法也。
薛立齋按:妊娠腹中不時作痛,或小腹重墜,名胎痛,用當歸地黃湯,即内補丸,不應,加參、術、陳皮,或因脾氣虛,四君加歸、地。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胎前腹痛,有氣阻、氣虛、血虛,為不足病也。
胎有脾胃氣虛而腹痛者,用補氣調氣之法。
有陰虧血虛而腹痛者,用補血溫經之法。
與前條風寒痰飲之證迥别,臨證審之。
妊娠頓仆胎傷腹痛用藥之法 薛立齋曰:頓仆胎動,腹痛下血,用膠艾湯,未應,用八珍湯加膠、艾。
若頓仆胎傷,下血腹痛,用佛手散。
未應,八珍湯下知母丸。
胎動不安腹痛辨男女生死之法 王叔和曰:婦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
若胎病不動,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杯者男,如肘頸參差起者女也。
冷者為死,溫者為生。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胎前腹痛,有頓仆傷胎而胎動不安,緻有腹痛之證,此非不内外因。
一辨用藥治法,一辨生死之法也。
妊娠心痛屬風邪痰飲 《大全》曰:妊娠心痛,乃風邪痰飲交結,傷心支絡,乍安乍作。
若傷子髒,則胎動而血下。
慎齋按:以上一條,序胎前有心痛之證也。
心痛不止,風邪痰飲,為外感有餘病。
妊娠心氣虛而血少,亦足緻此。
《大全》論,不過舉其一端耳。
妊娠腰痛屬風冷乘虛 《大全》曰:腎主腰足,因勞傷損動其經,虛則風冷乘之。
腰痛不止,多動胎氣。
婦人腎以系胞,妊娠腰痛,甚則胎堕。
故妊娠腰痛,最為緊要。
若閃挫氣不行腰痛者,通氣散。
腎虛者,青娥不老丸。
總以固胎為主。
妊娠腰痛屬血熱血滞 汪石山曰:有婦人懷娠八月,嘗病腰痛,不能轉側,大便燥結,醫用人參等補劑,痛益加,用硝黃通利之藥,燥結雖行,而痛如故。
診之脈稍洪近快,曰:此血熱血滞也,宜四物加木香、乳、沒、黃柏、火麻仁。
五帖痛減,燥結潤,複加發熱面赤,或時惡寒,前方去乳、沒,加柴、芩。
二帖寒熱除,而腰痛複作,此血已利矣,前方加人參,服之安。
妊娠腰痛有勞力房事之分 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