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起于何處,遍閱古方,唯秦桂丸,用溫熱藥,人甘受燔灼之禍而不悔,何也?或曰春氣溫和,則萬物發生,冬氣寒冽,則萬物消隕,非秦桂溫熱,何以得子髒溫暖成胎? 予曰:婦人和平,則樂有子。

    和則氣血勻,平則陰陽不争。

    今服此藥,經血必紫黑,漸成衰少。

    始則飲食漸進,久則口苦而幹,陰陽不平,血氣不和,病反蜂起,以秦桂丸耗損真陰故也,戒之。

     按:秦桂丸為婦人子宮虛寒積冷不孕者設。

    若血虛火旺,真陰不足,不能攝精者服之,則陰血反耗,而燥熱助邪矣。

     慎齋按:以上六條,序婦人不孕,有虛寒、伏熱、腎虛、血少,為不足之病也。

     婦人不孕屬于實痰 張子和曰:有婦人年三十四,夢與鬼交,及見神堂陰司,舟楫橋梁,如此一十五年,竟無妊娠。

    此陽火盛于上,陰水盛于下。

    見鬼神者,陰之靈。

    神堂者,陰之所。

    舟楫橋梁,水之用。

    兩手寸脈皆沉而伏,知胸中有實痰也。

    凡三湧、三洩、三汗,不旬日而無夢,一月而有娠。

     婦人不孕屬脂膜閉塞子宮 朱丹溪曰:婦人肥盛者,多不能孕育。

    以身中有脂膜閉塞子宮,緻經事不行。

    瘦弱婦人不能孕育,以子宮無血,精氣不聚故也。

    肥人無子,宜先服二陳湯,四物去生地,加香附,久服之。

    丸更妙。

     婦人不孕屬濕痰閉子宮 朱丹溪曰:肥盛婦人,禀受甚濃,恣于酒食,經水不調,不能成孕。

    以軀脂滿溢,濕痰閉塞子宮故也。

    宜燥濕、去痰、行氣、二陳加木香、二術、香附、芎、歸,或導痰湯。

     婦人不孕屬于積血 陳良甫曰:婦人有全不産育,及二三十年斷絕者,蕩胞湯主之,日三服,夜一服,溫覆汗,必下積血及冷赤膿如豆汁,力弱大困者,一二服止。

     婦人不孕分肥瘦有痰與火之别 何松庵曰:有肥白婦人不能成胎者,或痰滞血海,子宮虛冷,不能攝精,尺脈沉滑而遲者,當溫其子宮,補中氣,消痰為主。

    有瘦弱婦人不能成胎者,或内熱多火,子宮血枯,不能凝精,尺脈洪數而浮者,當滋陰降火,順氣養血為主。

     慎齋按:以上五條,序婦人不孕,有痰飲、積血、脂膜,為實邪有餘之病也。

     婦人不孕病情不一論 薛立齋曰:婦人不孕,亦有六淫七情之邪傷沖任。

    或宿疾淹留,傳遺髒腑,或子宮虛冷,或氣旺血衰,或血中伏熱。

    又有脾胃虛損,不能榮養沖任。

    更當審男子形質何如。

    有腎虛精弱,不能融育成胎。

    有禀賦原弱,氣血虛損。

    有嗜欲無度,陰精衰憊。

    各當求原而治。

    至大要,則當審男女尺脈。

    若右尺脈細,或虛大無力,用八味丸。

    左尺洪大,按之無力,用六味丸。

    兩尺俱微細,或浮大,用十補丸。

    若誤用辛熱燥血,不唯無益,反受其害矣。

     慎齋按:以上一條,序不孕之理,兼男女病情而論之也。

     成胎以精血先後分男女 《褚氏遺書》曰:男女之合,二情交暢,陰血先至,陽精後充,血開裹精,精入為骨,而男形成。

    陽精先入,陰血後參,精開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

     成胎以左右陰陽之氣動分男女 《聖濟經》曰:天之德,地之氣,陰陽至和,流薄一體。

    因氣而左動則屬陽,陽資之則成男。

    因氣而右動則屬陰,陰資之則成女。

    《易》稱幹道成男,坤道成女。

    此男女之别也。

     成胎以日數精血之勝分男女 李東垣曰:經水斷後一二日,血海始淨,精勝其血,感者成男。

    四五日後,血脈已旺,精不勝血,感者成女。

    至六七日後,雖交感亦不成胎。

     成胎以子宮之左右分男女 朱丹溪曰:《易》雲:幹道成男,坤道成女。

    夫乾坤,陰陽之性情也。

    左右,陰陽之道路也。

    男女,陰陽之儀象也。

    父精母血,因感而會。

    精之洩,陽之施也。

    血能攝精,精成其骨。

    此萬物之資始于幹元也。

    血之行也,精不能攝血成其胞。

    此萬物之資生于坤元也。

    陰陽交媾,胚胎始凝。

    胎所居,名曰子宮。

    一系在下,上有兩歧,一達于左,一達于右。

    精勝其血,則陽為之主,受氣于左子宮,而男形成。

    精不勝血,則陰為之主,受氣于右子宮,而女形成,孕成而始化胞也。

     成胎以先天之陰陽相勝分男女 馬玄台曰:男子先天之氣,方父母媾精時,陰氣不勝其陽則成男。

    凡醫書謂陰血先至,陽精後沖,縱氣來乘,血開裹精,陰外陽内則成男,其義亦渺。

    大約陰氣不勝其陽,則為男。

    女子先天之氣,方父母交媾時,陽氣不勝其陰,則為女。

    凡醫書謂陽精先入,陰血後參,橫氣來助,精開裹血,陰内陽外則成女,其義亦渺。

    大約陽氣不勝其陰,則為女。

     成胎以百脈齊到分男女 程鳴謙曰:信褚氏之言,則人有精先洩而生男,精後洩而生女者,何欤?信東垣之言,則有經始斷,交合生女,經久斷交合生男。

    亦有四五日以前交合無孕,八九日以後交合有孕者,何欤?俞子木又謂:微陽不能射陰,弱陰不能攝陽。

    信斯言也。

    世有羸之夫,怯弱之婦,屢屢受胎。

    而血氣方剛,精力過人者,往往有終身不育,竟至乏嗣,獨何欤?丹溪論治,專以婦人經水為主。

    然富貴之家,侍外家亦多,其中甯無月水如期者? 又有經前夫頻育,而娶此以圖易,則不受胎。

    豈能受于此。

    而不能受于彼耶?大抵父母生子,如天地生物。

    《易》曰,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知地之生物,不過順承乎天,則知母之生子,亦不過順承乎父而已。

    知母之順承乎父,則種子者果以婦人為主乎,以男子為主乎?若主男子,則不拘老少強弱,康甯病患,精之易洩難洩,隻以交感之時,百脈齊到為善耳。

    若男女之辨,不以精血先後為拘,不以經盡幾日為拘,不以夜半前後交感為拘,不以父母強弱為拘,隻以精血各由百脈齊到者别勝負耳。

    故精之百脈齊到勝乎血,則成男。

    血之百脈齊到勝乎精,則成女矣。

     受胎總論 李東璧曰:《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

    男女媾精,萬物化生。

    幹道成男,坤道成女。

    此蓋言男女生生之機,亦陰陽造化之良能也。

    齊·褚澄言血先至裹精則生男,精先至裹血則生女。

    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

    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兆。

    《道藏》言:月水亡後一三五日成男,二四六日成女。

    東垣言:血海始淨一二日成男,三四五成女。

    《聖濟經》言:因氣而左動,陽資之則成男;因氣而右動,陰資之則成女。

    丹溪乃非褚氏而是東垣,主《聖濟》左右之說立論,歸于子宮左右之系,其說可謂悉矣。

    竊謂褚氏未可非也,東垣亦未盡是也。

     蓋褚氏以精血之先後言,《道藏》以日數之奇偶言,東垣以女血之盈虧言,《聖濟》、丹溪以子宮之左右言。

    各執一見,會而通之,理自得矣。

    夫獨男獨女之胎,可以日數論,骈胎品胎之感,亦可以日數論乎?稽之史載,一産三子四子,有半男半女,或男多女少,男少女多,則一三五日為男,二四六日為女之說,豈其然哉。

    豈有一日受男,而二日複受女之理乎?此褚氏、《聖濟》、丹溪主精血、子宮左右之論為有見。

    而《道藏》、東垣日數之論為可疑矣。

    叔和《脈經》以脈之左右浮沉,辨猥生之男女;高陽《脈訣》,以脈之縱橫逆順,别骈品之胎形,恐亦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