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月經門 經論女子月事屬太沖脈盛 《素問》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而下,故能有子。

     經論女子血海屬于少陰一經 《靈樞》曰:沖脈起于胞中,出于氣街,前行于胸,伏行于背,上出颃颡,滲灌諸陽,下入于足,注諸絡,為十二經脈之海,其出入皆少陰經以行,故為血海。

     經論女子經水溫寒與天地相應 《素問》曰:天地溫和,則經水安靜。

    天寒地凍,則經水凝泣。

    天暑地熱,則經水沸溢。

    卒風暴起,則經水波湧而隴起。

    邪之入于脈也,寒則血凝泣,天暑則氣淖澤,虛邪因而入客,亦如經水之得風也。

     慎齋按:以上經論三條,序女子月事,始本太沖脈盛,而沖脈則起胞中,即為血海,此經水之源也。

    但經水得寒則凝,得熱則行,嘗與天地寒暑之氣相應,而調經者可以知所務矣。

     女子月事本血室以時而下論 王太仆曰:沖為血海,諸經朝會,男子則運而行之,女子則停而止之,謂之血室。

    經雲,任脈通,沖脈盛,男既營運,女既停止。

    營運者,無積而不滿,動也。

    停止者,有積而能滿,靜也。

    不滿者,陽也,氣也。

    能滿者,陰也,血也。

    故滿者以時而溢,謂之信。

    男子以氣運,故陽氣應日而一舉。

    女子以血滿,故陰血應月而一下。

     女子月經本任沖二脈血海有餘論 馬玄台曰:任沖二脈,奇經八脈之二也。

    經雲任主胞胎,沖為血海。

    今二脈俱通,月事而下。

    《靈樞》雲:沖脈、任脈,皆起于胞中。

    又雲:沖脈為血之海。

    又雲:血海有餘。

    按:血海之海,雖曰既行而空,至七日後而漸滿,如月之盈虧相似。

    當知血海之有餘,以十二經皆然,非特血海之滿也,故始得以行耳。

     女子月事本任督二脈血海之滿論 程扶生曰:任脈者,起于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屬陰脈之海。

    任者,妊也。

    此人生養之始,故曰任脈。

    中極之下,長強之上,此奇經之一脈也。

    督脈者,起于下極之,并于脊裡,上至風府,入腦上巅,循額,至鼻柱,屬陽脈之海。

    督之言都也,是入陽脈之都綱也。

    人脈比于水,故雲陽之海,此奇經之一脈也。

    任脈主任一身之陰血,太沖屬陽明,為血之海。

    故谷氣盛則血海滿,而月事以時下也。

     婦人月水本于四經論 齊仲甫曰:婦人月水,本于四經。

    二者沖任,二者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

    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資,故令有子。

    小腸經屬腑,主表為陽;少陰經為髒,主裡屬陰。

    此二經,在上為乳汁,在下為月水。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女子月經本于血室,血室即血海,而其脈則屬沖任督三脈。

    心與小腸二經,為月水之源也。

     女子天癸之至名月信論 陳良甫曰:經雲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天謂天真之氣,癸謂壬癸之水,壬為陽水,癸為陰水,女子陰類,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天真氣降,故曰天癸,常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不失其期,故名曰月信。

     女子月經非天癸之辨論 馬玄台曰:經雲,女子二七天癸至,天癸者,陰精也。

    腎屬水,癸亦屬水。

    由先天之氣蓄極而生,故謂陰精為天癸。

    王冰以月事為天癸者,非也。

    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稱。

    今王注以女子之天癸為血,則男子之天癸亦為血耶?男女當交媾之時,各有精,而行經之際方有其血,未聞交媾時可以血言也。

    至雲精開裹血,血開裹精者亦非。

    《靈樞》雲:兩神相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者是也。

    但女子之精,以二七而至,而其月事,亦與此時同其候也。

     慎齋按:以上二條,序女子之月水即為天癸,又辨天癸不可以月信名也。

     男女精血本五味之秀實論 褚侍中曰:飲食五味,養髓骨肌膚毛發。

    男子為陽,陽中必有陰,陰中之數八,故一八而陽精升,二八而陽精溢。

    女子為陰,陰中必有陽,陽中之數七,故一七而陰血升,二七而陰血溢,皆飲食五味之實秀也。

     婦人經血屬心脾所統論 薛立齋曰:經雲: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

    東垣所謂脾為生化之源,心統諸經之血,誠哉是言也。

    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

    苟或七情内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不時,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矣。

    大抵血生于脾土,故雲脾統血。

    凡血病當用苦甘之藥,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

     婦人經血生于水谷之精氣論 薛立齋曰: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五髒,灑陳六腑。

    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則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于脾。

    補脾和胃,血自生矣。

    凡經行之際,禁用苦寒辛散之藥,飲食亦然。

     婦人月水與乳俱脾胃所生論 程若水曰:婦人經水與乳,俱由脾胃所生。

    《經脈别論》雲:食氣入胃,其清純津液之氣歸于心,入于脈,變赤而為血。

    血有餘,則注于沖任而為經水。

    經水者,陰水也。

    陰必從陽,故其色赤,禀火之色也。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

    若男子媾精,陰陽和合而成孕,則其血皆移蔭于胎矣。

    胎既産,則胃中清純津液之氣,歸于肺,朝于脈,流入乳房,變白為乳,是禀肺金之色也。

    或兒不自哺,則陽明之竅不通,其胃中津液,仍歸于脈,變赤而複為月水矣。

     慎齋按:以上四條,序婦人經血,由于飲食五味,水谷之精氣所化,此調經必先于扶脾保胃為要也。

     女子經不調由合之非時論 褚侍中曰: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

    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

    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

    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或雖合而難子,合多則瀝枯虛人,産乳衆則血枯殺人。

    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經不調由陰陽盛衰所緻論 王子亨曰:經者,常候也。

    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

    太過不及,皆為不調。

    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

    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盛衰所緻。

     經候不調有陰陽相勝論 許叔微曰: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後,時發疼痛。

    醫者一例呼為經病,不辨陰勝陽,陽勝陰,所以服藥少效。

    蓋陰氣乘陽,則胞寒氣冷,血不營運,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後。

    若陽氣乘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騰,故令乍多而在月前。

    當别其陰陽,調其血氣,使不相乖,以平為期也。

     經不調屬風冷乘虛客胞中論 陳良甫曰:婦人月水不調,由風冷乘虛,客于胞中,傷沖任之脈,以損手太陽、手少陰之經也。

    蓋沖任之脈,起于胞中,人将息順理,則血氣調和,六淫不能為害。

    若勞傷血氣,則風冷乘之,脾胃一傷,飲食漸少,榮衛日衰,肌膚黃瘦,皆由沖任勞損。

    故凡遇經行,最宜謹慎,否則與産後證相類。

     月水不調屬風冷之邪搏血論 王子亨曰:婦人月水不調者,由勞傷氣血,緻體虛,風冷之氣乘之也。

    沖任之脈,皆起于胞内,為經絡之海。

    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二經為表裡,主上為乳汁,下為月水。

    若冷熱調和,則沖任氣盛,太陽少陰所生之血宣流,根據時而下。

    若寒溫乖适,經脈則虛,如有風冷,虛則乘之,邪抟于血,或寒或溫,寒則血結,溫則血消,故月水乍多乍少,為不調也。

     月經不調屬憂思郁怒所緻論 方約之曰:婦人以血為海。

    婦人從于人,凡事不得專行。

    每多憂思忿怒,郁氣居多。

    書雲: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

    憂思過度則氣結,氣結則血亦結。

    又雲:氣順則血順,氣逆則血逆。

    忿怒過度則氣逆,氣逆則血亦逆。

    氣血結逆于髒腑經絡,而經于是乎不調矣。

     慎齋按:以上六條,序婦人經水不調之由也。

    婦人以血用事,故病莫先于調經。

    而經之所以不調者,或本于合非其時,或屬于陰陽相勝。

    或感于風冷外邪,或傷于憂思郁怒。

    皆足以緻經候不調之故,此病機之不可不察者也。

     經水不調有先後多少之分 戴複庵曰:婦人每月經水應期而下,不使有餘,猶太陰之缺,其有或先或後,或多或少,或欲來先病,或遇來而斷續,皆謂之不調,和氣飲加香附。

     經行先期後期有血熱血虛之分 朱丹溪曰:經水先期而至者,血熱也,四物加芩、連、香附。

    後期而至者,血虛也,芎、歸、參、術加二陳。

     薛立齋按:先期而至,有因脾經血燥,宜加味逍遙散。

    有因肝經郁滞,宜歸脾湯。

    有因肝經怒火,宜加味小柴胡湯。

    有因血分有熱,宜加味四物湯。

    有因勞役火動,宜補中湯。

    如過期而至,有因脾經血虛,宜人參養榮湯。

    有因肝經血少,宜六味丸。

    蓋血生于脾,故雲脾統血。

    凡血病當用甘苦之劑,以助陽氣而生血也。

     月經過期不及期為有火無火論 趙養葵曰:經水如不及期而來者,有火也,宜以六味丸滋水,則火自平矣。

    如不及期而來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

    如半月或十日而來,且綿延不止,此屬氣虛,用補中湯。

    如過期而來者,火衰也,本方加艾葉。

    如遲而色淡者,本方加桂。

    此其大略也。

    其間亦有不及期而無火者,有過期而有火者,多寡不同,不可拘于一定。

    當察脈之遲數,視禀之虛實強弱,但以滋水為主,随證加減。

    凡紫與黑色者,多屬火旺之甚。

    亦有虛寒而紫黑者,不可不察脈審證。

    若淡白,則無火明矣。

     月經紫黑屬熱非寒論 朱丹溪曰:經水者,陰血也。

    陰必從陽,故其色紅,禀火色。

    血為氣之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滞則滞。

    為氣之配,因氣而行。

    見有成塊者,氣之凝也。

    将行而痛者,氣之滞也。

    來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

    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

    色淡者,虛而有水混之也。

    紫者,氣之熱也。

    黑者,熱甚也。

    今人見紫黑成塊作痛,率指為風冷乘之,用溫熱劑,禍不旋踵。

    經雲:亢則害,承乃制。

    熱甚必兼水化,故熱則紫,甚則黑也。

    且婦人性多忿郁,嗜欲倍加,髒腑厥陽之火,無日不有,非熱而何?若以風冷,必須外感,即或有之,亦千百而一二也。

     經黑屬風寒外乘當辨脈證 葉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