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集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着公字,鉛也。
或問:坎為太陰,如何喻嬰兒?曰:坎本坤之體,故曰太陰。
因受乾陽而成坎,為少陽,故喻之為嬰兒。
謂負陰抱陽也。
或問:離為太陽,卻如何喻為姹女?曰:離本乾之體,故曰太陽。
因受坤陰而成離,為少陰,故喻之為姹女。
謂雄裹懷雌也。
或問:何謂真金?曰:金乃元神也,曆劫不壞,愈煉愈明,故曰真金。
或問:如何是子母?曰:水中金也。
金為水之母,金藏水中,故母隐子胎也。
則是神乃身之母,神藏於身,喻為母隐子胎。
或問:何謂賓主?曰:性是一身之主,以身為客。
今借此身養此性,故讓身為主。
丹書雲:饒他為主我為賓,此之謂也。
或問:何謂先天一氣?曰:天地未判之先,一靈而已,身中一點真陽是也。
以其先乎覆載,故名先天。
或問:何謂水火?曰:天以日月為水火,易以坎離為水火,禅以定慧為水火,聖人以明潤為水火,醫道以心腎為水火,丹道以精氣為水火。
我今分明指出,自己一身之中,上而炎者皆為火,下而潤者皆為水。
種種異名,無非譬喻,使學者自得之也。
或問:如何是火中有水?曰:從來神水出高原。
以理言之,水不能自潤,須仗火蒸而成潤。
以法象言之,火旺在午,水受氣在午。
以此求之,火中有水,明矣。
若以一身言之,則是氣中之液也。
或問:如何水中有火?曰:以理言之,日從海出。
以法象言之,水旺在子,火受胎在子。
以一身言之,則是精中之氣也。
或問:如何是既濟?曰:水升火降曰既濟。
《易》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此既濟之方,懲忿則火降,窒欲則水升。
或問:如何是未濟?曰:不能懲忿,則火上炎;不能窒欲,則水下濕。
無明火熾,苦海波翻,水火不交,謂之未濟。
或問,如何是金木并?曰:情來歸性,謂之交并。
情屬金,性屬木。
或問:如何是間隔?曰:情逐物,性随念,情性相違,謂之間隔。
或問:如何是清濁?曰:心不動,水歸源,故清;心動,水随流,故濁。
或問:何謂二八?曰:一斤之數也。
半斤鉛,八兩汞,非真有斤兩,隻要二物平勻,故曰二八。
丹書雲:前弦之後後弦前,藥物平平火力全。
比喻陰陽平也。
亦如二八月,晝夜停〔勻〕也。
或問:如何是沐浴?曰:洗心滌慮,謂之沐浴。
或問:如何是丹成?曰:身心合一,神氣混融,情性成片,謂之丹成,喻為聖胎。
仙師雲:水來真性是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
是也。
或問:何謂養火?曰:絕念為養火。
或問:如何是脫胎?曰:身外有身為脫胎。
或問:如何是了當?曰:與太虛同體,謂之了當。
物外造化未易輕述,在人自得之也。
全真活法 授諸門人 全真道人,當行全真之道。
所謂全真者,全其本真也。
全精、全氣、全神,方謂之全真。
才有欠缺,便不全也。
才有點污,便不真也。
全精可以保身。
欲全其精,先要身安定,安定則無欲,故精全也。
全氣可以養心。
欲全其氣,先要心清靜,清靜則無念,故氣全也。
全神可以返虛。
欲全其神,先要意誠,意誠則身心合而返虛也。
是故精、氣、神為三元藥物,身、心、意為三元至要。
學神仙法,不必多為,但煉精氣神三寶為丹頭,三寶會於中宮,金丹成矣。
豈不易知,豈為難行?難行難知者,為邪妄眩惑爾。
煉精之要在乎身。
身不動則虎嘯風生,玄龜潛伏,而元精凝矣。
煉氣之要在乎心。
心不動則龍吟雲起,朱雀斂翼,而元氣息矣。
生神之要在乎意。
意不動則二物交,三元混一,而聖胎成矣。
乾坤鼎器,坎離藥物,八卦三元,五行四象,并不出身、心、意三字。
全真至極處,無出身心兩字。
離了身心;便是外道。
雖然,亦不可着在身心上,才着在身心,又被身心所累。
須要即此用,離此用。
予所謂身心者,非幻身肉心也,乃不可見之身心也。
且道如何是不可見之身心?雲從山上,月向波心。
身者,曆劫以來清靜身,無中之妙有也。
心者,象帝之先靈妙本,有中之真無也。
無中有,象坎有中無,象離。
祖師雲:取将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内陰。
自此變成乾健體,潛藏飛躍盡由心。
予謂身心兩字,是全真緻極處,複何疑哉。
煉丹之要,隻是性命兩字。
離了性命,便是旁門,各執一邊,謂之偏枯。
祖師雲:神是性兮氣是命。
即此義也。
煉氣在保身,煉神在保心。
身不動則虎嘯,心不動則龍吟。
虎嘯則鉛投汞,龍吟則汞投鉛。
鉛汞者,即坎離之異名也。
坎中之陽,即身中之至精也。
離中之陰,即心中之元氣也。
煉精化氣,所以先保其身;煉氣化神,所以先保其心。
身定則形固,形固則了命。
心定則神全,神全則了性。
身心合,性命全,形神妙,謂之丹成也。
精化氣,氣化神,未為奇特,夫何故?猶有煉神之妙,未易輕言。
予前所言金丹之大槩,若向這裹具隻眼,方信大事不在紙上。
其或未然,須知下手處。
既知下手處,便從下手處做将去。
自煉精始,精住則然後煉氣,氣定則然後煉神,神凝則然後返虛,虛之又虛,道德乃俱。
煉精在知時。
所謂時者,非時候之時也。
若着在時上,便不是。
若謂無時,如何下手,畢竟作麼生?咦,古人言時至神知。
祖師雲:鉛見癸生須急采。
斯言盡矣。
煉氣在調燮。
所謂調燮者,調和真息,燮理真元也。
老子雲: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其調燮之要乎。
今人指口鼻為玄牝之門,非也。
玄牝者,天地阖辟之機也。
《易系》雲:阖戶之謂坤,辟戶之謂乾,一阖一辟之謂變。
一阖一辟,即一動一靜。
老子所謂用之不勤之義也。
丹書雲:呼則接天根,吸則接地根,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
予謂呼則接天根,吸則接地根,即阖戶之謂坤,辟戶之謂乾也。
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即一阖一辟之謂變,亦用之不勤之義也。
指口鼻為玄牝,不亦謬乎。
此所謂呼吸者,真息往來無窮也。
口訣 外陰陽往來,則外藥也。
内坎離輻辏,乃内藥也。
外有作用,内則自然。
精氣神之用有二,其體則一。
以外藥言之,交合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氣,更要細細。
至於無息思慮之神,貴在安靜。
以内藥言之,煉精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
元精固,則交合之精自不洩。
煉氣煉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
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入。
煉神煉元神也,坎離合體成乾也,元神凝則思慮之神泰定。
其上更有煉虛一着,非易輕言,貴在嘿會心通可也。
勉旃勉旃。
中和集卷之三竟
或問:坎為太陰,如何喻嬰兒?曰:坎本坤之體,故曰太陰。
因受乾陽而成坎,為少陽,故喻之為嬰兒。
謂負陰抱陽也。
或問:離為太陽,卻如何喻為姹女?曰:離本乾之體,故曰太陽。
因受坤陰而成離,為少陰,故喻之為姹女。
謂雄裹懷雌也。
或問:何謂真金?曰:金乃元神也,曆劫不壞,愈煉愈明,故曰真金。
或問:如何是子母?曰:水中金也。
金為水之母,金藏水中,故母隐子胎也。
則是神乃身之母,神藏於身,喻為母隐子胎。
或問:何謂賓主?曰:性是一身之主,以身為客。
今借此身養此性,故讓身為主。
丹書雲:饒他為主我為賓,此之謂也。
或問:何謂先天一氣?曰:天地未判之先,一靈而已,身中一點真陽是也。
以其先乎覆載,故名先天。
或問:何謂水火?曰:天以日月為水火,易以坎離為水火,禅以定慧為水火,聖人以明潤為水火,醫道以心腎為水火,丹道以精氣為水火。
我今分明指出,自己一身之中,上而炎者皆為火,下而潤者皆為水。
種種異名,無非譬喻,使學者自得之也。
或問:如何是火中有水?曰:從來神水出高原。
以理言之,水不能自潤,須仗火蒸而成潤。
以法象言之,火旺在午,水受氣在午。
以此求之,火中有水,明矣。
若以一身言之,則是氣中之液也。
或問:如何水中有火?曰:以理言之,日從海出。
以法象言之,水旺在子,火受胎在子。
以一身言之,則是精中之氣也。
或問:如何是既濟?曰:水升火降曰既濟。
《易》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此既濟之方,懲忿則火降,窒欲則水升。
或問:如何是未濟?曰:不能懲忿,則火上炎;不能窒欲,則水下濕。
無明火熾,苦海波翻,水火不交,謂之未濟。
或問,如何是金木并?曰:情來歸性,謂之交并。
情屬金,性屬木。
或問:如何是間隔?曰:情逐物,性随念,情性相違,謂之間隔。
或問:如何是清濁?曰:心不動,水歸源,故清;心動,水随流,故濁。
或問:何謂二八?曰:一斤之數也。
半斤鉛,八兩汞,非真有斤兩,隻要二物平勻,故曰二八。
丹書雲:前弦之後後弦前,藥物平平火力全。
比喻陰陽平也。
亦如二八月,晝夜停〔勻〕也。
或問:如何是沐浴?曰:洗心滌慮,謂之沐浴。
或問:如何是丹成?曰:身心合一,神氣混融,情性成片,謂之丹成,喻為聖胎。
仙師雲:水來真性是金丹,四假為爐煉作團。
是也。
或問:何謂養火?曰:絕念為養火。
或問:如何是脫胎?曰:身外有身為脫胎。
或問:如何是了當?曰:與太虛同體,謂之了當。
物外造化未易輕述,在人自得之也。
全真活法 授諸門人 全真道人,當行全真之道。
所謂全真者,全其本真也。
全精、全氣、全神,方謂之全真。
才有欠缺,便不全也。
才有點污,便不真也。
全精可以保身。
欲全其精,先要身安定,安定則無欲,故精全也。
全氣可以養心。
欲全其氣,先要心清靜,清靜則無念,故氣全也。
全神可以返虛。
欲全其神,先要意誠,意誠則身心合而返虛也。
是故精、氣、神為三元藥物,身、心、意為三元至要。
學神仙法,不必多為,但煉精氣神三寶為丹頭,三寶會於中宮,金丹成矣。
豈不易知,豈為難行?難行難知者,為邪妄眩惑爾。
煉精之要在乎身。
身不動則虎嘯風生,玄龜潛伏,而元精凝矣。
煉氣之要在乎心。
心不動則龍吟雲起,朱雀斂翼,而元氣息矣。
生神之要在乎意。
意不動則二物交,三元混一,而聖胎成矣。
乾坤鼎器,坎離藥物,八卦三元,五行四象,并不出身、心、意三字。
全真至極處,無出身心兩字。
離了身心;便是外道。
雖然,亦不可着在身心上,才着在身心,又被身心所累。
須要即此用,離此用。
予所謂身心者,非幻身肉心也,乃不可見之身心也。
且道如何是不可見之身心?雲從山上,月向波心。
身者,曆劫以來清靜身,無中之妙有也。
心者,象帝之先靈妙本,有中之真無也。
無中有,象坎有中無,象離。
祖師雲:取将坎位中心實,點化離宮腹内陰。
自此變成乾健體,潛藏飛躍盡由心。
予謂身心兩字,是全真緻極處,複何疑哉。
煉丹之要,隻是性命兩字。
離了性命,便是旁門,各執一邊,謂之偏枯。
祖師雲:神是性兮氣是命。
即此義也。
煉氣在保身,煉神在保心。
身不動則虎嘯,心不動則龍吟。
虎嘯則鉛投汞,龍吟則汞投鉛。
鉛汞者,即坎離之異名也。
坎中之陽,即身中之至精也。
離中之陰,即心中之元氣也。
煉精化氣,所以先保其身;煉氣化神,所以先保其心。
身定則形固,形固則了命。
心定則神全,神全則了性。
身心合,性命全,形神妙,謂之丹成也。
精化氣,氣化神,未為奇特,夫何故?猶有煉神之妙,未易輕言。
予前所言金丹之大槩,若向這裹具隻眼,方信大事不在紙上。
其或未然,須知下手處。
既知下手處,便從下手處做将去。
自煉精始,精住則然後煉氣,氣定則然後煉神,神凝則然後返虛,虛之又虛,道德乃俱。
煉精在知時。
所謂時者,非時候之時也。
若着在時上,便不是。
若謂無時,如何下手,畢竟作麼生?咦,古人言時至神知。
祖師雲:鉛見癸生須急采。
斯言盡矣。
煉氣在調燮。
所謂調燮者,調和真息,燮理真元也。
老子雲: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其調燮之要乎。
今人指口鼻為玄牝之門,非也。
玄牝者,天地阖辟之機也。
《易系》雲:阖戶之謂坤,辟戶之謂乾,一阖一辟之謂變。
一阖一辟,即一動一靜。
老子所謂用之不勤之義也。
丹書雲:呼則接天根,吸則接地根,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
予謂呼則接天根,吸則接地根,即阖戶之謂坤,辟戶之謂乾也。
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即一阖一辟之謂變,亦用之不勤之義也。
指口鼻為玄牝,不亦謬乎。
此所謂呼吸者,真息往來無窮也。
口訣 外陰陽往來,則外藥也。
内坎離輻辏,乃内藥也。
外有作用,内則自然。
精氣神之用有二,其體則一。
以外藥言之,交合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氣,更要細細。
至於無息思慮之神,貴在安靜。
以内藥言之,煉精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
元精固,則交合之精自不洩。
煉氣煉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
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入。
煉神煉元神也,坎離合體成乾也,元神凝則思慮之神泰定。
其上更有煉虛一着,非易輕言,貴在嘿會心通可也。
勉旃勉旃。
中和集卷之三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