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集卷之三

關燈
築着磕着,悟得透得,複歸於太極,圓明覺照,虛徹靈通,性命雙全,形神俱妙,虛空同體,仙佛齊肩,亦不為難。

     問:先生雲三教一理,極荷開發。

    但釋氏涅盤,道家脫胎,似有不同處。

     曰:涅盤與脫胎,隻是一個道理。

    脫胎者,脫去凡胎也,豈非涅盤乎?如道家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即抱本歸虛,與釋氏歸空一理,無差别也。

     又問:脫胎後還有造化麼?曰:有造化在。

    聖人雲:身外有身,未為奇特,虛空粉碎,方露全真。

    所以脫胎之後,正要腳踏實地,直待與虛空同體,方為了當。

    且如佛雲真空,儒曰無為,道曰自然,皆抱本還元,與太虛同體也。

    執着之徒,疇克知此一貫之道哉。

     潔庵曰:先生精造金丹之妙道,融通三教之玄機,随問随答,極玄極妙。

    豈敢自秘,當刊諸梓,與同志之士相與開發。

    隋珠趙璧,自有識者。

     趙定庵問答 師曰:前代祖師、高真上聖,有無上至真之道,留傳在世度人。

    汝還知否?定庵曰:弟子初進玄門,至愚至蠢,蒙師收錄,千載之幸也。

    無上正真之道,誠未知之,望師開發。

     師曰:無上正真之道者,無上可上,玄之又玄,無象可象,不然而然,至極至妙之謂也。

    聖人強名曰道。

    自古上仙,皆由此處了達,未有不由是而修證者。

    聖師口口,曆代心心相傳,所授金丹之旨,乃無上正真之妙道也。

     定庵曰:無上正真之妙,喻為金丹,其理雲何?師曰:金者,堅也。

    丹者,圓也。

    釋氏喻之為圓覺,儒家喻之為太極。

    初非别物,隻是本來一靈而已。

    本來真性永劫不壞,如金之堅,如丹之圓,愈煉愈明。

    釋氏曰:○此者真如也。

    儒曰○此者太極也。

    吾道曰:○此乃金丹也。

    體同名異。

    《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太極者,虛無自然之謂也。

    兩儀者,一陰一陽也。

    陰陽,天地也。

    人生於天地之間,是謂三才。

    三才之道,一身備矣。

    太極者,元神也;兩儀者、身心也。

    以丹言之,太極者,丹之母也;兩儀者,真鉛真汞也。

    所謂鉛汞者,非水銀、朱砂、硫黃、黑錫、草木之類,亦非精津涕唾、心腎氣血,乃身中元神,身中元氣。

    身不動,精氣凝結,喻之曰丹。

    所謂丹者,身也。

    ○者,真性也。

    丹中取出○者,謂之丹成。

    所謂丹者,非假外而造作,由所生之本,而成正真也。

    世鮮知之。

    今之修丹之士,多不得其正傳,皆是向外尋求,随邪背正,所以學者多而成者少也。

    或煉五金八石,或煉三遜五假,或煉雲霞外氣,或煉日月精華,或采星曜之光,或想空中丸塊而成丹,或想丹田有物而為丹,或肘後飛金精,或眉間存想,或還精補腦,或運氣歸臍。

    乃至服穢吞精,納新吐故,八段錦、六字氣,搖夾脊,絞辘轳,閉尾闾,守臍蒂,采天癸,鍛秋石,屈伸導引,撫摩消息,默朝上帝,舌拄上腭,三田還返,閉息行氣,三火聚於膀胱,五行鑽於苦海。

    如斯小法,何啻千門。

    縱勤功采取,終不能成其大事。

    經雲:正法難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此之謂也。

    夫至真之要,至簡至易,難遇易成。

    若遇至人點化,無不成就。

     定庵曰:弟子夙生慶幸,得遇老師,幸沾情乳。

    金丹之要,望賜點化。

    師曰:汝今谛聽,當為汝談。

    夫煉金丹者,全在奪天地造化。

    以乾坤為鼎器,日月水火,陰陽為化機,為兔為藥。

    仗天罡之斡運,鬥柄之推遷,采藥有時,運符則。

    進火退符,體一年之節候;抽鉛添汞,象一月之虧盈。

    攢簇五行,合四象,追二氣歸黃道,會三性於元宮,返本還元,歸根複命,功圓神備,凡蛻為仙,謂之丹成也。

     定庵曰:一天地造化誠恐難奪。

    帥曰:無出一身,奚難之有。

    天地,形體也;水火,精氣也;陰暢,身心也;為兔,性情也。

    所以形體為鼎爐,精氣為水火,情性為化機,身心為藥材。

    聖恐學者無以取則,遂以天地喻之。

    身與天地造化,無有不伺處,身心兩個字,是藥也是火。

    所以天魂地魄,乾馬坤牛,陽鉛陰汞,坎男離女,日烏月兔無出身心兩字也。

    天罡斡運者,天心也。

    丹書雲:以心觀道,道即心也,以道觀心,心即道也。

    鬥柄推遷者,玄關也。

    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

    今之學者多泥於形體,或雲眉間,或雲臍輸,或雲兩腎中間,或雲臍後腎前,或雲膀胱,或雲丹田。

    或雲首有九宮,中為玄關;或指産門為生身處,或指口鼻為玄牝,皆非也。

    但着在形體上,都不是。

    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寫一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

    所以聖人隻書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關。

    明矣。

    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個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

    釋雲: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

    此禅家之中也。

    儒曰: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戶也中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

    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

    《易》曰:寂然不動,中之體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

    老子雲: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其複。

    《易》雲:複,其見天地之心。

    且複卦一陽,生於五陰之下。

    陰者,靜也。

    陽者,動也。

    靜極生動。

    隻這動處,便是玄關也。

    汝但於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着工夫,玄關自然見也。

    見得玄關,藥物火候、運用抽添,乃至脫胎神化,并不出此一竅。

    采藥者,采身中真鉛真汞也。

    藥生有時,非冬至、非月生、非子時。

    祖師雲:煉丹不用尋冬至,身中自有一陽生。

    又雲:鉛見癸生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

    以此求之,身中癸生一陽時也,便可下手采之。

    二氣交合之後,要識持盈,不可太過,望遠不堪嘗也。

    進火退符,無以取則,遂以一年節候,寒暑往來,以為火符之則。

    又以一月盈虧,以明抽添之旨。

    且如冬至一陽生,複卦十二月;二陽臨卦,正月;三陽泰卦,二月;四陽大壯卦,三月;五陽夬卦,四月;純陽乾卦,陽極陰生,五月;一陰姤卦,六月;二陰逐卦,七月;三陰否卦,八月;四陰觀卦,九月;五陰剝卦,十月;純陰坤卦,陰極陽生,周而複始。

    此火符進退之機。

    奈何學者執文泥象,以冬至日下手進火,夏至退符,二八月沐浴,尤不知其要也。

    聖人見學者錯用心志,又以一年節候,促在一月之内,以朔望象冬夏至,以兩弦比二八月,以兩日半準一月,以三十日準一年。

    世人又着在月上。

    又以一月盈虧,促在一日,以子午體朔望,以卯酉體二弦。

    學者又着在日上。

    近代真師雲: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節候。

    又曰:父母未生以前,烏有年月日時。

    此聖人誘喻初學勿錯用心。

    奈何執着之徒,不窮其理,執文泥象,徒爾勞心。

    餘今直指與汝,身中癸生便是一陽也,陽升陰降便是三陽也。

    陰陽分,是四陽,體二月,如上弦,比卯時,宜沐浴然後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