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集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四精一是兩個五,意五是三個五也。
三五合一,則歸太極;身心意合一,則成聖胎也。
紫陽真人雲:三五一都三個字,三元五行一氣是也。
古今明者實然稀。
世鮮知之。
東三南二同成五,東三性也,南二神也。
北一西四方共之。
北一精也,西四情也。
戊己還從生數五,土數五,意也。
三家相見結嬰兒。
三家者身心意也,嬰兒者三五合一而成用也。
嬰兒是一含真氣,嬰兒是真一之異名,太一含真也。
十月胎圓入聖基。
工夫十月,脫出凡胎,超凡入聖也。
以此求之,金丹之道,實入聖基也。
問:《系辭》雲天地設位,易行乎中。
如何?曰:天地設位人生於中,是謂三才,故人與物生生而不息。
所以不言人與物,而言易者,聖人言乾坤易之門,随時變易,以從道也。
如金丹以乾坤為鼎器者,天地設位也。
以陰陽為化機者,即易行乎中也。
元始采藥無窮,行火候之不息也。
問:辟戶謂之乾,阖戶謂之坤,一阖一辟謂之變。
如何?曰:一阖一辟者,一動一靜也。
乾陽坤陰,如門戶之阖辟,即乾坤易之門也。
且如陰陽互動互靜,機緘不已,元亨利貞,定四時,成歲變者,變易也。
至道與神氣,混混淪淪,周乎三才萬物,阖辟無窮,緻廣大而盡精微矣。
以一身言之,呼吸是矣。
呼則接天根,是謂之辟;吸則接地根,是謂之阖。
一呼一吸,化生金液,是謂之變。
阖辟呼吸,即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矣。
所謂呼吸者,非口鼻呼吸,乃真息阖辟也。
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如何?曰:乾,父也,坤,母也。
乾初爻交坤而成震,震初索而得男,是謂長男。
坤初爻交乾而成巽,巽初索而得女,是謂〔長〕女。
乾中爻交坤而成坎,坎再索而得男,是謂中男。
坤中爻交乾而成離,離再索而得女,是謂中女。
乾三爻交坤而成艮,艮三索而得男,是謂少男。
坤三爻交乾而成兌,兌三索而得女,是謂少女。
乾生三男,坤生三女,乾坤共生六子,是謂八卦。
以身言之,初受胎時,禀父母精華而成此身。
精華者,丹經喻曰天壬地癸也。
初交合時,天壬先至,地癸随至,癸裹壬則成男子;地癸先至,天壬随至,壬裹癸則成女子。
壬癸偶然齊至,則成雙胎。
壬先至癸遲至,癸先至壬遲至,俱不成胎也。
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夫天壬地癸者,乃天地元精元氣也。
亦丹經所雲坎戊離己,異名鉛汞也。
節之於外則成人,益之於内則成丹。
世人不知生男生女,實由命分中得,不由人力。
若不斷淫絕欲,自為修養,直待精華耗谒,早至夭亡,大可惜也。
又豈知寡欲而得男女,貴而壽;多欲而得男女,濁而夭。
問: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如何?曰:形而上者無形質,形而下者有體用。
無形質者,系乎性汞也。
有體用者,系乎命鉛也。
總而言之,無出身心也。
問:聖人以易洗心,退藏於密,密是何也?曰:誠之至也。
易理緻廣大而盡精微,聖人玩味其理,洗心滌慮,藏於極誠矣。
問:《書》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不知中如何執?曰:執者,一定之辭。
中者,正之中也。
道心微而難見,人心危而不安,雖至人亦有人心,雖下愚亦有道心。
苟能心常正得中,所以微妙而難見也。
若心稍偏而不中,所以危殆而不安也。
學仙之人,擇一而守之不易,常執其中,自然危者安而微者着矣。
金丹用中為玄關者,亦是這個道理。
問: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如何?曰:誠之昭着,雖無聲可聞,無臭可知,天道亦不可掩。
如道經雲大量玄玄,亦是真之至也。
問: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如何?曰:聖人生而知之,默而順之天理。
所謂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得無為自然之道也。
此則《中庸》所謂誠而明也。
若謂明而誠,正是聖人之教耳。
學道之人夙有根器,一直了性,自然了命也,此生而知之也。
根器淺薄者,不能一直了性,自教而入,從有至無,自粗達妙,所以先了命而後了性也,此學而知之也。
問:夫子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夫子樂在何處?曰:夫子所樂者天,所知者命,故樂天知命而不憂。
雖匡人所逼,猶且弦歌自娛,於易得不遠。
複以修身,複見天地之心,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此金丹之妙也。
問:顔子箪瓢之樂,如何?曰:顔子得夫子樂天知命不憂之理,故不改其樂也。
所以如愚,心齋坐忘,黜聰明,去智慮,庶乎屢空,亦金丹之妙也。
問:曾子被破褐而頌聲滿天地,天子不得而臣,諸侯不得而友。
是如何?曰:曾子一唯之妙,口耳俱忘,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得一貫之道。
問:子路問死,夫子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是如何?曰:生死乃晝夜之常,知有晝則知有夜,《易》雲:原始返終,則知死生之說。
丹書雲:父母未生已前,是金丹之基。
釋雲:未有此身,性在何處。
以此求之,三教入處。
隻要原其始,自知其終,泝其流而知其源。
人能窮究此身,其所從來生死,自然都知也。
汝曾看《太極圖》否?太極未判,之前是甚麼?若窮得透,則知此身之前,原始可以要終也。
問:太極未判,其形若雞子,雞子之外是甚麼?曰:太虛也。
凡人受氣之時,形體未分,亦如雞子。
既生之後,立性立命,一身之外,皆太虛也。
問:人在母腹中時,還有性否?曰:腹中穢污,靈性豈存得住。
又問:懷胎五七個月,其胎忽動,莫非性乎?曰;非性也,一氣而已。
人在腹中時随母呼吸,一離母胎,立性立命,便自有天地。
且如蛇斬作兩段,前尚走,尾尚活。
又有人煮蟹既熟,遺下生腳尚動,豈性也。
汝究此理則知氣動也,非性也。
問:語雲吾道一以貫之。
如何?曰:聖人言身中一天理,可以貫通三才,三教萬事,無不備矣。
如釋氏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道教了一萬事畢,皆一貫也。
問:世尊拈花示衆,獨迦葉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分付摩诃迦葉。
不知微笑者何事?曰:世尊拈花示衆,衆皆不見佛心,獨迦葉見佛心之妙,所以微笑。
故世尊以心外之妙,分付與迦葉也。
問:達摩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如何是見性?曰:達磨以真空妙理,真指人心。
見性者,使人轉物情空,自然見性也。
豈在乎筆舌傳之哉。
問:儒有先天《易》,釋有《般若經》,道有《靈寶經》莫非文字乎?曰:非也。
皆聖人以無言而形於有言,顯真常之道也。
釋教一大藏教典,及諸家語錄因果;儒教九經三傳、諸子百家;道教洞玄諸品經典及諸丹書,是入道之徑路,超升的梯階。
若至極處,一個字也使不着。
汝問餘數事,亦隻是過河之筏。
向上一着,當於言句之外求之。
或
三五合一,則歸太極;身心意合一,則成聖胎也。
紫陽真人雲:三五一都三個字,三元五行一氣是也。
古今明者實然稀。
世鮮知之。
東三南二同成五,東三性也,南二神也。
北一西四方共之。
北一精也,西四情也。
戊己還從生數五,土數五,意也。
三家相見結嬰兒。
三家者身心意也,嬰兒者三五合一而成用也。
嬰兒是一含真氣,嬰兒是真一之異名,太一含真也。
十月胎圓入聖基。
工夫十月,脫出凡胎,超凡入聖也。
以此求之,金丹之道,實入聖基也。
問:《系辭》雲天地設位,易行乎中。
如何?曰:天地設位人生於中,是謂三才,故人與物生生而不息。
所以不言人與物,而言易者,聖人言乾坤易之門,随時變易,以從道也。
如金丹以乾坤為鼎器者,天地設位也。
以陰陽為化機者,即易行乎中也。
元始采藥無窮,行火候之不息也。
問:辟戶謂之乾,阖戶謂之坤,一阖一辟謂之變。
如何?曰:一阖一辟者,一動一靜也。
乾陽坤陰,如門戶之阖辟,即乾坤易之門也。
且如陰陽互動互靜,機緘不已,元亨利貞,定四時,成歲變者,變易也。
至道與神氣,混混淪淪,周乎三才萬物,阖辟無窮,緻廣大而盡精微矣。
以一身言之,呼吸是矣。
呼則接天根,是謂之辟;吸則接地根,是謂之阖。
一呼一吸,化生金液,是謂之變。
阖辟呼吸,即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矣。
所謂呼吸者,非口鼻呼吸,乃真息阖辟也。
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如何?曰:乾,父也,坤,母也。
乾初爻交坤而成震,震初索而得男,是謂長男。
坤初爻交乾而成巽,巽初索而得女,是謂〔長〕女。
乾中爻交坤而成坎,坎再索而得男,是謂中男。
坤中爻交乾而成離,離再索而得女,是謂中女。
乾三爻交坤而成艮,艮三索而得男,是謂少男。
坤三爻交乾而成兌,兌三索而得女,是謂少女。
乾生三男,坤生三女,乾坤共生六子,是謂八卦。
以身言之,初受胎時,禀父母精華而成此身。
精華者,丹經喻曰天壬地癸也。
初交合時,天壬先至,地癸随至,癸裹壬則成男子;地癸先至,天壬随至,壬裹癸則成女子。
壬癸偶然齊至,則成雙胎。
壬先至癸遲至,癸先至壬遲至,俱不成胎也。
故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夫天壬地癸者,乃天地元精元氣也。
亦丹經所雲坎戊離己,異名鉛汞也。
節之於外則成人,益之於内則成丹。
世人不知生男生女,實由命分中得,不由人力。
若不斷淫絕欲,自為修養,直待精華耗谒,早至夭亡,大可惜也。
又豈知寡欲而得男女,貴而壽;多欲而得男女,濁而夭。
問: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如何?曰:形而上者無形質,形而下者有體用。
無形質者,系乎性汞也。
有體用者,系乎命鉛也。
總而言之,無出身心也。
問:聖人以易洗心,退藏於密,密是何也?曰:誠之至也。
易理緻廣大而盡精微,聖人玩味其理,洗心滌慮,藏於極誠矣。
問:《書》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不知中如何執?曰:執者,一定之辭。
中者,正之中也。
道心微而難見,人心危而不安,雖至人亦有人心,雖下愚亦有道心。
苟能心常正得中,所以微妙而難見也。
若心稍偏而不中,所以危殆而不安也。
學仙之人,擇一而守之不易,常執其中,自然危者安而微者着矣。
金丹用中為玄關者,亦是這個道理。
問: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如何?曰:誠之昭着,雖無聲可聞,無臭可知,天道亦不可掩。
如道經雲大量玄玄,亦是真之至也。
問: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如何?曰:聖人生而知之,默而順之天理。
所謂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得無為自然之道也。
此則《中庸》所謂誠而明也。
若謂明而誠,正是聖人之教耳。
學道之人夙有根器,一直了性,自然了命也,此生而知之也。
根器淺薄者,不能一直了性,自教而入,從有至無,自粗達妙,所以先了命而後了性也,此學而知之也。
問:夫子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夫子樂在何處?曰:夫子所樂者天,所知者命,故樂天知命而不憂。
雖匡人所逼,猶且弦歌自娛,於易得不遠。
複以修身,複見天地之心,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此金丹之妙也。
問:顔子箪瓢之樂,如何?曰:顔子得夫子樂天知命不憂之理,故不改其樂也。
所以如愚,心齋坐忘,黜聰明,去智慮,庶乎屢空,亦金丹之妙也。
問:曾子被破褐而頌聲滿天地,天子不得而臣,諸侯不得而友。
是如何?曰:曾子一唯之妙,口耳俱忘,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得一貫之道。
問:子路問死,夫子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是如何?曰:生死乃晝夜之常,知有晝則知有夜,《易》雲:原始返終,則知死生之說。
丹書雲:父母未生已前,是金丹之基。
釋雲:未有此身,性在何處。
以此求之,三教入處。
隻要原其始,自知其終,泝其流而知其源。
人能窮究此身,其所從來生死,自然都知也。
汝曾看《太極圖》否?太極未判,之前是甚麼?若窮得透,則知此身之前,原始可以要終也。
問:太極未判,其形若雞子,雞子之外是甚麼?曰:太虛也。
凡人受氣之時,形體未分,亦如雞子。
既生之後,立性立命,一身之外,皆太虛也。
問:人在母腹中時,還有性否?曰:腹中穢污,靈性豈存得住。
又問:懷胎五七個月,其胎忽動,莫非性乎?曰;非性也,一氣而已。
人在腹中時随母呼吸,一離母胎,立性立命,便自有天地。
且如蛇斬作兩段,前尚走,尾尚活。
又有人煮蟹既熟,遺下生腳尚動,豈性也。
汝究此理則知氣動也,非性也。
問:語雲吾道一以貫之。
如何?曰:聖人言身中一天理,可以貫通三才,三教萬事,無不備矣。
如釋氏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道教了一萬事畢,皆一貫也。
問:世尊拈花示衆,獨迦葉微笑,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分付摩诃迦葉。
不知微笑者何事?曰:世尊拈花示衆,衆皆不見佛心,獨迦葉見佛心之妙,所以微笑。
故世尊以心外之妙,分付與迦葉也。
問:達摩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如何是見性?曰:達磨以真空妙理,真指人心。
見性者,使人轉物情空,自然見性也。
豈在乎筆舌傳之哉。
問:儒有先天《易》,釋有《般若經》,道有《靈寶經》莫非文字乎?曰:非也。
皆聖人以無言而形於有言,顯真常之道也。
釋教一大藏教典,及諸家語錄因果;儒教九經三傳、諸子百家;道教洞玄諸品經典及諸丹書,是入道之徑路,超升的梯階。
若至極處,一個字也使不着。
汝問餘數事,亦隻是過河之筏。
向上一着,當於言句之外求之。
或